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西漢所有皇帝都葬在了一個地方,為什么漢文帝劉恒死后不能入葬祖墳呢
還不知道:漢文帝為什么不能入葬皇家墓葬區(qū)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
,接著往下看吧~
如果問一個人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很多讓人會回答
,拿一把洛陽鏟去西安盜漢代皇陵!雖然這只是句玩笑,卻從側(cè)面反映了漢代皇家墓葬的隆重宏大
。漢是一個風行厚葬的時代
,受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西漢皇家對墓地的營造的重視程度幾乎等同于宮殿的建造
。在劉邦定都長安后
,一方面由蕭何主持修筑未央宮,一方面也在為皇家陵園選址做籌備
,最終劉邦為自己和子孫后代選定了咸陽原
。此后二百年中,這里始終是西漢王朝的皇家墓葬區(qū)
。

咸陽古原
,風水極佳,是修陵的絕佳位置
。自高祖劉邦的長陵至漢平帝的康陵
,9座帝陵東西一字排開,構(gòu)成了一條規(guī)模宏大的墓葬帶
,基本西漢所有皇帝都葬在了這里
。可有一位皇帝的陵寢卻不在這片皇家墓葬區(qū)里
,他就是漢文帝劉恒
。劉恒為什么死后不能入葬祖墳?是有過錯還是另有隱情?那他的帝陵又在哪里?
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漢惠地劉盈的同父弟弟
,他一生勤勉
,執(zhí)政后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這樣一位有著豐功偉業(yè)的皇帝按理說死后應像父親劉邦那樣
,風風光光的的入葬咸陽原
,可他卻沒能享受這樣的哀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一切都要從他的身世說起
,劉邦死后呂后臨朝稱制,大肆屠戮漢室子孫
,封賞諸呂
,這引起了朝臣和漢室內(nèi)的極度不滿。高后八年
,呂雉病逝
,齊王劉襄聯(lián)合陳平、周勃誅滅了呂氏集團并廢殺了并非劉盈親生的后少帝劉弘
。經(jīng)過這一場皇室與外戚之間的流血斗爭折騰
,皇位后繼無人,于是大臣們再三商議
,決定迎立勢單力薄又素來謹小慎微的代王劉恒繼承大統(tǒng)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实圩缘腔鶗r就要開始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了,出乎意料的是
,漢景帝并沒有將自己的皇陵建在咸陽原上
,而是選在了遠在灞河之畔的白鹿原,這又是處于何種考慮呢?原來漢朝喪葬深受“昭穆制度”的影響
,一個王朝的歷代在安葬時
,要遵從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排位順序
。也就是劉邦的右邊已經(jīng)起了漢惠帝劉盈的安陵
,而劉恒和劉盈又同為劉邦的兒子,劉盈已然占據(jù)了穆位
,自己如何安排都不符合禮法
。索性就另起墳塋,將自己的霸陵選址在白鹿原鳳凰嘴下
。
難道劉恒不入葬祖墳僅僅是因為遵從“昭穆制度”這一點?更多的還是由于他的成長經(jīng)歷
,劉恒之所以能在呂后殺戮劉室眾皇子時保全,全在于母親薄太后早年不受劉邦恩寵
,自己“代王”的等級又不是很顯赫
,母子二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韜光養(yǎng)晦才熬熬到了出頭之日。兒時的記憶讓他對整個家族充滿了失望
,而且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已久
,對母親百般依戀愛戴,在薄太后臥病時
,他日夜侍奉
,甚至親嘗湯藥。
因為薄太后沒有當過皇后
,死后不能隨高祖入葬長陵
,另擇帝陵也方便更好地安葬母親。從現(xiàn)在薄太后南陵的位置來看
,正好與劉邦長陵是“西望吾夫”
,與文帝霸陵為“東望吾子”的相對關(guān)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劉恒對白鹿原霸陵的選擇著實費了一番苦心。白鹿原相傳是周平王出獵時遇到白鹿的方
,白鹿現(xiàn)世乃是天降祥瑞的吉兆
,此地也正因此得名。漢文帝劉恒把帝陵墓選在這里,不起墳
,不勞民
,不做標識,希望這片
凈土能撫慰這位偉大的帝王安靜長眠!
