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傅儀被逐出宮后,那些老太妃們是什么下場

      以史為鑒 2023-06-12 05:44:52

      傅儀被逐出宮后
      ,那些老太妃們是什么下場

      傅儀被逐出宮后

      ,那些老太妃們是什么下場?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在清末

      ,由于后面幾個皇帝都比較年輕就去世了
      ,比如同治
      、光緒。所以太妃有不少
      ,一共有四位之多
      。1912年,溥儀退位
      ,由于與袁世凱協(xié)商好了
      ,只要退位,就有足夠的經(jīng)濟(jì)補(bǔ)助
      ,所以清朝沒了,皇室們還是住在皇宮里
      ,日常生活也仍舊和往常一樣
      ,愜意的同時又不乏枯燥。

      ,那些老太妃們是什么下場.png" />

      直到1924年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宮
      ,他的那些皇妃們年紀(jì)不大,自然她們依舊可以靠著臉蛋吃飯
      ,找一個好的歸宿自然也不難
      。只不過老太妃們年老色衰,若離開皇宮
      ,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她們生存可能會是一個大問題

      當(dāng)時的四位太妃當(dāng)中,由于莊和皇貴妃與端康皇貴妃分別于1921年和1924年病逝

      ,所以在溥儀被趕走的時候
      ,只留下了兩位太妃,即同治帝的兩位
      ,一位是敬懿皇貴妃
      ,簡稱瑜妃;還有一位是榮惠皇貴妃,簡稱瑨妃

      而我們從這兩位太妃的經(jīng)歷當(dāng)中

      ,也可以大致看出晚清太妃的一個大體生存狀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同治帝的遺孀敬懿皇貴妃

      ,赫舍里氏
      。她出生起點(diǎn)比較高,祖父曾擔(dān)任陜甘總督這樣的要職
      ,所以本身還是有一些權(quán)勢的

      她與同治的聯(lián)姻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政治聯(lián)姻,當(dāng)然不可否認(rèn)她的姿色在諸多妃子中也是最佳的

      ,要不不會有“瑜”這個封號
      ,畢竟“瑜”在滿文中有“鮮亮”的意思。

      不過雖然她比較得慈禧的厚愛

      ,但同治皇帝卻對她不感冒
      ,寧愿在外面尋花問柳,也不愿

      碰她

      ,所以在同治在位的時期
      ,瑜妃也并不得寵。

      同治病逝的時候

      ,年僅19歲的瑜妃成為了寡婦
      。雖然地位與待遇都有所提升了,但在漫長的守寡歲月中
      ,瑜妃在后宮仍舊過著極其寂寞的生活
      ,唯一的娛樂活動可能就是禮佛,或者是擺弄一下書畫來打發(fā)時間

      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時候

      ,慈禧西逃帶走了光緒還有數(shù)名妃子
      ,但大多數(shù)并沒有帶走,包括瑜妃
      ,不過好在八國聯(lián)軍也沒想著和清政府徹底撕破臉
      ,所以對這些后宮妃子還是沒造成多大傷害。在溥儀退位之后
      ,由于整個皇室都有保障
      ,所以瑜妃日子也仍舊和往常一樣,得到了其該有的尊重與體面

      后來雖說溥儀被趕

      ,但北京還是有不少有聲望和勢力的滿清遺老的,他們對溥儀還是極其尊重的
      ,包括一些北洋軍閥
      ,比如張作霖、段祺瑞等也沒有太過于絕情
      。而瑜妃身為太妃
      ,也自然是不會太差,有滿清遺老和軍閥們的暗中支持
      ,加上自己從后宮中多年以來積累的財(cái)富
      ,日子也還是美滋滋的。

      其實(shí)我們從她的葬禮當(dāng)中也可以窺見一二——瑜妃于1932年病逝

      ,終年77歲
      ,葬禮在北京舉行,規(guī)模及其隆重
      ,當(dāng)時的北京街頭幾乎是萬人空巷
      ,甚至警察都出來維持街上交通秩序了。足以見得
      ,即便是清朝沒了
      ,太妃仍舊是極其有影響力的。而有如此強(qiáng)大影響力與地位
      ,她的日子難道還會差嗎?為了巴結(jié)她
      ,討好她,有的是人會給資助

