,有的說是吞金而死,有的說是絕食而亡
,這一切的悲劇都跟慈禧有不可抹殺的關(guān)系!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為何自殺而死?死時年僅22歲
揭秘年僅22歲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自殺謎案 :同治有一后三妃
,其中皇后的人選:慈安皇太后喜歡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慈禧皇太后則喜歡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兩宮太后
,意見不一
,要同治自選。同治選定蒙古正藍旗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于是奉兩宮皇太后懿旨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
,同治17歲
,皇后19歲。又冊富察氏為慧妃
。
同治皇帝與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5)
,蒙古正藍旗,清狀元戶部尚書崇綺之女
,同治十一年
,迫于壓力,慈禧封她為皇后
。因她是“辛酉政變”中被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以及她不順從逢迎慈禧,使慈禧視若寇仇
,時常刁難她
,同治死后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于儲秀宮
。1879年與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
同治帝載淳,生于咸豐六年(1856年)。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
。公元1861年7月咸豐病死后
,同治即位。當時
,同治只是6歲玩童
,由載垣、端華
、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
。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quán)
,和恭親王奕炘合謀發(fā)動辛酉政變
,將載垣、端華
、肅順處死
,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太后“垂簾聽政”
,改年號為“同治”
,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歲大婚
。當時慈禧太后主張冊立鳳秀的女兒,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歡崇綺的女兒阿魯特
,認為她雍容端莊
,很有福相。于是冊封阿魯特為皇后
。大婚后
,阿魯特氏與同治帝恩愛情篤。慈禧看在眼里
,恨在心中
,在宮中廣布心腹密探,監(jiān)視這對小夫妻的言行舉止
。慈禧見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宮中去
,慧妃遭到皇帝的疏遠和冷落,頗為不滿
,便將同治帝召來
,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
,宜加眷遇
。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jié)
,宜使時時學習
。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w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贝褥麌乐氐馗蓴_了他們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聽
,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慧妃親近
,所以干脆就獨居乾清宮。阿魯特氏自入宮以來
,處處小心謹慎
,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
,總是氣不打一處來
,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魯特氏獨居宮中
,形單影吊
,郁悶不樂。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
,皇后更愛自己的夫君
。阿魯特氏每次見到皇上,必笑臉相迎
,慈禧反倒說皇后“狐媚惑主”
。
同治年幼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后
,常常帶了兩個心腹太監(jiān)
,換上平民服裝,偷偷溜出皇宮
,到京師的南城娼妓區(qū)去尋花問柳
,夜間不回皇宮。據(jù)說
,時間一長
,染上了梅毒,病倒了
。一連幾天
,燒熱不退。又便秘
,頸項
、肓背、腰部等處發(fā)出紫紅斑塊。到公元1874年11月
,頭部
、臉面上都出現(xiàn)紫色發(fā)亮的斑塊,左邊臉頰上的斑塊被抓破
,滲出血水
,又頰腫得厲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著
,腰部化膿
,很遠就能聞到一股令人作嘔的惡臭。同治病勢垂危之際
,阿魯特氏偷著去看望
,并親手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
,此時爾猶狐媚
,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怎么做也討不出好來
。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
,終有出頭日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毙》蚱薜倪@些話被尾隨而來
、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了,勃然大怒
,立刻闖進宮來
,抓住阿魯特氏的頭發(fā),一邊打
,一邊往外拽,并揚言要備大杖伺候
。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
,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 *** ,又急又氣又害怕
,竟昏了過去
。慈禧這才饒了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不被慈禧待見
阿魯特氏性格耿直
,不善逢迎
。她認為自己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
,做得正
,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而且
,她有意無意地幾次 ***
、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
。一次
,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
,則回首面壁不欲觀
,慈禧累諭之,不從
,已恨之”
。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處處討慈禧歡心,要善逢迎
,只有和皇太后搞好關(guān)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
,否則于己不利。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
,則不可
。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
,非輕易能動搖也
。”慈禧是通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
,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
,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有人將阿魯特氏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
,慈禧勃然大怒
,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
,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
阿魯特氏終于有了一次單獨看皇上的機會了,夫妻倆四目相望
,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眼見曾經(jīng)相敬如賓的丈夫已經(jīng)病到萬難康復的地步,阿魯特氏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滾落下來
。
同治病到這個份上
,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如果當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
,又怎會落得如此地步!是母親給了自己的生命
,但她也正是憑借兒子才當上太后的……同治設(shè)法把身邊所有的侍從支開
,偷偷叫來了他最信任的師傅李鴻藻。
同治向李鴻藻口述遺詔
,立貝勒載澍為皇太子
。
洋洋數(shù)千言的遺詔草稿擬好之后,同治要李鴻藻回去好生修改潤色
,拿出正式文本
,第二天送回
。
李鴻藻雖與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會有什么后果,經(jīng)過一番掂量
,權(quán)衡利弊得失
,他還是把遺詔草稿交給了慈禧
。
慈禧見到遺詔
,立刻將其扔到火盆銷毀,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
,更對阿魯特氏有說不出的仇恨
。
李鴻藻的一去不回頭,使同治開始感到事態(tài)不妙
。
他連急帶病
,不久就到了不能進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
可慈禧卻在此時下達“盡斷醫(yī)藥飲食
,不許任何人入乾清宮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
,終于懷著對皇后的無限牽掛駕崩了
,時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
,清朝廷迅速立咸豐的侄子——醇親王之子載?為幼帝
,年號為光緒。
實際上
,伴隨著同治的去世
,慈禧已經(jīng)沒有資格再當太后了,但無論是皇室成員還是朝廷的官員
,誰也不敢同慈禧去較真兒
。
同治死后 慈禧要皇后“殉葬!
