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驛站就是供傳遞軍事文件的“快遞小哥”中途休息、食宿
如果遇到特殊情況
從周朝起,周幽王曾經(jīng)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
春秋戰(zhàn)國
唐朝郵驛的設置是遍布全國
唐朝全國共有1,639個驛站
宋朝驛卒由兵卒擔任,規(guī)模比唐朝要小很多
“驛傳舊有步
元朝強化了驛站制度,時稱“站赤”
明朝另外設立了遞運所,京師設置會同館及烏蠻驛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明朝時的江蘇省的盂城驛鼎盛時期
而到了崇禎年間,李自成因丟失了驛站的工作
清朝設驛站計共1,785處,京師設皇華驛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大唐六典》:“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黃塵滾滾
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
在古代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
,不會用“六百里加急”或者“八百里加急”,因為那都是人和馬的極限,甚至出現(xiàn)意外情況。但是,在唐朝有兩種特別緊急的情況下用了類似今天的特快專遞的加急形式:一次是安祿山造反
,當時范陽離華清宮有三千里地,范陽的安祿山造反五六天后,華清宮的唐玄宗就知道了。按照消息傳遞的速度,就是“六百里加急”。另一次,是杜牧的《過華清宮》描述的情況:“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睘榱吮WC荔枝的新鮮程度,就用了“六百里加急”而在宋朝
此時
那么
對驛站的驛長和驛丁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唐朝規(guī)定
驛丁到了驛站如果不換馬則杖八十;若耽誤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
,嚴重者被處以二年的牢獄。如若中途丟失文件,嚴重者會被絞刑伺候。所謂的“八百里加急”不是在邊關告急
,大規(guī)模的造反等極其特殊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用。那樣的話,驛站和驛站之間,人和馬都一刻不停,甚至顧不得吃喝。完成任務后,往往會有人和馬的損失。可以說“八百里加急”是拿命換來的。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02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