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于同治帝駕崩之后,嘉順皇后追隨到地下,究竟是伉儷情深
      、還是另有隱情

      眾妙之門 2023-06-29 08:09:06

      于同治帝駕崩之后,嘉順皇后追隨到地下,究竟是伉儷情深、還是另有隱情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有很多的歷史事跡讓人們疑惑重重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述的是清朝時期的一則歷史
      。于同治帝駕崩之后
      ,嘉順皇后追隨到地下
      ,究竟是伉儷情深
      、還是另有隱情?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嘉順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

      ,阿魯特氏
      ,清朝最后一位蒙古族皇后,父親崇綺是一位狀元公
      ,阿魯特氏出身科舉世家
      ,中規(guī)中矩,做事情一絲不茍
      ,左手能寫大字
      ,同治十一年的時候被封為皇后,兩個人十分恩愛!

      、還是另有隱情.png" />

      可是不幸的是

      ,阿魯特氏當皇后不過兩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
      ,同治駕崩,年僅十九歲
      ,同治帝駕崩不足百日,皇后便追隨于地下
      ,究竟是皇后舍不得大行皇帝還是另有隱情呢?

      大家都知道阿魯特氏是由慈安太后選定的

      ,慈安雖然不是同治皇帝的生母
      ,但是對皇帝卻是視如己出,同治對慈安也是格外的親近
      ,相反的
      ,對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卻是頗有微詞,老媽早早就下過懿旨
      ,“恪遵慈訓”
      ,也就是說我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伴隨同治皇帝的長大

      ,皇帝該大婚了
      ,大婚之后就意味著就要親政了,慈禧本不想歸政
      ,可是奈何慈安總是勸她
      ,皇帝大了該結(jié)婚了,我們也該頤養(yǎng)天年了
      ,慈禧一直拖到了同治17歲才開始選后
      ,問題出現(xiàn)了,兩個太后中意的人選不一樣
      ,慈安太后中意的是狀元公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而慈禧太后中意的是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后來慈安對同治說:“你自己決定
      ,喜歡誰就選誰”
      ,同治選擇了阿魯特氏。

      于是慈禧與阿魯特氏的梁子結(jié)下了

      ,所以一直不待見阿魯特氏
      ,婆媳十分的不和,阿魯特氏性格耿直
      ,也不會溜須拍馬
      ,兩人矛盾重重,兩個人越是相處
      ,慈禧越想廢了皇后
      ,慈禧甚至公開說:“我既然能立你為后,也一樣能廢了你!”同治駕崩以后
      ,阿魯特氏日夜哭泣
      ,一直到最后自殺身亡!

      小編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阿魯特氏除了因為德才兼?zhèn)涫艿酱劝蔡蟮南矚g

      ,還有一點
      ,就是阿魯特氏,她的外祖父是鄭親王端華
      ,她的外祖母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
      ,鄭親王是慈安太后的親姑父
      ,也就是說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那就是說她們兩個是親戚
      ,問題是后來在慈禧如此狠毒的對待阿魯特氏的時候
      ,慈安太后為何沒有伸出援手幫她一把呢?難道是不愿意得罪慈禧嗎?可是畢竟皇后是她所中意的,這是其一

      鄭親王端華就是當年肅順的哥哥

      ,八大顧命大臣之一,慈禧一開始就沒有選阿魯特氏
      ,這其中是不是也有厭惡端華的關(guān)系呢
      ,而選擇了富察氏?還是說因為當年富察氏的年齡才14歲,還未成人
      ,自己好控制呢?

      其二,同治駕崩之前

      ,婆媳關(guān)系已然不和
      ,皇后幾番跟同治哭泣,慈禧甚至不顧及自己的身份拽著皇后的頭發(fā)進行毆打
      ,同治帝駕崩以后
      ,兒子都沒了,可想而知慈禧會是怎么樣的折磨兒媳婦!

      宮里的太監(jiān)和宮女又個個勢利眼

      ,看人下菜碟
      ,一看到皇后已然沒有了靠山,哪個會真心實意的對她?崇綺跟慈禧太后描述自己女兒的事情
      ,慈禧卻狠狠的回答說:“既然這么舍不得大行皇帝
      ,就讓她跟著去吧!”崇綺就讓他女兒自盡,這個父親小編也沒想明白
      ,可能真的是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吧,自從皇后病逝之后
      ,父親崇綺的仕途一路看漲
      ,轉(zhuǎn)任吏部侍郎,后盛京將軍
      ,光緒年間又回京任尚書
      ,直到病退。

      阿魯特氏深深愛戀的夫君已然病逝

      ,此時
      ,光緒帝載湉已經(jīng)被接進宮中繼承大統(tǒng),那阿魯特氏這個寡嫂在宮里算什么?載湉奉兩宮皇太后命封阿魯特氏為嘉順皇后
      ,慈禧太后又如此狠毒的對待她
      ,自己的父親又讓自己聽從慈禧的命令
      ,慈安太后又沒有伸出援助之手。

      阿魯特氏僅僅是一個弱女子

      ,還能抗爭什么?種種的這些都讓她認命了
      ,一點活下去的愿望都沒有了,終于在同治皇帝駕崩75天以后
      ,嘉順皇后追隨同治于地下
      ,有的說是吞金而死,有的說是絕食而亡
      ,這一切的悲劇都跟慈禧有不可抹殺的關(guān)系!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為何自殺而死?死時年僅22歲

      揭秘年僅22歲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自殺謎案 :同治有一后三妃

      ,其中皇后的人選:慈安皇太后喜歡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慈禧皇太后則喜歡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兩宮太后
      ,意見不一
      ,要同治自選。同治選定蒙古正藍旗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于是奉兩宮皇太后懿旨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
      ,同治17歲
      ,皇后19歲。又冊富察氏為慧妃

      同治皇帝與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5)

