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9年宰相的李林甫為什么死后會被貶為庶人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李林甫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天寶12年
,一個人被裝進非常簡陋的棺材中草草下葬了
。雖然葬禮極其簡陋,卻吸引了當時全國人民的目光
。這位死者是誰?他就是唐玄宗曾經(jīng)最信賴的宰相——李林甫。為何生前權(quán)傾朝野的李林甫死后卻落得如此下場?

李林甫是唐玄宗手下任職最長的宰相了
,其他宰相無論賢明或昏庸
,任期都在3到4年左右
,而李林甫卻干了19年
。鼎盛時期的李林甫
,是唐玄宗的左膀右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每次出行都有士兵清道
,身邊有幾百人隨行。
為何生前和死后的落差這么大呢?在我看來
,都是他的隊友害了他,準確的說
,是他隊友的傻弟弟害了他
。他的隊友叫王鉷
,是當時唐朝的財政大臣
,和當時楊國忠的工作差不多
,基本上國家的財政大權(quán)由王鉷和楊國忠一人掌握一半
。
也就是說
,王鉷和楊國忠既是同事關(guān)系,也是競爭關(guān)系
。天寶九年
,朝廷中御史大夫這個職位空了出來。當時的王鉷和楊國忠都是御史中丞
,兩個人只能有一個人晉升為御史大夫
。選誰呢?這個問題的決策權(quán)落到了宰相李林甫手中。
李林甫和王鉷的私交本來就好
,而且當時楊國忠的職位已經(jīng)躥升得很快了
,也是為了壓制楊國忠的發(fā)展
,李林甫把這個職位給了王鉷
。這樣一來,李林甫把楊國忠得罪了
,楊國忠不高興了
,他就要想辦法報復李林甫
。
當時的楊國忠和李林甫還不是同一高度的,李林甫是宰相
,楊國忠想算計李林甫根本沒有機會
。所以
,楊國忠只有等
。等了兩年
,到天寶十一年,機會來了
,李林甫倒沒有暴露什么破綻
,但他的隊友王鉷出問題了,王鉷被卷進了一起謀反案
。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王鉷的臭弟弟王銲
。這個王銲就是一個紈绔子弟,仗著自己哥哥在朝廷任職胡作非為
,每次捅了婁子就讓他哥哥給他善后。一天
,王銲請一個術(shù)士看看他有沒有王者之相。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好問題
。
術(shù)士如果說他有王者之相,那就是對皇帝不敬
,有謀反之心;如果說他沒有王者之相
,那面前的這位公子哥就不樂意了
,同樣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
,術(shù)士也不知如何是好
,胡編一通,含糊其辭就混了過去。第二天天一亮
,這個術(shù)士就跑了。
王銲把這事給哥哥王鉷說了
,王鉷大驚失色
。這事如果被術(shù)士透露給別人
,那王銲王鉷這一家不就死定了。王鉷趕緊派人把這個術(shù)士找到
,隨便安排了個罪名便殺之滅口了
。這樣給弟弟收拾爛攤子的事
,王鉷干了不少。
終于有一天
,王銲捅大簍子了。他有一個朋友叫邢縡
,也是個不務正業(yè)的主
。邢縡不是問別人他有沒有王者之相
,而是直接組織起了政變工作
。他不斷結(jié)交士兵
,讓士兵去殺他們的長官
,然后在長安城放火制造混亂
。
制造混亂以后,邢縡就打算把李林甫
、楊國忠這樣的權(quán)貴給殺掉
,夢想著自己頂替他們成為新的大臣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思維混亂的計劃
。矛頭指向大臣
,就算大臣被殺掉了,皇帝還在
,他能讓發(fā)動政變的人頂替他之前的心腹嗎。
就這樣低能的朋友
,王銲還和他玩得不亦樂乎。邢縡組織的政變還沒動手就被人告發(fā)了
,把邢縡的計劃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唐玄宗
。唐玄宗一聽
,樂了,這是哪門子的政變啊
,簡直就是過家家的游戲。不過
,他還是派出京兆尹去抓邢縡這幫人
。
這個京兆尹派的很微妙
,因為擔任此官職的正是王鉷
。王鉷接到命令后
,猶豫了起來:自己弟弟肯定在邢縡家里,在大庭廣眾之下把自己弟弟抓了
,那這事不就麻煩了
。因此
,他先派人到邢縡的家中叫出了弟弟王銲
。
叫出王銲后
,王鉷才帶著兵馬去抓邢縡,同行的還有楊國忠
。邢縡正在家中和同伙吹牛
,逮捕他的人就破門而入了。邢縡看到朝廷的兵馬
,知道事情暴露,就帶著同伙突圍逃跑
。還沒等跑呢,他看到帶人來抓自己的是死黨的哥哥
