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為什么有的年齡很小的皇子就繼承皇位了
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清朝的文章
,歡迎閱讀哦~
清朝時期的皇帝
,有的年齡很小就繼承皇位
,是否出現(xiàn)過昏君?中國歷史上
,每個朝代總會有一兩個口碑不好的昏君
,他們壓榨百姓
,百姓們過得是升不死的日子
,但是往往這樣的皇帝們是這個朝代的最后一個皇帝,因為暴政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守住自己的祖輩們辛苦打下來的江山
。
,為什么有的年齡很小的皇子就繼承皇位了.png" />
但是其實清朝的時候,是沒有什么昏君的的
,清朝的皇帝們大都名聲特別好
,是人們所贊揚歌頌的好皇帝。清朝的皇帝們
,像努爾哈赤
,皇太極都是創(chuàng)建大清的功臣,他們的高功偉業(yè)是值得后人們不斷地學習的
。
還有順治帝
,雖然最后的結(jié)局是當了一個和尚,但是在他當皇帝的期間
,也是一個兢兢業(yè)業(yè)
,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他為滿漢兩族文化的融合作了很多的事情,畢竟這個時候的清朝才剛建立沒多長時間
,要是不好好的帶人們過上美好的生活
,估計就太丟祖宗的臉面了。
接下來的康熙
,雍正
,乾隆,更是非常不錯的皇帝
,甚至在他們當皇帝的這段時間
,都被人們稱為了康乾盛世,百姓們安居樂業(yè)
,基本上都是國泰民安的好場景
。到了嘉慶當皇帝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清朝的實力已經(jīng)開始步入以前的那么強大了
,但是這也不管這位皇帝的事情
,只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這位皇帝相對來說還是很仁政的
,這位皇帝的謚號就是一個仁字
,可想而知,能夠在死后被看作是一個仁義之君
,那他生前肯定也是如此的
。在往后面的清朝,更是在漸漸的衰退了
,但是設個時候統(tǒng)治清朝的皇帝道光帝
,雖然所處的世道不怎么樣,但他也并沒有做出什么禍國殃民的壞事
,一是他本人特別節(jié)約
,二是做事情也特別實在,也算得上是一名好皇帝
。但是當時發(fā)生了鴉片戰(zhàn)爭
,不過換誰當皇帝,結(jié)局都是一樣的
。
這位運氣不好的皇帝除了對政事沒有辦法以外
,每天估計因為種種原因,身體也消瘦的厲害
,他能算得上是清朝最瘦的一個皇帝了
。接下來的咸豐皇帝,他對清朝的貢獻還是很顯著的,他在位的時候
,大量的重用漢族的人們
,要不是有像曾國藩這樣的良臣,估計清朝會結(jié)束的更快吧
。
然后就是同治帝
,光緒帝等等,他們雖然沒有做什么對國家對人民有利益的事情
,但也沒有做什么昏君們做的事情
,自然也就算不上昏君了。還有就是后來被人們吐槽的慈禧太后
,雖然歷史上把她描述的很不好
,但是也只是對于一個女人把握朝政的不滿意,實際上她也沒有做殘害忠良
,禍害百姓們的事情
。
所以從各種角度來說,清朝是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昏君的
,即使是很多年齡很小就繼承皇位的
,他們也在最后長大沒有變得蠻橫的,清朝的皇帝們要不然就是那種口碑很好的好皇帝
,要不然就是雖然什么事都沒有做
,但也沒有什么負面的消息,從個人的人品和能力來說還是可以的
。
而且作為一個清朝的皇帝
,他們從小的時候便既學習文化知識,同時又勤練武功
,再加上清朝的統(tǒng)治階級是滿族人的原因,他們從小便同時學習滿族和漢族的一些相關(guān)文化
,那個時候的他們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學霸了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清朝也不應該有昏君
,他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
并且清朝的皇帝可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當?shù)模麄儾⒉粫嵩绲拇_立誰是皇太子
,只要當上了皇太子就可以高枕無憂
,所以需要自己的心機來爭取,什么都不懂的人可擔任不了皇帝這個重任
。
皇帝的兒子地位應該最尊貴,為什么清朝有些皇子被過繼給其他王爺呢?
皇帝的兒子在外人看來那該是多么風光啊
,一生下來不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如此這般錦衣玉食的生活
,而且地位崇高
,金口玉牙說一不二,見面臣下都得尊稱一聲?爺?
