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曾國藩幸得一人極力為他開脫才有他第二次出山,而這個人即使胡林翼

      眾妙之門 2023-07-01 22:20:12

      曾國藩幸得一人極力為他開脫才有他第二次出山,而這個人即使胡林翼

      曾國藩兵敗退守江西之后

      ,處處被江西地方官壓制
      ,自咸豐四年開始率軍出征的風風雨雨
      ,他深深感到?jīng)]有實權(quán)所帶來的種種困擾,于是,曾國藩以要回家守孝三年為由
      ,向清政府提出了要挾,希望政府能給他實權(quán)
      ,但竟然把咸豐皇帝惹火了
      ,直接就批準他回家守孝
      ,差點報國無門的曾國藩,幸得一人極力為他開脫
      ,才有了他第二次出山的機會
      ,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曾國藩

      此個人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胡林翼,胡林翼是湖南人

      ,字(潤之)
      ,人們又稱他為“潤帥”,他可以稱得上是湘軍的第二號人物
      ,此人如若不早逝
      ,他所成就的事業(yè)應(yīng)該不在曾國藩之下。所以
      ,民間就按“曾
      、胡、左
      、彭”排列湘軍四大名帥
      。很明顯,胡林翼就排在左宗棠和彭玉麟之前
      。他只活了不到五十歲
      ,比和他同歲的左宗棠少活了二十年,所以左宗棠后來才如此有名
      ,反而胡林翼不太為人所知
      ,這也恰恰是他的遺憾。

      當曾國藩在家守制的時間里

      ,石達開率領(lǐng)軍隊直奔浙江
      ,沿著浙江攻陷了很多軍事重鎮(zhèn),并為很快把兵峰指向了浙江首府杭州
      。如果石達開一旦攻陷杭州
      ,整個太平天國又將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砝碼。當時清朝軍隊又無特別好的將帥可用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
      ,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非常著急。作為湖北巡撫的胡林翼雖然有兵權(quán)
      ,但如果他親率領(lǐng)軍隊去浙江
      ,不僅路途遙遠,而且能否按時到達并且成功地阻擊石達開
      ,他是不敢確保的
      。其次,湘軍所有的糧餉包括部隊的各種供給,都是由胡林翼補充的
      ,因此
      ,湖北就是整個湘軍的后勤保障,所以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湘軍的締造者曾國藩

      石達開雕像

      對于咸豐皇帝批準曾國藩在家守制三年

      ,胡林翼氣憤難當,他非常了解曾國藩的為人和能力
      ,而胡林翼的推舉對曾國藩又是一次人生轉(zhuǎn)折
      。當時咸豐皇帝環(huán)視周圍,確實無適合人選
      ,無奈只好采納胡林翼的舉薦
      ,所以又把曾國藩從家里召了回來。曾國藩原本在家守孝也是為了要挾皇帝能給他實權(quán)
      ,當接到圣旨后四日
      ,安耐不住的曾國藩就立刻出發(fā)了。因此
      ,如果沒有胡林翼的舉薦
      ,曾國藩空有一腔大志,也只能窩在湖南偏僻的村莊了卻殘生
      ,所以
      ,曾國藩此次再度能出山,對胡林翼的感激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不僅如此
      ,曾國藩還極為敬佩胡林翼那種“虛己下人,和融將帥”的能力
      ,這恰恰是曾國藩所不具備的

      咸豐皇帝劇照

      胡林翼在他一生當中,他靈活把握事態(tài)的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是超越曾國藩的
      ,當時清朝滿之間不和睦,官文是清朝政府非常重要的一個滿族官員
      ,此人才智平庸
      ,他在湖廣總督的位置上一做就是十一年,所以官文給很多人制造過麻煩
      ,也包括曾國藩
      。胡林翼深知官文只在乎權(quán)力和錢財,所以
      ,胡林翼每次給朝廷寫奏折時,都把好的業(yè)績推讓給官文。比如
      ,在胡林翼做了湖北巡撫之后
      ,每個月就從鹽厘當中撥分三千兩給官文揮霍。

      官文

      不僅如此

      ,當時官文很寵愛自己的小妾
      ,有一次,他不好意思說給小妾過生日
      ,于是他就寫了一分給夫人過生日的請柬
      ,當官員們拿到請柬后,心里都明白官文是要給小妾過生日
      ,因此
      ,當天很多人都沒到場。官文為人好面子
      ,真覺得尷尬之時
      ,胡林翼卻帶著自己的夫人、母親和重禮到了
      ,令當時的官文非常感動
      。不久之后,兩人不僅成了結(jié)拜兄弟
      ,就連官文的小妾也成了胡林翼母親的干女兒

      小妾劇照

      直到后來,官文才明白胡林翼處處讓著他

      ,因此
      ,在后來一些軍政大事上官文也很配合胡林翼,比如
      ,當江西戰(zhàn)事遇到困難之時
      ,胡林翼居然向官文請示,要撥大量的銀餉去支援江西
      。按照之前的官文絕對不會同意的
      ,可對于胡林翼的請示,他居然同意了
      。因此
      ,胡林翼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確實能夠及時有效地幫助湘軍
      ,所以
      ,有時候的委屈換來的確實大局的成功。

      胡林翼畫像

      曾國藩當時無論是在湖北還是在江西

      ,乃至于此前在湖南訓(xùn)軍
      ,他都很難調(diào)和與地方大臣的關(guān)系
      。當曾國藩苦苦地去糾葛人際關(guān)系之時,胡林翼總能及時地顧全大局有效地幫助于他
      ,因此
      ,在曾國藩胡林翼不失為南天一柱,國之棟梁
      ,所以
      ,曾國藩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佩服胡林翼。有人評價
      ,在那段特定的戰(zhàn)爭時期
      ,胡林翼所起到的作用絕對不亞于曾國藩。

      曾國藩

      據(jù)說

      ,年輕時的胡林翼確實一個地地道道的紈绔子弟
      ,由于是家中獨子,家里人對他就像眾星捧月一般嬌慣于他
      ,所以導(dǎo)致胡林翼當時養(yǎng)成了一個浪蕩的習慣
      。比如,胡林翼結(jié)婚大喜之日
      ,他卻沒有洞房花燭夜
      ,而是跑到街上喝酒,知道伶仃大醉時才被人給抬回了家
      。而且
      ,據(jù)說他的岳父還是當時的兩江總督陶澍。但陶澍由于過于欣賞胡林翼
      ,對他很多所作所為都視為不見
      。并且當時還表示,說年輕時有時間浪蕩去所謂
      ,待他成熟之后
      ,要忙于國事之時,想他浪蕩都浪蕩不起來
      。不得不說
      ,世界上有如此寬容的岳父,實在難得啊

      沒過幾年

      ,胡林翼和文慶到江南主持鄉(xiāng)試
      ,可沒曾想,鄉(xiāng)試過程中文慶舞弊
      ,因此引發(fā)了一件大規(guī)模的考場舞弊事件的暴露
      。當時文慶被革了職,由于胡林翼是副考官
      ,因此也被連帶降級
      。這次考試舞弊事件對胡林翼和他的父親打擊都非常大
      ,尤其是他的父親,因此事抑郁成疾
      ,次年就過世了
      。痛心疾首的胡林翼一邊在家守制一邊在家發(fā)奮讀書,從此浪子回頭走向了正軌

      當時從七品的胡林翼在家給父親守制即將結(jié)束之時,他的岳母也去世了

      ,按照當時制度
      ,胡林翼還要給岳母守制。因此
      ,在這三四年期間
      ,與他一同出道的翰林們已經(jīng)前程似錦了,當胡林翼再次回到翰林院之時
      ,他依然還是從七品的官職
      ,這對于胸懷大志的胡林翼來說非常蹉跎。于是
      ,家人和周圍的朋友花了一萬五千兩白銀
      ,為他捐了一個四品知府。按照清朝的慣例
      ,捐了官之后
      ,可以自己挑選某個地方的后補官員。當時胡林翼挑了一個很多人都不愿去的地方
      ,貴州
      。當時的貴州情況非常復(fù)雜,土地貧瘠
      ,少數(shù)民族眾多
      ,文化落后,可胡林翼卻偏偏看上了這一點

      胡林翼

      咸豐三年

      ,太平軍回征湖北,當時的湖廣總督吳文镕覺得周邊沒有可用之才
      ,他就想到了貴州的胡林翼
      ,于是向朝廷薦舉,要把胡林翼從貴州調(diào)到湖北幫他阻擊太平軍
      。胡林翼接到旨意后
      ,迅速從貴州把所訓(xùn)練的六百多名黔勇一同帶到了湖北,開創(chuàng)了一番令他難以想象的事業(yè)
      。胡林翼加入湘軍后
      ,捷報頻傳
      ,先是與太平軍打了一場硬仗,收復(fù)了軍事重鎮(zhèn)武昌
      ,之后又與曾國藩聯(lián)手干了一件被史學(xué)界稱為“曾胡聯(lián)手圖皖”的大事

