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窮木匠在寺廟睡了一晚上
,第二天就成了富翁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30 15:44:13
明朝窮木匠在寺廟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成了富翁
清朝順治末年
、康熙初年
,在浙江發(fā)生了一件著名的文字獄“莊廷鑨明史案”
,這件事說起來也很簡單
,就是浙江南潯鎮(zhèn)一個叫做莊廷鑨的富翁
,因為私自掏錢編撰了一部《明史》,莊廷鑨本意是想讓明朝的歷史得以流傳
,初心是很好的
,不過莊廷鑨卻犯了個大錯誤。
根據(jù)史料記載
,莊廷鑨編撰的這本《明史》在清朝統(tǒng)治看來
,有很多“悖逆”之處,比如在里面直呼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名號
,而且紀(jì)年依然用明朝的崇禎皇帝紀(jì)年
,更要命的是,還在書中稱呼清朝統(tǒng)治者為“清酋”
,這在當(dāng)時可是死罪!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
,不久之后,這件事被一個叫做吳之榮的縣令告發(fā)
,順治皇帝大發(fā)雷霆
,命令嚴(yán)肅查處,順治規(guī)定
,凡是和此書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
,嚴(yán)懲不貸,輕則充軍抄家
,重則殺頭滅族
,當(dāng)時莊廷鑨已經(jīng)去世,也被開棺毀尸
,可謂悲慘至極
。

當(dāng)時浙江湖州有一個叫做朱佑明(這名字在清朝看起來有點悖逆的感覺)的大富翁
,家里有幾百萬兩白銀
,富甲一方,也被牽連到此案之中
,最終被殺頭
,巨額家產(chǎn)也被抄沒。當(dāng)朱家被抄家之后
,朱家的鄰居們紛紛感嘆:“朱家的財富來得太容易,太血腥
,如今敗落地也快
,真是活該!”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覺得朱家的鄰居們太冷血
,其實他們這樣對朱家冷嘲熱諷
,幸災(zāi)樂禍
,是有原因的,因為朱佑明一家的發(fā)家史
,真的是很不光彩!
根據(jù)史料記載
,朱佑明的父親(以下簡稱朱木匠)本是一個木匠,家里很窮
,只能依靠在城里做木工活勉強維持生活
,后來朱木匠為了多掙點錢,省點路費
,就在城郊的一座寺廟寄宿
,長此以往,朱木匠就和寺廟的方丈混熟了
。朱木匠是個非常狡猾的人
,但是表面看起來卻很老實憨厚,寺廟的方丈對此信以為真
。
一次朱木匠晚飯后在寺廟里面散步
,偶然發(fā)現(xiàn)有一間房間封鎖地很嚴(yán)密,好像藏著什么東西
,就找了個機會問方丈房間里面藏著什么
。方丈回答說:“去年有個外地的官員借宿本寺,在這里留下了五十桶桐油
,說是過段時間來取
,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一年了,依然沒人來取
,老衲怕有遺失
,所以老衲就將房門封閉了,等人來取
,并沒什么值錢的東西
。”
朱木匠聽了表面上答應(yīng)著
,心里卻認(rèn)為這里面應(yīng)該有貴重東西
,于是就向方丈說:“我現(xiàn)在手頭緊,老婆孩子吃不飽飯
,希望方丈可以先借給我一桶桐油
,讓我賣掉賺些小錢養(yǎng)家,日后我賺錢了
,會加倍奉還寺廟的;如果當(dāng)初的官員來取油
,我再給他灌滿就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狈秸墒莻€善良的人
,聽了朱木匠的話毫無懷疑
,又可憐朱木匠家貧窮,就答應(yīng)了
。
于是朱木匠取了一桶桐油回家
,朱木匠取油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油桶非常沉重
,也沒有言語
,回到家打開封口一看,里面居然是金燦燦的黃金
,朱木匠大喜過望
,趕緊找機會將黃金換成銀子,一下子就掙了幾千兩銀子
。朱木匠知道方丈還不知道油桶里面是黃金
,就找借口陸續(xù)將剩下的49桶油全部取走,當(dāng)然朱木匠也按照油價
,雙倍賠償了方丈
。
朱木匠得到這些黃金之后,不再做木匠了
,而是開始用這些黃金做買賣
,不久生意越做越大,積累了上千萬兩的資產(chǎn)
,成為湖州的巨富
。然而好景不長,七年之后
,當(dāng)初在寺廟里存放五十桶桐油的官員帶人取桐油來了
。方丈沒想到官員還惦記著這事,就實話實說桐油被朱木匠賣掉了
,不過自己可以照價賠償
。官員說:“你有所不知,我的油桶里都是黃金
,你根本賠不起
,趕緊帶我去找朱木匠,我要讓他連本帶利賠給我!”