      接下來簡單說下瑨妃

      ,她不僅與瑜妃一樣是同治皇帝的妃子,而且她的經(jīng)歷大致也與瑜妃相同
      ,甚至兩人的死亡年齡都是相同的
      ,也是1933年,只不過她死的時候年紀(jì)是七十八歲。

      其實(shí)她們太妃們壓根不會有活的太差的可能

      ,她們畢竟與宮女有很大的不同,宮女地位低
      ,而且一窮二白
      ,沒了長相,自然什么都沒了
      。但太妃們顯然不是
      ,在曾經(jīng)長久以往得到的獎賞中,隨便一個首飾都是價(jià)值連城

      而且她們與皇帝之間的聯(lián)姻大多都是政治聯(lián)姻

      ,后面都是站著自己的大家族,她們的家族底蘊(yùn)幾乎都極其深厚
      。即便啥都沒了
      ,也依舊是有家族罩著,所以一般的衣食住行什么的
      ,永遠(yuǎn)會比我們普通人好
      。太妃位子沒了,接下來安心做一個官二代
      ,富二代也還是不錯的

      即便是我們退一步來講,不靠曾經(jīng)積累起的財(cái)產(chǎn)與聲望

      ,也不靠家族勢力
      ,她們的生活也仍舊沒什么好擔(dān)憂的。

      ——畢竟這兩位太妃能夠在爾虞我詐的后宮中存活下來

      ,最后還得到善終
      ,證明兩人的膽識與魄力都是不缺的,這樣的人又怎么會生活不下去呢?只要不惹上賭毒就基本能夠得到善終的

      溥儀知道婉容出軌
      ,為何不殺死婉容

      溥儀知道婉容出軌,但是卻不殺婉容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對于這種事情心中充滿怨恨
      ,但只是將兩個守衛(wèi)打了一頓出氣,對婉容的處罰也是打入冷宮從此不再搭理
      ,按照我們以往的思維
      ,這種做法是不符合皇家作風(fēng)的,其實(shí)從溥儀的角度考慮,一是為面子
      ,二是不想讓他的得知自己生理有問
      ,三是因?yàn)楫?dāng)時時局,如果殺掉婉容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所以只好將她打入冷宮

      電視劇中的溥儀

      其一:溥儀為了面子而忍受 自己妻子出軌平常人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作為皇帝的溥儀

      ,如果自己妻子出軌的事情被眾多所知道
      ,可能自己的名字會被他人笑話,并且作為皇帝的溥儀還是需要威嚴(yán)的
      ,因?yàn)榧沂掠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對皇室也非常不好,在這種情況下
      ,溥儀選擇了忍受
      ,只不過將其打入冷宮。

      電視劇中的婉容

      其二:隱藏自己的生理問題 溥儀在很小的時候就從文秀和婉容在一起

      ,十幾年以來都沒有一個孩子
      ,這讓婉容懷疑溥儀是否有生育能力,在婉容出軌后懷上孩子
      ,溥儀立馬就知道了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
      ,如果這個時候?qū)⑼袢輾⒌簦蜁腥松钊肓私庾约簽楹螝⒌敉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難道真的是出軌嗎
      ?所以為了隱藏內(nèi)心的秘密,溥儀才不殺掉婉容

      電視劇中的溥儀

      其三:日軍不想讓事態(tài)擴(kuò)大 溥儀作為傀儡皇帝在面子上很充足

      ,但是這并不代表溥儀有足夠多的權(quán)利,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同日軍商量
      ,如果殺掉婉容會將事情擴(kuò)大
      ,影響當(dāng)時時局,所以在日軍知道后并不想讓溥儀殺了婉容
      ,想要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從而將問題解決
      。溥儀在得知日軍的想法
      ,只得遵從。

