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開國皇帝是封建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或奠基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開始,開國皇帝的數(shù)量難以準確統(tǒng)計。不過,雖然開國皇帝的數(shù)量不少,但是,為大家所熟知的卻是屈指可數(shù),比如劉邦、李淵、趙匡胤、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這四位開國皇帝,前兩位被叫做漢高祖和唐高祖,而后兩位則被稱為宋太祖和明太祖。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開國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一
首先
,不管是太祖、高祖,還是太宗、成祖,都只是古代帝王的“廟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廟號是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其中二
那么
,問題來了,為什么西漢的開國皇帝被叫做“漢高祖”,而不是漢太祖呢?對此,這一情況和《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有關(guān)。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除了有“廟號”,還有“謚號”,對于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但是,多數(shù)人搞不清楚廟號和謚號,包括司馬遷,《史記》便把謚號和廟號混用,稱劉邦為漢高祖,所以也有歷史學者認為“高祖”這一廟號相當于是司馬遷創(chuàng)造的。三
由此
,對于劉邦來說,其廟號實際上是“太祖”,但是因為《史記》四
最后
廟號是先帝死后
這是因為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寫的稱呼不同,叫做”漢太祖高皇帝“
,后來一直簡稱,延續(xù)此稱呼。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
,他是一個有廟號的皇帝,并且是第一個被稱有廟號的。據(jù)歷史記載,劉邦死后,當朝大臣眾議,定廟號為”太祖“,譯為”高皇帝“,簡稱謚號是”漢高帝“,而不是后人稱呼的”漢高祖“。那么出現(xiàn)這些更改的稱呼是何原由,原來問題就出在司馬遷的《史記》上,是歷史書籍對稱呼描述的不同造成的。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
,在《史記》第八卷中寫道:“丙寅,葬,立太子
另外一部歷史書籍也曾記錄劉邦的稱呼
,在《周書》中曾記載,無害高祖命寡,文王指高祖、武王,以曾祖和祖父稱“高祖”。周文王和武王是建國領(lǐng)袖,功高無上,所以稱高祖,是尊稱,同樣,漢武帝稱曾祖父高帝為“高祖”也有此意。這是后人于先朝皇帝的尊敬稱呼,史書也應(yīng)該是引用了漢代對皇帝的尊稱,以劉邦為“高祖”。
因此
,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便稱劉邦為“高祖”,后人便一直沿用至今,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帝”或“漢高祖”。廟號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時已經(jīng)追封了他的某一個祖先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36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