      安慶城

      安慶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處長江的咽喉部位

      ,有“萬里長江此封喉
      ,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所以自古以來
      ,安慶一直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太平天國攻克安慶后,建立了以陳玉成為首的根據(jù)地
      ,并把它視為軍事上包圍天京安全的前哨
      ,以及向長江中游地區(qū)發(fā)展的后盾。他們派出重兵駐守安慶
      ,時間長達八年之久

      胡林翼的湖北作為湘軍的大后勤,而太平軍在南京長江口上

      ,中間隔著安徽
      ,安徽安慶是陳玉成的根據(jù)地,所以
      ,如果不拿下安徽
      ,湘軍就很難順勢東下攻陷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胡林翼和曾國藩對于“圖皖”此事進行過長時期的商議
      ,商議結(jié)果就是要拿下安徽和安慶
      ,而要想拿下安徽就必須先攻下安慶。由于安慶城易守難攻
      ,所以曾國藩和胡林翼決定“圍城打援”
      ,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曾國荃帶兵前去圍安慶城,湘軍悍將多隆阿去打援

      因此

      ,當時被圍城后的太平軍過得是異常艱難。起初
      ,曾國藩認為
      ,安慶被圍之后城里肯定會斷糧,但安慶城里的太平軍卻個個身體依然健壯
      ,之后才得知是外國人通過秘密渠道
      ,把糧食送進了城里。于是
      ,曾國藩通過各國總理事務(wù)衙門向各國發(fā)函
      ,禁止各國偷運糧食進安慶城
      。因此,安慶城里不僅老百姓沒有糧食吃
      ,守城的兩萬太平軍也斷了糧
      。據(jù)說,當時曾國藩為了招降陳玉成
      ,安排陳玉成與他被困在安慶城里的老母親見面
      ,當時陳玉成白衣白袍白馬,帶了十六個隨從就直接到安慶城里見了老母親

      當時他的老母親餓得連話都難以說出口

      ,見到陳玉成后,揮了揮手
      ,示意讓他走。結(jié)果陳玉成黯然地離開了安慶城
      。據(jù)說當時城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
      ,安慶城簡直就是一座人間地獄。士兵們餓得沒力氣
      ,手只能用繩子綁在槍炮上
      ,以致不離開戰(zhàn)斗崗位。在此種情況下
      ,曾國荃在城下埋了炸藥
      ,把安慶城墻炸開,當成千上萬的湘軍沖進城時
      ,眼前的一幕讓他們徹底驚呆了
      。安慶城的太平軍將士已經(jīng)餓得連站都站不穩(wěn)了,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戰(zhàn)斗力

      在湘軍響徹全城的喊殺當中

      ,包括太平軍主將葉蕓來在內(nèi),一萬六名太平軍將士被湘軍殺得一干二凈
      。但在屠殺當中
      ,安慶城守城重將張朝爵卻逃跑了。當湘軍進入城里之后
      ,城里所有人都餓得跑不動了
      ,到了張朝爵家里,發(fā)現(xiàn)他家屋頂上還存著糧食
      ,可見此人在全城面臨饑荒之時
      ,他還有糧食可吃。因此
      ,“安慶會戰(zhàn)”也就以這樣極端慘烈的狀況被載入了史冊

      書評《曾國蕃》

      、 讀書摘要

      ? 曾國藩,一個資質(zhì)非常平庸的人
      ,通過堅持不懈的個人努力
      ,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圣的變化
      ,達到了立功
      、立德、立言三不孝的境界
      ,這個過程對我們普通人的成長非常富有啟發(fā)意義
      。于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從曾國藩的故事出發(fā)
      ,更深的了解中國傳統(tǒng)思想史
      ,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會史,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


      、 金句/語錄

      1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2 人的一生
      ,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
      。人的努力與天的栽培
      ,會讓一棵樹靜靜長高,也會讓一個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
      ,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

      3 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
      ,然當以節(jié)義死


      4 藏拙示仁/藏拙示孝

      5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鋒芒畢露
      ,人必非之。

      6 好漢打破牙和血吞


      7 豎起骨頭
      ,竭力撐持。

      8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9 軍中閱歷有年
      ,益知天下事當于大處著眼。

      10 致人而不致于人。

      11 天下無易境
      ,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12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
      ,惟胸次浩大才是真正受用。

      13 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達而達人


      14 于古,則多看書籍
      ;學(xué)于今
      ,則多覓榜樣。

      15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三、思考

      昨日讀完本書
      ,遲遲不敢寫書評
      。因為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描述這位“鉆之彌堅、仰之彌高”的大人物
      ,思考了一天,我想結(jié)合曾國藩的故事
      ,談?wù)勅绾蚊鎸Ω鞣N挫折
      ,以及如何加強自我管理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與人生。

      1 曾國藩如何面對七次科舉之痛


      曾國藩第六次不僅落榜
      ,還被學(xué)臺“懸牌批責”,這次對曾公刺激極大
      ,他坐在書房里反思這么多年讀書考試的經(jīng)歷
      ,要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第一是確實天分不足
      ,其次是父親教學(xué)方法的問題
      。同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主要問題是寫東西過于拘謹,過于注重局部打磨
      ,缺乏大局的貫通和整體的氣勢
      。接下來曾公知道在文章的大局觀和整體氣勢上下功夫。

      ? 由此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曾公逆商感人
      ,善于反思,能抓住主要矛盾,集中進行突破
      ,終于在第七次成功上榜
      。看到這里
      ,我不僅反思自己學(xué)習葡語
      ,斷斷續(xù)續(xù)學(xué)了很久,卻始終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既有外部原因
      ,但是內(nèi)因是最重要的。和曾公一樣
      ,我天資不是很好
      ,只能勤奮來湊。其次
      ,學(xué)習方法不對
      。學(xué)習資料選擇不準,主要矛盾抓的不準
      。所以在積極和優(yōu)秀的朋友溝通的基礎(chǔ)上
      ,結(jié)合自己的喜好與特長,重新選擇了新的教材
      ,并采用每天聽力+朗讀+錄音+自我糾正+測驗的方法來學(xué)習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訓(xùn)練,進步迅速
      。與此同時
      ,這又極大的激發(fā)了我學(xué)習的熱情與動力,爭取早日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2 曾國藩如何面對長沙之辱


      ? 長沙之辱是曾國藩出生以來第一次遭遇真正的挫折。進秀才的艱難
      ,畫稿遭人嘲笑的尷尬
      ,比起這次挫折起來,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堂堂“副部級”官員
      ,差點讓鬧事的兵痞殺了,還沒處講理
      。這種難看在整個大清朝的歷史上也不多見
      。我們可以想象曾國藩如何心血上沖,夜不能寐


      ? 曾國藩第一反應(yīng)是向皇上控告
      ,但是細想一下
      ,這種方法行不通。他能扳倒湖南全省官員嗎
      ?如果做不到
      ,那么以后豈不是更寸步難行? 經(jīng)過幾夜不眠的反思
      ,曾國藩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不爭一日之短長,日后打幾個勝仗自分高下


      ? 日常生活中
      ,我們難免遇到與人沖突的時候,不要一時沖動與人爭執(zhí)輸贏
      ,把委屈再往肚子里塞一塞
      ,冷靜下來再思考如何應(yīng)對,化解矛盾
      。萬事以和為貴
      ,伸手不打笑臉人,一個成熟的人控制了情緒
      ,也就控制了人生


      3. 如何面對自卑與焦慮、郁悶與艱難


      ? 曾國藩以前非常自卑
      ,科舉的成功讓他找到了自信。但是來到北京翰林院
      ,結(jié)交了許多氣質(zhì)風度完全不同的人
      ,和他們相比,曾國藩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有很多嚴重的缺陷
      。一口難懂的湘鄉(xiāng)土話,長得土頭土腦
      ,穿得土里土氣
      ,而且因為是應(yīng)試教育,他確實沒有讀過多少書
      。這種存在與起跑線上的差距注定給他的心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如何洗刷自身的鄙俗之氣,曾國藩開始焦慮


      ? 他總結(jié)自己的缺點
      ;靜不下來,生活不規(guī)律
      ;為人傲慢
      ,修養(yǎng)不好;“虛偽”不懂裝懂,好色(喜歡看美女)


      ? a) 為了改變自己
      ,曾國藩開始如饑似渴的讀書,認真研究理學(xué)經(jīng)典
      。并且通過讀書與交友
      ,曾國藩的視野和見識與以前大不相同。三十歲這一年
      ,在曾國藩的生命史上
      ,非常重要。他決定要脫胎換骨
      ,重新做人
      ,立下了學(xué)做“圣人”之志。

      b) 脫胎換骨的開始就是寫日記
      ,這是入圣之基
      。雖然寫日記也有過不能堅持,記流水賬等毛病
      ,定下的計劃不能堅持
      ,但是在唐鑒的幫助下,曾國藩學(xué)會了如何去寫日記
      。記日記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能打破每天記日記的習慣
      。此外
      ,曾國藩還將日記分享給朋友看,因為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
      。通過他人的監(jiān)督
      ,曾國藩不斷的完善自己,并將這樣的好習慣堅持了一生


      c) 自我管理的十二條軍規(guī)

