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稷上位是誰在支持他樗里子和甘茂誰比較有可能
贏稷上位是誰在支持他?樗里子和甘茂誰比較有可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
,他少有神力
,勇而好戰(zhàn)。公元前310年
,秦武王繼位,3年后
,他在與烏獲
、孟賁比賽舉鼎時因用力過猛,流血過多而亡
,時年23歲。

秦武王死后
,由于沒有兒子
,他異母弟——19歲的贏稷繼位
,贏稷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他在位56年
,在位期間使秦國國力突飛猛進,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
據(jù)《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王死的時候
,贏稷還在燕國當(dāng)質(zhì)子
。秦武王死后,燕國把贏稷送回秦國
,之后才被擁立為秦王的。(注:《趙世家》說贏稷是趙武靈王送回去的
,但秦國沒必要這樣做繞彎
,趙武靈王也左右不了燕國,因此《秦本紀》的說法更可信
。不過這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因為誰送都一樣)
但是
,如果沒有秦國方面的要求
,燕國不可能主動把贏稷送回秦國去繼位的。道理很簡單——燕國怎么知道贏稷回去后就一定能繼位?假如沒有十足把握
,冒失的把贏稷送回去,萬一贏稷沒能繼位
,燕國豈不是會得罪新任秦王?秦強燕弱
,燕國怎么會不考慮其中的風(fēng)險?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燕國敢送贏稷回秦國繼位
,那一定對贏稷繼位有很大的把握
,這側(cè)面說明
,在秦國方面
,有一股很強大的勢力在支持贏稷。
那么
,是誰在秦國主導(dǎo)了這一切
,提出迎立贏稷并使他成功上位的呢?
請看《史記·穰侯列傳》的記載:
而魏厓(冉)最賢
,自惠王
、武王時任職用事
。武王卒,諸弟爭立
,唯魏厓力為能立昭王。
魏冉是宣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
,也是贏稷的舅舅
。魏冉在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時期就已在秦國為官,此人素有賢名,又與贏稷有親緣關(guān)系
,提出迎立贏稷
,當(dāng)然順理成章
。
但是
,魏冉雖然想迎立贏稷,但他有這么大的能力實現(xiàn)他的想法嗎?恐怕沒有!
以上這段話說秦武王死后“諸弟爭立”
,既然大家都爭著當(dāng)秦王
,至少說明一點:這些王兄王弟們自然不會單打獨斗
,背后定各自的勢力支持。那么
,魏冉的勢力足以壓倒其他人,使贏稷上位嗎?答案是:沒有可能
。
首先
,魏冉是楚國人,在秦國沒有根基
。其次,他雖然在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時就已在秦國為官
,但在《史記·秦本紀》和《史記·穰侯列傳》中
,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時期都沒有魏冉活動的痕跡,也沒有魏冉發(fā)揮才智
、建功立業(yè)的記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妒酚洝ゐ盍袀鳌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對他這段時間的活動
,僅有“任職用事”四個字的描述。
這說明
,秦武王死的時候,魏冉的官職并不大(按:假如官職大到可以決定國君繼承人的程度的話
,不可能沒有相關(guān)的事跡
,也不可能不寫明是什么官職)。憑他當(dāng)時的實力
,根本不足以壓倒他人
,使贏稷上位
。
由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魏冉一定是聯(lián)合了一個在秦國勢力很強的人
,一個各方面都吃得開的人支持他
。正因為有了這個人的支持,贏稷才得以成功上位的
。
那么,誰具備這樣的實力
,可以幫助魏冉頂定乾坤
,壓倒其他人,確保贏稷繼位呢?
綜合當(dāng)時秦國的局勢看
,秦國有兩個人可以做到這一點。這兩個人就是樗里子和甘茂
,當(dāng)時他們分別是秦國的左右丞相
,權(quán)力極大,無論誰支持
,都有一定的分量
。而魏冉聯(lián)合的這個人
,應(yīng)該是樗里子(即贏疾)
,而非甘茂。
為什么這么肯定呢?
