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竇融辛苦打下4000里江山,為何卻無償送給劉秀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30 16:18:12

      夫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
      。那我們的主人公竇融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然而有一個人

      ,他憑自己的威望和智慧打下了4000里江山
      ,卻不貪戀權位
      、擁護統(tǒng)一
      ,將自己辛苦保住的江山拱手讓給光武帝劉秀
      ,成就了千古美名,給自己家族帶來了600年的富貴
      ,而這個人正是東漢開國元勛——竇融

      竇融出身貴族世家,七世祖為孝文竇皇后之弟竇廣國

      。從此以后
      ,竇氏以扶風作為郡望,因此成就了著名的扶風竇氏
      。從漢初到漢末
      ,竇氏家族一直枝繁葉茂,每代出現了2000石(相當于部級官)以上的高官

      ,為何卻無償送給劉秀.png" />

      竇融青年時,是遠近聞名

      、急公好義的俠客
      ,是長安城內知名的人物。王莽篡漢后
      ,竇融一度為其效力
      。地皇三年(22年),竇融參與了著名的昆陽之戰(zhàn)
      。誰知“位面之子”劉秀有如神助
      ,以3000銳卒大破王莽42萬大軍,直接奠定了“新滅漢興”的格局

      竇融逃回長安后

      ,被王莽任命為波水將軍,引兵至新豐,企圖堵截起義軍西進
      。其后
      ,更始帝的漢軍殺入函谷關,竇融見起義軍勢大
      ,也就識時務地向漢軍投降了
      。更始帝見竇融能力出眾,便將之任命為巨鹿太守
      ,想讓去河北赴任

      然而更始帝胸無大志,其部下更是抄掠成性

      ,竇融目睹這一切后
      ,敏銳地意識到,更始政權絕不會長久
      。于是他花錢找關系
      ,改為前往河西地區(qū)赴任。竇氏家族曾有多人在河西做官
      ,知其土俗
      ,于是竇融對其兄弟說:

      “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

      ,帶河為國
      。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
      ,杜絕河津
      ,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所謂河西,也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

      ,漢武帝年間為霍去病所奪
      ,并在此處建立了河西四郡(漢昭帝年間擴充為五郡)。此地連接關中和西域
      ,羌胡環(huán)繞
      ,有山河之險。在亂世
      ,這是割據自雄的最佳去處之一
      。因此竇融舉族遷往河西,可謂是目光遠大
      、高瞻遠矚

      達到河西后

      ,竇融撫結雄杰,懷輯羌眾
      ,頗得河西民心
      。其后他又與其他的河西太守歃血為盟,建立五郡同盟
      。當時
      ,竇融手握河西五屬國的羌胡騎兵,兵力最雄厚
      ,因此被一致推選為大將軍,成為河西4000里江山的主宰

      在河西

      ,竇融勸課農桑,招撫胡人
      。同時他還練兵馬
      ,修烽燧,時刻防備羌人與匈奴人的侵襲
      。在竇融的統(tǒng)治下
      ,河西成為漢末亂世中的一片綠洲。就這樣
      ,河西五郡的實力逐步強大
      ,具備稱王甚至稱帝的基礎。然而竇融心向統(tǒng)一
      ,面對王位的誘惑
      ,卻能堅持自我。

      劉秀稱帝后

      ,對其早已仰慕至極的竇融立即給他寫信
      ,希望能夠歸附。然而當時割據隴右的隗囂將竇融與劉秀分隔開來
      ,河西與東漢并不能直接相通
      。與竇融不一樣,隗囂是一個妄圖割據自雄的野心家
      。為了實現長期割據
      ,避免腹背受敵,他多次拉攏竇融
      ,希望其與自己一樣據土稱王
      ,共同對抗劉秀的統(tǒng)一攻勢。他甚至在信中赤裸裸地對竇融說:

      “今豪杰竟逐

      ,雌雄未決
      ,當各據其土字
      ,與隴、蜀合從
      ,高可為六國
      ,下不失尉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對于隗囂的利誘

      ,竇融絲毫不為所動。相反竇融還主動發(fā)兵
      ,和劉秀一起夾擊隗囂
      。公元33年,隗囂敗亡
      ,竇融的歸附之路終于暢通
      。于是,竇融放棄了自己在河西的一切權位
      、財富
      ,舉五郡之眾歸降于劉秀。

      竇融到達洛陽后

      ,劉秀給予了他常人無法想象的封賞
      ,不僅位列諸侯,封為三公
      ,“賞賜恩寵
      ,傾動京師”。此外
      ,劉秀承認了竇融“老牌外戚”的機會
      ,還與之結為親家。

      竇融功高蓋世

      ,卻深明明哲保身之道
      ,他曾多次上書要求退回封賞和官爵。然而劉秀卻給予了他更高的禮遇
      ,最終竇氏一門貴顯
      ,有“一公、兩侯
      、三公主
      、四二千石,相與并時
      。自祖及孫
      ,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
      ,于親戚
      、功臣中莫與為比
      。”

      竇融雖然沒有位列著名的“云臺二十八將”

      ,但從實際地位來說
      ,竇融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功臣。竇融的謙退給家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竇氏一族的富貴與東漢相與始終
      ,涌現出2個皇后,2個大將軍
      。其中
      ,孫子竇固、曾孫竇憲均是擊破匈奴的名將
      ,玄孫竇武是東漢士人的首領
      ,位列三君,可謂英才輩出

      東漢滅亡后,扶風竇氏仍為關中的望族

      ,屢次和皇家結親
      。從北魏、西魏到北周
      ,扶風竇氏出現了好幾位皇后
      ,曾位列北周八柱國將軍,是關隴集團的重要組成成員
      。到了隋唐時期
      ,竇氏仍為重要的外戚,可謂顯赫一時

      竇融知天命

      、明大勢,不貪戀權位
      ,擁護統(tǒng)一
      ,最終給自己和家族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富貴。從東漢到唐朝
      ,其富貴竟延續(xù)了600多年
      。從此以后,竇融成為中國大一統(tǒng)和反對分裂的政治象征
      。每當分裂時期
      ,竇融的故事便會被一再提起。統(tǒng)一是大趨勢
      ,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與其螳臂當車搞分裂
      ,還不如學習竇融擁護統(tǒng)一,既利國利民
      ,也光宗耀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11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