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為人到底有多喪心病狂,想殺人總是找莫名其妙的借口
對曹操為人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中國古代有很多皇帝登基之后就特別忌諱有功之臣,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的皇權(quán)這些有功之臣威脅到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怕他們仗著自己有功
,而處處與自己作對
,所以與其留下隱患不如直接下令殺了的好
,三國時期也有這么一個人
,他簡直可以用喪心病狂這種詞來形容,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奸雄曹操
,其實曹操這個人歷史上對他的褒貶不一
,有的人覺得他有才有能能文能武,又有些人覺得他霸占了漢室的江山是個奸雄
。

歷史就是讓后世來說的
,所以我們今天重點要說的是曹操,這個人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他的內(nèi)心世界到底是如何的喪心病狂
,話說有一次曹操在睡午覺,他在睡覺前跟自己的妃子說一定要按時把我叫起來
,結(jié)果后來這個妃子并沒有按時叫醒曹操
,這使得曹操醒來后很是生氣,直接將這個妃子打死了
,這個妃子其實也沒什么錯
,只不過是想讓他多睡會,卻換來了最終慘死的后果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來曹操他的為人真的是不咋地
。
其實不只是曹操的妃子,就連平日里對曹操忠心耿耿的將士
,也會被以莫名其妙的借口給殺掉
,比如有一次曹操的軍營里有人前來刺殺他,萬分火急的時候有一個人沖出來救了他
,最終等到了救援的士兵的到來
,曹操才得以幸免于難,第二天的時候曹操就問昨晚救他的那個無名氏是誰但是沒人說
,所以他就想出來了一個辦法
,讓昨晚救他的人都站在一邊,而沒有救他的人站在另一邊
。
按照常理來說
,救了自己的人肯定是要獎賞的,這下大家都以為能夠得到曹操的獎賞
,但是結(jié)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曹操直接下令將昨晚救自己的人全部處死了,原因只是自己分辨出來救自己的人到底是誰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原因
,是因為說不定刺客就藏在救自己的人里面,不如殺了以絕后患
,這樣一看曹操真的是讓所有人都害怕的一個人
。
歷史上的很多皇帝
,其實都是比較殘忍的,曹操可能只是其中一個
,但是像曹操這樣喪心病狂的人還真是少見
,他能不問緣由的就殺人,看不慣的大臣跟將士也是想殺就殺
,其實小編在想曹操這樣對待自己的下屬
,為何還會有那么多人去投奔他輔佐他,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曹操勢力最大
,又或者曹操有著雄心壯志
,歷史已經(jīng)成了往事了,當時具體是怎么樣的只能是當時的人知道了
。
曹操是個什么樣的人?
曹操是三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雖然一部《三國演義》將曹操寫成奸詐小人,可縱觀歷史其他文獻
,如:《三國志》《后漢史記》《資治通鑒》等對曹操的評價均是正面大于負面
。《三國志》中說曹操:曹公“明略最優(yōu)”
,成事則“攬申
、商之法術,該韓
、白之奇策
,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矯情任算
,不念舊惡,御軍十余年
,但手不釋卷
,登高必賦,長于詩文
、草書
、圍棋。生活節(jié)儉
,不好華服
。與人議論,談笑風生
。勛勞宜賞
,不吝千金;無功望施
,分毫不與
。此正是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
、文學家所特有的豐采
。作者遙想在那金戈鐵馬的年代,一個并非出身于名門望族大家(孫武之后的孫堅)
,也無皇室血統(tǒng)(所謂天子皇叔的劉備)
,也非有三公四卿資歷的家族(袁家兄弟),僅僅是宦官的過繼之子的后人
,本家也不過是有些錢財而已
,于亂世之中,挺身而出
,刺董卓
,(《魏武略》還說他去刺殺過張讓)聚義眾,發(fā)矯詔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總€人魅力自立于亂世,進而戰(zhàn)略明確
,進京城
,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tǒng)北方
,成就大業(yè)
。
自古以來,罵曹操者無非兩個借口:一
,汝南許劭曾經(jīng)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既然如此,三國又是亂世
,曹操當然便是奸雄
。況且曹操自己說: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便是奸雄的確鑿證據(jù)
,故天下義士以此為依據(jù),視曹操為不義之人
;其實
,許劭的原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也。后來的反對者特別是那個寫《魏氏春秋》的史家
,東晉的孫盛
,為了自己貶魏抬蜀的目的,將英雄改成了奸雄
。(我很奇怪
,對于孫盛的書
,歷史上認同的人還很多,連司馬遷在寫《資字通鑒》的時候
,都選用了他不少的章節(jié)和資料
。包括這句話。)一字之差呀
。唉
,有時候,一個人就毀在一個字上
,曹操就是這樣的
。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一些人看來