,想想都覺得爽
。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皇子也有許多的無奈與痛苦
。
?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首?到底有哪些煩惱
嫡庶尊卑有別
在紫禁城這個制度嚴明、等級森嚴的地方
,皇子自然也有著三六九等
,并非像人們想的那般皇子就是一概而論的皇帝之子,大家都一樣不會有什么差別
。首先
,皇帝的正妻皇后的兒子地位肯定是最高的,畢竟人家是由萬乘之尊的皇帝和后宮身份最高的皇后所生
,血統(tǒng)比其他兄弟都要更加高貴
,身份地位也就自然高人一等了。比如說康熙爺就對他的嫡子胤礽十分偏愛
,生下來沒多久就被康熙立為了皇太子
,毫不費力地得到了其他弟弟夢寐以求的儲君之位,要不是他自己不爭氣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恐怕皇位后來就輪不到雍正了
。
生母的出身地位、受寵程度
老話說的好
,?子以母貴?
,皇子一生下來長的都一樣,白白凈凈都那么可愛
,但是他們的母親就不同了
,不僅與皇帝的關(guān)系有親有疏,承受的恩澤也是有厚有薄
,這樣一來自然是最得寵的那位妃嬪所生的兒子最受寵愛
,地位也最是尊貴了,相反
,若是妃嬪不得皇帝重視
,那么她所生的兒子也必定是無人問津
,何談地位呢?
這里最典型的怕就是老八胤禩了
,胤禩的生母是康熙的良妃
,原來只是辛者庫的一個包衣奴才,只是因為受到康熙寵愛地位才一步步上升
,最終成為?五妃之一?
,但盡管是這樣,后來康熙命諸大臣舉薦太子人選的時候
,見大臣們紛紛有意于胤禩而他又不想讓胤禩當上儲君
,就拿胤禩生母的出身說事:?允禩未更事,且罹罪
,其母亦微賤
,宜別舉?。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
,即使皇子既是嫡出
,生母又得皇帝寵愛,日子也不一定好過
,萬一碰上道光這種皇父
,摳門到家,宮里不過年過節(jié)都沒肉吃
,日子怕也是不好過
。
皇帝為何要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親王
親王已逝又沒留下兒子且親王地位高
皇帝把兒子過繼給那些親王,前提是親王都去世了
,但是卻沒有兒子繼承香火
,絕戶!只能過繼別人的兒子給他來延續(xù)門庭
,承繼家業(yè)
。從來沒聽說過哪位王爺在世,自己有兒子皇帝還強行送兒子上門的
。 除此之外
,這些皇帝過繼兒子過來的親王要么地位很高,有的甚至還是皇帝的長輩
,比如題主所說的乾隆就做主把弟弟弘曕過繼給了叔叔果親王允禮
。由于和皇帝關(guān)系比較親近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假如只是隨便指派一位宗室子弟過去便不太恰當了
,因此只能從自己的兒子里選。
拉攏宗室人心
皇帝把自己的親兒子都過繼出去給了親王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榮耀
,足見對他們那一系的重視
,這當然也是在拉攏人心,讓自己的皇權(quán)更加穩(wěn)固罷了
。所謂虎毒不食子
,看來這句話對皇帝不適用,他們要是狠下心來連親兒子也下得了手
,說送人就送人
,絕不含糊。
送出去的兒子皇帝不喜歡
有時候皇帝也不是隨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
,要是妃子生的兒子因為脾氣秉性
、人品、才干等原因他不喜歡
,他就不能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往馬路邊上一扔就算了事
,或者直接下令?斬立決?。一來這樣顯得自己太過寡情薄意
,二來也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置他們于死地這種事皇帝還是干不出來的,因此尋找一個恰當?shù)臅r機把他們送人就是一個重要的解決途徑
。這樣做之后皇帝尚能聊以自慰
,畢竟送給的是親王,日子又不差
,依然是宗室成員
,待在王府里和養(yǎng)在紫禁城里又有什么差別?
道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送給了他過世的弟弟惇親王綿愷自己的一個兒子
,奕誴
。皇五子奕誴這個兒子道光歷來就不喜歡
,他調(diào)皮搗蛋
,甚至往老師的茶壺里撒尿捉弄老師,史書記載?屢以失禮獲譴?
,如今送走了也就眼不見為凈了
。 得到多少就要承擔多少,這句話真沒說錯
,身為皇子得到了人前的顯赫和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優(yōu)裕生活
,就要承受自己隨時會被送人的風險。
順治有八個兒子,卻讓不得寵的庶子玄燁成為了新皇帝
,這是為何
?
