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平平
。更有甚者,投降叛軍
,誣陷諂媚
,被史書稱為“奸邪小人”。如投降金兵
、助紂為虐的北宋狀元莫儔
。此等狀 元,無以入史
,難留清名
,可稱狀元中的不肖敗類
。
在狀元科考中,有時也并非全憑真才實學
,有的人就是靠 走關系或是偶然原因高中狀元的
。唐代就有“許愿狀元”牛錫庶、“自薦狀元”尹樞
、“相撲狀元”王嗣宗等
,從其綽號即可見其為人。狀元裴思謙則更為惡劣
,唐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
,禮部侍郎高鍇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
。他標榜公正
,宣言杜絕請托。裴思謙憑與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的關系
,要求高 鍇讓他當狀元
。當時,文宗皇帝是個傀儡
,仇士良權傾朝野
,裴思謙懷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對高鍇說:“裴秀才非狀元不放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备咤|沉思良久,自知無力相抗
,不然 馬上就會大禍臨頭
,只好無可奈何地把裴思謙錄為狀元。天下動亂
,皇權旁落之時
,貌似公正的科考常常難脫權宦重臣的掣肘,成為宮廷政治的玩偶
,這不能不說是 科考狀元的悲哀
。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小金榜局部(長1.05米,高0.34米
,滿
、漢文合壁,不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歷代狀元中
,大多出身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處在優(yōu)裕的 家庭環(huán)境
,既有重臣之后
,又有名士之家
。有的甚至是父子狀元、祖孫狀元
、宰相子
、尚書婿。父輩的榮耀和輝煌的地位為他們登上科考的頂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許多人就是靠名臣的舉薦和培養(yǎng)
,順利圓了狀元夢。但是
,也有相當一部分狀元出身寒門
。他們全憑自己的才智成為一國學子之冠。特別是宋太祖
,為了革除唐代權 貴操縱科舉
、營私舞弊的沉疴,在科舉中加強對權貴子弟的監(jiān)督限制
,有意選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舉及第
。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狀元呂蒙正,幼小 時就被父親趕出家門
,隨母流落龍門山,棲居山間石窟中
。元代雜劇名家關漢卿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便是以呂蒙正的貧寒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戲劇。孤貧寒酸的 呂蒙正
,依靠自己的天賦才智和刻苦學習
,31歲大魁天下,42歲位居宰相
。成為兩朝輔弼
,萬眾景仰。各朝歷代
,都有像呂蒙正這樣的狀元郎
。他們成為庶民百 姓通過科舉之路出人頭地的幸運驕子。
科舉考試是封建統(tǒng)治者為國家選拔官吏的一條重要途徑
。 當年
,唐太宗李世民看見新科進士從考場中魚貫而出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來
,科舉制度選拔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有真才實學的治國安邦 人才
,構成了統(tǒng)治集團從中央到地方官僚隊伍的中堅支柱。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歷史奇觀:狀元們以文得名
,而在文學藝術上有較高成就者了無幾人
,很少有人步 入大家之列
。他們身為狀元,詩賦詞文
,無所不通
,往往都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
。然而
,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高中之后,從此潛心仕途
,無意文字
,熱衷 于官場得意,專注于富貴得失
,已經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zhí)著探索
。700多位狀元中,除楊慎
、柳公權等幾位獲得較高的成就外
,大多數人都文績平平,難傳 千秋
。狀元難入大家之列
,而大家又很難高中狀元。唐宋兩代265名狀元中
,蘇軾等八大家
,李白、杜甫等大詩人
,無一人摘取狀元掛冠
。這一極為獨特的歷史文 化現(xiàn)象,至今仍是困惑人們的古代文化之謎
。
中國科舉時代究竟有多少狀元(不含武狀元和女狀元)呢
?據史籍記載,唐代
,共有狀元139人
;五代十國的后梁、后唐
、后晉
、后漢、后周沿唐制
,有狀元11人
;宋代有狀元118人,元代的蒙、漢狀元共32人
;明朝有狀元90人
;清代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時,其間有狀元114人
,總計由唐初到清末
,共有狀元504人。
遼代的狀元為18人
;金代的狀元為15人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有狀元1人;太平天國的狀元有14人
,若上述狀元可與唐
、五代、宋
、元
、明、清狀元同列
,則中國歷代狀元共計552人
。
一千多年間連中三元的共有17人,如明洪武年間的許觀
、正統(tǒng)年間的的商軺
。
附歷代狀元情況: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
,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他狀元及第次年
,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慈禧太后即下詔停止科舉,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科狀元
。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是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
★歷代狀元中
,最為后世欽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丙辰科狀元文天祥
。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
,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歷代狀元中
,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
,是清咸豐六年(1856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龠禾。他一生兩為帝師,在晚清帝
、后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
,并密薦之于光緒皇帝
,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政局發(fā)生重大變化
。
★歷代狀元中
,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癸亥科狀元李遵頊
。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
,于天慶十年(1203年)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
,成為狀元
。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
。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 發(fā)動宮廷政變
,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
,是為夏神宗
。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
,是唐建中二年(781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
。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
、制科三等敕頭。
★歷代狀元中
,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
,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
、肅宗
、代宗、德宗四朝
,曾兩度擔任宰相
。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
★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
,共有孫何、王曾
、宋廣羊
、楊真宀、馮京
、王巖叟等6人
。
★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
,如內閣首輔
、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
、商輅等17人
。
★歷代狀元中,詩
、畫成就最高的
,是唐開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杰出代表之一
,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杜(甫)而下
,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
,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
★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
,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
。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云
,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
,與張元干并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
★歷代狀元中