方丈這才知道自己被朱木匠欺騙了
,他自知理虧
,只好派人通知了朱木匠,朱木匠此時已經(jīng)是富商巨賈
,習(xí)慣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要他把黃金還給官員,自然是不肯,不過這件事必須要解決
,否則驚動了官府也是個大麻煩。于是朱木匠假裝答應(yīng)了官員和方丈
,約定在某時某地還給他們金子
,結(jié)果官員和方丈去的時候,被人殺死扔進(jìn)了河水中滅口
。
當(dāng)時正是明末清初
,天下大亂,而且官員又是遠(yuǎn)方的人士
,在本地沒有親戚朋友
,這件事就這樣被壓了下來,只有很少的人知道
,這些人都得了朱木匠的封口費
,而且此時朱家家大業(yè)大,他們自然不敢也不會說出去
。直到幾十年后
,朱木匠去世,他的兒子朱佑明被牽扯到“莊廷鑨明史案”
,被抄家殺頭
,知情人才將這件塵封了幾十年的命案公之于眾,真相大白!
求歌詞:別看今天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說不定明朝腰纏萬貫變成富翁 ,人生之旅有晴有雨也有風(fēng)…… 求歌名
歌詞“別看今天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說不定明朝腰纏萬貫變成富翁,人生之旅有晴有雨也有風(fēng)”出自歌曲《事業(yè)發(fā)達(dá)美如彩虹》
。
歌曲:《事業(yè)發(fā)達(dá)美如彩虹》
演唱:竺可成
所屬專輯:《與百萬富翁同行主題曲》
發(fā)行時間:1995年
歌詞:
別看今天普普通通貧貧窮窮
,說不定明朝腰纏萬貫變成富翁。
人生之旅有晴有雨又有風(fēng)
,大海弄潮靠的是有智又有勇
!
玩的是心跳,試的是身手
。
白天黑夜苦苦尋覓的是成功
。
走遍天涯海角,來去匆匆
。
緊抓住那機會
,成竹在胸。
憑真本事做大買賣
,事業(yè)發(fā)達(dá)
,美如彩虹
齊白石是怎樣從木匠變成大畫家的?
有這樣一個人
,活到高壽九十四歲
,一生作畫四萬多幅,“為萬蟲寫照
,代百鳥傳神
,只有天上之龍,無從見得
,吾不能畫也”
。如今,稱他為百代宗師
、偉大的藝術(shù)家
,都已決然無疑,可他五十七歲時
,國內(nèi)還只有寥寥幾位別具慧眼的大師能評估出他的真實價值
。倘若他不巧犯病或撞了什么邪煞,死在那個年齡上
,身后寂寂無名
,與草木同腐,也不會讓人感到特別奇怪
。x0dx0ax0dx0a 這大器晚成者是誰
?他就是齊白石,一位實打?qū)嵉纳矫窭纤囆g(shù)家
。x0dx0ax0dx0a 當(dāng)年
,有一位姓齊名純芝的細(xì)木匠,人稱“芝木匠”
,在湘潭四鄉(xiāng)攬些雕花的木工活兒做
,因為心靈手巧,別人搞不掂的手藝他也能接
,漸漸有了名聲
。但他是個不安分的小伙子,看見別人畫像
,覺得有意思
,不過瞟學(xué)了幾招,便去寫真
,居然不止于形似
,還能神似。那年月
,鄉(xiāng)間死了人
,不像如今有現(xiàn)成的照片可以放大作遺像,還得臨時請行家里手來個“急就章”,當(dāng)然得把死人畫成開眼的樣子
,芝木匠為了掙錢養(yǎng)家
,也不嫌這活兒晦氣和喪氣,照單全接
。對這位多才多藝的小青年
,有人早就留了神,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他大好的天賦被白白糟踏盡
,就主動找上門來,問他:“你愿不愿意學(xué)習(xí)正宗的繪畫
?”芝木匠回答道:“讀書學(xué)畫
,我是很愿意,只是家里窮
,書也讀不起
,畫也學(xué)不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眮砣苏f:“那怕什么
?你要有志氣,可以一面讀書學(xué)畫
,一面靠賣畫養(yǎng)家
,也對付得過去。你如愿意的話
,等這里的活做完了
,就到我家來談!”好啊
,芝木匠認(rèn)得來人是鼎鼎大名的本鄉(xiāng)紳士
、人稱“壽三爺”的胡沁園,二話沒說
,當(dāng)即焚香
,納頭便拜,認(rèn)下了這位高水平的啟蒙師傅
。x0dx0ax0dx0a 中國傳統(tǒng)讀書人講求名正言順
,胡沁園琢磨一晌,先替齊純芝把名字刷新了
,為他取名“璜”