      ,蒙古正藍旗,清狀元戶部尚書崇綺之女
      ,同治十一年
      ,迫于壓力,慈禧封她為皇后
      。因她是“辛酉政變”中被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以及她不順從逢迎慈禧,使慈禧視若寇仇
      ,時常刁難她
      ,同治死后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于儲秀宮
      。1879年與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同治帝載淳,生于咸豐六年(1856年)。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

      。公元1861年7月咸豐病死后
      ,同治即位。當時
      ,同治只是6歲玩童
      ,由載垣、端華
      、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
      。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quán)
      ,和恭親王奕炘合謀發(fā)動辛酉政變
      ,將載垣、端華
      、肅順處死
      ,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太后“垂簾聽政”
      ,改年號為“同治”
      ,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歲大婚

      。當時慈禧太后主張冊立鳳秀的女兒,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歡崇綺的女兒阿魯特
      ,認為她雍容端莊
      ,很有福相。于是冊封阿魯特為皇后
      。大婚后
      ,阿魯特氏與同治帝恩愛情篤。慈禧看在眼里
      ,恨在心中
      ,在宮中廣布心腹密探,監(jiān)視這對小夫妻的言行舉止
      。慈禧見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宮中去
      ,慧妃遭到皇帝的疏遠和冷落,頗為不滿
      ,便將同治帝召來
      ,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
      ,宜加眷遇
      。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jié)
      ,宜使時時學習
      。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w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贝褥麌乐氐馗蓴_了他們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聽

      ,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慧妃親近
      ,所以干脆就獨居乾清宮。阿魯特氏自入宮以來
      ,處處小心謹慎
      ,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
      ,總是氣不打一處來
      ,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魯特氏獨居宮中
      ,形單影吊
      ,郁悶不樂。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
      ,皇后更愛自己的夫君
      。阿魯特氏每次見到皇上,必笑臉相迎
      ,慈禧反倒說皇后“狐媚惑主”

      同治年幼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后

      ,常常帶了兩個心腹太監(jiān)
      ,換上平民服裝,偷偷溜出皇宮
      ,到京師的南城娼妓區(qū)去尋花問柳
      ,夜間不回皇宮。據(jù)說
      ,時間一長
      ,染上了梅毒,病倒了
      。一連幾天
      ,燒熱不退。又便秘
      ,頸項
      、肓背、腰部等處發(fā)出紫紅斑塊。到公元1874年11月
      ,頭部
      、臉面上都出現(xiàn)紫色發(fā)亮的斑塊,左邊臉頰上的斑塊被抓破
      ,滲出血水
      ,又頰腫得厲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著
      ,腰部化膿
      ,很遠就能聞到一股令人作嘔的惡臭。同治病勢垂危之際
      ,阿魯特氏偷著去看望
      ,并親手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
      ,此時爾猶狐媚
      ,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怎么做也討不出好來
      。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
      ,終有出頭日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毙》蚱薜倪@些話被尾隨而來
      、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了,勃然大怒
      ,立刻闖進宮來
      ,抓住阿魯特氏的頭發(fā),一邊打
      ,一邊往外拽,并揚言要備大杖伺候
      。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
      ,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 *** ,又急又氣又害怕
      ,竟昏了過去
      。慈禧這才饒了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不被慈禧待見

      阿魯特氏性格耿直

      ,不善逢迎
      。她認為自己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
      ,做得正
      ,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而且
      ,她有意無意地幾次 ***
      、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
      。一次
      ,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
      ,則回首面壁不欲觀
      ,慈禧累諭之,不從
      ,已恨之”
      。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處處討慈禧歡心,要善逢迎
      ,只有和皇太后搞好關(guān)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
      ,否則于己不利。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
      ,則不可
      。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
      ,非輕易能動搖也
      。”慈禧是通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
      ,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
      ,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有人將阿魯特氏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
      ,慈禧勃然大怒
      ,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
      ,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魯特氏終于有了一次單獨看皇上的機會了,夫妻倆四目相望

      ,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眼見曾經(jīng)相敬如賓的丈夫已經(jīng)病到萬難康復的地步,阿魯特氏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滾落下來

      同治病到這個份上

      ,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如果當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
      ,又怎會落得如此地步!是母親給了自己的生命
      ,但她也正是憑借兒子才當上太后的……同治設(shè)法把身邊所有的侍從支開
      ,偷偷叫來了他最信任的師傅李鴻藻。

      同治向李鴻藻口述遺詔

      ,立貝勒載澍為皇太子

      洋洋數(shù)千言的遺詔草稿擬好之后,同治要李鴻藻回去好生修改潤色

      ,拿出正式文本
      ,第二天送回

      李鴻藻雖與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會有什么后果,經(jīng)過一番掂量

      ,權(quán)衡利弊得失
      ,他還是把遺詔草稿交給了慈禧

      慈禧見到遺詔

      ,立刻將其扔到火盆銷毀,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
      ,更對阿魯特氏有說不出的仇恨

      李鴻藻的一去不回頭,使同治開始感到事態(tài)不妙

      他連急帶病

      ,不久就到了不能進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卻在此時下達“盡斷醫(yī)藥飲食

      ,不許任何人入乾清宮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
      ,終于懷著對皇后的無限牽掛駕崩了
      ,時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

      ,清朝廷迅速立咸豐的侄子——醇親王之子載?為幼帝
      ,年號為光緒。

      實際上

      ,伴隨著同治的去世
      ,慈禧已經(jīng)沒有資格再當太后了,但無論是皇室成員還是朝廷的官員
      ,誰也不敢同慈禧去較真兒

      同治死后 慈禧要皇后“殉葬

      在慈禧決定兄終弟及

      ,立同治的堂弟光緒為君之后,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曾試探地請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后?從慈禧的嘴里只蹦出兩個字:“殉葬!”慈禧的話驚得崇綺目瞪口呆
      ,但他也只能照辦