      (1)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慎
      。無事時心在腔子里
      ,應(yīng)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
      ,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
      ,靜坐四刻
      ,體驗來復(fù)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


      (3)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


      (4)讀書不二
      。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東翻西閱
      ,徒徇外為人。

      (5)讀史
      。丙申年購《廿三史》
      ,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惜極力為爾彌縫
      ,爾能圈點一遍
      ,則不負我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煤竺咳杖c十葉
      ,間斷不孝。

      (6)謹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炭塘粜模谝还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7)養(yǎng)氣
      。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
      。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諭曰:“節(jié)勞,節(jié)欲
      ,節(jié)飲食
      。”時時當作養(yǎng)病


      (9)日知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
      ,以驗積理之多寡
      ,養(yǎng)氣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11)作字
      。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yīng)酬
      ,當作自己功課
      。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
      。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通過不斷的自我管理與自我完善
      ,克服了自卑焦慮,郁悶與艱難的情緒
      ,書中汲取的知識成為他進階道路上的指明燈


      4 曾國藩如何面對九江大敗


      ? 九江位于長江與鄱陽湖之交
      ,是長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戰(zhàn)略位置非常關(guān)鍵
      。曾公在屢次大勝之后
      ,不免洋洋得意,以為勝卷在握
      。殊不知湘軍雖然節(jié)節(jié)勝利
      ,由于長驅(qū)直進,其實兵力已疲
      。太平軍利用湘軍水師急于求戰(zhàn)的心理
      ,用小船襲擾的方式,把湘軍惹得火起
      。并將120多條船死死的封鎖在湖內(nèi)
      ,造成百余“輕捷之船”,兩千“精健之卒”陷于鄱陽湖內(nèi)
      ,這樣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隨之轉(zhuǎn)移到太平軍的手中
      。在突襲中,曾國藩的坐船也被俘獲
      ,想想自己花費數(shù)年心血慘淡經(jīng)營起來的水師竟然遭如此下場
      ,羞憤難當,在太平軍逼近的關(guān)鍵時刻投水自殺
      ,幸被獲救


      ? 與此同時
      ,胡林翼臨危受命湖北巡撫,需要盡快拿下武漢
      ,才能在武漢立足
      。因此胡林翼向曾國藩求援兵,要求湘軍最好的戰(zhàn)將羅澤南出征
      。此時的曾國藩正泥冰九江城下
      ,進退不得。不放羅澤南
      ,武漢一時難以拿下來
      ;放走羅澤南,曾國藩自身安危難保


      ? 在一番猶豫之后
      ,曾國藩以天下大局為重,自己安危次之
      ,同意派出羅澤南
      ,并從塔齊布軍中抽調(diào)人員,以增強實力
      。由此可見
      ,曾國藩在關(guān)鍵時刻之顧全大局的胸懷實為普通人之所不及。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有幾人置自身安危而不顧
      ,以家庭
      、公司、社會責任為重
      ,這種顧全大局的品質(zhì)在今天都是難能可貴的


      5 如何面對咸豐七年危機?

      曾國藩痛苦萬分之時
      ,卻接到父親去世的訃告
      。這個噩耗倒成了擺脫困境的天賜良機。但是當假期將滿
      ,他不想再過客位虛懸的日子
      ,遂奏請在家守三年之制。但是咸豐皇帝當然不會批準
      ,催促他立刻回到軍中
      。曾國藩將壓抑已久的愁苦憤慨都說了出來,希望皇帝體諒他的苦衷
      ,授予職權(quán)
      。但是逞婦人之智的咸豐皇帝和曾國藩較上了勁。批準他在家守制三年,實際上解除了曾國藩的兵權(quán)
      。本來曾國藩是以退為進,沒想到先帝竟然順水推舟
      ,將曾國藩一棒打昏
      ,苦戰(zhàn)數(shù)年就得到如此結(jié)果。

      ? 在極端痛苦中
      ,他開始閱讀老莊著作
      。幾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給了他意想不到的啟示,讓他恍然間到了另一片天地
      。曾國藩慢慢靜下心來
      ,反思自己的為人處事,說話太沖
      ,辦事太直
      ,鋒芒畢露。于是
      ,曾公積極致信給各位好友
      ,請求大家給他多提意見,幫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
      。曾國藩認識到“大柔非柔
      ,大剛非剛”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
      ,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
      。只有海納百川,兼收并蓄
      ,才能調(diào)動各方面的力量
      ,達到勝利的彼岸。

      ? 結(jié)合曾公的故事
      ,我想想自己有點感同身受
      。經(jīng)受挫折的時候我也有不好的想法,但是沒有付諸行動
      。但是那種心中插了兩把刀
      ,動一動就痛徹心扉的感覺確實難以忘懷。你會徹底的懷疑自己
      ,否定自己
      。后來我也是開始讀書,在書中療愈了自己
      ,完善自己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優(yōu)越感
      ,但是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我們做事應(yīng)該平心靜氣,更多的考慮他人的心理
      ,站在他人的立場想問題
      ;更多的贊揚他人,表揚他人的長處
      ;做事有始有終
      ,越到后來越慎重;接人待物更誠更敬
      。曾國藩家居的兩年
      ,讓他脫胎換骨;我的兩年也同樣讓我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讓我更加自信
      ,陽光,不懼未來


      、 啟發(fā)與收獲

      合上書本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曾國藩嚴格的自我管理
      。從30歲開始
      ,每天堅持早起讀書
      ,堅持寫日記反思
      。這對他今后的自我完善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仡^想想
      ,其實我一直有早起的好習慣
      ,但是沒有特定的去總結(jié)過。從五月開始
      ,我要求自己每天六點起床
      ,30天風雨無阻。后來我的生物鐘竟然調(diào)到了五點起床
      ,甚至更早
      。我也強迫自己每晚必須保持六個小時的睡眠,醒來之后可以聽聽書
      ,或者馬上看書
      ,讓自己靜心看書是一段非常好的時光,開啟美好的一天
      。五點早起
      ,每天上班前可以爭取3個小時的學(xué)習時間,長此以往,時間的復(fù)利驚人
      。此外
      ,每晚反思復(fù)盤,當天的言行是否有不當之處
      ,如若有不對的地方
      ,積極向人解釋道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其次,給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曾國藩不計前嫌
      ,寬容待人
      。對于沈葆楨、左宗棠的刁難
      ,忘恩負義
      ,落井下石,淡然處之
      ,在他們需要之時卻放下恩怨
      ,助一臂之力。這就是有胸懷與格局的境界


      ?最后
      ,曾國藩不遺余力的培養(yǎng)人才,尤其以對李鴻章的培養(yǎng)為例
      。因為曾國藩認為人才“大抵皆由勉強磨礪而出”天生天才極少
      ,中等以下人才都可通過培養(yǎng)教育造就出來。在曾國藩身體力行的影響下
      ,李鴻章從一個愛睡懶覺的年輕人逐漸變得“每日起居飲食均有常度”精心訓(xùn)導(dǎo)
      ,盡力雕琢,造就了一代歷史人物
      。千里馬需要伯樂的指點
      ,但是個人的努力與勤奮也要達到伯樂能指點的基準線。其次
      ,要積極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也許不經(jīng)意的分享以及指導(dǎo)會給他(她)帶來人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就是讀書分享意義的所在


      ? 讀完一遍曾國藩還不夠
      ,還有很多很多想要分享的東西。如果你有幸閱讀到這篇書評
      ,我強烈建議你閱讀曾國藩
      。因為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同時
      ,也證明了一個人意志力的局限
      。他無望的努力在人類精神征途上,樹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肅然起敬的豐碑
      。作為一名湖南人
      ,我為有這樣的歷史人物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同時勉勵自己一生積極向曾國藩學(xué)習
      ,將湖湘文化
      ,中國精神發(fā)揚光大,做一名對社會有價值的后浪

      NO.021 《曾國藩傳》做人的“自我管理——脫胎換骨”

      《曾國藩傳》筆記:做人的“自我管理——脫胎換骨”

      曾國藩智商平常

      、出身平常,三十多歲起先后受耳鳴
      、失眠
      、眼病、皮膚病困擾
      ,60歲右眼還失明
      ,身體稟賦條件可以說是非常不好。

      6次考秀才失利
      ,但是他從未對自暴自棄
      ,反而越挫越勇;遇到困難也憑著一個“拙”勁兒“韌”勁兒
      ,迎難而上
      ,以至在后來的仕途生涯中“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達到了立功
      、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對于一個資質(zhì)平庸的普通人來說
      ,要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心性?

      曾國藩每一個修身立德的苛刻要求
      ,都站在挑戰(zhàn)反人性的高度
      ,但是他卻一條一條踐行,“尚拙”
      、“有恒”
      、“悔生吉”、“拖”字訣
      、“挺”字經(jīng)
      、全局觀
      、定力、打掉牙和血吞
      、反思
      、反向思考、凡事準備充分
      ,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
      ,卻值得我們終身思考和踐行。

      1
      、“世以不得第為恥
      ,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蹶柮鱌017

      大家都以落第為恥
      ,我卻以落第后不能保持平常心為恥!

