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康熙花十年時間準備的政治遺囑到底是什么

      以史為鑒 2023-07-02 08:57:06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康熙的文章

      ,希望你們喜歡

      康熙是我國清朝時期的一位杰出君主

      ,他8歲登基
      ,共在位61年
      ,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治時間最久的皇帝
      ,在康熙治下
      ,清朝完成了鞏固國基的任務,奠定了走向盛世的基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趿荒?1722年)十一月,康熙皇帝于北京暢春園去世
      ,終年68歲
      ,臨終遺詔,立皇四子胤禛為皇太子
      ,繼承大統(tǒng)
      ,即后來的雍正皇帝。

      康熙從發(fā)病到去世的過程非常迅速

      ,由于時間倉促
      ,沒來得及對身后事一一作出最妥善的安排。比如最重要的立儲一事
      ,康熙在臨終前沒有在任何公開場合宣布繼承人的人選
      ,雍正僅憑康熙口授遺言繼承皇位,引起了對其繼位合法性的一些爭議
      ,這也是幾百年來學者們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

      不過

      ,在康熙離世前,真的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嗎?其實也不然
      。早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即去世前5年,康熙曾在乾清宮東暖閣召集群臣發(fā)布了一道長諭
      。因為距離康熙去世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
      ,許多人沒有注意到,這道諭旨實際上具備了康熙政治遺囑的性質

      在康熙去世后,回過頭來看五十六年召開的這次發(fā)布會

      ,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首先,康熙這次面諭的對象

      ,包括“諸皇子
      、滿漢大學士、學士
      、九卿
      、詹事、科
      、道等”
      ,基本上把京中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召集在一起了,像這么大規(guī)模
      、高規(guī)格的見面會
      ,是比較少見的,也說明了康熙對要發(fā)布的諭旨內(nèi)容的重視

      其次

      ,這道諭旨洋洋灑灑兩千多字,康熙自稱“此諭已備十年”
      ,其信息量非常豐富
      ,既包含了康熙對一生功過的自我評價,也表達了康熙對立儲一事的個人看法
      ,對了解康熙晚年時的心境非常有參考價值

      再次,此諭雖然不是正式的遺囑

      ,但當時康熙已對群臣宣稱
      ,“若有遺詔,無非此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哉缥覀兦懊嫠f
      ,這道諭旨,實際上算是康熙提前所立的政治遺囑

      康熙用了十年時間準備這道遺囑

      ,說明至少在第一次廢太子時期,已經(jīng)開始構思和起草了
      ,后來也是自己親力親為
      ,才完成了這道濃縮了康熙近60年政治理念的諭旨。那么康熙花這么大精力準備的遺囑
      ,到底都說了什么呢?

      這道諭旨

      ,是在康熙年邁,有人建議早立太子以鞏固國本的背景下寫就的
      ,因此討論的主題為立儲一事
      。在這道諭旨中,康熙主要與群臣們分享了以下三個觀點

      第一

      ,是討論清朝統(tǒng)治中國的合法性問題。清代明祚
      ,入主中原之初
      ,對清朝統(tǒng)治不心服者大有人在。對明朝遺老而言
      ,滿洲是趁人之危;對天下漢人而言
      ,滿漢有華夷之辨。清朝憑借武力奪取了天下
      ,但要坐穩(wěn)江山
      ,需要更進一步的政治理論宣傳,因此從順治朝開始
      ,到后來康雍乾三代
      ,清朝一項非常重用的工作,就是宣揚清朝統(tǒng)治中國的合法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踉谥I旨中指出: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
      ,嘗兵及京城,諸大臣咸奏云當取
      。太宗皇帝曰:明與我國素非和好
      ,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國之主不忍取也
      。后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
      ,崇禎自縊
      ,臣民相率來迎,乃翦滅闖寇
      ,入承大統(tǒng)
      。……亂臣賊子
      、無非為真主驅除耳
      。”

      康熙認為

      ,清朝取代明朝
      ,不但不是巧取豪奪,反而是為中國百姓驅除闖賊
      ,為明朝報仇有恩
      ,對天下百姓有功,因此自古以來取天下最正者
      ,當數(shù)清朝。這也是后來清廷一貫堅持的對外宣傳口徑
      。接著康熙現(xiàn)身說法
      ,“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
      ,不能使之不享太平”
      ,而中國有史以來稱帝者,數(shù)康熙在位時間最長
      ,故自己身上有所謂的“天命”所在