,字“瀕生”,的確雅氣了許多
。然后
,胡沁園再正襟危坐,談繪事、書法
、金石
、詩詞,齊璜要學(xué)習(xí)的東西還真不少
。好在湘潭縣城的大儒王闿運也是孔老夫子那樣的教育家
,有教無類,不拘一格
,門下先已收了鐵匠張正陽和銅匠曾紹吉
,再收一位木匠,正好湊齊“王門三匠”
。名師出高徒
,這三人后來果然個個都大有造化。x0dx0ax0dx0a 齊璜學(xué)畫時
,已二十七歲
,修煉的不是童子功,也無妨
,蘇軾的老爸蘇洵在這個年紀(jì)上始知發(fā)憤讀書
,照樣名滿天下,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芝木匠學(xué)篆刻
,有一天,他問好友鐵安:“我總刻不好
,怎么辦
?”鐵安給他開了個天底下最笨的方子:“南泉沖的礎(chǔ)石,挑一擔(dān)歸
,隨刻隨磨去
,盡三、四點心盒
,都成石漿
,就刻好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敲绰斆鞯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真就這么下了一番苦功夫和笨功夫,沒有半點投機取巧的意思
,直弄得滿屋子水
,滿屋子泥,仿佛遭了災(zāi)似的
,沒一塊干地方
。某天
,與他同期學(xué)印的黎松庵(語言學(xué)家黎錦熙的父親)對他說:“瀕生,我不學(xué)印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饼R璜便問他:“為什么?”黎松庵回答說:“壞眼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睆拇耍杷赦志洼z學(xué)了
。后來
,齊璜慨嘆道:“我當(dāng)時的家境要是跟松庵一樣,也就沒有今日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痹谒囆g(shù)創(chuàng)造的起始階段,可能真有“飽者死
,餓者活”的規(guī)律吧,畢加索年輕時學(xué)畫于巴黎
,只有面包加清水
,更別說那位一輩子受憋屈,總共沒吃過幾頓飽飯
,任何一種顏色都燃燒著饑餓感的荷蘭佬凡·高了
。x0dx0ax0dx0a 齊璜中年治印“白石山人”,以此名世
,世稱齊白石
。他一生作畫不輟,幾乎沒有節(jié)假日可言
,惟有抗戰(zhàn)時滯留南京
,聽說母親去世,悲痛不已
,停工三天
,寫了一篇悼念文字。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與新鳳霞一樣
,是白石老人晚年所收的女弟子)曾深有感慨地說:作家能著作等身
,就算非常了不起了,至于白石老人
,則要用“畫作等屋”甚至“等樓”方足以形容
。x0dx0ax0dx0a 我最佩服白石老人的倒并非其勤奮多產(chǎn),而是他在五十七歲的年紀(jì)上
,仍有衰年變法的勇氣
。別的畫家早就急于守成了
,守得門戶嚴(yán)嚴(yán)緊緊的,連只螞蟻都休想鉆進(jìn)去
,他卻背道而馳
,一改嫻熟的畫風(fēng),去追求陌生的藝境
。x0dx0ax0dx0a 白石老人衰年變法
,起因于他對自己的工筆畫越來越不滿意,且看他如何說:x0dx0ax0dx0a 余作畫數(shù)十年
,未稱己意
,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
,即餓死京華
,公等勿憐……x0dx0ax0dx0a 余昨在黃鏡人處獲觀黃癭瓢畫冊,始知余畫過于形似
,無超凡之趣
,決定從今大變。人欲罵之
,余勿聽也
;人欲譽之,余勿喜也
。x0dx0ax0dx0a 余平生工致畫未足暢機
,不愿再為,作詩以告知好:從今不作簪花笑
,夸譽秋來過耳風(fēng)
。一點不教心痛快,九泉羞煞老萍翁
。x0dx0ax0dx0a 余五十歲后之畫
,冷逸如雪個,避鄉(xiāng)亂竄于京師
,識者寡
,友人師曾勸其改造,信之
,即一棄
。x0dx0ax0dx0a 齊白石勇于衰年變法,外界強有力的贊成者和推動者是同時代的大畫家陳師曾(即陳衡恪
,國學(xué)家陳寅恪的哥哥)
。陳師曾在歐洲學(xué)習(xí)的是西洋油畫,但對中國畫的造詣也十分了得