      保持平常心

      2
      、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鴩狿026

      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極限的
      ,自己監(jiān)督自己都是有盲點的,不容易做到徹底
      ,但是人都有自尊心
      ,因此通過自己的朋友、老師監(jiān)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就好比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
      ,隨它自己生長可能長得彎彎曲曲,但是如果把它種在竹林里頭
      ,周圍都是長得筆直的竹子
      ,和它們一起爭陽光,它本身也就長直了


      所以曾國藩說這就是“師友夾持”
      。曾國藩把日記給朋友們看,主要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行為坦誠地公布在朋友面前
      ,讓大家一起監(jiān)督
      ,這樣他就不好意思偷懶了。

      3
      、勿忘勿助
      ,看平地長得萬丈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鴩狿030

      4
      、天塌大家死
      ,我何必獨著急?P063

      5
      、“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所謂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真處逆境之良法也
      。P113

      6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xué)》P119? 曾國藩打仗制勝之道


      7
      、智慧愈苦而愈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鴩狿123

      8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献印稰159

      9、逆眾人而獨行
      ,則一傅眾咻
      ,難以有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狿160

      10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狿161

      1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P161

      12
      、大柔非柔
      ,至剛無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狿161

      曾國藩是如何面對科舉挫折
      、長沙之辱
      ?自卑與焦慮、郁悶與艱難
      ?靖港首敗
      、九江大敗
      ?咸豐七年(1857)危機
      ?請將曾國藩遇到過的問題(也可以說困難,或挑戰(zhàn))一一列出來
      ,參照他
      ,把你遇到過的問題一一列出來,比較
      ,他如何應(yīng)對解決
      ?你如何應(yīng)對解決?如果有區(qū)別
      ,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

      遇到的問題:科舉挫折

      情況介紹:1832年
      ,22歲第6次參加科舉考試
      ,不僅落榜,還被學(xué)臺“懸牌批責”為“文理欠通”
      。解決方法:曾國藩沒有就此放棄科考
      ,而是反思自己歷次考試經(jīng)歷
      ,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一是資質(zhì)弱
      ;二是文章文理不通。

      對于資質(zhì)弱
      ,解決雄心與頭腦的差距
      ,就用超人的努力去彌補;對于文理不通的問題
      ,在后續(xù)備考的過程中就對癥下藥
      ,重點解決文理不通的問題。

      遇到的問題:自卑與焦慮

      情況介紹:1840年
      ,30歲的曾國藩任翰林檢討(七品)
      ,到北京為官。但是在翰林院眾多學(xué)者之中
      ,曾國藩不僅外表土氣
      ,氣質(zhì)庸俗,性格上也有諸如浮躁
      、虛偽
      、為人傲慢等缺點
      ,最關(guān)鍵的是讀書甚少,學(xué)識孤陋
      。與翰林院眾多人中龍鳳相比
      ,曾國藩感到無比自卑與焦慮。

      解決方法:曾國藩決定通過讀書和交友來提升視野和見識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安粸槭ト耍銥榍莴F”是他給自己定下做人標準


      為此
      ,他制定了十二條做人規(guī)矩和課程標準,并在每日的言行中遵照執(zhí)行
      ,在每日的日記中反思修正


      遇到的問題:長沙之辱

      情況介紹:1853年,湖南提督鮑起豹的衛(wèi)隊尋釁攻打湘軍
      ,曾國藩要求鮑起豹逮捕鬧事的綠營軍
      ,以杜私斗之風。然后
      ,鮑起豹借此機會
      ,一邊假意帶幾個綠營軍到曾國藩處請罪,一邊散布謠言說曾國藩要嚴懲營軍的消息
      。鮑起豹此番做法實則是鼓動綠營軍鬧事
      ,公然圍攻曾國藩。

      結(jié)果
      ,曾國藩差點被鬧事的兵痞給殺了
      ,堂堂正二品,“副部級”官員受此屈辱
      ,還無處講理
      ,對于曾國藩來說,內(nèi)心的憤恨
      、挫辱之感是不言而喻的


      解決方法:按照常理,曾國藩受此屈辱
      ,大可向咸豐帝控告鮑起豹
      。但是一個鮑起豹可以打倒,湖南所有的鮑起豹是打不完的
      ,而且還會將自己陷入萬難境地
      。所以,他從長遠考慮
      ,忍受屈辱
      ,選擇"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決心到衡陽建立湘軍,等待來日一雪前恥


      初到衡陽建立湘軍之時
      ,曾國藩遇到諸多困難,比如
      ,沒有辦公場所
      、沒有職權(quán)、沒有軍餉
      、沒有經(jīng)驗
      ,也沒有任何朋友幫助等,但是曾國藩憑借自身堅強的韌勁兒和突出的試驗精神
      ,凡事親自體驗
      ,勇于嘗試,勤于嘗試
      ,終于建成十營水師


      遇到的問題:靖港首敗

      情況介紹:1854年,44歲
      ,靖港首敗
      ,湘軍戰(zhàn)艦損失三分之一,炮械損失四分之一
      ,曾國藩第一次投江自殺


      解決方法:湘潭捷報打消了曾國藩第一次自殺的念頭。湘潭勝利
      ,解除長沙危機
      ,但是曾國藩并未就此沾沾自喜,而是事后冷靜總結(jié)靖港之敗的失敗經(jīng)驗
      。曾國藩做事的特點一直是功雖大而不喜
      ,過雖小而必究
      。在曾國藩看來
      ,失敗是一個人一生的寶貴財富,每一次失敗都要吃透
      ,才不能白白付出這個代價


      遇到的問題:湖口兵敗

      情況介紹:1854年9月,曾國藩率軍前往江西
      ,欲奪九江
      。12月,首遇湖口兵敗
      ,曾國藩第二次投江自殺
      。在后續(xù)的戰(zhàn)斗中得力大將塔齊布
      、蕭捷三相繼陣亡,可用之兵只剩羅澤南
      ,九江卻久攻不下
      。此時,胡林翼又請求曾國藩派羅澤南赴武漢救援
      。曾國藩從大局出發(fā)
      ,不顧個人安危,不但派出羅澤南
      ,而且從塔齊布軍中抽調(diào)人馬到羅軍
      ,以增強實力。

      解決方法:派出羅澤南軍的曾國藩
      ,在江西困難重重
      ,陷入生死困境。1855年起
      ,太平軍先后控制了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四州縣
      ,湘軍部隊被困在南昌和南康兩府狹小地區(qū),曾國藩時刻面臨被殺的危險
      。1856年三四月間
      ,其弟曾國華、曾國荃先后率兵支援
      。同時
      ,太平天國抽調(diào)軍隊回救天京,江西太平軍基本停止進攻
      。曾國藩絕路逢生
      ,解除生命危險。在派出羅澤南軍隊一事上
      ,曾國藩完全沒有顧忌個人安危
      ,我們可以學(xué)習到,曾國藩在關(guān)鍵時刻顧全大局的胸懷是普通人不可企及的


      遇到的問題:咸豐七年被解除兵權(quán)

      情況介紹:1857年2月
      ,父親曾麟書去世,咸豐帝給假三個月
      ,讓曾國藩回家治喪
      。7月,喪期將滿之時
      ,曾國藩上書咸豐帝
      ,期望授予督撫之權(quán),然而卻被咸豐帝批準守孝三年,實際是解除他的兵權(quán)


      解決方法:曾國藩回想自己在官場上一再碰壁
      ,反思自己的個性、脾氣
      、風格上也有諸多缺陷
      。回想以前為人處世
      ,總是懷著強烈的道德優(yōu)越感
      ,鋒芒畢露,說話太沖
      ,辦事太直
      ,特立獨行,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逆眾人而獨行
      ,則一傅眾咻,難以有成


      曾國藩不僅自己反思
      ,同時也讓好友多給他提意見。通過閱讀好友來信
      ,曾國藩認識到自身致命的弱點:太自傲
      、太急切、一味蠻干
      、一味剛強
      。那些以前他看不起的虛偽、麻木
      、圓滑
      、機詐,是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


      只有必要時和光同塵
      ,圓滑柔軟,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
      。曾國藩把家居的兩年
      ,稱之為“大悔大悟”之年。鄉(xiāng)居的日子
      ,曾國藩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


      堅持
      ,不放棄

      從曾國藩的一生中
      ,我感悟最多的就是“堅持,不放棄”。學(xué)識寡陋
      ,不妄自菲薄
      ,堅持學(xué)習,提高自己
      ;多次戰(zhàn)事中
      ,不為外界所累,考慮大局
      ,堅持自己的作戰(zhàn)主見
      ;雖身患多種疾病,仍堅持日日反思
      、讀書
      ,不斷修身立德。曾國藩的堅持
      ,在我的認知中是一種不怕苦
      、不怕累、不怕麻煩的樸實精神