首先
,甘茂雖然是秦國丞相
,但他不是秦國人
,與魏冉一樣
,他在秦國的根基也不深
,在贏氏宗親中,他的話并不管用
。而樗里子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秦武王的叔叔
,又是當(dāng)朝丞相
,在國家行政機關(guān)的地位與甘茂一樣高,在贏氏宗親中的地位則比甘茂要高出太多
。魏冉要找人支持
,自然是找更有實力的樗里子
,而非在秦國根基不深的甘茂
。
其次,據(jù)《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記載
,秦昭襄王繼位不久
,蘇代曾對宣太后的外族
、備受重用的向壽說過“甘茂黨于魏
,王不信也”的話。要知道
,秦武王的王后就是魏國人
,秦武王死后,他的王后并不贊同迎立贏稷
,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不符合魏國的利益
。甘茂也是親魏派
,大家爭王位時,他能保持中立就不錯了
,斷不會與魏冉合作,魏冉也不會傻到找他支持
。
第三
,秦昭襄王繼位后,樗里子比甘茂要風(fēng)光的多
。據(jù)《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記載
,秦昭襄王繼位前
,樗里子已是丞相之一
,朝中地位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而秦昭襄王繼位后
,“樗里子又益尊重”,且直到去世
,都一直深受器重
。假如他沒有在秦昭襄王繼位過程中起關(guān)鍵作用,對于他這樣的權(quán)臣
,打壓還來不及
,怎么可能更加重用他?反觀甘茂
,秦昭襄王繼位后
,雖然暫時沒有動他,但并不信任他
。幾年后
,甘茂因被人讒言,恐被問罪
,不得不逃離秦國
,最后死在了魏國。從二人不同的結(jié)局看
,幫助秦昭襄王繼位的秦國權(quán)臣,自然應(yīng)該是樗里子
。
第四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中,說樗里子“滑稽多智
,秦人號曰‘智囊’”。既然是智囊
,說明樗里子這個人腦子很好用
,很有智慧,能力很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爸悄摇奔热皇乔厝藢λ姆Q呼
,說明“秦人”(泛指秦國朝中有地位的人
,非一般的平民)都認可他
、佩服他。因此
,他完全具備推贏稷上位的地位
、實力和能力
。
更關(guān)鍵的是
,樗里子是和秦武王一同出使周王室的。因此
,秦武王死時
,他就在身邊
。秦武王死的突然
,死前無論有沒有指定接班人,作為秦國此時在秦武王身邊唯一的大臣
,他回國后完全可以說秦武王死前指定了贏稷繼位
。這樣一來,贏稷繼位就具備了法理型
。
有了法理性,又有了樗里子的支持
,秦國國內(nèi)大部分人自然也就支持贏稷繼位
,其他人即使不服,也無濟于事了
。秦昭襄王二年
,秦武王的另一兄弟贏壯起兵造反
,但很快就被鎮(zhèn)壓
。這件事再結(jié)合秦昭襄王繼位后”樗里子又益尊重“的記載,側(cè)面發(fā)映出樗里子在秦昭襄王繼位以及平定贏壯的叛亂
,一定是發(fā)揮了作用的
。
綜上
,撥開層層面紗后
,我們可以推斷出,樗里子或許才是助贏稷上位的關(guān)鍵人物
,魏冉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
,最多只能排第二。
歷史上贏蕩為什么傳位嬴稷
贏蕩繼承皇位
,后稱秦武王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
、烏獲
、孟說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
,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jié)果大鼎脫手
,砸斷脛骨
,氣絕而亡,時年23歲
,謚號為烈(悼)。
他死后本來應(yīng)該由其下一代皇子繼承皇位
,不過當(dāng)時他膝下無子
。死后朝中不可一日無主,只能由贏蕩的兄弟繼承皇位
。當(dāng)時惠文王后想讓其次子應(yīng)贏壯繼承哥哥的皇位,但最終卻是身處異國的贏稷繼承了皇位
。
擴展資料:
秦昭襄王在位時
,秦國繼續(xù)擴張,最著名之公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zhàn)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fā)生的
。前256年
,昭襄王滅東周
。前251年,昭襄王死
,享年75歲
。
繼位初期是由武王的遺臣樗里疾和甘茂、向壽
,公孫奭等人協(xié)助處理政務(wù)。
前306年
,楚國進攻韓國
,包圍韓國的雍氏之地。韓國派遣公仲向秦國甘茂尋求援助
。
甘茂對昭襄王說:“如果韓國知道秦國不支持
,恐怕會與楚國結(jié)盟吧。如果變成那樣的話和我國處于交戰(zhàn)狀態(tài)的魏國也會順勢與楚國結(jié)盟吧
。因此不讓這三個國家伐秦的同盟結(jié)成
,對我們會比較有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同時
,韓派遣張翠去秦國
。張翠以“有病”為由
,以日行一縣的緩慢速度進入秦國,才見到了昭襄王和甘茂
。
甘茂說:“韓國想必沒有很緊急吧
,才讓你這樣帶病來到這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睆埓浠卮穑骸拔也灰o?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备拭謫枺骸罢娴氖沁@樣嗎
?”張翠回答:“如果真的沒有那么急迫,我韓國勢必會彎下腰投降楚國
,怎么可能會派我來這里呢?”
