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陶謙是個什么樣的人陶謙為何最后被人架空遺棄

      眾妙之門 2023-06-29 22:04:38

      陶謙是個什么樣的人陶謙為何最后被人架空遺棄

      陶謙是個什么樣的人?陶謙為何最后被人架空遺棄?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東漢末年陶謙本是稱霸一方的徐州牧

      ,其治下的徐州曾一度出現(xiàn)“百姓殷盛”的局面
      ,但是大家最熟悉的還是他被曹操痛揍,而且還是兩次
      ,最后繁盛的徐州也是被曹操打回原形
      ,陶謙也是郁郁而終,最后還把徐州給了劉備
      ,那么陶謙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個人的觀點是
      ,他是一個年邁卻有野心的人,最后還被手下人架空了

      陶謙早期主要是和皇甫嵩征討過羌人以及邊章

      、韓遂的動亂,算是他早期的資歷
      ,沒有太多亮點
      ,決定他命運的時刻是在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
      ,那一年青徐兩種再度大規(guī)模出現(xiàn)黃巾軍
      ,陶謙被朝廷任命為徐州刺史,很快他便平定了徐州境內(nèi)的黃巾軍
      ,開始了稱霸一方的生涯
      ,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他成為徐州刺史的這一年已經(jīng)57了
      ,這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
      ,絕對是一位老者了。

      陶謙能夠穩(wěn)定徐州局面

      ,靠的就是敢用人
      ,用狠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啟用了早前逃亡到東海的臧霸

      《三國志.臧霸傳》霸年十八

      ,將客數(shù)十人徑於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
      ,因與父俱亡命東海
      ,由是以勇壯聞。黃巾起
      ,霸從陶謙擊破之
      ,拜騎都尉。

      像臧霸的這樣的人

      ,陶謙是啟用了一批人的
      ,所以說才能夠短期內(nèi)平定徐州的黃巾之亂,同時隊內(nèi)開始休養(yǎng)民力
      ,大力支持屯田
      ,吸引流民,不知道當時的陶謙是單純的想要保一方百姓
      ,還是有爭奪天下的野心
      ,但是不管怎么說
      ,他當時的確是在為霸業(yè)而打基礎(chǔ)。

      《三國志.陳登傳》是時

      ,世荒民饑
      ,州牧陶謙表登為典農(nóng)校尉,乃巡土田之宜
      ,盡鑿溉之利
      ,粳稻豐積。

      在對待董卓的問題上

      ,陶謙表現(xiàn)出了謎之態(tài)度
      ,或許能夠暴露出他的野心。

      《三國志.袁紹傳》紹遂以勃海起兵

      ,將以誅卓
      。語在武紀。紹自號車騎將軍
      ,主盟

      在關(guān)東諸牧守聯(lián)合討伐董卓的時候,陶謙表現(xiàn)得異常安靜

      ,他沒有支持這次聯(lián)軍對董卓的行動
      ,不知道當時陶謙是以什么理由拒絕加入關(guān)東聯(lián)軍,但是這起碼是在表態(tài)給有董卓掌控的漢廷
      ,自己不鬧事啊
      ,尤其是給董卓看,為的就是能在亂世中給自己博得利益

      《三國志.陶謙傳》董卓之亂

      ,州郡起兵,天子都長安
      ,四方斷絕
      ,謙遣使間行致貢獻,遷安東將軍
      、徐州牧
      ,封溧陽侯。

      這是董卓脅迫漢獻帝西遷長安后

      ,關(guān)東聯(lián)軍也都各回各家了
      ,此時陶謙是討好董卓,當然為的也是董卓掌控的漢王朝能夠給自己更大的權(quán)利
      ,董卓也是念著他的好
      ,封他為徐州牧,成為州牧的陶謙就徹底掌控徐州的軍政大權(quán)了,一方基業(yè)由此而是

      但有意思的是

      ,陶謙可不是一個安心謀發(fā)展的人
      ,之前我說了
      ,他入主徐州的時候就已經(jīng)57歲了,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等了
      ,但他還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所以他要抓住亂局中的每一個機會,意圖擴大自己的實力