,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狀元柳公權
。他精于楷書,也擅長行草書
,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并稱“顏柳”
;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
、元代趙孟兆頁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
★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后漢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狀元王溥
。他在唐代蘇冕始創(chuàng)會要體的基礎上
,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xù)修之書,重加整理
,撰成《唐會要》一百卷
。后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
,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
,為后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
★歷代狀元中
,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 辛未科狀元楊慎
。他不僅工詩
,而且能文、詞和曲
,并重視民間文學
,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四百余種
,雖多散佚
,仍留存一百多種;現(xiàn)存詩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豐
,明時推為第一
。
★歷代狀元中,植物學成就最高的
,是清代嘉慶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狀元吳其睿
。他一生歷任多省巡撫,所至注意各地豐瘠與民生的關系
,依據耳聞目見
,繪圖列說,并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文獻
,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
、《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是我國19 世紀一部重要的植物學專著
。
★歷代狀元中
,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倡注重事業(yè)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
。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
,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
,和朱熹多次進行過義利、王霸關系的辯論
。其學說獨具體系
,為永康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
★歷代狀元中
,最嗜飲茶并對我國茶道研究作出貢獻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狀元張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
,評論各種泉水煎茶之優(yōu)劣
,是繼陸羽《茶經》之后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歷代狀元中
,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
,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狀元洪鈞。他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 奉命出使俄
、德
、荷、奧諸國
,任外交使臣三年
。他利用西方資料撰著的《元史譯文證補》,開創(chuàng)了利用西方著作
、資料研究元史的新紀元
。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
,是唐會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狀元鄭顥
。他狀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
,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
★歷代狀元中,唯一在剛剛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處死的
,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稱春榜) 狀元陳安阝
。因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滿
。明太祖朱元璋疑錄取有私
,大為震怒,竟下令將主考官及陳安阝等人一并處死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文字參加科舉考試得中狀元的
,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進士科(又稱策論進士) 狀元徒單鎰,為女真族人
。他參加科舉考試是用女真文字
。
★歷代狀元人數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
,至哀帝(907年)丁卯科
,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
,約產生狀元270人
。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
,有139余人
。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省
,是清代的江蘇省
。從順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進籍狀元呂宮,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狀元張謇
,247 年間
,共產生狀元49 人。
★中國歷史上
,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府
,是清代的蘇州府,共有狀元24人
。
★中國歷史上
,一朝之中在較短時間內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縣,是南宋時期的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h(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
,七年之間
,連續(xù)產生蕭國梁、鄭僑
、黃定3名狀元
。
★歷史上產生兄弟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張式(兄)
、張正甫(弟) 等兄弟狀元19人
。
★歷史上產生父子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張去華(父)
、張師德(子) 等父子狀元6人
。
★歷代兄弟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
,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狀元孔纟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 丙申科狀元(弟)孔緘
。兄弟二人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
★歷代父子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
,是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已巳科狀元安德裕(父)和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壬申科狀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個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狀元中
,最早開始從事實業(yè)活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
,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狀元張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從事實業(yè)活動
,先后辦起數十個企業(yè)及大批社會事業(yè)
,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
、大實業(yè)家”
。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
,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
,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
,并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fā)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
。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
,決意再次奪取功名
,終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科舉考試的起源,發(fā)展,和有關的歷史人物
科舉考試起源于隋朝
,正式創(chuàng)立于隋煬帝時期,科舉制的完善歷經三個皇帝:唐太宗李世明
,武則天以及唐玄宗李隆基
。
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
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制度
,開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
。
唐玄宗:詩詞歌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