順治帝雖然六歲就當了皇帝,但他活的時間并不長,二十三歲就去世了
,不過他的子女卻不少,光兒子就有八個
,其中康熙帝玄燁不是嫡子
,也不是長子,母親佟佳氏也并不受寵
,但他卻最終當了皇帝
,這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
,順治帝得益于哥哥豪格與叔叔多爾袞的政治斗爭
,以及母親孝莊太后暗地里運籌帷幄,最終成為了皇帝
。
不過
,順治帝繼位的時候很小,所以他受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影響非常之大
,尤其是在婚姻方面
,他的兩位皇后(不含追封)都是孝莊太后的娘家人,而且都不被他喜歡
。
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額爾德尼布木巴
,她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也是多爾袞給順治帝選擇的皇后
,她人雖長得很美
,卻是個醋壇子,看到后宮有漂亮女子
,就想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而且她控制欲極強,竟然干涉順治帝的私生活
,讓順治帝十分難堪
,從而對她產(chǎn)生了厭惡之情。
由于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袒護
,順治帝一直選擇忍氣吞聲
,直到順治十年,他最終忍無可忍
,將額爾德尼布木巴廢為靜妃
,然后建立了一套選妃制度,也就是從八旗官員的女兒中選秀女入宮成為妃子
,其目的是避免孝莊太后過多干涉他的婚姻
。
不過,因為孝莊太后反應強烈
,所以在額爾德尼布木巴被廢之后
,順治帝還是冊封孝莊太后的侄孫女阿拉坦琪琪格為皇后,但阿拉坦琪琪格其實就是個牌位
,她并不受順治帝寵愛
。
可以說,在順治帝大半生
,婚姻都是很不幸福的
,沒有一個女子是他真正喜歡的,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也是如此
,她只不過是個低級別妃子
,雖然在順治十一年生下了皇三子玄燁,但這并沒有改變她的地位和處境
,玄燁也因為是庶子而不被順治帝重視
。
順治十三年,得益于選秀女制度的廣泛開展
,內(nèi)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來到了宮中
,她天資聰慧,好讀史書
,精于書法
,又因為長期跟隨父親生活在江南,所以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
,嫻靜溫柔
,善解人意,而且長相秀美
,這深深地吸引住了順治帝
。
可以說,董鄂妃的出現(xiàn)
,讓順治帝感受到了難得的快樂
,他因此非常寵愛董鄂妃,董鄂妃一入宮便被他封為西宮大福晉賢妃(平妻之一)
,一個月后又被他封為皇貴妃
,地位僅次于皇后,但實際上享受皇后待遇
。
由于董鄂妃的受寵
,孝莊太后的侄孫女阿拉坦琪琪格因此更加受冷落,孝莊太后也因此對董鄂妃很不喜歡
,但這不妨礙順治帝癡迷于董鄂妃而無法自拔
。
根據(jù)傳教士湯若望的傳記記載
,順治帝與董鄂妃陷入了一段火熱的愛戀,在順治帝的內(nèi)心當中
,董鄂妃就是他唯一的妻子
,雖然董鄂妃并不是皇后,但董鄂妃的地位是皇后也比不了的
。
順治十四年
,董鄂妃生下了一個兒子,順治帝高興地不得了
,竟然不惜違背禮制下詔大赦天下
,并讓大臣們按照嫡子的規(guī)格入宮朝拜這個兒子,還大大封賞了董鄂妃的家人
。
由于順治帝的兩位皇后都沒有生下兒子
,再加上他對董鄂妃的格外寵愛,所以他準備將董鄂妃生的兒子立為皇太子
,但可惜這個兒子在出生數(shù)周之后就夭折了
,這對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打擊都非常之大。
順治十七年
,董鄂妃在經(jīng)歷了長久的病痛之后去世了
,死時年僅二十一歲,順治帝極為悲痛
,再加上他在政治上的諸多不如意
,所以他產(chǎn)生了遁入空門的想法,甚至一度已經(jīng)剃度完成了
,但最終在孝莊太后和群臣的勸諫下
,他這才放棄了出家的念頭。
順治十八年正月
,順治帝染上了天花
,他自覺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召心腹大臣入養(yǎng)心殿商議后事
,在經(jīng)過反復斟酌之后
,他最終決定讓皇三子玄燁成為儲君,而就在遺詔寫好后的當天深夜
,他就因病去世了
。
那么,玄燁為何會被順治帝選為繼承人 ,為什么不是他的幾個兄弟呢
?