      《后漢書.朱雋列傳》雋以河南殘破無所資

      ,乃東屯中牟,移書州郡
      ,請師討卓
      。徐州刺史陶謙遣精兵三千,余州郡稍有所給
      ,謙乃上雋行車騎將軍
      。董卓聞之,使其將李傕
      、郭汜等數(shù)萬人屯河南拒俊
      。俊逆擊
      ,為傕
      、汜所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灾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留關(guān)下不敢復前。

      雋時猶在中牟

      。陶謙以俊名臣
      ,數(shù)有戰(zhàn)功,可委以大事
      ,乃與諸豪杰共推俊為太師
      ,因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
      ,奉迎天子

      估計董卓對陶謙的動作要罵娘了,在給了陶謙好處后

      ,以為陶謙會很安分
      ,結(jié)果陶謙尋機開始找董卓麻煩了,在第一次討董聯(lián)盟解散后
      ,留守洛陽的名將朱雋
      ,開始扛起反董大旗
      ,這個時候陶謙到是表現(xiàn)的很積極,即可派兵3000人支援朱雋
      ,而且其他州郡大多不理不睬

      包括之后陶謙再次將朱雋推向討董的領(lǐng)袖,這個時候是在董卓被殺

      ,李傕郭汜亂權(quán)的時候
      ,陶謙就更有底氣了,別人沒動靜
      ,自己主動提議各方一起撲滅董卓舊部勢力
      ,袁紹主導的討董行動中陶謙表現(xiàn)的出奇的安靜,怎么到后來這么用心呢?

      更多的是陶謙有野心

      ,鏟除亂臣賊子
      ,解救漢獻帝,這是多么大的功勞啊
      ,就當時的情況而說
      ,相當于中興之功啊,而且得到漢獻帝
      ,可以參考后來曹操獲得利益
      ,陶謙估計也是這么考慮的,在他想要推舉朱雋為太師
      ,也就是反抗董卓舊部的老大之時
      ,陶謙聯(lián)絡(luò)的人很有意思。

      《奏記朱儁》徐州刺史陶謙

      、前楊州刺史周乾
      、瑯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
      、彭城相汲廉
      、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
      、太山太守應劭
      、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

      放眼望去

      ,陶謙找到這些人地位都不如他自己啊,當然也是其他人不和陶謙玩了
      ,都知道陶謙在想啥
      ,他這就是想要借勢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充自己的實力啊。只是最終朱雋知道陶謙的把戲
      ,加上李傕的壓制
      ,拒絕了陶謙的請求,如果說這次聯(lián)盟讓陶謙聯(lián)合成了
      ,個人覺得
      ,陶謙在西征李傕郭汜的事情上不會太賣力,不夠到可以借機把自己的底盤向西擴張

      為何曹操當時會死磕陶謙

      ,曹操不僅僅是處于擴張勢力的考慮,還有一點就是陶謙可不是省油的燈
      ,有一件事情可以讓曹操看出陶謙的野心。

      《三國志.武帝紀》下邳闕宣聚眾數(shù)千人

      ,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
      ,取泰山華、費
      ,略任城
      。秋,太祖征陶謙
      ,下十馀城
      ,謙守城不敢出。

      《后漢書.陶謙列傳》下邳闕宣自稱“天子”

      ,謙始與合從
      ,后遂殺之而并其眾。

      這個時候曹操還沒有迎漢獻帝到許昌呢?雖說闕宣自己傻呵呵自稱天子了

      ,但是曹操也沒有必要去征討他
      ,可是陶謙在里面渾水摸魚了,陶謙開始是聯(lián)合闕宣一起攻略底盤的
      ,任城則在兗州
      ,陶謙向北擴張,把手伸到了曹操的底盤上
      ,曹操怎么忍得了
      ,回身開始征討陶謙。

