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明宣宗為什么教宦官讀書呢的讀者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賢明的君主之一
英明的朱瞻基發(fā)布了很多命令,其中一條就是教授宦官學習知識
,正是這一政策,讓之后的明帝國蒙受巨大損失。宰相的廢除是皇帝下的命令,內(nèi)閣是皇帝設立的,錦衣衛(wèi)是皇帝設置的,宦官同樣是皇帝賦予的權(quán)力。史料記載“后宣宗設內(nèi)書堂
,選小內(nèi)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制。”宣宗在皇宮設置了內(nèi)書堂,其作用是教授宦官學識,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成為一種制度。那么明宣宗為何要教這些宦官讀書,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目的?圖1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
一
、宦官是唯一可以啟用的力量從朱瞻基的執(zhí)政表現(xiàn)看
,他是一位相對寬厚仁慈的君主,就是這樣一位皇帝,仍逃不了言官的指責甚至謾罵作為一國最高領導人
作為言官或者內(nèi)閣成員
圖2 明朝太監(jiān)們所佩戴的三山帽
在朱瞻基做太子的時候,就只有宦官陪伴左右
雖然朱瞻基很清楚啟用宦官的危害,也清楚為什么太祖禁止宦官干政
,但對比那些士大夫,他更相信官宦,于是朱瞻基邁出了第一步,教授宦官讀書。一個學富五車的罪犯,自然比一個文盲強盜可怕得多一群學識淵博的宦官能造成什么危害?輕者擾亂朝綱
圖3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二、為了制衡文官力量
在洪武年間
所以朱元璋設置了殿閣大學士,史料記載“十一月戊午
到了永樂年間
宣宗上臺后
圖4 明朝中央集權(quán)制
白駒過隙
奏折的票擬權(quán)在內(nèi)閣大臣手中
不過到了后期
圖5 魏忠賢(1568年-1627年)
三
、皇帝的精力有限,需要有人幫助作為帝國的皇帝陛下
,除了處理公務還要享受生活如果不是那些直言敢諫的大臣堅守原則
北宋的東西二府分制
圖6 明朝 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 腰牌(正面)
中央集權(quán)是必要的,而行使權(quán)力則必須有人輔佐
,隨著明帝國的繁榮、強盛,處理的事情則會越來越多,就算皇帝如朱元璋,也不能連續(xù)24小時不停地干活,更別說那些不想干活的皇帝了。朱瞻基教授宦官讀書
,并賦予權(quán)力是有著他的考慮的,朱瞻基可是少有的精明帝王,但事已至此,權(quán)力制衡必須執(zhí)行,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史料記載“考其禍敗,其去漢、唐何遠哉。雖間有賢者,如懷恩、李芳、陳矩輩,然利一而害百也。”而朱瞻基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82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