      他送給阿魯特氏一個空食盒

      ,暗示女兒絕食而死。

      阿魯特氏當然悟出父親的意思

      ,也非常明白這就是慈禧的懿旨
      ,擺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死,無論她愿意還是不愿意……就連父親也來催她上路

      可是

      ,在同治去世后她才知道自己已懷孕。雖然已經(jīng)立了光緒
      ,但她還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來
      ,萬一是個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后嗣了;她相信太后一旦知道自己懷上同治的骨肉
      ,起碼也會讓她活著把孩子生下來
      。但是,慈禧最后還是將她逼上絕路
      。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
      ,既寒冷而又饑餓的阿魯特氏崩逝于儲秀宮。她是被餓死的
      ,死時年僅22歲
      ,距同治帝死僅75天。

      有人說因為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端華是咸豐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wù)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員之一
      ,是慈禧的死對頭,后被朝廷賜死
      。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還有人說,慈禧聞知阿魯特氏懷了孕

      ,怕生了皇子
      ,立為嗣,阿魯特氏就成了皇太后
      ,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

      還有的說,慈禧怕阿魯特氏把自己違背同治帝遺詔立皇子的秘密揭發(fā)出來

      ,故將她置于死地

      阿魯特氏死亡當天,兩宮皇太后諭內(nèi)閣:“嘉順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

      ,正位中宮
      ,淑慎柔嘉,壸儀足式
      。侍奉兩宮皇太后
      ,承顏順志
      ,孝敬無違,上年十二月痛經(jīng)大行皇帝龍馭上賓
      ,毀傷過甚
      ,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
      ,哀痛實深
      。”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
      ,但說得含糊不清
      ,難以讓人信服。

      阿魯特氏年僅22歲

      ,她的肚子里還有同治皇帝的遺腹子
      。關(guān)于她是怎么死的,當時就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概括起來,有四種:

      吞金而死

      。這種說法比較廣泛
      ,影響較大。

      絕食而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独铠櫾逑壬曜V》載:“其后之崩,蓋絕食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肚宕o事年表》、《庸盦筆記》等也持這種說法

      吞鴉片而死

      。《清室外紀》持這種說法

      服毒藥而死

      。《德宗承統(tǒng)私紀》如此記載

      筆者支持絕食而死一說

      。因為在阿魯特氏自殺之前,她的父親崇綺進宮去看望她
      。見女兒整日以淚洗面
      ,痛不欲生,眼睛哭成了胡桃
      。崇綺上奏慈禧
      ,令其殉夫。這時正巧女兒寫來了一張字條
      ,征詢自己現(xiàn)在該怎么辦
      ,崇綺便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還傳進話去
      ,言說服毒或其它死法
      ,均對娘家不利。沒過多長時間
      ,阿魯特氏便絕食而死
      。可憐呵
      ,嫵媚皇后阿魯特氏沒有跟上皇帝過上一天舒心日子
      ,就香消玉殞……這皇后,不做也罷

      清朝有12位皇帝
      ,那么有那些皇后呢

      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

      ,名孟古
      。葉赫貝勒楊吉努之女,葉赫貝勒納林布祿(那林孛羅)
      、金臺什(金臺失)之妹
      。明萬歷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爾哈赤為側(cè)福晉
      。三十一年癸卯九月二十七日薨
      ,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
      ,皇太極追封其母為孝慈武皇后
      ,謚曰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圣武皇后。順治元年九月
      ,升祔太廟
      。康熙元年四月
      ,將太祖謚由“武”改為“高”
      ,即為孝慈高皇后;雍正
      、乾隆累加謚
      ,曰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圣高皇后
      ,祔葬福陵。子一
      ,皇八子皇太極
      ,即清太宗。
      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當過大福晉
      ,尚有爭議
      。一說,她一直是側(cè)福晉
      ;二說
      ,繼妃被廢后,她成為第三任大福晉

      追贈旋奪孝烈武皇后/大妃
      ,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
      。烏拉貝勒滿泰之女
      。明萬歷十八年庚寅生。二十九年十一月
      ,其叔父貝勒布占泰(卜占臺)送她嫁努爾哈赤為側(cè)福晉
      。前一任大福晉去世后,立為大福晉
      。是最后一任大福晉
      。天命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一日,太祖崩
      ;次日
      ,大妃以身殉(或曰大妃之殉焉,為太祖遺命
      ,諸子執(zhí)而逼之乃死)
      ,年三十有七。順治七年八月
      ,多爾袞追封其母為孝烈武皇后
      ,謚曰孝烈恭敏獻哲仁和替天儷圣武皇后,升祔太廟
      。八年二月
      ,因多爾袞得罪,罷皇后名份
      ,奪謚號
      、黜廟享。子三,皇十二子阿濟格
      ;皇十四子多爾袞
      ;皇十五子多鐸。 史稱太祖大妃

      孝端文皇后

      本名哲哲
      ,她是皇太極的發(fā)妻,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
      ,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與皇太極成婚,年十六歲
      。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
      ,因皇太極繼承大汗,她封為大福晉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任大清國皇帝
      ,她晉升為中宮皇后,居清寧宮
      。順治帝即皇位后
      ,尊其為皇太后。后入關(guān)居紫禁城
      。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病逝
      ,享年五十一歲,與皇太極合葬于昭陵