      顯然陶謙是有小心思的

      ,闕宣這樣僭越的人
      ,怎么可以和他聯(lián)合,那不是把自己也搭上反叛的標簽了嗎?說到底陶謙還是想混說摸魚
      ,和闕宣一起去打曹操的底盤
      ,事后完全可以把事情推給闕宣,最終陶謙還殺了闕宣,收攏其部下
      ,闕宣多少成為了陶謙擴張的棋子
      ,但是曹操可不是傻子,這點小把戲
      ,騙不到他

      顯然陶謙在對待董卓及其舊部的態(tài)度,和向曹操底盤擴張的問題上

      ,可以看出陶謙的做法是偏激進的
      ,還是那句話,他太老了
      ,又有野心
      ,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若只是一個想保境安民的能臣
      ,他做的已經(jīng)夠好的了

      《三國志.陶謙傳》是時,徐州百姓殷盛

      ,谷米封贍
      ,流民多歸之。

      但是他若想成為一方霸主

      ,或者為自己的后人打下一片基業(yè)
      ,那么徐州則絕不是穩(wěn)固的根基之地,徐州地理位置太過四通八達
      ,無論是北方勢力南下
      ,還會南方勢力北上,徐州都是一個不錯的通路
      ,如果陶謙做一個守城之人
      ,他完全可以做一個太平的州牧,但是他的后人也必然會成為其他勢力崛起的墊腳石
      ,再者陶謙自己也是有野心的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在亂世之中快速擴充自己的實力
      ,為自己累積足夠的資本
      。所以在用人上就備受詬病。

      《三國志.陶謙傳》刑政失和

      ,良善多被其害
      ,由是漸亂。

      《后漢書.陶謙列傳》初

      ,同郡人笮融
      ,聚眾數(shù)百
      ,往依于謙,謙使督廣陵
      、下邳
      、彭城運糧。遂斷三郡委輸
      ,大起浮屠寺
      。上累金盤,下為重樓
      ,又堂閣周回
      ,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涂像
      ,衣以錦彩

      《資治通鑒.漢記五十二》而謙信用讒邪,疏遠忠直

      ,刑政不治
      ,由是徐州漸亂。

      陶謙占據(jù)徐州的后期

      ,用人上都被搭上信用奸佞小人的標簽,這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年老體衰
      ,開始逐漸昏聵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極力擴張
      ,加快提升自己實力的步法
      ,以便在自己死后能夠給后人留下足夠的資本,那么在用人上
      ,就難免任用能夠支持他策略的人
      ,徐州本地士族自然是希望陶謙能夠休養(yǎng)民力,以徐州本土士族的利益為重
      ,短期內(nèi)徐州內(nèi)部勢力是不會太過支持陶謙擴張計劃的
      ,所以陶謙就很容易任用那些在他面前說好話的人,加上陶謙用人的一大特點
      ,用人不問出處
      ,就像之前任用臧霸平定黃巾之亂一樣,不論是誰
      ,只要能夠辦事就是重用
      ,他沒有考慮到用人上帶來的負面效果。

      結(jié)果就是陶謙逐漸不被徐州本土士族所接受了

      ,同時在和曹操的對峙中屢屢戰(zhàn)敗
      ,曹操也是夠狠
      ,直接斬斷了陶謙在徐州立足的另一根基,除了士族外
      ,那些逃亡徐州安定下來的流民
      ,也是支持陶謙的,可結(jié)果被曹操殺的很干凈

      《資治通鑒.漢記五十二》謙兵敗走

      ,死者萬數(shù),泗水為之不流
      。謙退守郯
      。太祖以糧少引軍還。

      《后漢書.陶謙列傳》操攻之不能克

      ,乃還
      。過拔取慮、雎陵
      、夏丘
      ,皆屠之。凡殺男女數(shù)十萬人
      ,雞犬無余
      ,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
      ,無復行跡
      。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曹操曾先后兩次征討徐州

      ,陶謙都不是對手,這更加讓徐州本土士族對陶謙失望透頂
      ,加上陶謙是將死之人
      ,所以說有了后來的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這件事,個人覺得,這就是徐州士族將陶謙架空,直接給徐州換了一個新主人