      康熙說這些有什么用呢?因為論證了清朝統(tǒng)治的合法性,以及用“天命”等詞匯給自己增添些許神性

      ,才有后面進行一系列政治安排的前提

      第二,人人都想當皇帝

      ,但皇帝的苦處
      ,只有自己能體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跻谩渡袝匪?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人間有五福,一曰壽
      ,二曰富
      ,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
      ,五曰考終命
      。而這五福之中
      ,以考終命,即樂享天年最為難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跽f,當年在位20年時
      ,不敢想30年的事;在位30年時
      ,不敢想40年的事;而如今不知不覺,已經(jīng)在位快57年了

      這57年來

      ,肯定有不少人羨慕康熙能夠五福俱全,但又有誰能體會到康熙憑借著自己日復一日的殫精竭慮
      ,為國操勞
      ,才有了如今的天下安定,四海承平
      。這個皇帝的位子
      ,只有當?shù)迷骄茫旁侥荏w會到有多么不好當
      。像臣子為國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者,只有諸葛亮一人
      ,其他人年老之后
      ,可以隨時申請退休回鄉(xiāng),含飴弄孫
      ,享受天倫之樂
      。但作為皇帝,就算年紀再大
      ,精力再不濟
      ,也不敢一日偷懶,“一事不謹
      ,即貽四海之憂;一時不謹
      ,即貽千百世之患”,時時刻刻都不敢松懈

      所以說皇帝好當嗎?康熙說這其實是世界上最艱苦的工作

      。康熙是因為貪戀權位才不立太子嗎?恰恰相反
      ,康熙比任何人都想退休
      ,但經(jīng)歷了此前兩次廢太子事件,讓康熙意識到立儲之事需慎之又慎
      ,不到必要時刻
      ,不能輕易言立太子

      第三,立太子一事康熙自有主張

      ,禁止旁人干預
      。對于衰老和死亡之事,康熙并不諱言
      ,且康熙還大方承認
      ,自第一次廢太子時受精神刺激過大以后,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但不能因為自己年紀衰老
      ,就在沒有考察出真正合適的繼承人之時匆忙冊立太子,歷史上有很多教訓都值得借鑒

      比如梁武帝誤信侯景

      ,招致臺城之禍;隋文帝識人不明,導致楊廣貽害蒼生
      。這些都是想著早早預定繼承人
      ,享受退休生活,反而導致了晚景凄涼的下場
      。而聽信人言冊立太子的反面案例也比比皆是
      ,如劉邦聽信呂后,唐太宗聽信長孫無忌
      ,都險些導致丟掉自己打拼下的大好江山。

      康熙以這些事例敲打眾臣

      ,立儲之事
      ,自己從未一日忘記,也自有安排
      ,嚴格禁止旁人插手干預立儲
      。康熙晚年時諸子奪嫡
      ,明爭暗斗
      ,為康熙最為痛恨之事,所以在此嚴厲警告一眾大臣
      ,不要再打擁戴一人為帝以居功的歪心思

      雍正這份諭旨,或者說遺囑的主題雖為立儲

      ,但只字未提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選
      ,也沒有介紹立儲的具體計劃和安排。不過
      ,康熙卻在諭旨中給了一個暗示:“十年以來
      ,朕將所行之事
      ,所存之心,俱書寫封固
      ,仍未告竣
      。立儲大事,朕豈忘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簿褪钦f康熙雖然目前還沒有最后確定太子人選,不過確立之后
      ,也會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來
      ,等到合適的時機在公開發(fā)布,這也是后來清朝秘密立儲制度的雛形

      所以

      ,康熙臨終前雖然沒有親筆留下遺囑,但五年前的這道諭旨
      ,已經(jīng)向群臣宣示
      ,立儲之事自有主張,不容任何人私自窺測
      ,一切以最終公布的人選為準
      。因此,雍正繼承皇位的過程雖然存有疑問
      ,但總體上符合康熙五年前這道諭旨的精神
      ,雍正的政敵們即便心中不服,已不得不承認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擁立其為皇帝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63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