西漢代國劉恒
劉桓
,高祖中子,母薄姬
。前一九六年劉邦鎮(zhèn)壓陳豨叛亂后
,封劉桓為代王。高祖死后
,呂后專權(quán)
,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一八○年
,呂后一死
,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
,迎立代王劉桓入京為帝
,是為漢文帝。文帝以儉約節(jié)欲自持
,是個謙遜克己的君主
。他好「黃老之學」,在位二十三年
,對穩(wěn)定漢初封建統(tǒng)治秩序
,恢復利發(fā)展經(jīng)濟,起了重要作用
。文帝與其子景帝的兩代統(tǒng)治
,歷來被視為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 漢文帝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即位后多次下詔勸課農(nóng)桑,并按戶口比例設置三老
、孝悌
、力田等地方吏員,經(jīng)常給予他們賞賜
,以鼓勵農(nóng)民發(fā)展生產(chǎn)
。他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常頒布減省租賦詔令
。前一七八年和前一六八年兩次「除田租稅之半」
,即租率從十五稅一減至三十稅一,前一六七年又下令盡免民田租稅。自后
,三十稅一遂成為漢代田稅定制
。同時,每年的算賦
,也由過去每年每人一百二十錢減至四十錢
,徭役則減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此外
,文帝還下詔「弛山澤之禁」
,向人民開放土地和山林資源,任民墾耕
;并除盜鑄錢令
,開放金融,實行金融自由政策
,結(jié)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交易之物無不流通,商品迅速發(fā)展
。農(nóng)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使文帝時期畜積財增,戶口漸多
,國家的糧倉錢庫溢滿
,海內(nèi)殷富,天下家給人足
,社會經(jīng)濟繁榮
。 文帝對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
、呂后改革的基礎上
,又作了重大改革。秦代法律規(guī)定
,罪人的父母
、兄弟、姊妹
、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
,重者處死,輕者沒入官府為奴
,稱為「收拏相坐律」
。文帝即位初,于前一七九年頒「盡除收拏相坐律令」
。前一六七年
,又將黥
、劓、刖左右趾這幾種「肉刑」
,分別改為笞三百
、五百。秦法還規(guī)定
,判為隸臣妾以及比隸臣妾更重的罪人
,都沒有刑期,終身服勞役
。文帝詔令重新制定法律
,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輕重,規(guī)定服役期限
;罪人服役期滿
,可免為庶人
。文帝還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吏的斷獄
,如對廷尉張釋之的幾次斷獄,雖曾有不同意見
,但最后還是認為「廷尉當是也」
,接受了張釋之的決斷。晁錯為內(nèi)史時
,他「懲惡亡秦之政」
,對法令進行更定,「論議務在寬厚」
,于是在文帝時期「禁網(wǎng)疏闊」
,「是以刑罰大省」,每年天下斷重罪者僅四百
,人民所受壓迫比秦代顯著減輕
。 文帝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采取安撫友好的政策
,不輕易動兵
,盡力維持相安的關(guān)系。呂后時
,由于對南越采取了不和好的政策
,致使南越王趙佗一度自立為南越武帝,役屬閩越
、西域
,又乘黃屋左纛,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文帝即位后
,為趙佗修茸祖墳,尊寵趙氏昆弟,并再度派陸賈出使南越
,賜書趙佗
,修好和善,于是趙伉去帝稱號
,歸附漢王朝
。文帝初年,匈奴在邊地騷擾加劇
,文帝前三年(前177)五月
,匈奴右賢王進犯河南地,至上郡殺略吏民
,搶掠牲畜
,丞相灌嬰奉命率八萬輕騎將匈奴驅(qū)逐出塞,初步取得勝利
。此后匈奴雖屢犯邊地
,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守備;并親自出巡
,視察邊境軍營
,對治軍嚴飭的細柳營,大加稱贊
,對防備松懈的霸上
、棘門軍營,提出批評
。他還采納晁錯「募民徙塞下」的建議
,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遷徙到邊塞屯戍
,將他們以什伍編制組織起來
,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
。這種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
,也起了開發(fā)邊境的作用,為漢代屯田之先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榧訌娡倥淖鲬?zhàn)能力,文帝大力推進鼓勵養(yǎng)馬的政策
,「民有車騎
,馬一匹者,復卒三人」
,并在西北邊境設立了三十六個牧馬所
,用官奴婢三萬人從事牧養(yǎng)
、繁殖戰(zhàn)馬。這些措施對防備匈奴大規(guī)模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也為后來武帝開展對匈奴的大規(guī)模反擊戰(zhàn)提供了物質(zhì)保證
。 在生活方面
,文帝崇尚省儉克奢
,他在位二十三年,史稱其「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
。他曾計劃造一露臺
,令工匠計算,需用百金
,覺得花費太大
,對臣下說:「百金,中人十家之產(chǎn)也」
,遂作罷
。他所寵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
,以示敦樸
。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
,也要求從簡
,「治霸陵,皆瓦器」
,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臨終前
,針對當時盛行的厚葬風氣
,要求薄葬省繁。他對死
,反映了樸素的觀點
,認為:「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莫可甚哀
!」對厚葬
,他認為「當今之世,咸嘉生而惡死
