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媒婆為什么不能穿鮮艷的衣服呢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如果想要結(jié)婚的話
可在古時候卻不是這個樣子的
一說到媒婆我們會想起什么,首先我們會不會想到基本上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會有一顆大痣
要給誰介紹對象啦
其實這可能是我們的一種誤解,真實的媒婆在給別人說媒的時候是不會穿那么鮮艷的衣服的
還有一個最大的誤會就是媒婆在說媒的時候穿的是黑色的衣服
京劇中的裝束非常有講究
京劇中的服飾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大衣
從裝束的角色范疇上面來看
,穿著大衣的角色大都是文職官員、老爺太太、少爺小姐、丫鬟仆人等,它和二衣、三衣的區(qū)別是二衣
,在技藝處理上和大衣有著共同之處,不過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二衣包括的服裝有:靠、改良靠、箭衣(其中含龍箭衣,花箭衣,素緞箭衣,布箭衣)、馬 褂(其中含龍馬褂,黃素緞馬褂,鏟子馬褂)、抱衣(含花,素)、夸衣(含花,素,絨,布)、卒坎、龍?zh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除了不同的身份穿著不同的衣服外
,角色 還會佩戴一些物件和裝飾品,如鏢囊、彈囊、僧背心、道背心、絳子、大帶等,這些對于區(qū)分不同的身份和處境也有幫助。三衣
,俗稱“靴箱”,這類物品大多為人物所穿的靴鞋、內(nèi)衣裝束等云肩
,也叫披肩,是從隋朝(581—618年)以后發(fā)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常用四方四合云紋裝飾,并多以彩錦繡制而成,曄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 云肩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nèi)涵豐富,符號的藝術(shù)語言,數(shù)字的喻意同時,云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
前段時間堂妹結(jié)婚
《五禮通考》曾說
一
1、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
2
3、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
4
5
6
二、古代婚禮流程
1
吉日一到
花轎抵達女家門前時
進門后除了特別的寒暄
2
、拜堂娶親的花轎及儀仗回到男家門前時
,男家亦照例大門緊閉,說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門開開之后,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送親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隨著花轎進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舊時
,新娘進門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下轎的時辰一到
,把花轎抬到大廳門口。此時新郎官先向轎門作三個揖,由送親太太啟開轎門3
、進洞房拜過天地之后
,就引新娘進入洞房。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后,儀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帳
,亦稱“坐福”,新郎新娘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應(yīng)該壓倒女人一頭。還要撒喜果于帳中,稱為“撒帳”,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棗、栗子、花生等,利用諧音表示“早立子”、“花著生”。接著的節(jié)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guī)淼?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鬧洞房”習(xí)俗古已有之,自兩漢以來一直盛行不衰
在現(xiàn)代的中式婚禮里,喝交杯酒和鬧洞房的習(xí)俗基本上保留了下來
,但都挪到了婚禮儀式當中,比如婚禮游戲就是鬧洞房習(xí)俗的沿襲與演變。三
、古代婚禮要準備的東西1
、花轎:花轎成為傳統(tǒng)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2
3、鞭炮:迎親禮車在行列途中
4、火盆:放置于大門口的一盆火
5
6、秤桿:入洞房后
7
天地桌:多放院中
8、花燭:在婚禮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
隨著時代的變遷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媒六證的說法
而三媒主要說的是男方的媒人
其實對于現(xiàn)在來說
這自然不能和今天的社會相適應(yīng)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0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