      首先陶謙是有兒子的,《三國志.陶謙傳》二子:商

      、應,皆不仕
      。那么有野心的陶謙為何還會將徐州讓給劉備呢?個人認為
      ,陶謙從來沒有說要把徐州讓給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謙病篤

      ,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怪t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先主未敢當

      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nèi)傾覆

      ,立功立事
      ,在於今日。彼州殷富
      ,戶口百萬
      ,欲屈使君撫臨州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

      ,何足介意。今日之事
      ,百姓與能
      ,天與不取,悔不可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瓜戎魉祛I(lǐng)徐州。

      記載中劉備還推讓了幾次

      ,更多的就是想試探一下徐州本土勢力的意思
      ,不然貿(mào)然就接管徐州容易被反殺啊,而劉備則是徐州各方勢力相對都支持的徐州牧人選
      ,不是所劉備有才能,而是說劉備在徐州沒有根基
      ,那么劉備入主徐州
      ,對各方勢力都不會打壓,反而要拉攏
      ,這符合各方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陶謙則被遺棄了。

      如果說陶謙是真心的想讓劉備接管徐州的話

      ,最好的辦法是將劉備和徐州官員都叫到一起
      ,宣布這個任命,為何是臨死前告訴糜竺的?好歹臨死前也要找一下劉備
      ,當面說這件事情啊
      ,你病重動不了,劉備可以啊

      再者糜竺成為了記載中唯一一個得到陶謙命令

      ,說要迎劉備入徐州的
      ,可是糜竺對劉備是很有好感的,因為糜竺看重了劉備這個具備潛力的梟雄
      ,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
      ,正是糜竺資助了他。

      《三國志.麋竺傳》建安元年

      ,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shù)
      ,襲下邳,虜先主妻子
      。先主轉(zhuǎn)軍廣陵海西
      ,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
      ,金銀貨幣以助軍資;于時困匱
      ,賴此復振。

      當然糜竺資助劉備在劉備成為徐州牧之后

      ,但是仍然可看得出
      ,他愿意在劉備身上下血本投資,陶謙病重后
      ,沒準糜竺就選定了劉備來接管劉備
      ,加上徐州各方勢力也同意,劉備就很幸運的白白得了一個徐州

      而那個有野心的陶謙

      ,那個年邁卻非要快節(jié)奏擴張的陶謙,在被曹操打回原形后
      ,直接被徐州本土利益集團遺棄了

      官場中狂傲不羈的陶謙與“謙”不沾邊

        在社會上混的陶謙是個逗比,在官場上混的陶謙還是一個逗比

      。一般來說
      ,很逗的人都是很能混的,但陶謙這個人卻很不會混
      ,具體表現(xiàn)就是我行我素
      ,毫不給人面子,當然也包括長官在內(nèi)

        在陶謙當舒縣縣令的時候

      ,因為舒縣是廬江郡的治所,所以縣衙和郡衙同在一城之內(nèi)
      ,太守張磐
      ,也是丹陽人,既是陶謙的上級
      ,也是他父親的朋友
      ,是他的前輩
      。張磐因為陶謙是朋友的兒子,現(xiàn)在陶謙又是自己的下屬
      ,表示出分外的親熱
      ,有意要栽培他,把他培養(yǎng)成自己的心腹

        誰知道陶謙瞧不起張磐

      ,還為成為他的下屬而感到屈辱,只以公事進見
      ,絕不私自相見

        張磐不知道陶謙的那點小心思,所以常在處理公務(wù)完畢

      ,并且眾多的官員離開后
      ,就召見他入內(nèi)室飲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稍诰蒲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張磐想讓陶謙跳個舞助助興,但陶謙怎么也不肯舞
      ,坐在那里玩深沉
      ,竟然沒有搭理張磐。但領(lǐng)導的興致很高
      ,再次要求他進行才藝表演
      ,好為這一次酒宴增添氣氛。陶謙被自己的上級逼得實在沒法子
      ,又不能拒絕
      ,只能極不情愿地站起來,象征性地比劃了兩下應付了事
      ,也不按著拍子轉(zhuǎn)
      ,而且他臉上的表情很生硬,比人家欠他錢不還還要難看