。
死黨的哥哥就是自己人啊,于是邢縡說了句“勿傷大夫人”
,就是讓他的同伙別傷了御史大夫王鉷的人。這一喊
,把王鉷和楊國忠都喊愣住了。王鉷想
,這個笨蛋怎么把自己牽扯進去了;楊國忠想
,邢縡不會和王鉷是一伙的吧
。
趁著兩人愣神
,邢縡帶著人就突圍成功了
。不過,唐玄宗還留了后手
,他讓高力士帶著騎兵埋伏在外面
,邢縡剛沖出來就被騎兵包圍砍死了
。發(fā)動政變的主謀已經(jīng)死了
,但他留下的那句話卻讓王鉷倒霉了
,因為這句話被楊國忠聽見了。
楊國忠正想找王鉷的事呢
,機會就送上門來了
。他把邢縡那句“勿傷大夫人”復述給了唐玄宗
,唐玄宗就讓楊國忠審這件事
。就這樣
,王鉷落入了競爭對手楊國忠的手中。楊國忠把王鉷的弟弟王銲之前干的糊涂事統(tǒng)統(tǒng)審了出來
。
“王者之相”那件事以及王銲和邢縡的關(guān)系都審的清清楚楚
,最終,王銲被殺
,王鉷被賜自盡。故事發(fā)展到這
,還和李林甫沒有關(guān)系
,但楊國忠還記恨著李林甫呢
,他就想把這件事情的禍水引到李林甫身上去。
楊國忠和唐玄宗說
,李宰相前幾天曾經(jīng)給王鉷求過情
,王鉷的御史大夫也是李林甫宰相給他的,兩人一直私交甚好
,可能有結(jié)黨營私之嫌。唐玄宗雖然很縱容李林甫
,但他絕不容許李林甫結(jié)黨
,更不允許李林甫侵蝕皇權(quán),這是唐玄宗的大忌
。
楊國忠這句壞話終于說到點子上了,自此之后
,唐玄宗再也不喜歡也不相信李林甫了。王鉷死后的職位都由楊國忠一人繼承了,楊國忠權(quán)勢一下子膨脹了一倍
,而李林甫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卻不知下滑了多少倍。
看著自己日復一日的被冷落
,而楊國忠一天天的變強大
,李林甫終于郁悶生病了
。他用了多少藥都沒治好,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
。家人為他請來了巫師
,巫師說李林甫沒有大病
,只要皇帝來看他一眼,他的病就能痊愈
。
這時的唐玄宗正厭惡他呢
,怎么會親自來幫他治病呢
,沒過幾天李林甫就死在床上了。人都死了,楊國忠還不忘說李林甫的壞話
,稱李林甫之前參與過謀反。唐玄宗一聽
,就下令把李林甫廢為庶民
,家人統(tǒng)統(tǒng)流放,葬禮按平民的規(guī)格進行
。
李林甫是如何成為宰相的?他對唐朝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
李林甫一步步能夠成為宰相,是因為他善于找貴人相助
,再加上他高超的證人技術(shù)
。李林甫也是造成安史之亂中的一個關(guān)鍵人物,李林甫城府極深
,能夠用巧妙的的整人手段
,一步步把身邊的對手全部打壓下去
,李林甫在唐朝當了宰相十九年
,由興旺轉(zhuǎn)為衰敗
,這也為?安史之亂?奠定了基礎(chǔ)。
李林甫一生中最重量級的貴人
李林甫一生中最重量級的貴人
,便是武惠妃無疑
,武惠妃當時是皇帝最寵愛的貴妃
,但當時的太子并非武惠妃所生,為了把太子打倒
,于是與李林甫一拍即合,李林甫也不負眾望
,一步一步把當時的太子廢除
,武惠妃也給李林甫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
,讓李林甫對李隆基有相對的了解
,之后李林甫在政治上的提議都深得李隆基的喜愛,這使李林甫在以后的職業(yè)生涯中有了一大推進
。
牛仙客是怎樣在李林甫的幫助下得到爵位的
當時的宰相是張九齡,李林篇通過兩件事把張九齡徹底廢除掉
。一件事是牛仙客事件
,當時牛仙客深得李隆基的賞識
,但是張九齡卻因牛仙客的身份卑微遭到反對
,李隆基心里十分不舒服,于是李林甫抓準時機
,向李隆基積極選舉牛仙客
,隨后李隆基不顧張九齡的反對
,還是給了牛仙客爵位。
李林甫是怎樣把張九齡扳倒當上宰相的
當時牛仙客事情
,已經(jīng)遭到玄宗的不滿
,這時張九齡前妻的現(xiàn)任丈夫王元琰因貪污罪要被處置,這時張九齡看在和前妻之前的過往
,去為王元琰求情,這事湊巧被李林甫知道
,于是他派手下的人去告發(fā)此事
,并認定與亂黨結(jié)盟
,玄宗知道后
,十分生氣
,從此張九齡的政治生涯徹底結(jié)束
,李林甫正式上任。
造成安史之亂的一個是由于中央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導致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中央和地方軍閥的矛盾也日益增加
,再加上玄宗當時窮奢極欲
,日漸空虛,從而造成安史之亂
。
李林甫是奸臣,為什么宰相卻做了19年?
