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公元755年,“祿山發(fā)所部兵同羅、奚、契丹
安史叛軍的主力,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當時河朔地區(qū)的民族組成十分復雜
正如《資治通鑒》中記載的那樣
歸附大唐
在大唐北邊的后突厥汗國末期,其國內由于發(fā)生內亂而分裂成兩個陣營
在漠北無處容身的同羅部選擇歸順大唐
首領被殺
當時遙領朔方節(jié)度大使的是權相李林甫
阿布思因戰(zhàn)功得到玄宗的賞識
阿布思歸降之大唐之際
“獻忠有才略,不為祿山下
寥寥數(shù)語,透露了二人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所在
公元752年三月
,安祿山上表玄宗皇帝為了不羊入虎口
加入叛軍
阿布思死后
加入叛軍的同羅兵戰(zhàn)斗力很強
罪行累累
攻陷潼關的戰(zhàn)斗中
同羅部在攻陷潼關的戰(zhàn)役中作用甚大
叛軍在攻下西京后,跟從安祿山反叛的同羅部也屯駐在長安禁苑中
,部族頭目阿史那從禮領五千騎取唐廷馬廄中的良馬二千匹,企圖北歸朔方謀邀諸胡擾邊。十一月, 阿史那從禮以同羅五千騎出塞,誘河曲九府的六胡州部落數(shù)萬, 打算掠襲在靈武剛剛即位的肅宗皇帝,后來他們被郭子儀與回紇聯(lián)軍擊潰, 部分同羅兵士投降了朔方軍。史載:“回紇至帶汗谷與郭子儀合,辛酉
,又與同羅及叛胡戰(zhàn)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河曲皆平”。雖然阿史那從禮帶走部分同羅部眾
,但是直到安慶緒殺死安祿山自立后,叛軍中仍然還有許多同羅兵士,甚至跟隨尹子奇參與了圍攻睢陽的戰(zhàn)役。同羅兵作為主力參與了圍攻睢陽的戰(zhàn)役
末路歸途
安慶緒丟失洛陽后
,其大將北平王李歸仁帶著精兵曳落河、同羅、六胡州數(shù)萬逃向范陽,一路上燒殺搶掠。野心勃勃的叛軍大將史思明對此準備充分,暗中調兵遣將,同時派人游說并引領他們到范陽境內。曳落河和六胡州都投靠了史思明安史之亂的失敗使同羅部落的精銳喪失殆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唐代名將郭子儀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