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晚清房價的讀者
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都在北京,那在清朝時期北京的房價會不會很高呢?其實古代人對于房子的問題還不用特別擔心
自古京城居大不易。雖說歷朝歷代都不易
,但不同時期的痛苦指數(shù)是不一樣的。京城的最大資源是權力,人人圍著權力轉。晚清的北京,還是那個北京,仍是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城市。伴隨著大量的人口流動,租房一直是人們的主要選擇。晚清的北京人口數(shù)量并不是逐年增多的
,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在1882年,北京城人口達到頂峰,為108萬人。但是在清廷滅亡的前夜,也就是1911年,北京城人口下降為76.7萬人。這個數(shù)量基本等同于乾隆末年74萬人的數(shù)量。盡管人口有波動
,但北京的地位并沒有改變。作為帝國之都,那時的房租又是多少錢呢?先看看一個浙江紹興人李慈銘的租房經(jīng)歷。據(jù)《越縵堂日記》記載,1871年,李慈銘二次進京做官。剛到北京就與兩個老鄉(xiāng)開始找房,從正月找到五月,不斷租房、不斷搬家。我們梳理一下他們住的幾個地方。一是前門打磨廠旅店,四間房,月租9000文;二是南半截胡同的山會邑館,月租6300文;三是菜市口鐵門胡同,約十五間,月租36000文,押金10000文。很多人對“文”這個貨幣單位沒有概念
,我們換算一下。大約2500文等于1兩銀子,而那時的1兩銀子基本等于2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12.5文=1元人民幣。李慈銘在菜市口鐵門胡同的十五間房,月租便是14.4.兩銀子,約合2880元人民幣,每間房約為192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如果今天來看,感覺似乎很便宜,其實不是。計算出了房租水平
,還要看看當時的收入水平。當時李慈銘的年收入是168.56兩,每月收入為14兩銀子李慈銘這人屬于愛擺闊的類型
1874年
,他曾租住原閩浙總督季文昌的故居,“有屋二十余楹,有軒有圃、廣植花木、氣派宏闊”再看看曾國藩的租房經(jīng)歷。道光十八年
幾年后
這地方的房子沒住多久,朋友王繼賢來拜訪
曾國藩在北京工作13年,一共搬了8次家
其中最折騰的是1840年
在《北京商業(yè)契書集》一書中,有一份1905年的租折
1844年
曾國藩一生都沒有在北京買房,雖然位極人臣
,最高達到一等毅勇侯、武英殿大學士的高度,但一直在北京租房。首先是租房比買房劃算。由于京官流動性比較大,隨時可能會被調(diào)往全國各地,因此買房不如租房。另外,曾國藩為官也比較清廉,京城做官,開銷巨大,他常常因此借債度日。即使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成功后,曾國藩還在被人催債。李慈銘與曾國藩都是京官
,雖然不是普通人,但通過他們的租房經(jīng)歷,大致也可以知道晚清時期京城的房屋租賃行情1888年至1898年,劉光第做了10年的京官
由此也可以看出,從古至今
,京城的房租一直都比較貴。政府要做的是,讓居者有其屋。而普通人要做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不要為房東打工。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89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