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么五次親政蒙古,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盛世
在我們敬仰的目光中,有徐達(dá)進(jìn)入大元都城的馬蹄聲
在他之前,沒有一個君主會親臨大漠去戰(zhàn)斗
但當(dāng)剝開光環(huán)的外殼
永樂七年
他們有一個首領(lǐng)叫郭驥
他派遣郭驥出使蒙古
,可憐郭驥離家13年,歸家才一個月,又踏上了征程。語言就是交流的利器
,加上大明國力正盛,很多部落都對郭驥以禮相待,可是到了韃靼,他們的太師阿魯臺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強大了,不愿意和明朝結(jié)交朱棣大怒
大明有人
,可不多,靖難之役中,朱棣手下也有許多將領(lǐng),但杰出的也不多,封侯的四個里面,姚廣孝是文臣,出出主意還行,征戰(zhàn)沙場是不可能的。張玉已經(jīng)戰(zhàn)死,留下的孩子也還小,朱能在安南忙,朝中就剩下邱福了。沒得選
,就邱福,朱棣讓他帶著十萬大軍浩蕩而去,朱棣不是不知道邱福的弱點,所以一再的囑咐邱福一定要謹(jǐn)慎不要輕敵冒進(jìn),但可能是朱棣知人太過,怕什么來什么,邱福最終因為自以為是,上了阿魯臺的當(dāng),中了埋伏,十萬大軍,都喪生于沙漠,連邱福自己都沒能逃脫。朱棣怒不可遏怒
,這口氣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先殺一個,后殺十萬,你真的想上天嗎?打是一定要打的
,而且一定要打贏,打得他沒有退路斷了敵人的后路
一句話
,軍中無大將。可朱棣要做的事情,都是排除萬難的
。沒有大將
,我自己來!永樂八年,朱棣帶著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向蒙古
。韃靼聞風(fēng)而逃
,首領(lǐng)本雅失里逃向瓦刺,被瓦刺殺了,把首級獻(xiàn)給了明朝。太師阿魯臺逃向兀良哈,被拒之門外,在沙漠四處游蕩,躲避明軍的追捕,可惜流年不利這是朱棣的第一次親征蒙古草原
但這一次親征留下了許多的后患,在這之前
第二次親征
這樣一來
我們再來仔細(xì)分析一下朱棣親征的原因
第一個是郭驥被殺
第二是丘福之死。丘福是在靖難之役中成長起來的大將
第三個是軍中無大將。這個與朱元璋之前大殺功臣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如果外交失誤是難以避免的,意氣用事
讓我們想想
耿炳文善于守城,曾創(chuàng)下守城十年不破的記錄
盛庸是一個特別擅長學(xué)習(xí)和思考的人
平安在靖難之前就長期隨朱棣出戰(zhàn),朱棣的軍事才能他是一清二楚
,是朱棣在靖難中最頭疼的對手。所以,朱棣能搞定的,他應(yīng)該都沒有問題。有他們在,何愁大明不安?但他們
,都被朱棣殺了,就因為他們讓朱棣不爽!在這一點上,朱棣是沒有一個帝王應(yīng)該有的胸懷的。御駕親征坐鎮(zhèn)龍庭
參考資料:《永樂大帝》《明通鑒》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05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順治帝為什么要把皇位傳給三子玄燁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