順治帝有八個兒子,全部都是庶子,真正被當做嫡子對待的
,只有董鄂妃的兒子
,但這個兒子早早就去世了,如果這個兒子沒有去世
,就沒有玄燁什么事了
。
除了皇三子玄燁之外,順治帝更年長的兒子有牛鈕和福全
,牛鈕是順治帝身邊一個宮女所生,而福全則是不受寵的寧愨妃所生
。
或許是因為宮廷斗爭
,牛鈕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帶他逃出宮去了,為了掩飾這一段不光彩的 歷史
,清朝皇室對外宣稱牛鈕已經(jīng)病逝了
,但其實他在康熙帝年間還曾被康熙帝任命為治河大臣,只不過身份被刻意隱瞞了
。
因此
,牛鈕雖然是皇長子,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經(jīng)死掉了
,是無法成為儲君的
。
皇次子福全倒是很不錯,秉性醇厚
,喜歡讀書
,順治帝很喜歡他,但可惜他是有天生殘疾的
,據(jù)說是眼睛瞎了一只
,所以他是很難成為儲君人選的。
不過
,真正讓福全錯失皇位的原因
,是因為一件事。
有一次
,福全和玄燁等兄弟一起在宮中讀書
,順治帝突然來到書房問話,問他們各有什么志向
,福全說他當一個賢王就足夠了
,而玄燁卻說愿意效仿順治帝,言外之意就是想成為一個好皇帝
。
因為這一次談話
,順治帝覺得福全沒有帝王之志,再加上福全生理上有缺陷,所以徹底否決了福全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
。
除了福全和玄燁之外
,順治帝的其他幾個兒子在他去世的時候都很小,皇五子常寧只有三歲多
,皇六子奇綬和皇七子隆禧只有兩歲多
,皇八子永干更是一歲不到,這幾皇子雖然在理論上有成為儲君的可能性
,但與已經(jīng)七八歲的玄燁相比
,就不值得一提了。
但是
,畢竟玄燁的年紀也不大
,所以順治帝最初沒有考慮立兒子為儲君,而是準備在宗室中挑選合適的人作為儲君
,但這個想法被湯若望給勸阻了
。
具體說來,順治帝起初認為幾個兒子都還小
,不足以坐穩(wěn)皇位
,也無法治理天下,所以打算立堂兄弟安親王岳樂為儲君
。
岳樂是努爾哈赤第四子阿巴泰之子
,他是清朝建立的功臣,當時年輕力壯
,而且軍事和政治才能都很卓越
,是個理想的儲君人選。
但是
,湯若望卻認為
,幼小的兒子繼承皇位固然不是理想選擇,但相比于由于帝系的轉(zhuǎn)移而引發(fā)的政治斗爭
,對國家的影響力更小
,如果選擇合適的輔政大臣輔佐幼主,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順治帝認為湯若望的話很有道理
,便打消了立岳樂為儲君的想法,轉(zhuǎn)而開始考察幾個年幼的兒子
,最為年長的玄燁自然是重點考察對象了
。
而順治帝之所以最終選擇玄燁做成儲君,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康熙帝得過天花
,而且痊愈了,具有免疫力
,一個 健康 的皇帝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
。
事實上,玄燁出生之后
,順治帝并不在意他
,因為那時候順治帝專寵董鄂妃
,對于這個庶妃所生的兒子并不在意,以至于后來玄燁染上天花
,狠心的順治帝竟然命人將他帶到宮外去撫養(yǎng)
,前后長達數(shù)年。
在那段難熬的歲月里
,玄燁受益于祖母孝莊太后的照拂
,被祖母最信任的侍女蘇麻喇姑照顧得很好,而且最終痊愈了
,只是臉上留下了幾處并不起眼的麻點
。
事實上
,在清朝時期
,天花曾數(shù)次肆虐皇宮,很多人因此被奪走性命
,順治帝本人最終也是如此
。
因此,玄燁的一個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
,他身體里已經(jīng)有天花抗體了
,這就意味著他以后不會再得天花了,而他的幾個兄弟卻都沒有得過天花
,以后一旦染上天花
,能否挺過來將是個大問題。
基于這一層考慮
,再加上湯若望的勸說
,順治帝覺得玄燁是個合適的儲君人選,因為玄燁是最有可能活更久的皇子
,這對江山社稷來說太重要了
。
尤其是在順治帝本人染上天花之后,他更是切實體會到了選擇一個不會得天花之人作為繼承人的重要性
,所以玄燁的優(yōu)勢就不言而喻了
。
第二,玄燁本人資質(zhì)很不錯,而且勤奮好學
,孜孜不倦,具備一定的明君潛質(zhì)。