      這也是我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做事都喜歡去想簡便的方法
      ,不喜歡麻煩
      ,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遇到困難
      ,如果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
      ,第一反應(yīng)就是內(nèi)心有煩躁的情緒,而不是不帶情緒
      ,單純地思考解決辦法
      ,這也算是怕苦怕累的一種表現(xiàn)吧。

      持續(xù)反思

      如果讓我給自己下個定義
      ,我一定會說我是一個愛學(xué)習
      、滿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人
      。但是現(xiàn)在
      ,我會對“愛學(xué)習”這個詞,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此時的我認為
      ,“會學(xué)習”的人才能稱之為“愛學(xué)習”的人,而“會學(xué)習”的前提必須是一個會不斷反思
      ,不斷修正自我的過程
      。很顯然,我并未做到。

      我總是在一路往前
      ,但很少停下來認真反思自己
      。因為,我錯誤地以為
      ,停下來就是在浪費時間
      。就像一個趕路的人,他一直不停向前
      ,才算是一種前進
      。但是,我卻忘記了
      ,如果這個趕路人在不斷走重復(fù)的
      、錯誤的路,那這種前進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也是在最近
      ,我才切實體會到“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的這個過程中
      ,我收獲最多的就是身心的寧靜和泰然的心理
      。這也是我今后必須要持續(xù)踐行的一種品性。

      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為什么天才失敗了

      ,而庸才成功了?分享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來看看曾國藩關(guān)于成功的答案。不論什么時代
      ,大道至簡
      ,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
      ,超前時代
      ,并因此隕落,而腳踏實地的庸才
      ,才運籌帷幄
      ,臻至成功。以下是我整理的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歡迎閱讀

         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天道忌巧?,語出曾國藩

      ,當時的晚清
      ,在一種虛浮、圓滑
      、取巧的氛圍中
      ,因此曾國藩大膽?去偽而崇拙?

        其實不論什么時代,大道至簡

      ,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
      ,超前時代
      ,并因此隕落,而腳踏實地的庸才
      ,才運籌帷幄
      ,臻至成功。

        為什么天才失敗了

      ,而庸才成功了?這是曾國藩的答案

        理念:志之所向

      ,金石為開

        許多人心目中的曾國藩是權(quán)謀家的代表,這是對他的誤解

      。曾國藩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雖不無權(quán)謀因素
      ,但其核心卻是?忠義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國藩生于雍

      、乾后
      ,舉國風氣的敗壞,幾乎達到了頂點
      。在曾國藩看來
      ,最可怕的不是太平軍的造反,而是統(tǒng)治階級本身的人心陷溺
      、人欲橫流

        因此,曾國藩與羅澤南等人

      ,宣講舉世都不宣講的儒家學(xué)說
      ,以傳承圣人的價值體系為己任,最終排除千難萬險
      ,成就了?以轉(zhuǎn)移社會風氣來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業(yè)

        用人:尚樸實,耐勞苦

        如果說在理念上曾國藩高揚的是?血性忠義?

      ,那么在人才的選拔上
      ,他選擇的則是能夠切實認同這種理念并加以踐行的?樸拙之人?。

        曾國藩從最根本的選人環(huán)節(jié)入手

      ,提出軍官一定要選?質(zhì)直而曉軍事之君子?
      ,兵勇則一定要選?樸實而有土氣之農(nóng)夫?。

        湘軍靠什么打勝仗?靠什么持續(xù)地打勝仗?就是這種?尚樸實

      ,耐勞苦?的作風
      。曾國藩的用人
      ,從表面看來迂闊笨拙,其實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治事:大處著眼

      ,小處下手

        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全無實際而空談?wù)`事。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對此有深刻的認識

      ,他強調(diào)?軍事是極質(zhì)之事?
      ,來不得半點虛浮的東西。他厭惡聽到高談闊論
      ,只喜歡平實之言
      、平實之行。

        曾國藩的管理風格亦是以?勤

      、實?二字為核心
      。他認為,帶兵一定要腳踏實地
      ,勤勤懇懇
      ,一步步地從小事做起,才能日積月累
      ,見到成效

        作戰(zhàn):扎硬寨,打死仗

        曾國藩用兵

      ,很少有出奇制勝的戰(zhàn)例
      ,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
      ,不低估對手的智商
      ,由此發(fā)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
      ,穩(wěn)慎徐圖
      ,穩(wěn)扎穩(wěn)打,反而一步步地在與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占盡了上風

        為什么天才失敗了

      ,而庸才成功了?這是曾國藩的答案

        組織:還我真面,復(fù)我固有

        曾國藩說過:?馭將之道

      ,最貴推誠
      ,不貴權(quán)術(shù)。?在曾國藩的身體力行之下
      ,湘軍形成了一種坦誠相待
      、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組織文化
      。這種坦誠相待的?湘軍精神?
      ,也是湘軍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來源

        心性:成敗聽之于天,毀譽聽之于人

        曾國藩的一生

      ,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
      ,充滿了挫折與逆境,但他的過人之處
      ,就在于他以?男兒自立
      ,必須有倔強之氣?的意志力量堅持到了最后。

        曾國藩說:?天下事

      ,未有不由艱苦得來
      ,而可大可久者也
      。?取巧只是小聰明
      ,只會得利于一時;拙誠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長遠

        梁啟超這樣評價:曾國藩并沒有超群絕倫的才華

      ,在當時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認為是最遲鈍愚拙的一位
      。他的一生
      ,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
      、立功
      、立言,達到了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的境界
      ,這是什么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

      ,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
      ,而勉而行
      ,歷盡百千險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曾國藩的修身藝術(shù)

        一曰身勤

        曾國藩所說的?身勤?就是身體力行

      、以身作則

        曾國藩曾說?余謂天子或可不親細事,為大臣者則斷不可不親?

        曾國藩是這么說的

      ,也是這么做的。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
      ,不論是什么樣的天氣
      ,不論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他一定?聞雞起舞?
      ,練兵督訓(xùn)
      ,辦理各項事務(wù)
      。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
      ,乃可漸幾于熟
      。如雞孵卵,如爐煉丹
      ,未可須臾稍離
      。?《論語》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

        言傳不如身教,曾國藩就是這樣影響手下的幕僚

      、將領(lǐng)的
      。不管是個人修行還是管理團隊,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
      ,要給周圍的人和下屬做一個好榜樣

        二曰眼勤

        曾國藩所說的?眼勤?是從細微之處識人。

        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xùn)練淮軍時

      ,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求見
      ,請曾國藩分配職務(wù)給他們。不巧曾剛好飯后出外散步
      ,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
      ,自己則進入室內(nèi)。等到曾散步回來
      ,李請曾傳見三人

        曾說不用再召見了,并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

      ,可委派后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
      ,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yīng)予重用
      。?

        李驚問道:?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笑道:?剛才我散步回來

      ,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
      ,可見他恭謹厚重
      ,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
      ,但我一走過
      ,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
      ,故不可用
      。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
      ,雙目正視,不亢不卑
      ,乃大將之材
      。?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后來擔任臺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

        曾國藩從細微之處識人

      ,練就了他的一雙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時
      ,幕僚在曾國藩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出謀劃策
      ,立下了赫赫功勛。

        三曰手勤

        曾國藩所說的?手勤?其實就是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

        曾國藩一生養(yǎng)成了三個好習慣:

        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

      ,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進德
      ,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yè)
      ,則詩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
      ,得寸則我之寸也
      。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
      ,又算馀了一文錢;德業(yè)并增
      ,則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貴
      ,悉由命走
      ,絲毫不能自主。?曾國藩通過寫日記進行修身
      ,反思自己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通過這樣的反省,不斷修煉自己

        第二個好習慣就是讀書習慣

      ,他規(guī)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后寫字不下半小時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
      ,由于天生,很難改變
      ,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
      。古之精于相法者
      ,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通過堅持讀書
      ,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zhì)
      ,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干
      ,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也讓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個好習慣就是寫家書

      ,據(jù)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
      ,通過寫家書不斷訓(xùn)導(dǎo)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
      ,曾家后人人才輩出

        正所謂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曾國藩養(yǎng)成很好的習慣
      ,不僅成就了曾國藩自己,也影響了曾家后人

        四曰口勤

        曾國藩的?口勤?就是他與人的相處之道

        曾國藩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斗,勝者也哀?