      婉容

      以上三個原因也是溥儀不能夠殺掉婉容的理由

      ,只能將其打入冷宮
      ,雖然作為皇帝,但是沒有任何主動權(quán),還不如一個平常百姓
      ,看似風(fēng)光
      ,內(nèi)心實(shí)則痛苦萬分。

      中國最后一批太監(jiān)到最后去哪了呢

      宦官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

      ,主要為古代皇族服務(wù)。直到清朝滅亡才消失
      。中國最后一批太監(jiān)來自宣統(tǒng)帝溥儀時期
      。1922年,宮中有1137名太監(jiān)
      。然而
      ,由于他們對自己保密,1923年
      ,溥儀下令只留下200人
      ,其余的人全部被逐出皇宮。1924年
      ,馮玉祥下令將溥儀等人驅(qū)逐出紫禁城
      ,所有的太監(jiān)都生活在社會中。

        沒有清朝和鐵飯碗的保護(hù)

      ,這些宦官只能尋找自己的出路
      ,八仙在海上展示了自己的神奇力量。

        這些太監(jiān)長期住在宮里

      ,與世隔絕
      ,不謀生。他們都去哪了
      ?主要有以下來源

        1.這些太監(jiān)被他的家人接受,從小被清理后送到皇宮

      ,被家人遺棄
      。如果他不經(jīng)常拿錢幫助家人,離開皇宮后還有一些錢
      ,他的家人不會接受他
      。畢竟他是太監(jiān),家里很嫉妒別人異樣的眼光
      ,所以能被家里接受的太監(jiān)很少

        2.有的太監(jiān)曾經(jīng)在宮中擔(dān)任高級管家,收受了大量的賞賜或賄賂。如果混的好

      ,就省了不少資產(chǎn)
      。這些宦官出宮后,往往會買幾間房子
      ,立幾塊田
      ,開幾間店鋪,經(jīng)營餐館等
      。然后娶了幾個老婆
      。雖然不能生兒子,但可以認(rèn)養(yǎng)子或繼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麄冞^得很好
      ,和正常人沒什么區(qū)別

        3.繼續(xù)做大家庭的仆人;因?yàn)樘O(jiān)慣于為人服務(wù)

      ,所以也善于為主子服務(wù)
      。京城的許多大家族會雇傭這些失業(yè)的太監(jiān),他們?yōu)榛适曳?wù)過
      。因此
      ,一些著名的太監(jiān)開始流行起來。

        4.一些中下層的宦官到遍布京城

      ,的寺廟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們敲鐘、念經(jīng)
      ;普通太監(jiān)也會提前給自己一個好的退路
      。在宮里,他們經(jīng)常給宮外的寺廟捐一些錢
      。當(dāng)他們晚年離開皇宮時
      ,他們可以把寺廟作為一個居住和度過晚年的地方。

        5

      、流落街頭
      ;沒錢沒能力的人只能流落街頭,這些人很慘
      。他們往往食不果腹
      ,衣不蔽體
      ,飽受世人的排斥和嘲笑
      。300多名出宮太監(jiān)流落街頭,僅靠乞討為生
      ,第二年還活著的不到一半。

        解放后

      ,大約有十名太監(jiān)
      ,他們都從政府那里得到了救濟(jì)。中國
      ,歷史上最后一位宦官孫耀庭
      ,由于他的文化素養(yǎng),被分配到北京寺廟管理集團(tuán)做出納
      。他每月工資30多元
      。當(dāng)時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但他在1996年去世
      ,享年94歲

        總之,清朝末代宦官大多是后半生的凄涼

      ,他們的消失也標(biāo)志著封建制度的崩潰,標(biāo)志著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tǒng)治的結(jié)束
      ,迎來了民主自由的現(xiàn)代生活

      末代皇帝溥儀的幾位妃子的生平

      末代皇帝溥儀共5位妃子

      1、郭布羅·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

      ,字慕鴻
      ,號植蓮,滿洲正白旗(達(dá)斡爾族)
      。清朝遜帝溥儀的妻子
      ,清朝與中國的末代皇后,后為偽滿洲國皇后
      。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鴻”來自《洛神賦》:“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2