      孝莊文皇后
      本名布木布泰
      ,科爾沁蒙古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與皇太極成婚
      ,年僅十三歲。崇德元年封她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公元1639年)她為皇太極生下皇子福臨
      ,即日后繼承大清皇位的順治皇帝。布木布泰長得秀美
      ,聰明又知禮數(shù)
      ,是皇太極妻妾中最著名的,也是關(guān)系到清朝早年存亡的關(guān)鍵人物
      。她在皇太極死后的政爭中發(fā)揮調(diào)和安定局勢的作用
      ,她的歷史地位是受到后人肯定的。布木布泰死于康熙二十六年
      ,享年七十五歲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生卒年不詳
      ,孝莊文皇后侄女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科爾沁部鎮(zhèn)國公后封貝勒綽爾濟之女,生于崇德六年(1641)辛巳十月初三日
      ,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圣章皇后
      ,廢后的堂侄女;雍正
      、乾隆累加謚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都統(tǒng)佟圖賴之女,生于崇德五年庚辰
      ,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皇三子玄燁(康熙帝)一子;雍正
      、乾隆累加謚
      孝獻皇后
      ,董鄂氏,內(nèi)大臣鄂碩之女
      ,生于崇德四年(1639)
      ;順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八月十九日,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皇四子(和碩榮親王)
      ,三月而殤,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姊
      ·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1652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滿洲正黃旗人
      ,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襲一等公索額圖的親侄女
      ,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
      。生于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跛哪陜苑鉃榛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時年13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醢四晟识樱ㄎ葱螨X)承祜(早殤)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齒皇次子)胤礽后,因難產(chǎn)去世享年22歲
      。葬清東陵之景陵
      。初謚“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謚“孝誠”
      ,全部謚號: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1678年3月18日)
      滿洲鑲黃旗人
      ,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
      。生于順治十年。初為妃
      ,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后
      ,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
      。葬清東陵之景陵
      。初謚“孝昭皇后”,后雍正
      、乾隆
      、嘉慶累加謚,全部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1689年8月24日)
      滿洲鑲黃旗人
      ,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親侄女
      ,康熙的表姐妹
      。生年不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跏臧嗽聝苑鉃橘F妃
      ,二十年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醵四昶咴鲁蹙湃諆詾榛屎螅稳占慈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葬清東陵之景陵
      。初謚“孝懿皇后”,后雍正
      、乾隆
      、嘉慶累加謚,全部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
      ,烏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lǐng)威武之女
      。生于順治十七年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
      。十八年封為德嬪
      。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
      ;二十一年生皇七女
      ,殤;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溫憲公主
      ;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
      ,殤;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醯垴{崩后,德妃被尊為仁壽皇太后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
      ,享年64歲。葬清東陵之景陵
      。全部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孝敬憲皇后
      ,烏喇那拉氏。滿洲正黃旗
      ,內(nèi)大臣費揚古之女
      。元配嫡后。世宗為皇子
      ,圣祖冊后為嫡福晉
      。雍正元年,冊為皇后
      。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
      。謚孝敬皇后;乾隆
      、嘉慶累加謚
      ,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圣憲皇后。祔葬泰陵
      。子一
      ,皇長子弘暉,八歲殤

      孝圣憲皇后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
      ,四品典儀凌柱之女
      ,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
      ,十三歲入胤禛貝勒府,號格格
      。嗣帝乾隆帝生母
      。康熙時初為藩邸格格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跷迨臧嗽赂缟霘v,母以子貴
      ,升為側(cè)福晉
      。雍正元年封熹妃;八年晉熹貴妃
      ;九年
      ,孝敬皇后崩后,攝六宮事
      。雍正十三年九月
      ,弘歷即位,尊為(圣母)皇太后
      ,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
      。國有慶,屢加上
      ,曰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
      。四十二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
      ,崩于圓明園之長春仙館
      ,年八十六。葬泰陵東北
      ,曰泰東陵
      。既葬,上謚
      ;嘉慶中
      ,再加謚,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子一
      ,皇四子弘歷,即乾隆帝


      孝賢純皇后(1712—1748)
      ,富察氏。乾隆帝之元配皇后
      。滿州鑲黃旗
      ,康熙前期著名大臣米思翰的孫女
      、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弘歷與富察皇后結(jié)褵二十二年
      ,伉儷情深
      、恩愛甚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屎筚t淑節(jié)儉
      ,以通草織絨作首飾,不佩戴金玉珠翠
      ,并用鹿皮和絨氈給皇帝做荷包
      、佩囊,以示不忘關(guān)外先世之遺風
      ,弘歷對她十分愛重
      。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
      ,崩于返京途中
      ,年三十七。乾隆帝深慟
      ,兼程還京師
      ,服縞素十二日。并制《述悲賦》
      ,曰:“易何以首乾坤
      ?詩何以首關(guān)睢
      ?惟人倫之伊始
      ,固天儷之與齊。念懿后之作配
      ,廿二年而于斯
      。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
      。......影與形兮離去一
      ,居忽忽兮如有失。對嬪嬙兮想芳型
      ,顧和敬兮憐弱質(zhì)
      。......包四德而首出兮,謂庶幾其可傳
      。驚時序之代謝兮
      ,屆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慟兮
      ,陳舊物而憶初
      。亦有時而暫弭兮
      ,旋觸緒而欷覷。信人生之如夢兮
      ,了萬世之皆虛
      。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
      ,失內(nèi)位兮孰予隨
      ?入椒房兮闐寂,披鳳幄兮空垂
      。春風秋月兮盡于此
      ,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
      此后
      ,弘歷多次南巡
      ,路過濟南,怕觸景生情
      , 引起悲懷
      ,永不進入濟南城。乾隆三十年(1765)
      ,皇后富察氏已死去17年
      ,第四次南巡,路過濟南
      ,繞城而行
      。 弘歷寫詩說:“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
      ,十七年過恨未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弘歷對孝賢皇后的感情是深摯而持久的
      。 嘉慶
      、道光累加謚
      ,曰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圣純皇后。祔葬裕陵
      。子二:永璉
      、永琮。女二:一殤
      ,一下嫁色布騰巴爾珠爾

      純帝繼皇后(1718—1766),那拉氏
      。滿洲鑲黃旗
      ,佐領(lǐng)那爾布之女
      。雍正時,封為皇子弘歷之側(cè)福晉
      。弘歷即位后
      ,初封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嫻貴妃
      ;十三年七月初一晉嫻皇貴妃
      ,攝六宮事。十五年八月初二
      ,冊立為皇后
      。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發(fā)失寵
      ,提前送回京
      ;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三十一年七月薨
      ,以皇貴妃禮葬
      ,乾隆四十年,追封為皇后
      。葬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地宮之東側(cè)
      。且不設(shè)神牌、無祭享