,厚葬以破產(chǎn)
,重服以傷生
,吾其不取」。他下令「天下吏民
,令到出臨三日
,皆釋服。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無發(fā)民哭臨宮殿中」
,并要求「布告天下
,使明知朕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捎跐h初劉邦大封諸侯王
,諸侯王國地盤過大,至文帝時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成為穩(wěn)定政局的嚴重問題
。濟北王劉興居首起叛心。他趁文帝至前線督戰(zhàn)之際
,在后方舉行叛亂
。文帝聞訊趕回長安下詔宣布:叛軍凡投降者「皆赦之,復官爵」
。結(jié)果
,叛軍迅速瓦解。接著
,淮南王劉長「自以為(與文帝)最親
,驕蹇,數(shù)不奉法」
,無視法制
,也起而叛漢。后淮南王死于流放途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槍χT侯王勢力的膨脹,賈誼上《治安策》
,同文帝痛陳天下形勢
,提出削弱諸侯王的「眾建諸侯而少兵力」的政策。文帝采納了賈誼的建議
,把齊國分為六
,把淮南分為三,稍微壓抑了諸侯王的叛心
。但文帝對諸侯王的嚴重情況
,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仍認為宗室親親
,「不忍」對諸侯王開刀
。劉長死后
,他又封其長子劉安為淮南王;對漢廷有「怨望」而多年「稱疾不朝」
,早露反意的吳王劉濞
,也賜其幾杖,允許他可以不來朝請
。這些措施的結(jié)果
,是他死后不久就爆發(fā)了吳楚七國之亂。同時
,他的一些隨心所欲的口諭
,也影響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侯人鄧通因阿諂媚上
,得到文帝賞識
,一句話就把嚴道銅礦的開采權(quán)賞予了他。致使他可以私鑄錢幣
,形成「吳鄧錢布天下」的局面
,嚴重擾亂了貨幣制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耙晃迤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文帝去世,終年四十六歲
,葬霸陵
。 皇后:竇皇后
歷代皇帝的墓都葬在那里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
,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歷時39年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guī)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
有內(nèi)外兩重夯土城垣
,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
陵冢位于內(nèi)城南部
,呈覆斗形
,現(xiàn)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
。
據(jù)史料記載
,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
,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
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
、內(nèi)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
,現(xiàn)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
2
、西漢帝陵
西漢帝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咸陽市
、西安市境內(nèi)
。
西漢11位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恒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
,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
。
3、漢安帝陵
漢安帝陵
,為東漢安帝劉祜之墓——恭陵
。
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縣送莊鄉(xiāng)三十里鋪村西南。
作為全國最大的古墓群
,洛陽邙山地區(qū)擁有的墓冢之多
、面積之大、延續(xù)時間之長
,世界罕見
,曾有人稱之為“東方金字塔”。
4
、劉備陵
劉備陵指蜀漢昭烈帝劉備駕崩后的墳墓
。
目前尚知的有三處為:一個是成都市武侯祠內(nèi)的惠陵;另一處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還有一處在重慶奉節(jié)
。
目前最有名的為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內(nèi)的惠陵。
5
、曹操墓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
,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里處
。
據(jù)《三國志》等史料記載
,220年曹操卒于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
。
誰給我一份漢文帝劉恒的詳細資料。
漢文帝劉恒(公元前203年1月—公元前157年6月),漢朝的第3位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
,漢族
,漢高祖劉邦第4子,漢惠帝劉盈弟
,母薄姬
。惠帝時
,被立為代王
,建都晉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莸鬯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呂后曾立非正統(tǒng)的少帝。呂后死
,呂產(chǎn)
、呂祿企圖發(fā)動政變奪取帝位。劉恒在周勃
、陳平支持下誅滅了諸呂勢力
,登上皇位,是為文帝
,在位23年
。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
。他和他兒子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