      、李淑賢(約1925年—1997年6月9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統(tǒng)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第五任
      、也就是最后一任妻子

      1962年,年僅37歲的她經(jīng)人民出版社編輯沙曾熙介紹認(rèn)識了溥儀

      ,她那時還是一名護(hù)士
      。在這之前
      ,李淑賢有過兩次婚姻。溥儀那時很想再婚
      ,于是
      ,兩人結(jié)成姻緣。兩人婚后恩愛有加
      ,彼此呵護(hù)
      ,是一對恩愛的夫妻。

      1997年6月9日

      ,李淑賢因肺癌逝世
      ,享年72歲。

      3

      、額爾德特·文繡(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
      ,字蕙心,自號愛蓮
      ,蒙古族
      ,鄂爾德特氏,滿洲鄂爾德特氏端恭之女
      ,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錫珍府邸
      。父去世后,母蔣氏攜三女析居花市
      ,過平民生活
      。8歲時,就讀于花市私立敦本小學(xué)
      ,聰穎好學(xué)
      ,頗諳事理。

      1922年

      ,以照片入選皇妃
      ,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宮,以便大婚時跪迎皇后
      。初期
      ,與溥儀感情尚好。1924年被逐出宮之際
      ,袖藏利剪
      ,自盡殉清,未果
      。反對溥儀投靠日本人
      、以圖復(fù)辟大業(yè),加之后妃爭寵
      ,與溥儀感情疏離
      、齟齬不斷

      1931年8月,伺機(jī)脫出天津

      ,登報(bào)公開表示與溥儀離婚
      ,“刀妃革命”一時間成為天字號新聞;10月
      ,正式宣告與溥儀離婚
      。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學(xué)
      ,后因不堪忍受騷擾辭職
      ,過隱居生活。

      “七七事變”后

      ,堅(jiān)辭拒絕日偽的威逼利誘
      ,大節(jié)不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箲?zhàn)勝利后
      ,生活艱辛,以糊紙盒
      、上街叫賣為生
      ;后于華北日報(bào)社做校對工作。

      1947年夏

      ,與國民黨少校軍官劉振東結(jié)婚。一年后
      ,因時局動蕩
      ,劉退役,靠租平板車生活
      。解放后
      ,因有立功表現(xiàn),劉被解除管制
      ,成為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
      。1953年,文繡因病去世
      ,年僅44歲

      4、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

      ,溥儀的祥貴人
      ,滿族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
      ,辛亥革命以后
      ,改姓譚

      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并打入冷宮

      ,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shè)和玩物
      ,由親屬介紹當(dāng)時正在北京中學(xué)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jié)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cè)

      溥儀封她為祥貴人

      ,當(dāng)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
      。譚玉齡入宮后與溥儀的關(guān)系很好
      ,深受寵愛,溥儀經(jīng)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
      。譚玉齡聰明能干
      ,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wěn)妥
      。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后
      ,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

      5

      、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
      ,祖籍山東,生于長春市一戶普通人家
      ,1942年考入偽滿新京南嶺女子優(yōu)級學(xué)校
      。第二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選入偽滿洲國的“皇宮”中
      ,并被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封”為“福貴人”
      ,這是溥儀的第四位妻子。

      1957年5月與溥儀離婚

      ,次年和當(dāng)時在長春廣播電臺的一個工作人員黃毓庚結(jié)婚
      ,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家庭。

      2001年4月24日

      ,李玉琴在長春病逝
      ,享年73歲。

      末代皇帝溥儀想要出國留學(xué),載灃為何不肯讓其如愿

      1923年

      ,清朝已經(jīng)滅亡12個年頭了。保留清室帝號的溥儀
      ,突然生出“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的念頭來
      ,于是他決定出國留學(xué),但遺憾的是
      ,最終他未能如愿
      。這是怎么回事呢?