      孝儀純皇后(1727—1775)
      ,魏佳氏,本漢軍旗
      ;乾隆時期抬入滿洲旗
      ,改魏佳氏。內(nèi)管領(lǐng)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初封魏貴人
      ;同年十一月封令嬪。十三年七月初一晉令妃
      ;二十四年晉令貴妃
      ;三十年六月晉令皇貴妃,攝六宮事
      。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薨
      ,年四十九。謚令懿皇貴妃
      。祔葬裕陵
      。六十年九月初三,弘歷宣示永琰為皇太子
      ,同時追封其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后
      ,追謚曰孝儀皇后
      。嘉慶、道光累加謚
      ,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孝淑睿皇后
      ,喜塔臘氏
      ,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副都統(tǒng)
      、承恩公和爾經(jīng)額女
      ,乾隆三十九年嫁與嘉慶為嫡福晉。先后生有一子(皇二子
      ,即道光帝)
      、二女(皇二女,夭折
      ;皇四女莊靜固倫公主)
      。嘉慶元年(1796)冊封為皇后,嘉慶二年崩

      ·孝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屎螅o祜祿氏
      ,禮部尚書恭阿拉的女兒
      ,嘉慶帝為皇子時的側(cè)福晉,嘉慶元年冊封貴妃
      。孝淑皇后去世后
      ,奉太上皇乾隆旨意晉封皇貴妃。到嘉慶六年
      ,才由皇貴妃而冊為皇后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葬于昌陵西面三華里處還有昌西陵
      。生兩子:綿愷、綿忻
      。女一
      ,殤。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1781---1808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1790---1833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生咸豐帝 1808---1840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1812---1855
      孝德顯皇后(1831年—1850年)
      ,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
      。咸豐帝為皇子時的嫡福晉
      ,道光二十七年
      ,道光帝冊封薩克達氏為奕詝的嫡福晉。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
      ,無子女
      。咸豐帝即位后,追冊謚曰“孝德皇后”
      。權(quán)攢田村
      ,同治初,移靜安莊
      ,旋葬清東陵定陵
      ,上謚。光緒
      、宣統(tǒng)屢加謚
      ,最終謚號為: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圣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1837年—1881年)
      ,鈕祜祿氏
      ,即慈安太后,滿洲鑲黃旗人
      ,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lián)P阿之女
      。比咸豐帝小6歲,是咸豐帝為皇子時的側(cè)福晉
      。咸豐二年(1852年)封貞嬪
      ,五月晉貞貴妃,六月奉旨立為皇后
      ,時年16歲
      ,無子女。咸豐帝崩逝后
      ,尊為母后皇太后
      ,又稱東太后,后與慈禧
      、恭親王奕欣聯(lián)手發(fā)動辛酉政變
      ,誅除八大臣。同治帝登基后
      ,上徽號曰慈安皇太后
      ,訓政二十年,兩度垂簾
      。光緒七年(1881年)崩逝
      ,死因成謎,葬于定東陵,上謚
      。宣統(tǒng)加謚
      ,最終謚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圣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
      ,葉赫那拉氏
      ,即慈禧太后,滿洲鑲藍旗人(后抬入鑲黃旗)
      ,咸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
      ,賜號蘭貴人,后冊封懿嬪
      。咸豐六年(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
      ,詔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懿貴妃
      。咸豐帝崩逝后
      ,尊為圣母皇太后,又稱西太后
      ,后發(fā)動辛酉政變
      ,誅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
      ,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
      ,訓政四十七年,三度垂簾
      。自光緒年間
      ,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光緒帝崩逝后
      ,即日尊為太皇太后
      ,次日崩逝,葬于定東陵
      ,上謚
      。最終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冊為皇后。同治帝死后封為嘉順皇后
      ,光緒元年崩


      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姓葉赫那拉氏
      ,名為靜芬
      ,或稱隆裕太后
      、隆裕皇后
      、光緒皇后
      。為光緒帝的表姐和皇后
      ,慈禧太后之弟都統(tǒng)桂祥的女兒


      郭布羅·婉容,字慕鴻
      ,號植蓮
      ,生于清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歷1906年11月13日)。原籍黑龍江省訥河市龍河鄉(xiāng)滿乃屯
      ,達斡爾族
      ,后編入滿族正白旗。高祖郭布羅·阿爾景
      ,是咸豐年間的副都統(tǒng)
      ,并封為武顯將軍、建威將軍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小枝

      有人統(tǒng)計

      ,從順治三年(1646)到光緒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舉行過科舉殿試112科
      ,取中狀元114名(有的書說113科
      ,狀元 113名)。在這114名狀元中
      ,只有一名狀元的女兒有幸坐著鳳輿
      ,堂堂正正地進入大清門,穿過天安門
      、端門
      、午門,抬進了坤寧宮
      ,與大清入關(guān)后第八帝同治帝喜結(jié)良緣
      ,成了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這位狀元就是大清“立國二百數(shù)十年
      ,滿
      、蒙人試漢文”惟一獲得狀元桂冠的蒙古狀元崇綺。這位狀元的女兒就是后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后”的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生于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
      ,比同治帝大2歲。其父崇綺端雅
      ,工詩善畫
      ,多才多藝
      ,文化造詣極高。孝哲皇后出生于這樣的文化家庭
      ,受父親的教導和熏陶
      ,文化修養(yǎng)也很高。有書記載
      ,孝哲皇后“幼時即淑靜端慧
      ,崇公每自課之,讀書十行俱下
      。容德甚茂
      ,一時滿洲、蒙古各族
      ,皆知選婚時必正位中宮”
      。她受父親的影響,字也寫得很漂亮
      ,尤其是能用左手寫大字
      ,備受時人稱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肚鍖m詞》里有一首贊美孝哲皇后的詩:

      詠同治皇后

      蕙質(zhì)蘭心秀并如
      ,花鈿回憶定情初。

      珣瑜顏色能傾國
      ,負卻宮中左手書


      珣、瑜指珣妃阿魯特氏和瑜妃赫舍里氏
      。意思是珣
      、瑜二妃雖有傾國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卻遜于善長左手寫字的中宮皇后
      。孝哲皇后喜好文學
      ,對著名的唐詩能“背誦如流”。平時她“氣度端凝
      ,不茍言笑”
      ,“曾無褻容狎語”,頗有母儀之風


      然而這樣一位優(yōu)秀出眾的皇后卻不能討得婆母慈禧的歡心
      ,在宮中受盡了虐待和凌辱。慈禧為什么不喜歡這位兒媳婦
      ?事情還得從同治帝立后開始說起


      婆媳不和,備受虐待

      大婚后
      ,阿魯特氏與同治帝恩愛情篤
      。慈禧看在眼里
      ,恨在心中,在宮中廣布心腹密探
      ,監(jiān)視這對小夫妻的言行舉止
      。慈禧見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宮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遠和冷落
      ,頗為不滿
      ,便將同治帝召來,說:“慧妃賢慧
      ,雖屈居在妃位
      ,宜加眷遇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屎竽晟伲磱箤m中禮節(jié)
      ,宜使時時學習
      。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w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褥麌乐氐馗蓴_了他們的夫妻生活。對于慈禧的話
      ,同治帝不得不聽
      ,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慧妃親近,所以干脆就獨居乾清宮
      。新婚的阿魯特氏獨居宮中
      ,形單影吊,郁悶不樂
      。慈安便時常將她召到鐘粹宮
      ,和她談心拉家常,百般安慰
      。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
      ,皇后更愛自己的夫君。阿魯特氏每次見到皇上
      ,必笑臉相迎
      ,慈禧反倒說皇后“狐媚以惑主”。

      阿魯特氏自入宮以來
      ,處處小心謹慎
      ,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
      ,總是氣不打一處來
      ,事事找茬
      。同治帝有病,阿魯特氏心中著急
      ,但不敢去侍奉
      ,慈禧責怪她 “妖婢無夫婦情”。同治病勢垂危之際
      ,阿魯特氏偷著去看望
      ,并親手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
      ,此時爾猶狐媚
      ,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
      ,怎么做也討不出好來
      。據(jù)《崇陵傳信錄》載,一次阿魯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
      ,流著眼淚傾訴獨處宮中
      、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
      ,終有出頭日也
      。”小夫妻的這些話被尾隨而來
      、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了
      ,勃然大怒,立刻闖進宮來
      ,抓住阿魯特氏的頭發(fā)
      ,一邊打,一邊往外拽
      ,并揚言要備大杖伺候
      。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凌辱
      ,又急又氣又害怕
      ,竟昏了過去。慈禧這才饒了阿魯特氏
      。崇彝寫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載:一次
      ,慈禧萌發(fā)了要廢掉阿魯特氏皇后位的想法。于是將擔任宗人府宗令的咸豐帝的五弟敦親王奕譞召來
      ,商議此事
      。敦親王說:“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
      ,奴才不敢奉命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贝褥麖U阿魯特氏之心才作罷,但卻由此深恨敦親王奕譞


      阿魯特氏性格耿直
      ,不善逢迎。她認為自己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
      ,只要自己行得端
      ,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
      ,溜須拍馬
      。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
      、激怒慈禧
      ,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
      ,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
      ,“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
      ,慈禧累諭之,不從
      ,已恨之”
      。一來阿魯特氏表現(xiàn)得不聽話,不順從
      ,二來反襯出慈禧好淫樂
      ,格調(diào)低俗,從而加深了對阿魯特氏的怨恨
      。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處處討慈禧歡心
      ,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關(guān)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
      ,否則于己不利
      。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則不可
      。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
      ,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贝褥峭ㄟ^選秀女進入皇宮的,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
      ,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
      。有人將阿魯特氏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
      ,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
      ,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
      ,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關(guān)于慈禧為什么不喜歡阿魯特氏
      ,最后將她逼上絕路
      ,還有其他一些說法。

      有人說因為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端華是咸豐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wù)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員之一
      ,是慈禧的死對頭,后被朝廷賜死
      。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還有人說,慈禧聞知阿魯特氏懷了孕
      ,怕生了皇子
      ,立為嗣,阿魯特氏就成了皇太后
      ,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


      還有的說,慈禧怕阿魯特氏把自己違背同治帝遺詔立皇子的秘密揭發(fā)出來
      ,故將她置于死地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五日,同治帝英年早逝
      。14天后
      ,兩宮皇太后發(fā)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
      ,著封為嘉順皇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饩w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
      ,阿魯特氏崩逝于儲秀宮,年僅22歲
      ,距同治帝死僅75天


      阿魯特氏為什么要死
      ,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靠山已無,生路邈茫
      。同治皇帝是阿魯特氏惟一的靠山和希望
      。在同治帝活著的時候,尚備受慈禧的虐待和凌辱,同治帝死了
      ,靠山也就倒了
      ,生活的希望破滅了。二是處境尷尬
      。同治帝死后
      ,慈禧不為他立嗣,卻立同治帝的堂弟載湉(也是慈禧外甥)為嗣皇帝
      ,承繼咸豐帝為子
      ,這就將阿魯特氏置于處境尷尬的皇嫂之位,既不是皇太后
      ,又失去了原來中宮皇后擁有的權(quán)力和尊貴地位
      。將來光緒帝立后以后,阿魯特氏的地位更為尷尬
      ,這是有清以來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角色
      ,這在客觀上把阿魯特氏推向了絕路。