李林甫從副校長
,升級到中書令,有一個很關(guān)鍵的人物
,就是李隆基的媳婦武惠妃
,對于后宮的女人來說
,最關(guān)心的其實就一件事
,兒子能不能成為新皇帝,一旦兒子君臨天下
,下半生的日子
,就安逸了。
武惠妃的兒子
,叫李瑁
。
李林甫支持李瑁
,成為唐玄宗的繼承人,但是在太子的位置上
,已經(jīng)有人了
,這個人是李隆基的第二個兒子李瑛,母親是趙麗妃
。
趙麗妃
,還有皇甫德儀和劉才人,三人是李隆基在武惠妃之前,最喜歡的女人
,在公元710年
,李旦登基后,李瑛就被確立為皇孫
,公元715年,被確立為太子
。
太子就是儲君
,對于依靠政變,走上帝位的李隆基來說
,太子是一顆定時炸彈
。
公元735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
、光王李琚
,秘密集會
,李隆基開始考慮撤換太子
;
公元737年
,太子三人和太子妃的哥哥薛銹
,再次集會,李隆基脆弱的神經(jīng)
,崩潰了
,同年
,李林甫建議,嚴查太子謀反案
,李瑛三人被貶為平民
,薛銹被流放
,不久四人全部非正常死亡。
太子死了
,是不是李瑁的機會就來了呢
,或許。
很不湊巧
,這一年
,在李瑁的王府中,發(fā)生了另一件事
,李瑁的老婆楊玉環(huán)
,被唐玄宗看上了,之后通過種種巧合
,老婆變成了媽,楊玉環(huán)被李隆基娶回了家
。
李瑁遭遇三重打擊,最疼自己的母親,不知道是被氣的
,還是被嚇的,總之
,死了;自己千辛萬苦娶到的歌姬楊玉環(huán)
,被老爹搶了
;原本十拿九穩(wěn)的太子,也沒了
。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38年
,李亨被匆忙扶上臺面
,成為李隆基時代的第二位太子。
眼看自己支持的王子
,成了皇帝的最不愿意見到的人,李林甫對皇帝有意見
,也不敢發(fā)作,但是太子成了其他人
,自己的未來,就蒙上了陰影
。
一朝天子一朝臣,站錯了隊,如何挽回呢
?
很簡單,把新太子拉下馬
,再換一個
。
李林甫很聰明,要對付太子
,直接針對本人,會引起所有朝廷勢力的反抗
,而且皇帝也不喜歡
,于是,他選擇了一條更安全,也更有效的方式:從身邊人下手
。
第一個目標
,是太子妃的哥哥韋堅
。
公元746年
,長安令韋堅被人告發(fā)
,罪名是勾結(jié)邊境將領(lǐng)
,圖謀不軌
。
那位邊將的名字
,叫皇甫惟明,和太子李亨
,還有韋堅
,都認識,這幾天剛好在長安
,干什么呢?去邊境
,和吐蕃打仗
,因為立功心切
,攻陷城池時
,被前后夾擊,帶出去的軍隊
,死了大半
。
這次回京
,是來請罪的
,剛好認識太子和韋堅,就想著
,找他們幫忙疏通疏通。
太子是儲君,在老皇帝死后
,要順利登基,少不了文臣武將的支持
,況且李亨的根基淺
,人脈不多,難得和邊將認識
,當然希望好好發(fā)展兩人的關(guān)系,但是他們的方式錯了。
李林甫的危機意識
,和老板李隆基差不多
,時刻感覺自己的位置
,坐不牢
,而他的頭號敵人,就是太子
,為了自己的職位
,派人24小時,跟蹤韋堅
。
這一天
,是正月十五
,放花燈賞元宵的日子
,但是到了晚上,韋堅進入道觀
,見了一個人
,場景和電視里的特務接頭差不多,就兩個字:神秘
。
韋堅見的這個人,就是皇甫惟明
。
半夜
,太子的大舅子,去見一個邊境的將領(lǐng)
,還把氣氛搞得那么神秘
,有問題
,一定有問題。
兩人見面的過程
,被一個叫楊慎矜的御史發(fā)現(xiàn)了,李林甫是御史府的老領(lǐng)導
,楊慎矜第一時間把這個情報
,告訴了他
。
第二天
,李林甫又稟報給了皇帝