      說起來

      ,溥儀自3歲登基做皇帝后
      ,便一直深居宮中。清王朝未亡時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攝政王
      ,一切軍政大事都由他代為主理。溥儀是個奶孩子
      ,雖然隆裕太后是他的監(jiān)護(hù)人
      ,但是長年陪伴他的不過是一幫太監(jiān)宮女。1912年
      ,辛亥革命勝利后
      ,眼看共和是大勢所趨,隆裕太后不得不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
      ,為維系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畫上了句號
      。時年6歲的溥儀,成了亡國之君

      好在隆裕太后為溥儀和清皇室爭取了最大限度的優(yōu)待條件

      。因此在北洋政府成立后,溥儀依舊住在紫禁城里
      ,保留著清皇室帝號
      ,并且還能享受到北洋政府每年撥給清皇室的400萬大洋的生活費(fèi)。雖說北洋政府把溥儀給“養(yǎng)”起來了
      ,但溥儀的主要任務(wù)還是學(xué)習(xí)。教過溥儀的“帝師”都是當(dāng)時的大儒
      ,比如陸潤庠
      、陳寶琛、羅振玉等
      。他們不光在學(xué)問上很有造詣
      ,書法也是一等一的好。

      不過讓溥儀受影響最大的

      ,卻是“洋帝師”莊士敦
      。1918年,身為“帝師”的徐世昌為了出任大總統(tǒng)一職
      ,在辭去“帝師”的同時
      ,他向溥儀推薦了一位“洋帝師”莊士敦
      。莊士敦不僅具有很高的學(xué)問,還是個久居中國的中國通
      ,對中國文化也有很深的研究
      。當(dāng)時,溥儀14歲
      ,而莊士敦已經(jīng)45歲了
      。不過,比起先前的那些古板大儒們
      ,莊士敦“寓教于樂”的講課形式
      ,更合溥儀的胃口。

      莊士敦在教溥儀英文時

      ,曾多次給溥儀講過西方國家的歷史
      、文化等,這讓溥儀對西方國家產(chǎn)生了極強(qiáng)烈的向往之情
      。日久天長
      ,溥儀和莊士敦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在莊士敦的影響下
      ,溥儀不僅不顧老太妃們的阻撓
      ,生生剪掉了拖在腦后的長辮子,還在鼻梁上架了個副眼鏡
      ,穿起了西服

      與國際接軌還不止這些變化,他還裝了電話

      ,騎上了自行車
      。甚至在莊士敦的介紹下,他還和外國使節(jié)們有了往來
      。溥儀的種種變化
      ,讓皇族遺老們對莊士敦很不滿意。不過
      ,溥儀的父親載灃由于年輕時有出國的游歷
      ,所以他認(rèn)為讓溥儀跟著莊士敦接受西方文化和科學(xué),并不是壞事

      更何況就在莊士敦來紫禁城的前一年

      ,辮子軍大帥張勛才導(dǎo)演了一場“復(fù)辟”運(yùn)動。雖然復(fù)辟成功了
      ,溥儀也重新坐上了龍床
      。但是由于受到全國上下的一致反對,復(fù)辟僅12天便不得不草草收場。盡管北洋政府并沒因此為難溥儀
      ,也沒有借機(jī)取消《清皇室優(yōu)待條件》
      ,但紫禁城外的軍閥混戰(zhàn),依然讓載灃心驚膽戰(zhàn)
      ,唯恐哪天北洋政府承諾的條件便全不作數(shù)了

      所以,載灃認(rèn)為

      ,將來也許能用得上莊士敦
      ,萬一哪天溥儀要出國避難呢?其實(shí)
      ,莊士敦也知道張勛復(fù)辟事件
      。他認(rèn)為張勛復(fù)辟之所以失敗,是沒能得到國際上的支持
      ,于是
      ,莊士敦建議溥儀先出國留學(xué)。一方面
      ,開闊視野
      ,增長見識。另一方面還能借助英國政府的幫助
      ,建立流亡政府
      。待機(jī)會成熟,溥儀再回國復(fù)辟
      ,這樣一來
      ,溥儀就能重新掌管國家大權(quán)了。聽了莊士敦的建議
      ,溥儀非常激動

