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綬墓中的歙硯,竟然成了包大人廉潔的有力證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包拯被民間稱之為包青天,也是歷史上清官形象的典型代表。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本文所有圖片
,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73年的春天,安徽省合肥市大興集雙圩鎮(zhèn)附近,準備擴建一家大型的鋼鐵廠,而位于此處的一座千年的包家墳地也需要進行遷移。包家墓地,正是北宋名臣包拯及其后人的大型家族墓葬群在發(fā)掘時,專家們找到了一座不起眼的墓葬,該墓的主人名為包綬。包拯一生曾育有三子,大兒子名為包繶,二兒子名為包綬,小兒子名為包綖在墓室中
,專家們發(fā)現了為數不多的銀器、陶器等陪葬品,但其價值都不是太高。除此之外,專家們還發(fā)現了一塊不起眼的歙硯,該歙硯高2厘米,長寬不超過20厘米,由長方形硯面與一個橢圓形水池構成。按照常理來說,在宋代的時候,受到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的影響,安徽歙硯的制作工藝尤為繁榮,歷來以選材優(yōu)良、做工精致被列為“四大名硯”之一。既然如此
,包綬墓中出土的歙硯必然也是極為精致之作。在將墓室清理完畢后,專家們將發(fā)掘出來的文物全部保護起來,并用妥善的方式將運送到博物館的實驗室內。專家們在實驗室中對歙硯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發(fā)現該歙硯雖也是出產于安徽,卻只是民間手工藝人的粗糙之作,無論是選材還是做工,都難以與“精品”二字沾邊。讀到這里,估計有不少讀者會感到掃興,覺得有些大失所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包拯自宋仁宗時期考中了進士
自從包拯上任后
,他對于朝廷征收的額度嚴格要求,既不少收一塊也絕不多收一塊,還減免了當地硯工的勞賦,為端州百姓減輕了很大的壓力。包拯于端州在任期間,本可以隨手得到最精美的端硯使用,而他卻依然用著自己從廬州老家?guī)淼某幣_。三年之后包拯任期已滿,臨行之前,端州百姓夾道相送,還特意制作了一尊“清正廉潔硯”奉上,感激包拯對民眾的恩情。卻拒絕接受百姓饋贈的硯臺。直至上船時,才有百姓偷偷將硯臺塞進其包袱內。船行路上,包拯偶然間發(fā)現了此硯,聽仆人細說前后始末后包拯在臨終之前,曾為子孫定下了“為官清正廉潔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1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朱建平,一生言出必中,卻唯獨算錯了他
下一篇:
周宣是什么樣的人三國最神奇的解夢師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