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師丹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說起西漢晚期,大家應該都會想到傳說中的“穿越者”王莽
。這個謀朝篡位的梟雄,帶著他那與時代不符宛如穿越一般的政策,最終還是被殺死在了歷史的進程中。大家都在驚嘆他那仿佛神來一筆的貼合現(xiàn)代社會的政策,卻不知道在他之前其實就有一個人,已經(jīng)提出了這種種理論,只是比他提的更符合這個時代,這個人就是漢哀帝時期的大司馬,師丹。先看看王莽那些不合于世的超時代政策具體有哪些。首先是土地完全國有化
看看這些一條條的
但是王莽并不是第一個提出相關政策的人
師丹的提議并不完全廢除私田
原來這個時候朝堂上勢力最大的
如果采用師丹的建議,限田限奴
再之后不久
漢哀帝成為西漢王朝實質(zhì)上的亡國之君,主要有兩個原因
漢哀帝劉欣的立儲之途其實相當曲折,劉欣的伯父漢成帝沒有后嗣
而劉欣繼位以后,僅僅七年時間便身故了
事實上除了劉欣自己無心朝政導致國破家亡外 公元8年
滅亡經(jīng)過:
劉姓皇統(tǒng)在社會上
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擁護下
擴展資料
西漢最后一任皇帝:
劉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
漢哀帝于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劉衎去世
王莽: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tǒng)”的觀念
西漢末年
王莽統(tǒng)治末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漢 西漢是如何滅亡的?
西漢的歷史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趁勢而起
公元前206年八月,因楚義帝為項羽所弒,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前期雖屢屢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韓信
公元前202年二月
劉邦原想定都洛陽 ,后來婁敬向劉邦指出:應定都關中。婁敬詳細地分析了將國都定關中的好處 使劉邦下定決心,并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當天即下令定都關中。 劉邦車駕由洛陽入居關中,開始先在秦國舊都櫟陽暫居,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xiāng)修建新城,至漢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始具規(guī)模,首都從櫟陽遷往長安。 自此長安成為西漢政治中心。
西漢建立后采取“休養(yǎng)生息” 的國策。休養(yǎng)生息政策自劉邦開始
劉邦稱帝后采取“郡國制”,郡縣和封國并存
劉邦晚年對有大功的異姓諸侯王起了猜忌之心
劉邦死后
呂后死后,大臣不滿呂氏干政
公元前167年七月
文景時期
文景時
漢景帝在位期間進行削藩,爆發(fā)七國之亂,委任周亞夫平定 。七國之亂后,漢廷設法剝奪諸侯王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 文景時期,西漢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然匈奴仍屢屢犯境
漢景帝死后,劉徹即位
漢武帝在位期間奠定了西漢強盛的局面 ,故有“功莫大于秦皇漢武”之稱,漢武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均有建樹,因此歷代史學家對其充分認可和贊嘆。 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稱贊他:“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劉徹之后,漢昭帝、漢宣帝相繼即位,任期內(nèi)西漢經(jīng)濟繁榮、政治穩(wěn)固、文化昌盛、科技發(fā)達、疆域遼闊、四夷賓服,被今人合稱為“昭宣中興”。
漢宣帝時期,西域各國紛紛脫離匈奴歸附西漢,中原與西域交往逐漸頻繁。公元前61年擊敗西羌,后委任將軍趙充國實行屯田,加強邊防,使羌人歸順。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萬余人歸附
公元前49年十二月,漢宣帝駕崩
西漢后期
切中時弊的建議無法實施,荒誕
內(nèi)外交困的漢哀帝
此時的劉姓皇統(tǒng)在社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