,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生產(chǎn)得到顯著發(fā)展
,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治世”
,被史家譽為“文景之治”。
劉恒
,8歲起被立為代王
。(他曾有一位代王王后,代王后生有四個兒子
。但后來在劉恒稱帝后不久
,這四個兒子相繼去世。后有寵姬竇漪房竇美人
。)公元前180年呂后死,齊王劉襄兄弟興兵伐呂
,周勃
、陳平見勢亦響應,夷滅呂氏一族
,史稱“蕩滌諸呂”
。功臣派畏齊王勢壯
,貪代王勢孤,擁立24歲的劉恒即位
。
劉恒登基后
,竇漪房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竇漪房成為皇后
。劉恒個人躬行節(jié)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chuàng)治世“文景之治”
,公元前157年6月,漢文帝劉恒駕崩
,在位23年
,享年47歲。葬于霸陵
。其廟號太宗
,謚號孝文皇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抖男ⅰ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有劉恒親嘗湯藥的故事。
漢文帝年表:
1歲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
,劉恒出生
。
8歲 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初封代王
。
9歲 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
,代王劉恒與母親薄姬、舅舅薄昭等就((就位)封國
。
約12歲 公元前192年(惠帝三年)
,娶代王后。
約13歲 公元前191年(惠帝四年)
,十月漢惠帝娶張嫣
,約此時呂后賜竇漪房于代王。
約14歲 公元前190年(惠帝五年)
,約此時女兒劉嫖出生
。
16歲 公元前188年(惠帝七年),子劉啟出生
。
20歲 公元前184(高后四年)
,約此時子劉武出生。
24歲 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
,入主漢宮
,功臣集團周勃、陳平與皇族集團劉章互相妥協(xié)擁立代王劉恒即位。以周勃為右丞相
,原右丞相陳平遷左丞相
,灌嬰為太尉。
25歲 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文帝前元元年
,立長子劉啟為太子
,竇漪房成為皇后母儀天下。漢文帝見賈誼
。命性情耿直
、忠心不二的晁錯為太子舍人,命正直無私
、宅心仁厚的袁盎為中郎
。
26歲 公元前178年(文帝二年)文帝前元二年,分原代國為代王封地與太原王封地
,封次子劉武為代王
、三子劉參為太原王、四子劉揖為梁王
。陳平病死
,周勃為丞相。
27歲 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文帝前元三年
,(女劉嫖嫁給堂邑侯陳午為妻
。)冒頓單于攻漢,文帝派兵抵御
,回軍時聽到劉興居反
,平定之。漢文帝貶賈誼
,叫周勃帶頭回封國
,改立太尉灌嬰為相,從而穩(wěn)定政局
。(約此時漢文帝寵信慎夫人
,有了弄臣鄧通。 以執(zhí)法公正不阿聞名的張釋之為廷尉)
。
28歲 公元前176年(文帝四年)文帝前元四年
,劉武被改封為淮陽王,三子劉參改為代王統(tǒng)領(lǐng)原代國領(lǐng)地
。周勃被告謀反
,政敵袁盎為其求情,灌嬰死改命御史大夫張蒼為丞相
,申屠嘉為御史大夫
。
30歲 公元前174年(文帝六年)文帝前元六年
,漢高祖七子劉長通匈奴謀反
,發(fā)配蜀郡
,后死。同年梟雄冒頓單于死
。
31歲 公元前173年(文帝七年)文帝前元七年
,文帝想念賈誼,又把他從長沙召回長安
。 34歲 公元前170年(文帝十年)文帝前元十年
,文帝殺舅。
35歲 公元前169年(文帝十一年)文帝前元十一年
,周勃去世
。賈誼的學生漢文帝愛子四子梁宣王劉揖薨 。
36歲 公元前168年(文帝十二年)文帝前元十二年
,賈誼郁悶而死
,劉揖無子嗣,劉武又被改封梁王
。
37歲 公元前167年(文帝十三年)文帝前元十三年
,緹縈救父。
38歲 公元前166年(文帝十四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冬
,老上單于謀入邊為寇
,漢文帝欲自將擊匈奴被太后薄姬阻,這次發(fā)現(xiàn)嚴將軍程不識
、飛將軍李廣
。
40歲 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文帝前元十六年,齊王劉則死
,無子嗣位
,文帝才分最大的齊國的六國,聽取袁盎的建議分淮南國為三國
。
41歲 公元前163年(文帝十七年)文帝后元元年
,漢文帝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
,改元
。張蒼因政見不同而自動引退。(約此時袁盎被調(diào)任隴西都尉)
42歲 公元前162年(文帝十八年)文帝后元二年
,三子劉參薨
,張蒼免相位,命御史大夫申屠嘉為相
。
45歲 公元前160年(文帝二十年)文帝后元四年
,老上單于死
。(約此時申屠嘉玩漢文帝弄臣鄧通)
46歲 公元前158年(文帝二十二年)文帝后元六年冬,匈奴三萬人入上郡
,三萬人入云中
。周亞夫軍細柳。
47歲 公元前157年(文帝二十三年)文帝后元七年
,漢文帝駕崩
。
漢文帝軼事:
初封代王
薄姬是吳(今江蘇)人,秦末
,魏豹自立為魏王
,納薄姬為妾。楚漢戰(zhàn)爭初期
,魏王豹被韓信
、曹參打敗
,她也成了俘虜
,后被送入織室織布
,而魏豹被劉邦派去守滎陽
,后被劉邦手下周苛為除后患殺之
。劉邦見薄姬有些姿色
,就納入后宮
。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她生下劉恒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劉邦帶兵平定了代地陳豨的叛亂
,就立8歲的劉恒為代王,都于晉陽(今山西太原)
。
代王即位
劉恒
,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薄姬
。劉邦共有八個兒子
,呂后生了一個,即惠帝劉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莸廴ナ篮螅瑒畹钠渌麕讉€兒子受到呂后的迫害
。呂后死時
,劉邦的八個兒子只剩下了劉恒和劉長。劉邦眾子中
,劉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