這回答讓甘茂和昭襄王說了“原來啊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虼顺霰仍隧n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武王
丞相在秦國是誰設(shè)立的 ??在贏稷繼位時有沒有丞相這個職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最早的丞相
,有史可考的,是出現(xiàn)在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
,《史記·秦本紀》說:秦武王二年
,“初置丞相,樗里疾
、甘茂為左右丞相”
。《史記·樗里疾甘茂列傳》中也有記載:“武王立……以樗里子
、甘茂為左右丞相”
。秦悼武王,在歷史上非常出名
,出名原因不是因為生得偉大
,而是因為他死得奇特
,他就是跟人打賭
,結(jié)果舉鼎累得雙目出血、絕脛而死的傻大個兒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伤谡律辖^對不傻,任命的倆丞相可是鼎鼎大名
,右丞相樗里疾
,可能大家沒有聽過
,“智囊”大家知道吧
?這個詞的起源,就是秦國人稱贊樗里疾的
,可見其人之聰明
;甘茂
,大家從小就聽說,“十二歲拜丞相”的甘羅
,甘茂是甘羅的祖父
,自然也不是小角色。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么考慮的
公元前338年
,重病臥床的秦孝公拉著兒子嬴駟和多年好搭檔商君的手,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要繼承祖宗的遺愿
,帶領(lǐng)秦國走向強大
;然后又用充滿真誠的雙眼看著商君
,假若這個兒子不成器
,商君可以自立為國君,嚇的商鞅趕快跪倒在地上
。 孝公行之八年
,疾且不起,欲傳商君
,辭不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稇?zhàn)國策》 秦孝公 秦孝公彌留之際,將國君寶座傳給了嬴駟
。 除了嬴駟外,秦孝公還有一個很出色的兒子
,樗里疾
。當(dāng)時的秦國有句諺語「 ”力則任鄙,智則樗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任鄙是秦國非常有名的大力士
,能和任鄙的力氣相比,可見樗里疾的智謀也非同一般
,是個罕見的人才
。 《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中是這樣說的:樗里子者,名疾
,秦惠王之弟也
,與惠王異母。母
,韓女也
。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 ”智囊”
。 樗里疾不僅多謀
,還非常英勇善戰(zhàn)
。公元前318年
,魏、趙
、韓
、燕、楚五國聯(lián)軍伐秦
,樗里疾率領(lǐng)秦軍迎戰(zhàn),在修魚重創(chuàng)三晉聯(lián)軍
,斬首8萬
;公元前312年,楚國40余萬重兵犯秦
,樗里疾再次出場
,兵分三路
,在丹陽之戰(zhàn)中大敗楚國
,再次斬首8萬。不客氣的說
,樗里疾是秦惠文王時期最杰出的將領(lǐng)
。 秦惠文王繼位之初,樗里疾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各方爭奪的焦點。 嬴駟 嬴駟手段狠辣
,年少輕狂 相比較樗里疾的英明才智
,嬴駟的表現(xiàn)就遜色多了。 商鞅變法初期
,秦國上下反對聲頗多
,正在關(guān)鍵時刻,年少的嬴駟被人挑唆
,違反了新法
。按照年齡推算
,當(dāng)時的嬴駟應(yīng)該不到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