      阿魯特氏死亡當天
      ,兩宮皇太后諭內(nèi)閣:“嘉順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
      ,正位中宮,淑慎柔嘉
      ,壸儀足式
      。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
      ,孝敬無違
      ,上年十二月痛經(jīng)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毀傷過甚
      ,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
      ,哀痛實深
      。”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
      ,但說得含糊不清
      ,難以讓人信服。

      阿魯特氏年僅22歲
      ,平時也沒有什么病
      ,怎么會突然死去呢?很顯然不是正常死亡
      。關(guān)于她是怎么死的
      ,在當時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概括起來
      ,有四種說法:

      吞金而死
      。這種說法比較廣泛,影響較大


      絕食而死
      。《李鴻藻先生年譜》載:“其后之崩
      ,蓋絕食也
      。”《清代紀事年表》
      、《庸盦筆記》等也持這種說法


      吞鴉片而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肚迨彝饧o》持這種說法


      服毒藥而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兜伦诔薪y(tǒng)私紀》如此記載


      無論哪種死法,均屬于自殺
      。據(jù)說在阿魯特氏自殺之前
      ,她的父親崇綺進宮去看望她。見女兒整日以淚洗面
      ,痛不欲生
      ,眼睛都哭腫了,于是上奏慈禧
      ,請示應該如何辦
      。慈禧說:“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隨大行皇帝去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馑季褪腔屎罂梢匝撤颉_@時正巧女兒寫來了一張字條
      ,征詢她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
      ,崇綺便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未幾
      ,阿魯特氏便死了


      夫妻同穴,葬后劫難

      阿魯特氏死后
      ,因同治帝的惠陵剛剛擇吉營建
      ,所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宮暫安于東陵的隆福寺。光緒元年(1875)九月十八日,光緒帝奉兩宮皇太后親自護送梓宮到東陵隆福寺
      ,在那里停放了三年半


      營建山陵。按照封建社會的國家定制
      ,新皇帝即位后
      ,就應該卜擇萬年吉地,營建陵寢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峭位实墼谖?3年,生前孝哲毅皇后與同治皇帝合葬的惠陵

      始終未提及陵寢之事
      。直到同治帝駕崩了
      ,急待入葬,慈禧才不得不派大臣在東陵和西陵為同治帝選擇陵址
      。相度大臣帶著風水官在兩個多月里踏遍了東陵
      、西陵的山山水水,經(jīng)過反復比較
      、篩選
      ,最后認為東陵的雙山峪和西陵的九龍峪風水最好。東陵的雙山峪龍氣舒展
      ,堂局寬平
      ,羅城周密,屏障全備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昂笥写笊揭詾榭浚坝薪鹦巧揭詾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金星山之兩旁更有萬福山朝于左
      ,象山立于右”,“是真上吉之地”
      。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一日
      ,慈禧召見了相度大臣。慈禧詳細詢問了相度陵址的情況
      ,由恭親王奕?做了回奏。最后集中在是用東陵的雙山峪
      ,還是用西陵的九龍峪這個焦點上
      。慈禧征詢相度大臣們的意見,奕?回奏說:“以理
      ,則九龍峪固佳
      ;以情,則臣惠陵前景(徐廣源提供)

      下不敢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泵黠@流露出應選用雙山峪的意向
      。奕?所說的“理”,是指乾隆帝規(guī)定的“昭穆相建”制度
      。按照這個制度
      ,咸豐帝已葬在東陵,同治帝就應葬在西陵
      。奕?所說的“情”是指父子之情
      、母子之情。咸豐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都建在了東陵
      ,如果顧此之情
      ,使嬌兒長倚膝下,同治帝就應葬在東陵
      。奕?非常圓滑
      ,善于詞令。他明明傾向于選用雙山峪
      ,卻說“臣不敢言”
      ,意在讓慈禧自己作決定,自己免擔破壞“昭穆相建”制度的罪名
      。慈禧是何等精明之人
      ,立時就明白了奕?的心思,當即決定將東陵的雙山峪定為惠陵陵址
      。任命醇親王奕
      、左都御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
      、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為承修大臣
      ,于光緒元年(1875)三月十二日午時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時興工
      ,經(jīng)過三年緊張施工
      ,到光緒四年(1878)九月,惠陵
      、惠妃園寢及禮部
      、八旗、內(nèi)務(wù)府衙署
      、營房等工一律告竣
      。惠陵規(guī)制雖然遜于以往清帝陵
      ,但其木料均為堅硬名貴的梴楠木
      ,因此惠陵素有“銅梁鐵柱”之稱


      帝后入葬。經(jīng)欽天監(jiān)擇吉
      ,定于光緒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
      、孝哲皇后入葬惠陵地宮。三月二十一日
      ,光緒惠陵朱砂碑

      帝奉兩宮皇太后由京啟鑾
      ,去東陵參加同治帝、后的奉安大典
      。二十三日到達東陵的隆福寺
      ,并住在了那里。二十四日辰刻
      ,同治帝梓宮和孝哲皇后的梓宮從隆福寺暫安處奉移惠陵
      。光緒帝跪送后,由間道至惠陵
      ,敬視方城
      、明樓、地宮后
      ,于申刻跪迎同治帝
      、孝哲皇后梓宮到惠陵,兩具梓宮均停放在隆恩殿內(nèi)
      。三月二十五日
      ,光緒帝在同治帝、后的梓宮前行遷奠禮后
      ,奉移兩梓宮于方城前蘆殿內(nèi)
      ,安奉在龍車上。二十六日卯刻
      ,孝哲皇后梓宮隨同治帝的梓宮葬入地宮
      。同治帝的梓宮安奉在棺床正中,孝哲皇后梓宮安奉在同治帝左(東)旁
      ,均棺頭朝北
      ,棺尾朝南。同治帝
      、孝哲皇后的謚冊
      、謚寶于梓宮入葬前安放在地宮左右冊寶石座上。眾大臣退出地宮后
      ,敦宜皇貴妃(即慧妃富察氏)等進地宮敬視同治帝和孝哲皇后梓宮
      。隨敦宜皇貴妃進入地宮的可能有瑜妃赫舍里氏、珣妃
      、瑨嬪西林覺羅氏
      。她們與自己的夫君同治帝和皇后阿魯特氏作最后的訣別。同治帝的這4位遺孀
      ,當同治帝駕崩時
      ,年齡最大的瑜妃19歲,年齡最小的皇貴妃富察氏(慧妃)才16歲
      ,剛剛進入花季妙齡就開始了數(shù)十年的漫長的寡居生活
      。敦宜皇貴妃等退出地宮后,在石祭臺前奠拜如儀
      。掩閉地宮石門
      ,大葬禮成。