。他憑慧眼和法眼看出
,齊白石有天縱之才
,若打破定式,往大寫意方向發(fā)展
,成就未可限量
。x0dx0ax0dx0a 幾經(jīng)琢磨,白石老人霍然悟出“大筆墨之畫難得形似
,纖細(xì)筆墨之畫難得傳神”
,“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
,不似為欺世”
。他曾告訴弟子婁師白:“書畫之事不要滿足一時成就,要一變百變
,才能獨具一格”
。x0dx0ax0dx0a 贊成齊白石衰年變法的還有一人,即以畫馬著名的大師徐悲鴻
。白石老人在《答徐悲鴻并題畫江南》一詩中寫道:“我法何辭萬口罵
,江南傾膽?yīng)毿炀V^我心手出怪異
,鬼神使之非人能
。”可見徐悲鴻對他的評價不是一般的高
,而是非常之高
。在京城
,他們曾多次合作
,而且是大幅大幅地潑墨渲染,畫完了
,相對莞爾一笑
,仿佛宇宙之大,惟使君與我耳
。有陳師曾和徐悲鴻這樣當(dāng)世無幾的國手在一旁大力鼓動
,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就底氣十足,信心十足了
。x0dx0ax0dx0a 說來不可思議
,齊白石五十多歲時,初入京城
,深感“居大不易”
,一時間,這位山民老藝術(shù)家還進(jìn)不了某些封閉的小圈子
。有一次
,他到一個大官家去應(yīng)酬
,由于穿著普通,又無貴友周旋
,被人冷落一旁
,很是受窘,暗悔不該貿(mào)然赴會
,自討沒趣
。齊白石正在留與走兩難之際,大明星梅蘭芳姍姍而至
,對他十分恭敬
,寒暄了好一會兒,總算將白石老人已丟出去的面子給圓了回來
。歸家后
,齊白石出于感激,很用心地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
,贈送給梅蘭芳
,題詩中有這樣兩句:“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饼R白石當(dāng)時的畫名既受限,畫價也才每幅兩塊銀元
,比那些徒有虛名的畫家的潤格低了一半
。后來,識貨的榮寶齋老板實在不好意思了
,自動將他的畫價提高了兩倍
。陳師曾古道熱腸,將齊白石的國畫帶到日本開了個畫展
,經(jīng)他妙語鼓吹
,加之日本人對中國畫素具眼力,展出的那些畫作竟賣得天價
,這不僅使齊白石名動海外
,掉轉(zhuǎn)頭殺回馬槍,也在國內(nèi)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對陳師曾的知遇之恩
,齊白石充滿感激,終生難忘
。陳師曾英年早逝后
,他寫了一首飽含深情的詩紀(jì)念這位才高命薄的朋友:x0dx0ax0dx0a 君我兩個人,結(jié)交重相畏
。x0dx0ax0dx0a 胸中俱能事
,不以皮毛貴
。x0dx0ax0dx0a 牛鬼與蛇神,常從腕底會
。x0dx0ax0dx0a 君無我不進(jìn)
,我無君則退。x0dx0ax0dx0a 我言君自知
,九原勿相昧
。x0dx0ax0dx0a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這位知己還是無雙的國士呢
?不用說
,陳師曾是齊白石的益友和畏友。1917年8月
,陳師曾在齊白石的《借山圖》上題詩
,勸這位山民老藝術(shù)家“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陳師曾對齊白石的繪畫也不是一味猛夸
,有不夠滿意之處,他也會講出自己的看法
。六年間(1917——1923)
,兩位藝術(shù)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彼此的心靈曾作過一次又一次高峰對話
,可惜春花委地?zé)o人收,珠玉般的咳唾都已隨風(fēng)飄逝了
。x0dx0ax0dx0a 齊白石衰年變法終于大功告成
,真正達(dá)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
。這種蟒蛇蛻老皮的苦樂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x0dx0ax0dx0a 掃除凡格總難能
,十載關(guān)門始變更