        據(jù)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guān)系并不好

      ,咸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
      ,駱秉章壓根兒就沒把曾國藩放在眼里
      ,對曾國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當綠營與團練鬧矛盾時
      ,他總是把偏向著綠營

        讓曾國藩特別憤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敗

      ,湘軍退駐長沙城郊的水陸洲時
      ,駱秉章來到離曾國藩座船僅數(shù)十米之遙的碼頭送客,曾國藩以為他是特意來看望和安慰自己的
      ,內(nèi)心正十分感激
      ,誰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轉(zhuǎn)身便走,就當沒有看到曾國藩!并且還同長沙官員一起對曾國藩的兵敗百般譏諷

        盡管如此

      ,曾國藩并沒有逞口舌之爭,而是采取曲意忍讓的態(tài)度,在他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時
      ,他特意拜訪了駱秉章
      ,態(tài)度十分謙恭又十分熱情,之前的那點事就當沒發(fā)生一樣
      。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
      ,當場表態(tài),以后湘軍有什么困難
      ,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yù)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
      ,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xùn)導(dǎo),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
      ,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
      ,也成就了如李鴻章、左宗棠
      、張之洞
      、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
      ,實現(xiàn)了清末短暫的中興

        五曰心勤

        曾國藩所說的?心勤?其實就是堅定的意志品質(zhì)。

        曾國藩不管是從科考還是在平定太平軍時?屢敗屢戰(zhàn)?

      ,都有一種精誠所至的信念在支撐他
      。從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以勤治惰
      ,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
      ,還是為人處世
      ,一勤天下無難事。

      閱讀筆記:曾國藩傳

      、“尚拙”的人生哲學(xué)

      曾國藩從小資質(zhì)普通
      ,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這個期間
      ,他一直很用功
      ,把時間都花在了學(xué)習上。他對自己的認知也很清楚,所以他不氣餒
      ,反而讓他越挫越勇
      ,最后,終于功成名就


      面對別人的嘲笑
      ,他也能淡然置之,他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所以他人的評價和眼光并不會影響他
      。這樣的經(jīng)歷恰恰磨煉了他的心智,可以在復(fù)雜的生活中越來越強大


      “尚拙”是曾國藩的人生哲學(xué)
      ,就是要肯下笨功夫。這樣有三點好處:一是讓人更謙卑
      ,愿意付出
      。二是逆商高,能在困境中越挫越勇
      。三是不走捷徑
      ,做事踏實。

      科舉考試的經(jīng)歷
      ,讓曾國藩的知識和心性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所以后來才能走得更順、更遠


      、學(xué)做圣人

      曾國藩在三十歲的年紀,痛下決心
      ,學(xué)做圣人


      之所以要這樣立志,源于他對自己的清醒認識
      。從湖南到京城做官
      ,他的天地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在更大的世界里
      ,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渺小


      閉塞的環(huán)境讓人狹隘偏執(zhí),只有走出去才能打開眼界
      ,更好地看見自己
      ,看見他人。

      過去接觸的人都是鄉(xiāng)親
      ,學(xué)識修養(yǎng)一般
      ;讀的書都是應(yīng)試書籍
      ,其他的智慧無從獲得,跟京城里的人一比
      ,相形見絀
      。因此,他陷入了自卑和焦慮中


      同時
      ,他發(fā)現(xiàn)自己性格上也很多缺點,浮躁
      、傲慢
      、虛偽,以及有些好色
      。他想改變自己
      ,通過身邊優(yōu)秀之人的引導(dǎo),他看到了自我升級的希望
      ,那就從當下開始努力學(xué)習


      由此開始,他堅持記日記
      ,目的是反省自己
      。學(xué)習他人的日記之法,并把日記公開來
      ,讓別人點評
      ,更好地約束自己,改正缺點


      在改變的路上
      ,曾國藩戒掉了煙癮,與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做斗爭
      ,一點點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
      。這些都是痛苦的,開始要“猛火煮”
      ,過程中持之以恒地“慢火溫”
      ,才能慢慢化解。這是自我磨礪的必經(jīng)之道


      立志,讓曾國藩開始了成長路上的蛻變
      ,這是人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能給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進階之路

      曾國藩在京城做官時期,可謂是“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1、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有十二條做人的規(guī)矩和標準
      ,通過自我約束,讓自己在行為習慣和綜合能力上不斷突破
      。早起
      、靜坐、保身
      、謹言
      ,讓他修身養(yǎng)性;讀書
      、練字
      、作文讓他才情躍升。這些都是他給自己攢下的能力財富
      ,奠定了扎實的內(nèi)在基礎(chǔ)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只有通過自律的踐行
      ,才能掌控前進的方向。對于這樣的榜樣
      ,我們能獲取到光輝力量
      ,對比自身,學(xué)習踐行


      2
      、廣交朋友,樂于助人


      人脈是人生進階的一大利器
      。曾國藩在京城交友廣闊,且有選擇的結(jié)交有質(zhì)量的朋友
      ,不超越規(guī)矩
      ,不攀附權(quán)貴。這讓他收獲了好人緣
      ,自然能得到更多的推薦機會


      同時,立志“學(xué)做圣人”之后
      ,他處處替人著想
      ,幫助他人
      ,受到恩惠的朋友,也會對他感恩
      ,盡力地幫助他
      ,助力了他的整個仕途。

      平時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多去鏈接他人
      ,朋友越多,路也寬敞
      ,但需要有自己的標準
      ,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多給他人提供幫助
      ,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
      ,從而助人達己,自然會收到福報


      3
      、深得皇帝欣賞。

      道光皇帝就是曾國藩的貴人
      ,而且還是絕對的最高層級的貴人
      。兩人性格相投,理念相同
      ,加之曾國藩的做事風格踏實認真
      ,讓皇帝放心,當然要為之重用


      面對我們生命中出現(xiàn)的貴人
      ,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跟著貴人
      ,找到成事兒的方向
      ,并積極向上,不斷打磨自己
      ,讓能力匹配得上別人的信任


      四、官場愣頭青

      1
      、郁悶的“副部長”

      當曾國藩生補禮部右侍郎之后
      ,算是有了實權(quán),這讓他覺得自己可以一展宏圖
      ,為國為民做更多的事


      雄心勃勃的他沒過多久就陷入了困境,愈發(fā)郁悶
      。晚清帝國
      ,內(nèi)部腐朽,外部受敵
      ,高官們都在混日子
      ,沒人愿意沖破表面的安逸,任由國家的衰敗


      曾國藩痛恨官場的污濁之氣
      ,但發(fā)現(xiàn)自己位卑權(quán)輕,想要做大事
      ,進行變革
      ,沒有任何可能,即使偶爾提些主張
      ,也會被棄置一旁
      。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一天天腐爛下去,自己憋屈難受


      2
      、開罪咸豐皇帝

      新帝上任,仿佛帶來了轉(zhuǎn)機
      。咸豐帝罷黜無能之人
      ,下旨求言,曾國藩覺得這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開始上疏奏言
      ,直指官場問題,讓咸豐帝大為欣賞
      ,也兼任了更多的職務(wù)


      但擺出雄才大略姿態(tài)的咸豐帝只是個平庸的主子,沒過多久
      ,一開始的精神頭耗光之后
      ,就沒有任何的雄心壯志,加之剛愎自用和強烈的自卑心
      ,讓他聽不進別人的話
      ,拘泥于小事,疏于大計


      天真的曾國藩仍想用當頭棒喝的方式警醒皇帝
      ,大膽上疏,直接坦率地批評皇帝
      。敏感脆弱的皇帝大發(fā)雷霆
      ,對他有了戒心,不再信任他


      3
      、艱難的北京時刻

      曾國藩不僅得罪了皇帝
      ,更得罪了某些大人物。面對有罪之臣
      ,堅持原則
      ,打破了“官官相護”的潛規(guī)則,讓很多人對他頗有微詞
      ,因而孤立他


      他憨頭憨腦的言行
      ,也讓普通同僚看不慣
      。上疏的奏折中,他大罵京官
      ,有一種人人皆濁我獨醒的境界
      ,因此
      ,他成了人人唾罵的人物。

      曾國藩的日子愈發(fā)難過
      ,精神十分痛苦
      ,多次萌生退志,但他卻拿不出回家的路費
      ,這也緣由他“學(xué)做圣人”
      ,低薪的他從不謀灰色收入。

      終于喜從天降
      ,皇帝派他去江西任鄉(xiāng)試正考官
      ,他可以離開京城,并獲得假期回老家探親


      、長沙之辱

      1、赴任路上遭遇家庭變故

      曾國藩赴任江西路上
      ,就得知自己母親去世的消息
      ,他悲痛欲絕,母親與他及整個家庭來說
      ,都是偉大的支柱
      ,一生勞苦,無私奉獻
      。鎮(zhèn)定之后
      ,他做了最合適的計劃,繞道江西
      ,回家奔喪


      2、再出山

      喪事料理完之后,曾國藩決心在家休息一段時間
      ,好好學(xué)習
      。但朝廷再次想起了他,安排他協(xié)助地方官員興辦“團練”
      。本打算拒絕
      ,但朋友的一番話點醒了他,這正是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實現(xiàn)拯救天下的機會。他再次出山


      3
      、成為眾矢之的

      到長沙之后,曾國藩大展身手
      ,剿匪
      、打擊黑惡勢力,用鐵腕手段進行社會治理
      ,略顯殘忍的政策之下
      ,社會秩序的確得到了安定。但他一系列的組合拳
      ,撼動了當?shù)卣麄€官場的利益
      ,一心要打破腐敗官風的他,遭到了湖南省其他官員的一致痛恨