,世上之人,天子為大
,天子事便是天下人的事
。不是有句話嗎: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至于這個天子有沒有本事
,是不是明君都無所謂,作為他的臣民
,就要聽他的
,要你活,你才能活
,要你死
,你就得死,死還要謝恩
。而曹操竟敢挾天子以令諸侯
,上朝配劍,把皇帝當傀儡
,當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應該下十八層地獄
,永世不得翻身的
。
當然現(xiàn)在的很多人(也有不少人還是這樣認為的)不這樣認為:曹操生于東漢未年,民不聊生
,農(nóng)民起義頻繁
。人與人之間真情少
,利用大。作為一個想要在亂世中生存并有所作為之人
,警惕性是很重要的
,雖然曹操做的過分了點(史說其性格多疑)所以才有“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一說(連這個說法都找不到史料依據(jù))
,然而這也是情形所逼。世間多少人不是如此想的
?卻只有曹操敢于直說
。而曹操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性格也是上當多了造成的。作者寧喜歡曹操這種真小人的性格
,卻不喜歡劉備這種偽君子
。
至于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是曹操的戰(zhàn)略措施。作者本人設想如果生于那種亂世
,也寧可選擇作一方霸主
,成就一凡事業(yè),也不會對一個行將就木的腐敗無能的政府寄予希望
。況且就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知當時的中原大地有幾人稱霸,幾人稱帝
,天下大亂幾時休
。整個三國一百年左右的歷史,真正動亂時代前后不過二
,三十年
,過后雖然分為三國,民眾的生活相對反而比較安定
。反觀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南
,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國內(nèi)的動亂長達百余年
,戰(zhàn)火不斷
,比三國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三國初期諸侯稱霸
,國內(nèi)的動蕩遠比戰(zhàn)國時期還亂,沒有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種動亂的局面的確無法控制
。所以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僅不是罪,反而對民眾而言是功
。
同時作為一個諸侯霸主
,曹操身上的霸氣未見
,倒是文氣逼人。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大家
。不提他本身的詩詞歌賦的成就
,看他促進民族大融合,取文姬歸汗的一系列重文政策
,也是三國時期其他霸主所不能相比較的
。即使是把他打的一敗涂地,在歷史上享有盛名的諸葛亮和有著顧曲周郎之稱的小輩英豪周瑜又留下幾部詩篇
,著作
?除因政治原因殺了幾個文人(如孔融等)外,曹操對士族是極其容忍的
,也未曾迫害文人才子
,否則就沒有建安七子的存在了。而他殺孔融等人是因為他們阻礙了自己的政治抱負
,不是因為這些人太忠于皇帝
,而是因為這些人容不得他。政治斗爭是你死我活的
。歷史上這種血腥的政治鎮(zhèn)壓難道只有曹操曾經(jīng)做過
?不提太遙遠的事情,就是近代一
,兩百年的歷史上的這種政治鎮(zhèn)壓我們知道的還少了嗎
?這些斗爭的殘酷性恐怕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吧。為什么對曹操便如此苛刻呢
?相反
,曹操對有才之士是非常喜歡和寬容的。對關羽和趙云的喜愛
,對殺死陳宮的不得已
,對殺死沮授的痛心無一不表現(xiàn)出曹操的愛才之心。反對曹操的人說他這一切都是惺惺作態(tài)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沁@樣的惺惺作態(tài),袁紹
,張魯
,孫權(quán)等以及歷史上的許多人都做不出來。劉備到是哭出來了
,真假幾分相信現(xiàn)在的人們都看出來了
。而且在諸葛亮時代,蜀地能留下的人才恐曲指能數(shù)。
作者再來說說這千古討論最多的曹操的大罪:挾天子以令諸侯
。千百年來
,對于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對還是錯的爭論是最多的。特別是現(xiàn)代
,更是討論的非常之多
。作者略作了一下統(tǒng)計,竟是贊同的少
,反對的多
。
在這里,讓我們一起回顧下曹操這個政策的出臺前后
。當時
,漢獻帝經(jīng)過了董卓將他挾恃到長安,后又被李傕
、郭汜搶來搶去,好不容易被韓暹和楊奉救回了長安
,可已經(jīng)被嚇怕了
。當時漢室不興,典籍盡失
,連皇帝的面子都沒什么人去理了
。當漢獻帝他們被韓暹、楊奉帶回洛陽的時候
,人都快被餓死了
。漢獻帝這時候先想到的是呂布,他發(fā)昭書
,封呂布為平東將軍和平陶侯
,請呂布去勤王保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菂尾家拆I的夠嗆
,有心無力,所以給漢獻帝回書
,說自己找到糧食就去
。漢獻帝想等你找到糧食我就餓死了。正沒辦法的時候
,派去找呂布的使者對漢獻帝說有個叫曹操的很有本事
,試試找他。漢獻帝是抓個稻草就不會放手的
,馬上就給曹操去了昭書
。曹操時在許昌,與眾謀士們商量是否迎接漢獻帝,許多人對此不感興趣
,有人認為洛陽守將韓暹
、楊奉自恃有功于漢室,恐難以控制
。唯獨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主張迎接漢獻帝
