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稱帝后為什么只追封孫堅?孫策在他心中是什么位置?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東吳黃龍元年(229)
,孫權正式登基稱帝據《三國志》記載:"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
建安五年(200)
而孫權稱帝后
,便"追謚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后改封上虞侯。"孫策自己被追封為王,而其子孫紹則被封為侯,對于孫權的這一舉動,《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道:"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在陳壽看來
,江東的基業(yè)大多是孫策打下的,孫策對于江東的建立有著無法磨滅之功,而孫權并沒有給予足夠的尊敬,只是封他的孩子為侯,在道義上講,孫權太過于吝嗇了。孫權對于孫策及其后代的處理真就有欠妥當嗎?我認為,其實并非如此
除了孫權的私心
,筆者認為,封孫策之子孫紹為侯,是一種保護性的措施,既是對自己孩子的保護,也是對孫紹的保護。何出此言呢?孫策被追封為王,是孫權害怕孫紹成為皇子,會危害日后自己孩子的統(tǒng)治,如果孫紹被封為王,地位尊崇,也會對自己孩子的統(tǒng)治有威脅。那么
,為什么說也是對孫紹的保護呢?孫權死后,吳國歷任孫亮、孫休兩個皇帝,孫休死后,出于吳國需要年齡較長君主的因素,孫皓被擁立為帝,而孫皓繼位后,卻殘暴不仁、喜好殺戮。于是民間漸漸流行起了應該立孫策之孫孫奉為君的輿論,孫皓聽說后,毫不猶豫地處死了孫奉。孫奉只是侯位,比孫權許多封王的皇子皇孫們地位還要低
,但僅僅因為被民間認為適合代替孫皓繼位就被殺死,如果孫紹、孫奉被封為王在我看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88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