      4
      、遭遇生死劫

      大興練兵的曾國藩要鍛造一支強大的軍隊,不惜得罪了當?shù)伛v軍
      。即使上疏奏折批判武將
      ,得到了皇帝的贊賞,卻實實在在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與文官形于辭色的痛恨不同
      ,武將們直接付諸行動,開始鬧事
      。一次軍隊私斗之風
      ,經(jīng)過推波助瀾,就演變成了聚亂爭斗
      ,曾國藩的公館被圍攻
      ,自己也差點被殺。

      如此之辱
      ,曾國藩并沒有因此作出沖動的事
      ,而是冷靜思考,不斷反思


      、牛氣的湘軍

      1
      、創(chuàng)建初心

      曾國藩忍著長沙之辱,赤手空拳創(chuàng)立湘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郾臼亲屗麕娃k團練,但他志不在此


      面對腐朽的正規(guī)軍
      ,早已沒有了戰(zhàn)斗力,而根深蒂固的軍風
      ,也無法改造
      ,因此,他想創(chuàng)建自己的軍隊
      ,挽救朝廷
      ,再造國家。

      這是一步險棋
      ,他的出發(fā)點挑戰(zhàn)了國家提防漢人掌握兵權(quán)的根本原則
      ,有著毀家滅族的危險。

      但曾國藩還有另一方面的考量
      ,太平軍不是普通的敵人
      ,他們代表了異質(zhì)文化,以西方基督教為基礎(chǔ)
      ,到處消滅中國文化
      ,是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敵人。而曾國藩是理學(xué)家
      ,崇尚儒學(xué)
      ,他要竭盡全力捍衛(wèi)心中的信仰。

      2
      、迎難而上

      創(chuàng)建軍隊
      ,談何容易。一無所有的曾國藩要解決用人
      、籌餉
      、購械、建制
      ,以及與皇帝的博弈


      他的初心,皇帝豈能知曉
      。還沒練兵多久
      ,皇帝就讓他去增援鎮(zhèn)壓太平軍。不成氣候的軍隊,出兵肯定是送死
      ,所有心血必付之東流


      權(quán)衡利弊之后,他只能找各種借口推脫
      ,與皇帝周旋
      ,哪怕面對恩師與摯友的求援,他也只能忍痛回絕
      ,按兵不動


      終于在重重困難中,他用“挺”的精神
      ,愣是練成了一支萬人湘軍


      3、首戰(zhàn)的悲與喜

      當太平軍揮師南下
      ,攻打湖南時,曾國藩親率大軍迎戰(zhàn)
      。經(jīng)過周密布局
      ,兵分幾路。一心想首戰(zhàn)必勝的他
      ,在靖港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慘敗
      ,損失嚴重,千頭萬緒中
      ,一心求死
      ,跳入河中,幸虧被護衛(wèi)們及時救起


      當帶著殘兵回到長沙后
      ,受到了眾人嘲罵,心灰意冷的他不吃不喝
      ,起早遺折
      。此時,喜從天降
      ,前方傳來自己的另一路部隊在湘潭大勝太平軍
      ,且是清軍第一次取得的勝利。這讓他重獲信心


      4
      、湘軍的團隊建設(shè)

      湘軍的戰(zhàn)斗力之所以強,來源于曾國藩的反向思考
      ,把正規(guī)軍弱的原因分析出來
      ,然后反著來,在制度上進行建設(shè)。

      正規(guī)軍實行低餉制
      ,軍人錢少
      ,為了謀生只能做其他副業(yè),不會好好練兵
      。還有軍隊本身極其腐敗
      ,沒有任何的凝聚力。

      曾國藩就實行厚餉制
      ,解決士兵的生存問題
      ,讓大家愿意積極投入,加入軍隊


      同時選人的原則是“將必親選
      ,兵必自募”、“選士人領(lǐng)山農(nóng)”
      。一方面大家知根知底
      ,有助于相互協(xié)作,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
      ,軍隊的素養(yǎng)會很好,紀律嚴明


      曾國藩非常注重精神力量
      ,在軍隊中大力倡導(dǎo)政治教育,讓軍隊有信仰
      ,創(chuàng)造昂揚的士氣


      曾國藩竭盡全力,一心為國為民
      ,憑著韌勁和智慧
      ,終于成就了一支牛氣的湘軍。

      、得而復(fù)失的湖北巡撫

      曾國藩取得了重大勝利
      ,按理說應(yīng)該被大大嘉獎,提升官職
      ,可偏偏有個昏庸無能的皇帝


      皇帝聽到消息之后的確很高興,立馬任命他為湖北巡撫
      。當召集軍機大臣后
      ,一位曾國藩的宿敵開始獻言,認為他有可能對國家安定造成威脅
      ,讓皇帝謹慎提防


      毫無遠見的皇帝馬上出爾反爾
      ,收回成命,甚至還在小節(jié)上指責曾國藩
      ,倒打一耙
      ,徹底涼了曾國藩的心。同時
      ,皇帝自己不顧實情
      ,對鎮(zhèn)壓太平天國瞎指揮,完全打亂了曾國藩的計劃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團隊
      ,領(lǐng)袖必須要有戰(zhàn)略遠見。像咸豐皇帝這樣
      ,剛愎自用
      ,目光短淺,讓身邊人大失所望
      ,最后個個只求自保
      ,以至于國家不得不走向更腐朽的深淵,人民苦不堪言


      有如此的皇帝
      ,曾國藩依然能堅守自己的初心,他要改變國家
      ,更要維護文化道統(tǒng),真的是國之大幸
      ,不愧為大清王朝的最后領(lǐng)航人


      八、大悔大悟

      曾國藩在江西陷入困境
      ,軍隊在九江大敗
      ,差點自殺。同時政治上也孤立無援
      ,沒有實權(quán)
      ,軍餉得不到保障,當?shù)毓賳T處處與湘軍為敵
      。痛苦萬分中
      ,父親去世,干脆回了老家
      ,皇帝順勢拿掉了他的兵權(quán)


      蟄伏在家,曾國藩從氣急敗壞的狀態(tài)慢慢開始平靜
      ,研究老莊之道
      ,不斷反思
      ,自我革新,大徹大悟后
      ,決心一改過去的處事風格
      ,以弱勢強,靜待再次出山


      一個人的成長
      ,總是因環(huán)境而變化,所有的艱難困苦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關(guān)鍵是要能找到自己進取的方向


      曾國藩的這段蛻變經(jīng)歷,讓我們知道了在惡劣環(huán)境中
      ,我們不能只有剛強和反抗
      ,而是要改變自身心態(tài),能容忍普世與自身的差異
      ,能把小小的自己安好地放進社會大熔爐里
      ,在迂回中盤旋上升。

      、?拿下安慶

      安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曾國藩帶領(lǐng)軍隊,勢必拿下安慶
      ,它采用的戰(zhàn)術(shù)就是“結(jié)硬寨
      ,打呆仗”、以靜制動


      雖然這個戰(zhàn)術(shù)
      ,風格就是笨,但卻是最穩(wěn)的一種方式
      。重視扎營
      ,每天半天行軍,半天扎營
      ,穩(wěn)扎穩(wěn)打
      。在安慶城外,通過挖戰(zhàn)壕
      ,把城圍住
      ,困住對方,同時
      ,在城外打擊援兵


      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曾國藩終于拿下了安慶
      。但就在此時
      ,咸豐皇帝駕崩
      ,自己最好的朋友胡林翼也去世,讓他悲痛不已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有定力的人
      ,在攻打安慶期間,遭遇過很多的阻礙
      。既有來自外部皇帝的瞎指揮
      ,也有內(nèi)部之間的戰(zhàn)略觀點不同,但最后他都一一克服了下來
      ,依靠強大的定力和決心
      ,最終拿下安慶。

      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
      ,很多時候因為定力不夠
      ,即使有目標,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當中
      ,就會輕易地被其他因素影響
      ,過于關(guān)注外界,最后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
      ,拿到想要的結(jié)果


      以后一定要堅定信念,在行動中堅守最初的目標
      ,有一個有始有終的人


      十、與何桂清的恩怨糾葛

      拿下安慶之后
      ,曾國藩獲得了兩江總督的職位
      ,既有了政治實權(quán),又手握湘軍軍權(quán)
      ,權(quán)勢地位有了絕對的優(yōu)勢。

      此時
      ,朝中發(fā)生了宮廷政變
      ,堅持支持湘軍的肅順被誅殺,曾國藩不但沒受影響
      ,反而被進一步提升
      ,成為了節(jié)制四省的總督,并幫辦軍務(wù)


      由此
      ,曾國藩借助朝廷的信任,開始清除宿敵何桂清集團的殘余勢力
      。何桂清集團在過往
      ,處處與湘軍做對
      ,害死了很多忠良,讓曾國藩恨得咬牙切齒
      。終于
      ,自己可以慢慢扳回局勢,一點點掃除障礙