在慈禧決定兄終弟及
,立同治的堂弟光緒為君之后,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曾試探地請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后?從慈禧的嘴里只蹦出兩個字:“殉葬!”慈禧的話驚得崇綺目瞪口呆
,但他也只能照辦
。
他送給阿魯特氏一個空食盒
,暗示女兒絕食而死。
阿魯特氏當然悟出父親的意思
,也非常明白這就是慈禧的懿旨
,擺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死,無論她愿意還是不愿意……就連父親也來催她上路
。
可是
,在同治去世后她才知道自己已懷孕。雖然已經(jīng)立了光緒
,但她還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來
,萬一是個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后嗣了;她相信太后一旦知道自己懷上同治的骨肉
,起碼也會讓她活著把孩子生下來
。但是,慈禧最后還是將她逼上絕路
。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
,既寒冷而又饑餓的阿魯特氏崩逝于儲秀宮。她是被餓死的
,死時年僅22歲
,距同治帝死僅75天。
有人說因為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端華是咸豐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wù)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員之一
,是慈禧的死對頭,后被朝廷賜死
。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
還有人說,慈禧聞知阿魯特氏懷了孕
,怕生了皇子
,立為嗣,阿魯特氏就成了皇太后
,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
。
還有的說,慈禧怕阿魯特氏把自己違背同治帝遺詔立皇子的秘密揭發(fā)出來
,故將她置于死地
。
阿魯特氏死亡當天,兩宮皇太后諭內(nèi)閣:“嘉順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
,正位中宮
,淑慎柔嘉,壸儀足式
。侍奉兩宮皇太后
,承顏順志
,孝敬無違,上年十二月痛經(jīng)大行皇帝龍馭上賓
,毀傷過甚
,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
,哀痛實深
。”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
,但說得含糊不清
,難以讓人信服。
阿魯特氏年僅22歲
,她的肚子里還有同治皇帝的遺腹子
。關(guān)于她是怎么死的,當時就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概括起來,有四種:
吞金而死
。這種說法比較廣泛
,影響較大。
絕食而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独铠櫾逑壬曜V》載:“其后之崩,蓋絕食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肚宕o事年表》、《庸盦筆記》等也持這種說法
。
吞鴉片而死
。《清室外紀》持這種說法
。
服毒藥而死
。《德宗承統(tǒng)私紀》如此記載
。
筆者支持絕食而死一說
。因為在阿魯特氏自殺之前,她的父親崇綺進宮去看望她
。見女兒整日以淚洗面
,痛不欲生,眼睛哭成了胡桃
。崇綺上奏慈禧
,令其殉夫。這時正巧女兒寫來了一張字條
,征詢自己現(xiàn)在該怎么辦
,崇綺便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還傳進話去
,言說服毒或其它死法
,均對娘家不利。沒過多長時間
,阿魯特氏便絕食而死
。可憐呵
,嫵媚皇后阿魯特氏沒有跟上皇帝過上一天舒心日子
,就香消玉殞……這皇后,不做也罷
。
清朝有12位皇帝,那么有那些皇后呢
?