。x0dx0ax0dx0a 老把精神苦拋擲
,功夫深淺自心明。x0dx0ax0dx0a 齊白石特別講求繼承傳統(tǒng)
,轉(zhuǎn)學(xué)多師
,他最欣賞最喜歡的畫家有徐渭(青藤)、石濤(原濟)
、八大山人(雪個)
、黃慎(癭瓢)、吳昌碩(缶廬)等人
,都屬于藝術(shù)個性鮮明
,反對墨守成規(guī)
,能別開生面的丹青巨擘。齊白石骨子里十分高傲
,卻也寫過對前輩大師心悅誠服以至于五體投地的詩:x0dx0ax0dx0a 青藤雪個遠(yuǎn)凡胎
,老缶衰年別有才。x0dx0ax0dx0a 我欲九泉為走狗
,三家門下轉(zhuǎn)輪來
!x0dx0ax0dx0a 愿作徐青藤門下走狗的,齊白石不是第一人
,第一人是清初的大畫家鄭板橋
,鄭板橋曾刻一印,印文為“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
。齊白石則不啻要作青藤門下的“走狗”
,還要作八大山人與缶廬門下的“走狗”,輪值于三家門下
,真夠辛苦的
,可他心甘情愿。我想
,在冥府之中
,齊白石見到徐渭、朱耷和吳昌碩
,執(zhí)意要拜他們?yōu)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只怕那三位前輩高手都遜不敢當(dāng),會不約而同地說出“折殺老夫”的話來
。x0dx0ax0dx0a 齊白石的性情也如他的畫
,不拘一格,饒有變化
。王森然先生是這樣描寫的:“先生性柔時如綿羊
,暴躁時如猛虎,無論其如何暴躁
,過時無事
。正如狂風(fēng)驟雨之既逝,只有霽月清風(fēng)耳
。其情常似閑云
,其心極如烈火,烈火燃燒
,云光燦爛
,極盡美觀。”那么白石老人眼中的自己又是怎樣的呢
?北京藝專的曾一櫓教授與白石老人時相過從
,前者給后者畫過一張維妙維肖的頭像,齊白石的自嘲頗為風(fēng)趣:“曾君一櫓
,工于畫
,此頭顱,能得衰老之神
,見者必曰
,此不合時宜之齊白石也。余曰:是矣
!先生真能識人
。白石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哉J(rèn)為是個不合時宜的人
,我倒要看看他怎樣不合時宜。x0dx0ax0dx0a 最值得一說的
,便是他敝屣尊榮
。1903年,齊白石的好友夏壽田勸他去京城發(fā)展
,詩人樊樊山也答應(yīng)薦他去做宮廷畫師
,給慈禧太后畫像,這無疑是平步青云的好機會
,想都不必想
,伸手抓住就行。然而
,對他們的好意
,齊白石敬謝不敏。夏壽田是個大好人
,還要給他捐個縣官當(dāng)當(dāng)
,又因齊老弟沒有搜刮地皮的興趣而作罷。在齊白石心目中
,繪畫是寂寞之道
,必須心境清逸,不慕官祿
,于繪事才能精益求精
。我們從其閑章便能看出齊白石的志趣確實在彼(藝術(shù))不在此(官俸)
,他出身卑微
,但從未因此自慚形穢:“木人”、“木居士”、“大匠之門”
、“芝木匠”
、“白石山人”、“湘上老農(nóng)”
、“有衣飯之苦人”
、“立腳不隨流俗轉(zhuǎn)”、“我行我道”
、“自成家法”
、“三百石印富翁”,諸如此類閑章
,透露了十分豐富的信息
。這位山民老藝術(shù)家同情一切弱者,悲憫及于蟲蟻
,平生最看不起的是墨墨渾渾的官場中人
,他多次用畫、用詩揶揄嘲諷那些大耳闊面
、好作蟹行的老爺們
,其代表作《不倒翁》更是滑稽萬狀,一副志得意滿的草包樣子
,活該被齊白石的謔語重重刮上幾個耳光:x0dx0ax0dx0a 烏紗白帽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x0dx0ax0dx0a 將汝忽然來打破
,通身何處有心肝
?x0dx0ax0dx0a 一生自食其力的人是可以冷眼看官場的。瀟灑的唐(伯虎)解元斷了仕進(jìn)之念后曾作詩自道:“不煉金丹不坐禪
,不為富貴不種田
。閑來寫就丹青賣,不使人間造業(yè)錢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陌俣嗄旰螅{(diào)者齊白石則發(fā)出了更自豪的聲音
。細(xì)想來
,他們在藝海中遨游,那種純凈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