。
李隆基在處理這個事情上
,相比上一任太子
,做法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他把韋堅和皇甫惟明,都貶了官
,對太子呢,只是批評
,而且還要求,與太子妃離婚
,連個女人也不能要
。
韋堅被貶官后
,和他關(guān)系不錯,在政事堂上班的宰相李適之
,也害怕了
。
當官當?shù)男呐K病都出來了,李適之趕緊辭職
,準備回家好好養(yǎng)老
,可惜皇帝沒同意
,不過宰相確實沒法干了
,去江西宜春
,做了太守
。
晚上與男人幽會
,后果是三位大臣丟了官,一個女人無家可歸
,但是這僅僅只是開始
。
還是在公元746年的年底,京城的大理寺
,在收集卷宗的時候
,發(fā)現(xiàn)了一封告密信,信上寫的是
,太子老丈人杜有鄰涉嫌謀反。
這是個大案子
,大理寺卿也拿不了主意
,把信轉(zhuǎn)交給了李林甫。
李林甫的官,已經(jīng)很大了
,皇帝李隆基也很信任他
,告密信是關(guān)于太子的
,李林甫當然很感興趣,給大理寺卿下令
,嚴查。
能巴結(jié)到李林甫
,大理寺卿很高興,升職的機會到了
。
但是案子剛開始
,就出現(xiàn)了問題
。
這個告密的,叫曹柳勣
,是杜有鄰的女婿,告密的原因
,是翁婿之間吵架了
,喝醉酒之后
,寫完信,交給了大理寺
。
所以這是一場誤會
?
這要看在誰手里。
辦案的負責人
,想息事寧人,過幾天
,錄個口供,也就沒事了
,想把事情搞大
,這案子
,就沒完沒了。
結(jié)果
,在李林甫的授意下
,成了一起預謀未遂的謀反大案
,牽連的人越來越多。
什么
,只有你一個人
?一個人怎么謀反!不說實話
,打
!獄卒說道
。
經(jīng)歷一段酷刑之后,一個披頭散發(fā)的人
,喊:別打了
,別打了
,不是一個人,隔壁的張三王五
,都參與了
。
就這樣
,一個咬一個
,曾經(jīng)的同事同學,只要認識的
,能叫得上名字的
,都卷了進來
。
結(jié)果
,杜有鄰和曹柳勣
,還有北海太守李邕
、淄川太守裴敦復
,全部被打死
,韋堅、皇甫惟明被賜死
,前宰相李適之服毒自殺
,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
,幾百人,浩浩蕩蕩
,流放的、貶官的
。
李林甫對官場
,進行了一場革命
,平時對自己有意見的
,全都回家養(yǎng)老
,或者去了另一個世界
,留下的
,至少在表面上,和自己的利益
,是一致的
。
在官場,要保持常青是很難的
,首先你得保證不犯錯
,當然最重要的
,是皇帝不討厭你,而且還要一直依靠你
。
不討厭
,似乎很簡單,順著皇帝心意辦事
,就好
。
李林甫有眼線,皇帝有什么心事
,第一時間可以知道
,然后照著下去辦就是了
。
比如李隆基在晚年,喜歡玩
,那些有資格,找皇帝老爺子說話,進諫的人
,都會得到李林甫的特別交代
,沒事別找皇帝麻煩,這叫立仗馬
。
立仗馬就是儀仗隊里的馬,這些馬不用喊
,不用叫,更不用跑
,只要站著
,就能好吃好喝的供著,如果你叫了呢
,對不起
,儀仗隊里,就不需要你了
,會被炒魷魚。
相比不討厭
,要成為皇帝的依靠
,就有點難度了
。
江山代有人才出
,李林甫的各方面能力,都不能算頂級
,他是如何把宰相任期,維持了19年呢
?
答案是打壓競爭對手,在政事堂
,李林甫派系的,有牛仙客
、陳希烈
,他們都是聽李大人的,平時不發(fā)表意見
,其他剛冒頭的
,比如王忠嗣、楊慎矜
,結(jié)局都很凄涼。
王忠嗣是李隆基的養(yǎng)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