      最后
      ,曾國藩集團成功完勝,痛痛快快出了一口氣


      十一
      、太平天國最后的戰(zhàn)役

      拿下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是太平天國戰(zhàn)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攻堅戰(zhàn)
      。曾國藩布下了四路用兵之策
      ,首當其沖的就是自己弟弟曾國荃部,直插南京城下


      但南京城原地想像的要難攻打太多
      。面對其他幾路援兵無法按期到達,加之瘟疫橫行
      ,曾國荃只能頑強死守在南京城下
      。四十六天的雨花臺大戰(zhàn),是曾家兄弟人生最焦灼的日子
      ,湘軍靠著堅定的意志力挺了過來


      而后,為了拿下南京
      ,曾國荃想盡了一切辦法
      ,曾國藩也不斷向南京增兵,但糧餉供應(yīng)卻無法跟上來
      ,偏偏此時
      ,曾國藩一手舉薦的沈葆楨恩將仇報,不再把江西全省的厘金提供給曾國藩
      ,這讓曾國藩忍無可忍
      ,決定上奏還擊。

      但此次爭斗以沈葆楨的勝利而告終
      ,這讓曾國藩意識到
      ,朝廷已經(jīng)在有意制衡他了。各方壓力下
      ,曾氏兄弟陷入漫長的苦熬之中


      十二、樹大招風
      ,需自剪枝葉

      南京城被攻破
      ,湘軍終于太平天國
      ,曾氏兄弟立下了汗馬功勞。

      本以為會得到朝廷超大獎賞
      ,等到的卻是兩記悶棍
      ,朝廷竟嚴厲指責其他不當之處。這讓曾國藩不得不警醒


      他們曾氏兄弟權(quán)勢達到巔峰
      ,面對朝廷的猜忌,他不得不做出安排
      ,讓自己全身而退


      因此,他一方面安排自己的弟弟離職
      ,另一方面
      ,裁撤湘軍,這讓朝廷頗為放心
      ,終化險為夷


      在湘軍內(nèi)部,曾國藩也遇到了另一個危機
      ,自己一手提拔看中的湘軍領(lǐng)袖左宗棠
      ,與自己公開決裂。

      左宗棠雖然曾仰仗于曾國藩
      ,但他內(nèi)心一直看不起曾國藩
      ,覺得對方資質(zhì)平庸,不及自己
      。后來在南京攻克之后
      ,因為在追捕太平天國幼天王的事情上,將了曾國藩一軍
      ,讓曾國藩不得不還擊


      即便如此,曾國藩事后從沒說左宗棠一句壞話
      ,更是在左需要西征軍費的時候
      ,極力幫他,這讓左大為感動
      ,也是第一次真正打心眼兒里佩服曾國藩的為人。

      曾國藩在功成名就之后
      ,沒有膨脹
      ,而是自知地退守,真正乃圣賢之人


      十三
      、兩江總督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期間
      ,專心民生和吏治,在他的一手治理之下
      ,江南很快恢復(fù)了生氣
      ,重現(xiàn)繁華景象。

      在任期間
      ,曾國藩一方面做一個清官
      ,絕不中飽私囊。不講大排場
      ,只收小禮物
      ,裁撤陋規(guī),以身作則
      ,問心無愧
      。另一方面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遵守官場本分
      ,融入官場大環(huán)境
      ,不做極端的傳統(tǒng)清官,調(diào)動一切力量
      ,成就大事業(yè)


      曾國藩通過不斷地摸排滾打,看清官場的黑暗與光明
      ,始終遵循自己的做事哲學(xué)
      ,在清濁之間做出最合適的取舍,既能不違背本心
      ,也能為天下謀福利
      ,深得后世頌揚。

      我們在生活中
      ,也要審時度勢
      ,不能一味地銳意進取,在不改變初心的情況下
      ,審視自身問題
      ,適當改進方式方法,曲折前行也是一種智慧


      十四
      、洋人也是人

      經(jīng)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曾國藩看待洋人的觀點就發(fā)生了徹底變化
      ,不再認為洋人是粗鄙的蠻夷
      ,而是武力和技術(shù)都特別強大的西方列強。

      因此,曾國藩開始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學(xué)習先進的西方技術(shù)
      ,購買武器裝備,創(chuàng)辦“安慶內(nèi)軍械所”
      、江南制造局
      ,致力于軍事工業(yè),走自強之道


      在與洋人打交道中
      ,曾國藩也總結(jié)了三個與時俱進的外交觀念。

      一是平等
      。過去的中國政府都輕視洋人
      ,覺得自己是天朝之國,唯我獨尊的思想特別嚴重
      ,在心里上就鄙視洋人
      ,即使國門被堅船利炮攻下,仍自欺欺人的不反省
      ,在腐朽中風雨飄搖


      二是誠信。人與人
      ,國與國的交往
      ,都需要誠信,這樣才能合作共贏
      ,友誼長存
      。即使被迫簽下求和的不平等條約,處于劣勢的清政府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不信守約定,讓強大的敵人更加憤怒


      三是不爭面子
      ,爭里子。本就弱勢
      ,不能再好面子
      ,讓國家走向崩潰,但涉及主權(quán)的事不能讓步
      ,哪怕?lián)p失金錢
      ,也要據(jù)理力爭。

      十五
      、曾國藩的師者風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個人能成才成事業(yè)
      ,離不開名師的栽培,而名師本身,比人才更重要


      曾國藩一生重視人才培養(yǎng),賞識人才
      、提拔人才
      、重用人才,他的接班人——李鴻章
      ,就是他傳幫帶造就國之棟梁的最頂級成果


      李鴻章能文能武,才智過人
      ,曾國藩就給他各種機會
      ,讓他建功立業(yè)。針對其德行上的弱點
      ,則躬身示范
      ,耐心引領(lǐng),磨煉李鴻章的心性
      ,教他做人


      李鴻章本身慧根不淺,情商也高
      ,懂得進退
      ,所以成長得很快,成為了曾國藩心中最佳的事業(yè)接班人


      曾國藩
      ,一生通透,作為文官
      ,能為國分憂
      ;作為武將,能帶兵平亂
      ;作為師者
      ,能授業(yè)傳道,此乃真正的民族圣賢


      十六
      、挑起辦理“天津教案”的大梁

      曾國藩在升為直隸總督之后,決心對官場痛加整頓
      ,清理積案
      ,嘔心瀝血之下,吏治有了很大起色
      ,就在此時
      ,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發(fā)生了,需要有人挑大梁,收拾這復(fù)雜
      、兇險的局面


      曾國藩本可以以病拒絕,但為了家國人民
      ,他再度挑起大梁
      ,勉力為國分憂。

      果然是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
      ,國民的情緒仍在高漲
      ,洋人的武裝力量持續(xù)逼近,如何避免戰(zhàn)爭
      、避免國家陷入更深的深淵
      ,以及如何撫平民眾的情緒,都是極大的困難


      此時的曾國藩早已顧不得自己是否會留下罵名和污點
      ,為國為民才是他一生追求的道義。

      盡管他想盡了辦法
      ,兼顧各方面訴求
      ,但現(xiàn)實的殘酷,以及朝廷的故意攪渾水
      ,讓他背負了“賣國賊”的罵名


      他的無奈和苦心無人理解,最后
      ,心力交瘁
      ,身體愈發(fā)不支,精神也大受打擊


      在國家危難之際
      ,曾國藩毅然從大局出發(fā),從未考慮過個人得失
      ,這是真正的大義
      ,如此之人,值得我們世代敬仰


      十七
      、窮盡一生,為國為民奮斗至終點

      曾國藩在最后的歲月
      ,身體早已風燭殘年
      ,精神上因天津教案而痛苦不堪,他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自己忠誠奮斗一生的興國興民事業(yè)
      ,根本無法扭轉(zhuǎn)時代的衰敗局面
      ,大清王朝已經(jīng)無可挽救了


      即使這樣,曾國藩仍然盡己所能
      ,興辦洋務(wù)
      ,推動留學(xué)計劃,從技術(shù)和人才上讓國家振興起來
      ,至少這是最能行得通的希望


      曾國藩除了資質(zhì)平庸,其身體素質(zhì)也是極其差的
      ,患有多種疾病,眼睛
      、耳朵都早衰
      ,尤其皮膚病,一直困擾著他
      ,發(fā)作時
      ,身上奇癢無比。

      加之行軍打仗多年
      ,身體得不到養(yǎng)護
      ,官場的各種精神壓力,都不斷侵蝕他孱弱的身體
      ,最后油盡燈枯
      ,60多歲時,走向了人生終點


      曾國藩的一生
      ,做到了立功、立德
      、立言
      。一介書生,在官場勵精圖治
      ,徒手創(chuàng)建湘軍
      ,救國家及傳統(tǒng)文化與水火中;在個人修養(yǎng)上
      ,從立志做圣人開始
      ,不斷自我反省,克制欲望
      ,改正缺點
      ,被敬仰為圣賢;在學(xué)術(shù)修為上
      ,發(fā)揚儒家思想
      ,鉆研理學(xué)
      ,以身作則,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家屬語錄等著作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49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