,他說:“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影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
。自天子蒙塵
,將軍首倡義兵,徒以山東擾亂
,未遑遠赴
。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
,義士有存本之思
,兆民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
,奉主上以從人望
,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
,大略也
;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四方雖有逆節(jié)
,其何能為?韓暹
、楊奉
,安足恤哉!若不時定
,使豪杰生心
,后雖為慮,亦無及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牵懿僮鞒隽怂簧凶畲蟮臎Q定
,也是讓后世爭論不休的決定:將漢獻帝迎至許昌
,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
,荀彧是個忠于漢室的人物
,他鼓動曹操迎漢獻帝
,并非為曹操著想,純是欲挽狂瀾于既倒
、扶漢室于傾危
。他想借曹操的手扶助漢室。他真誠地希望曹操能匡扶天下
、振興漢室
,他列舉的迎獻帝的理由有三,即“奉主上以從人望
,秉至公以服天下
,扶弘義以致英俊”。后來
,當曹操逼迫漢獻帝封自己為“國公”
,荀彧還要公開反對,認為:“曹公本興兵以匡朝寧國
,秉忠貞之誠
,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
,不宜如此
。”
其實在當時
,漢室已經(jīng)沒有任何號召力,人們都認為漢朝“氣數(shù)已盡”
,早已不堪扶持
。正如郭圖和淳于瓊所言:“漢室陵遲,為日久矣
,今欲興之
,不亦難乎?”可曹操不這么想
,當時的他還真有做名臣的心
。他大概覺得漢室再危,也是正統(tǒng)
。骨子里的曹操還是那種文人的氣質(zhì)
,士大夫的思想。既然已經(jīng)決定迎接皇帝了
,曹操馬上命令曹洪帶兵前往
。可惜
,曹洪的兵被袁紹堵住了
。跟皇帝聯(lián)系不上了。就在曹操嘆氣的時候,有個叫董昭的家伙早就看上了曹操
,所以他都沒跟曹操打個招呼就用曹操的名義給楊奉寫了封非常恭敬的信
,表示了曹操勤王的決心。這個楊奉正和韓暹爭權(quán)呢
,接到信
,大喜,立即派人聯(lián)系了曹操
,并在皇帝和董承這些大臣面前說曹操的好話
。皇帝聽的高興呀(你快餓死了
,有人送飯
,你能不高興嗎?)
,馬上封曹操將軍
,并讓董承親自迎接曹操前來勤王,伴駕
。好
。這下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找皇帝了。帶著大批的口糧
,曹操見到了皇帝
,自然是皆大歡喜。曹操隨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陽距離他的根據(jù)地太遠
,請漢獻帝遷都許昌
。這點漢獻帝是完全贊成的,洛陽連個象樣的房子都沒有
,召見朝臣的時候一幫士兵就爬在墻頭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會
。但是楊奉反對,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盤上什么都得聽曹操的
。反對無效后
,楊奉決定打,可惜又打不過
,部下大將徐晃投了曹操
,楊奉只好自己逃跑。漢獻帝到了許昌以后終于可以住上好房子
,吃上飽飯
,還可以“宗廟社稷制度始立”,再擺擺譜
。曹操也并沒有學董卓“劍履上朝
,參拜不名”
,照常給漢獻帝下跪,漢獻帝自然更是得意
,就馬上加封曹操為大將軍
,封武平侯。這個時候
,兩人的關系還很不錯
。真正的交惡要在三年以后了。現(xiàn)在的漢獻帝還是心滿意足的
。
開始的時候
,漢獻帝挺配合曹操,讓封誰
,就封誰
,讓下昭就下昭。那些小軍閥還是不得不聽皇帝的
。孫子說:“故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間,曹操充分利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yōu)勢
,以伐謀
、伐交為主,開始了對周圍各個小集團的兼并
。曹操倒霉就倒霉在了袁紹身上
。這家伙,在當初漢獻帝窮困潦倒的時候
,也打過這個主意的
,出主意的是沮授。沮授對袁紹說“今州域粗定,兵強士附
,西迎大駕,即宮鄴都
,挾天子以令諸侯
,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這是明目張膽地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郭圖和淳于瓊不同意:“漢室陵遲
,為日久矣
,今欲興之
,不亦難乎?且英雄并起
,各據(jù)州郡
,連徒聚眾,動有萬計
,所謂秦失其鹿
,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
,動輒表聞
,從之則權(quán)輕,違之則拒命
,非計之善也
。”都知道袁紹是個墻頭草的
,最拿不定主意的一個人
。好了,現(xiàn)在這個事情被曹操做了
,袁紹不高興了
。心想我不做的事情你居然敢做,那我肯定不給你好果子吃的
。所以
,當不知道那個家伙出主意讓漢獻帝封了袁紹一個太尉的時候,袁紹氣極了
,破口大罵
。把本來是沮授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安在了曹操的身上。從此世人就開始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