據(jù)記載
,玄燁五歲開始讀漢族古典書籍
,而且極具天賦,不但能夠背誦
,還會深入研究書中所講道理
,每次順治帝考察眾皇子學業(yè),玄燁總是最讓他滿意的一個
。
玄燁六歲的時候
,順治帝詢問眾皇子的志向,福全說要當賢王
,玄燁說要效仿順治帝成為一個好皇帝
。
兩相對比之下,玄燁的志向更遠大
,也更讓順治帝喜歡
,所以順治帝認為玄燁不簡單,因此開始重視他
。
在隨后數(shù)年時間里
,玄燁讀書更加刻苦,早起晚睡
,有時候徹夜都在讀書
,而且涉及面非常廣,因此積累了一定的學識
。
事實上
,順治帝本人就是個喜歡學習的人,尤其對漢人文化十分重視
,在位期間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漢化措施來鞏固統(tǒng)治地位
,因此玄燁努力學習漢人文化這件事,剛好暗合了他的心意
。
倒不是說
,除了玄燁之外,其他皇子就不學習漢人文化了
,只是玄燁更加刻苦
,學習的成效也更好,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是一個帝王必備的素質(zhì)
,也是順治帝所看重的
。
事實上,玄燁在這一點上沒有辜負順治帝的期望
,哪怕是順治帝去世之后
,玄燁依然十分刻苦地學習
,在他十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讀書讀到吐血
,他依然堅持不懈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并且
,官方檔案記載
,康熙帝“帝王政治,圣賢心學
,六經(jīng)要旨
,無不融會貫通”,這絕非為了恭維他而寫的溢美之詞
,而是他努力學習的結(jié)果
。
而康熙帝幼年時展示出讀書潛質(zhì),很幸運地被順治帝及時發(fā)現(xiàn)了
,所以順治帝覺得他有成為明君的潛質(zhì)
,開始有意將皇位傳給他。
第三,孝莊太后的推波助瀾
,也是玄燁登上皇位不可忽略的原因。
孝莊太后與順治帝雖是母子
,但感情并不是那么好
,主要原因是孝莊太后太強勢
,而順治帝則太任性
,結(jié)果沖突不可避免地爆發(fā)了。
事實上
,孝莊太后與順治帝主要的矛盾
,體現(xiàn)在婚姻方面,前面我也說了
,順治帝的兩個皇后都是孝莊太后的娘家人
,這讓他覺得被孝莊太后壓制得太嚴重了,都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
作為反抗措施
,順治帝廢黜了第一任皇后,還將第二任皇后當牌位供起來
,只是專寵孝莊太后并不喜歡的董鄂妃
,母子關(guān)系因此變得更差。
但是
,在董鄂妃去世之后
,順治帝心灰意冷
,甚至要出家,孝莊太后站出來對他進行了勸說
,還給了他心靈上的安慰
,這讓他意識到孝莊太后畢竟是他的母親,親情是無論如何也斬不斷的
,而且兩人在政治上還是利益同共體
,這也是無法忽視的,所以他開始逐漸釋然
。
再說孝莊太后與玄燁的關(guān)系
,其實也非常之好,主要是因為玄燁小時候得天花
,是孝莊太后派蘇麻喇姑出宮照料他的
,所以孝莊太后不但是他的祖母,還是他的救命恩人
,這一層關(guān)系是其他皇子所不具備的
。
因為兩人關(guān)系良好,所以孝莊太后對玄燁的了解自然就更多
,她也認為玄燁是合適的儲君人選
,在順治帝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數(shù)次向順治帝推薦玄燁作為儲君
。
孝莊太后的這種態(tài)度
,順治帝是不得不考慮的,而且這件事也是好事
,因為有了孝莊太后的支持
,玄燁就有了強有力的后盾,未來的路也會相對順利一些
。
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
,在對抗四大輔政大臣等許多大事上,孝莊太后對玄燁都有很大的幫助
,并且她與蘇麻喇姑對玄燁的教導
,正是玄燁成為一代明君的重要影響因素,可見順治帝當初的考慮不無道理
。
總結(jié)一下,順治帝之所以選擇不得寵的庶子玄燁成為儲君,其實是經(jīng)過了一番認真思考之后做出的決定,他先是在湯若望的勸阻下否決了立兄弟為儲君的想法;進而在考察皇子的過程中,覺得玄燁出過天花 ,又勤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