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
,名孟古
。葉赫貝勒楊吉努之女,葉赫貝勒納林布祿(那林孛羅)
、金臺什(金臺失)之妹
。明萬歷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爾哈赤為側(cè)福晉
。三十一年癸卯九月二十七日薨
,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
,皇太極追封其母為孝慈武皇后
,謚曰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圣武皇后。順治元年九月
,升祔太廟
。康熙元年四月
,將太祖謚由“武”改為“高”
,即為孝慈高皇后;雍正
、乾隆累加謚
,曰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圣高皇后
,祔葬福陵。子一
,皇八子皇太極
,即清太宗。
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當過大福晉
,尚有爭議
。一說,她一直是側(cè)福晉
;二說
,繼妃被廢后,她成為第三任大福晉
。
追贈旋奪孝烈武皇后/大妃
,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
。烏拉貝勒滿泰之女
。明萬歷十八年庚寅生。二十九年十一月
,其叔父貝勒布占泰(卜占臺)送她嫁努爾哈赤為側(cè)福晉
。前一任大福晉去世后,立為大福晉
。是最后一任大福晉
。天命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一日,太祖崩
;次日
,大妃以身殉(或曰大妃之殉焉,為太祖遺命
,諸子執(zhí)而逼之乃死)
,年三十有七。順治七年八月
,多爾袞追封其母為孝烈武皇后
,謚曰孝烈恭敏獻哲仁和替天儷圣武皇后,升祔太廟
。八年二月
,因多爾袞得罪,罷皇后名份
,奪謚號
、黜廟享。子三,皇十二子阿濟格
;皇十四子多爾袞
;皇十五子多鐸。 史稱太祖大妃
。
孝端文皇后
本名哲哲
,她是皇太極的發(fā)妻,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
,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與皇太極成婚,年十六歲
。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
,因皇太極繼承大汗,她封為大福晉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任大清國皇帝
,她晉升為中宮皇后,居清寧宮
。順治帝即皇位后
,尊其為皇太后。后入關(guān)居紫禁城
。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病逝
,享年五十一歲,與皇太極合葬于昭陵
。
孝莊文皇后
本名布木布泰
,科爾沁蒙古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與皇太極成婚
,年僅十三歲。崇德元年封她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公元1639年)她為皇太極生下皇子福臨
,即日后繼承大清皇位的順治皇帝。布木布泰長得秀美
,聰明又知禮數(shù)
,是皇太極妻妾中最著名的,也是關(guān)系到清朝早年存亡的關(guān)鍵人物
。她在皇太極死后的政爭中發(fā)揮調(diào)和安定局勢的作用
,她的歷史地位是受到后人肯定的。布木布泰死于康熙二十六年
,享年七十五歲
。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生卒年不詳
,孝莊文皇后侄女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科爾沁部鎮(zhèn)國公后封貝勒綽爾濟之女,生于崇德六年(1641)辛巳十月初三日
,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圣章皇后
,廢后的堂侄女;雍正
、乾隆累加謚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都統(tǒng)佟圖賴之女,生于崇德五年庚辰
,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皇三子玄燁(康熙帝)一子;雍正
、乾隆累加謚
孝獻皇后
,董鄂氏,內(nèi)大臣鄂碩之女
,生于崇德四年(1639)
;順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八月十九日,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皇四子(和碩榮親王)
,三月而殤,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姊
·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1652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滿洲正黃旗人
,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襲一等公索額圖的親侄女
,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
。生于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跛哪陜苑鉃榛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時年13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醢四晟识樱ㄎ葱螨X)承祜(早殤)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齒皇次子)胤礽后,因難產(chǎn)去世享年22歲
。葬清東陵之景陵
。初謚“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謚“孝誠”
,全部謚號: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
·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1678年3月18日)
滿洲鑲黃旗人
,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
。生于順治十年。初為妃
,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后
,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
。葬清東陵之景陵
。初謚“孝昭皇后”,后雍正
、乾隆
、嘉慶累加謚,全部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圣仁皇后
。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1689年8月24日)
滿洲鑲黃旗人
,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親侄女
,康熙的表姐妹
。生年不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跏臧嗽聝苑鉃橘F妃
,二十年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醵四昶咴鲁蹙湃諆詾榛屎螅稳占慈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葬清東陵之景陵
。初謚“孝懿皇后”,后雍正
、乾隆
、嘉慶累加謚,全部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
·孝恭仁皇后
,烏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lǐng)威武之女
。生于順治十七年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
。十八年封為德嬪
。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
;二十一年生皇七女
,殤;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溫憲公主
;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
,殤;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醯垴{崩后,德妃被尊為仁壽皇太后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
,享年64歲。葬清東陵之景陵
。全部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孝敬憲皇后
,烏喇那拉氏。滿洲正黃旗
,內(nèi)大臣費揚古之女
。元配嫡后。世宗為皇子
,圣祖冊后為嫡福晉
。雍正元年,冊為皇后
。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
。謚孝敬皇后;乾隆
、嘉慶累加謚
,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圣憲皇后。祔葬泰陵
。子一
,皇長子弘暉,八歲殤
。
孝圣憲皇后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
,四品典儀凌柱之女
,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
,十三歲入胤禛貝勒府,號格格
。嗣帝乾隆帝生母
。康熙時初為藩邸格格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跷迨臧嗽赂缟霘v,母以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