      畢竟在他心里,一直有恢復(fù)祖業(yè)的心愿

      。但是
      ,溥儀想出國留學(xué)的想法,卻遭到了滿清遺老遺少們的強(qiáng)烈反對
      。在他們看來
      ,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在這種非常時期呢
      !再說,出國留學(xué)
      ,那費(fèi)用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溥儀深知阻力重重,但他卻下定了非出國留學(xué)不可的決定。為了實(shí)現(xiàn)夢想
      ,溥儀拉了弟弟溥杰做同謀

      在很長一段時間

      ,溥儀通過“賞賜”溥杰
      ,將宮里的古董字畫等,讓他運(yùn)出宮去
      ,這其中不乏《步輦圖》《江山秋色圖》等傳世佳作
      。待這些精挑細(xì)選的古董字畫被存在天津租界后,溥儀認(rèn)為時機(jī)成熟
      ,于是他親自給荷蘭大使館打了個電話
      ,再次確認(rèn)“只要他能走出神武門,大使館的車就能把他帶到前往英國的輪船上”的承諾后
      ,他這才放寬了心

      在溥儀計(jì)劃出走的那天早晨,溥儀覺得自己馬上要走了

      ,得告訴婉容一聲
      。所以他就把計(jì)劃告訴了婉容。婉容聽后極力支持
      ,并給他出主意
      ,要他花點(diǎn)錢買通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們,這樣不至于節(jié)外生枝
      。溥儀聽了婉容的建議
      ,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把有可能阻礙他走到神武門的太監(jiān)們都悄悄地打點(diǎn)了一番

      很快就到了約定的時間

      ,溥儀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做出鎮(zhèn)定的樣子
      ,走出了養(yǎng)心殿
      。誰知外面卻一片鬧哄哄,和往常很不一樣
      。溥儀著人一問
      ,原來是載灃下了“嚴(yán)守各宮門,一切人等皆不得出入”的命令
      。溥儀無奈
      ,只得退回養(yǎng)心殿,而他出國留學(xué)的計(jì)劃
      ,也隨之泡了湯

      那么,是誰走漏了風(fēng)聲呢?原來

      ,有個小太監(jiān)在得了錢后
      ,覺得事情重大,密報(bào)給了內(nèi)務(wù)府
      。內(nèi)務(wù)府又趕緊告訴給了掌管宮內(nèi)事務(wù)的載灃
      。所以,載灃才會心急火燎地趕到宮里
      ,下了“嚴(yán)守各宮門”的命令
      。載灃之所以如此,當(dāng)然也有他的想法

      第一

      ,北洋政府之所以一直優(yōu)待清皇室成員,是因?yàn)楹灹恕肚寤适覂?yōu)待條件》
      ,而促成這一契約關(guān)系的
      ,正是溥儀的皇帝身份。

      第二

      ,北洋政府每年的400萬大洋
      ,不光是養(yǎng)活溥儀,還有皇室成員
      。萬一溥儀走后
      ,北洋政府終止了這筆錢,那么皇室成員該怎么生活呢

      第三

      ,溥儀的身份特殊,萬一他到了國外
      ,肯定會有別有用心的人來利用他
      ,那么他的安全等都會失去保障。所以
      ,于公于私
      ,載灃都不能讓溥儀出國留學(xué)。他既不愿再讓北洋政府抓住把柄
      ,也不愿溥儀遭遇不測
      。所以他以家長的身份,最終掐滅了溥儀留學(xué)的夢想
      。(參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溥儀》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揭秘章邯傳奇的生平經(jīng)歷" rel="prev"> 秦朝最后的守護(hù)神,揭秘章邯傳奇的生平···

      相關(guān)文章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yán)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⒛旮蚍噶擞赫男┙?/div>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