      地宮被盜
      。震驚中外的東陵第一起大盜案發(fā)生在1928年7月
      ,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宮和慈禧陵地宮。1945年8月
      ,日本投降以后
      ,東陵地區(qū)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時局動蕩
      、政權(quán)交替的混亂之機
      ,制造了東陵的第二次大盜案。這次被盜的陵寢有康熙帝的景陵
      、咸豐帝的定陵
      、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盜陵寢之多
      ,損失之慘
      ,比上次更為嚴重。

      據(jù)民國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報》略載:“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盜
      ,一
      、同治惠陵,棺兩口
      。一同治
      ,一陪妃,尸體俱面目如生
      。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
      、金表一。棺內(nèi)外珠寶
      、玉翠
      、金屬等品,用麻袋裝出
      ,再用香爐量分
      ,金子約二十余斤
      。”

      又據(jù)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華北日報》略載:“惠陵盜犯供詞略稱:三十四年十一月間
      ,奉司令命
      ,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藥把石門炸開
      ,第一層有四個架子
      ,分列兩旁。一邊是皇帝翠印一顆
      、皇后翠印一顆
      ,一邊是書籍及印刷板之類。第二
      、三層沒有東西
      。第四層有棺兩個,用斧錘等將棺劈開
      ,由皇棺內(nèi)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
      、重四兩金八卦一個、美國贈品四邊鑲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個
      、朝珠白緙各兩串
      、二十四顆的白珠子兩串、翠扳指一個
      、金火盆一個
      、翠煙袋一支。在后棺內(nèi)取出鳳冠一頂
      ,白玉鐲
      、金鐲各一對,翡翠
      、珍珠
      、瑪瑙及木質(zhì)朝珠各一串,重三兩金九連環(huán)一件
      ,鳳凰簪子一件
      ,瑪瑙扳指、金鑲白珠戒指
      、翠牌各一個
      ,長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無法統(tǒng)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孝哲皇后棺內(nèi)的這些隨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內(nèi)的隨葬品全部被盜走了。

      惠陵被盜后
      ,由于東陵當時處于無人管理狀態(tài)
      ,盜口一直到1952年清東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時才堵砌上
      。由于洞口長期未堵,當?shù)卦S多百姓都到地宮里看過
      。當?shù)亓鱾髡f:惠陵地宮里那位娘娘的尸體一點兒未爛
      ,面目如生。她渾身被扒得一絲不掛
      ,肚子被剖開,腸子流了一地
      。社會上盛傳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
      ,他們?yōu)榱巳〗鹱樱涯锬锏哪c子從頭到尾擼了一遍


      孝哲皇后個人小檔案

      姓氏:阿魯特氏出生: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

      屬相:虎父親:崇綺

      丈夫:同治帝載淳子女:無

      入宮: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十五日冊立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十四日

      最得意:被選立為皇后

      最痛心:夫君早死最大遺憾:未生子女

      卒年: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享年:22歲

      入葬:光緒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陵寢:惠陵

      謚號: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清朝皇帝皇后名單?按照先后的順序

      1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 名孟古 葉赫貝勒楊吉努之女。

      2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名哲哲,正宮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

      3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廢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靜妃),名孟古青
      ,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后侄女

      4、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滿洲正黃旗人
      ,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襲一等公索額圖的親侄女
      ,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

      5、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

      ,內(nèi)大臣費揚古女
      。?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乾隆生母
      ,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6、清高宗 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滿洲鑲黃旗人
      ,出身于顯赫的官宦世家,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
      ,保和殿大學士傅恒姊
      。 純帝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7、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 孝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屎笙菜D氏

      ,道光生母。

      8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

      9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鑲黃旗滿洲人
      ,她是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

      10、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蒙古正藍旗
      ,修撰、翰林院侍講
      、封三等承恩公
      、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tǒng)
      、前任大學士
      、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11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名靜芬
      ,滿洲鑲黃旗人
      ,副都統(tǒng)護軍統(tǒng)領(lǐng)承恩公后晉都統(tǒng)加輔國公桂祥之女,實孝欽顯皇后之侄女

      12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 郭布羅·婉容,原籍黑龍江省訥河市龍河鄉(xiāng)滿乃屯
      ,達斡爾族
      ,后編入滿族正白旗。

      清朝統(tǒng)治中國270多年的歷史

      ,最終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滅亡
      。在27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從努爾哈赤一直到溥儀一共12位皇帝。

      入關(guān)前的皇帝:

      太祖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天命

      太宗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

      入關(guān)以來的皇帝:

      世祖皇帝——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圣祖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世宗皇帝——愛新覺羅·胤【yìn】禛【zhēn】——雍正

      高宗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乾隆

      仁宗皇帝——愛新覺羅·顒【yóng】琰【 yǎn】——嘉慶

      宣宗皇帝——愛新覺羅·旻【mín】寧——道光

      文宗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穆宗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德宗皇帝——愛新覺羅·載湉【tián】——光緒

      愛新覺羅·溥儀——宣統(tǒng)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7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