        “怎么回事啊你,身體轉(zhuǎn)起來啊!”太守臉上有點陰沉了

      ,問他:“此舞是否不轉(zhuǎn)?”言下之意就是你不對藝術(shù)高度負責
      ,也得對領(lǐng)導高度負責啊!可陶謙就是不轉(zhuǎn),還傲慢地回答:“吾不可轉(zhuǎn)
      ,轉(zhuǎn)則勝人!”

        張磐聞言頓時就不爽了

      ,恨得牙癢癢的,由此生出了嫌隙
      ,陶謙這下可算是把自己的領(lǐng)導得罪到家了

        而有了嫌隙

      ,張磐就蓄意報復,想給陶謙下絆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商罩t是位清官,在一方百姓口中有著很好口碑
      ,拿不到他的把柄
      ,就沒法糾舉他。但在一次廟會祭祀靈星時
      ,陶謙用了官家的五百小錢
      ,張磐就像以此事進行彈劾。

        然而陶謙不等上級的彈劾

      ,就棄官離去
      ,走得瀟灑且磊落。

        這一走

      ,陶謙反而走出了一個更大的前程:棄官不久之后
      ,陶謙就被朝廷授為幽州刺史,從小小的縣令一下子變成了一方大官
      ,在那里認識了日后的盟友公孫瓚
      。他在做了一段時間的封疆大臣后,又被朝廷征召到了中央(皇宮)
      ,官拜為議郎
      ,屬于皇帝的顧問,也是郎中令的屬官
      ,為郎官中地位較高者
      ,秩六百石,掌顧問應對
      ,雖是個閑職
      ,但非常適合憤青,平時的工作就是給皇帝參謀一下
      ,吹點牛
      ,發(fā)幾句不咸不淡的話,然后下班回家
      ,第二天上班接著吹牛
      ,非口才一級棒且見識不廣的人不能勝任這個職位,不然皇帝隨便拋個問題過來
      ,你又答不出來那就死翹翹了
      ,但要是答得好了,皇帝一高興,沒準兒就給你一個新職位或者給你一些賞賜
      ,豈不美哉?

        但以陶謙的性格

      ,過去只是個小小縣令的時候都能和上級對著干,要他去阿諛奉承皇帝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而且作為一個逗比
      ,對貪官污吏,奸臣亂黨自然表露自己的態(tài)度
      ,因而在中央也出名得很快

        中平二年三月,西羌叛亂

      ,攻入關(guān)中
      。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
      ,主持討伐事宜
      ,上表皇帝要求撥給得力的將領(lǐng)。經(jīng)過多方推薦
      ,陶謙被拜為揚武都尉
      ,與名將皇甫嵩一通西征,在征戰(zhàn)中
      ,他立下赫赫戰(zhàn)功
      ,由于資料散佚,不能詳細寫出他究竟有哪些戰(zhàn)功

        七月

      ,皇甫嵩因為先前得罪了中常侍趙忠、張讓二人
      ,終于難逃毒手
      ,被貶官消爵。

        同年

      ,邊章
      、韓遂響應西羌,率兵入關(guān)中援助
      。因皇甫嵩被人彈劾
      ,朝廷將主帥換成了沒有帶兵經(jīng)驗的司空張溫,并拜其為車騎將軍
      。這個新主帥也很看重陶謙
      ,上表陶謙為參軍事,給予了優(yōu)禮厚待
      。可陶謙卻很看不起張溫,死活不買人家的賬
      ,畢竟和皇甫嵩比起來張溫的確顯得無能多了

        就像當年對待張磐一樣,陶謙鄙視張溫的行事為人

      ,心里非常不服氣(輕其行事
      ,心懷不服)。

        被手下人輕視是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張溫卻毫無辦法
      ,因為他指揮得的確很糟糕,部隊老是打敗仗
      ,一退再退
      。作為主帥的自己自然硬氣不起來,所以
      ,對于手下人的閑言碎語
      ,他也只好一一笑納了。

        問題是領(lǐng)導都讓步了

      ,陶謙卻還不識趣
      。在打贏叛軍班師回到洛陽后,張溫召集出征的官員舉行了盛大的慶功會
      ,在宴會中
      ,他讓陶謙向自己行(敬)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蛇@個逗比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借著行酒的機會發(fā)酒瘋
      ,故意揭露領(lǐng)導的傷疤,把張溫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上一次得罪的是太守
      ,最后不得不辭官離去,這一次
      ,陶謙得罪的卻是總理級別的三公
      ,得到的差點兒是流放。

      【“屠徐州”之辨第一】陶謙是個什么人

      《三國演義》為了反襯曹操兇惡的形象

      ,對陶謙大加粉飾
      。然而歷史上的陶謙卻恰恰相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
      ,而且還缺乏眼光
      。我不想以史書上對此人的判語說事,也暫且不看此人的正面記載
      ,我先羅列一些側(cè)面描寫陶謙的材料
      。這些材料中,陶謙都不是傳主,僅作為陪襯
      ,因此更便于形成一個客觀的印象: 側(cè)面材料一: 《吳錄》:許貢來領(lǐng)郡
      ,(高)岱將憲避難於許昭家,求救於陶謙
      。謙未即救
      ,岱憔悴泣血,水漿不入口
      。謙感其忠壯
      ,有申包胥之義,許為出軍
      ,以書與貢
      。 【評:這段文字的傳主是高岱,由此不難從側(cè)面判斷:1
      ,陶謙有一定的軍事實力
      。2,陶謙是個性情中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側(cè)面材料二: 《三國志?魏書?鐘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徐州刺史陶謙察(王)朗茂才。時漢帝在長安
      ,關(guān)東兵起
      ,朗為謙治中,與別駕趙昱等說謙曰:春秋之義
      ,求諸侯莫如勤王
      。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
      。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
      。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
      。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zhèn)鞯谝弧罚盒熘菽撂罩t深忌(孫)策
      。 【評:第一段王朗和趙昱規(guī)勸陶謙,讓他尊奉劉協(xié)
      。言外之意
      ,就是陶謙當時擁兵自重,逡巡觀望
      。而對孫策深深的忌憚
      ,也表明陶謙是有野心要獨霸一方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側(cè)面材料三: 《后漢書(謝承撰)》:徐州牧陶謙初辟別駕從事
      ,(趙昱)辭疾遜遁
      。謙重令揚州從事會稽吳范宣旨,昱守意不移
      ;欲威以刑罰
      ,然后乃起。 《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刺史陶謙舉(張昭)茂才
      ,不應。謙以為輕己
      ,遂見拘執(zhí)
      。 【評:第一段的傳主是趙昱,此人本來不想依附陶謙
      ,卻被陶謙威以刑罰
      ,不得已而依之。由兩端文字不難看出
      ,陶謙這個人很霸道
      。】 側(cè)面材料四: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袁術(shù)與紹有隙
      ,術(shù)求救于公孫瓚
      ,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jīng)屯平原
      ,陶謙屯發(fā)干
      ,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
      ,皆破之
      。 【評:陶謙躋身諸侯混戰(zhàn),當然是想分一杯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有關(guān)陶謙的正面記載,以便最終得出結(jié)論
      。 正面材料一: 【評:這貨不是少年陶謙
      ,這貨是少年曹操、少年劉備
      、少年孫堅
      、少年劉邦合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正面材料二: 吳書曰:謙性剛直
      ,有大節(jié),少察孝廉
      ,拜尚書郎
      ,除舒令
      。 正面材料三: 吳書曰:會西羌寇邊,皇甫嵩為征西將軍
      ,表請武將
      。召拜謙揚武都尉,與嵩征羌
      ,大破之
      。后邊章、韓遂為亂
      ,司空張溫銜命征討
      ;又請謙為參軍事,接遇甚厚
      ,而謙輕其行事
      ,心懷不服。及軍罷還
      ,百寮高會
      ,溫屬謙行酒,謙眾辱溫
      。溫怒
      ,徙謙于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蛘f溫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見重于公
      ,一朝以醉飲過失,不蒙容貸
      ,遠棄不毛
      ,厚德不終,四方人士安所歸望
      !不如釋憾除恨
      ,克復初分,于以遠聞德美
      。"溫然其言
      ,乃追還謙。謙至
      ,或又謂謙曰:"足下輕辱三公
      ,罪自己作,今蒙釋宥
      ,德莫厚矣
      ;宜降志卑辭以謝之。"謙曰:"諾
      。"又謂溫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責
      ,思在變革
      。謝天子禮畢,必詣公門
      。公宜見之
      ,以慰其意。"時溫于宮門見謙
      ,謙仰曰:"謙自謝朝廷
      ,豈為公邪?"溫曰:"恭祖癡病尚未除邪
      ?"遂為之置酒
      ,待之如初。 【評:很長
      。說的是張溫和陶謙之間相識、相知
      、相交的故事
      。陶謙很能打仗,受到司空張溫的征召
      。然而陶謙似乎鄙視張溫的某些作風
      ,因此在慶功宴上起了矛盾。張溫一怒之下
      ,將陶謙發(fā)配邊疆
      。被發(fā)配后的陶謙老實了很多,人家教他向張溫卑辭謝罪
      ,他滿口答應
      。然而一見到張溫,陶謙還是不改癡病
      ,一句軟話也沒有
      。而張溫或許是愛惜陶謙的才能,或許是愛惜自己的名望
      ,終于大度寬容了他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陶謙缺乏一位霸者必要的寬容
      、變通的素質(zhì)
      ,實際是一位頑悍的軍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正面材料四: 《三國志?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是時
      ,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贍
      ,流民多歸之
      。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琊邪趙昱
      ,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
      ;曹宏等
      ,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
      。刑政失和
      ,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下邳闕宣自稱天子
      ,謙初與合從寇鈔,后遂殺宣
      ,并其眾
      。 【評:如果說前面的材料,還只能說明陶謙有一些小毛病
      ,那么這個材料
      ,說的可就是原則問題了。根據(jù)范曄《后漢書》記載
      ,陶謙到徐州后
      ,首先打敗了黃巾,解除了匪患
      。此后
      ,《三國志》、范曄《后漢書》均記載了陶謙疏遠賢人
      、縱容小人
      ,甚至圖謀不軌的劣跡。作為一個地方官
      ,不能任用優(yōu)質(zhì)的官吏治理領(lǐng)地
      ,最多算你無能,然而竟然擁立叛賊稱帝
      ,這就是地道的大逆不道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既然支持別人造反
      ,而又反悔
      ,殺人并眾,此為不義
      。所以要說陶謙不忠不義
      ,可是一點不夸張。這樣胡作非為的人不但要打
      ,而且要狠狠的打
      !】 《三國演義》里
      ,將曹操東征的原因,歸結(jié)于為父報仇
      。曹嵩之死
      ,見諸史載,與演義大略相同
      。只不過張闿并非是黃巾余黨
      ,而極有可能是下邳闕宣的余黨。從陶謙一貫的行為作風來看
      ,他對徐州疏于治理
      ,親小人,遠賢人
      。擁立叛黨
      ,而又反悔并其眾。如果不是他上梁不正下梁歪
      ,也不會釀成部下殺人越貨的后果
      。從道理上講,在陶謙治下出了人命
      ,這個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也難辭其咎。 曹操是否借報仇之名攻打徐州
      ,已不重要
      ,關(guān)鍵是陶謙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是不忠
      、不仁
      、不智、不義
      。這樣的人
      ,即便在今天,也是必須接受懲罰的
      !所以
      ,曹操東征陶謙,本身正是吊民伐罪的忠義之舉
      ,作為擁立漢室的第一人
      ,他當仁不讓。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87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