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數(shù)其常州時過失
,鐫(刻)之券
。”這下慘了:丹書鐵券成了記過文書
,這怎么能讓湯和睡好覺?
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先后薨逝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也都沒了,已經(jīng)步入老年的朱元璋就想收回功臣的兵權(quán)了
。但是朱元璋自然不會學(xué)趙匡胤那樣“杯酒釋兵權(quán)”——只有偷來的江山才最怕武將造反,朱元璋的江山以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自然不怕。但是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
,開國功臣們手握重兵,皇太孫朱允炆又比較文弱
,老朱先生愁得有點睡不著覺。
這時候聰明的湯和抓住時機送上了一個枕頭:“臣犬馬齒(年齡的謙稱)長
,不堪復(fù)任驅(qū)策
,愿得歸故鄉(xiāng)
,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官樣文章中
,乞骸骨就是請求退休的意思)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朱元璋一聽湯和說了這句話,笑的抬頭紋都開了(帝大悅)
。馬上下令自己出錢給湯和在鳳陽蓋房子
,順便把其他功臣的退休養(yǎng)老之所也蓋好了:“立賜鈔治第中都(明朝三都:中都鳳陽
,南都應(yīng)天
,北都順天),并為諸公
、侯治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上鞒写娴拈_國功臣
,沒有一個人能像湯和那樣領(lǐng)會到朱元璋的意圖。
鳳陽的信國公府蓋好了
,湯和一天都沒耽誤
,馬上帶著老婆孩子搬家
。在領(lǐng)著老婆向朱元璋辭行的時候
,還得到了大量金銀財寶:“和帥妻子陛辭,賜黃金三百兩
、白金二千兩
、鈔三千錠、彩幣四十有副,夫人胡氏賜亦稱是
。并降璽書褒諭,諸功臣莫得比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湯和實在是太聰明了:“我領(lǐng)著你嫂子一起來的
,禮物也應(yīng)該有她一份兒吧?”其實湯和打了那么多年仗,并不在乎朱元璋的幾千兩金銀
,他要告訴朱元璋的
,是“我這人貪小便宜
,沒啥大出息!”
“諸功臣莫得比焉”,那些功臣堅決不肯解甲歸田的功臣,比不上湯和的地方
,不是朱元璋豐厚的賞賜,而是湯和功成身退的睿智
。
某暢銷書作家憑空設(shè)想,說朱元璋也想干掉湯和
,這就是無稽之談了。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抹黑朱元璋機會的《明史》
,也說朱元璋和湯和之間是真有兄弟之情的:“(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篤不能興(病得起不來了)
。帝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
,手拊摩之,與敘里(hàn
,里巷的門)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
。和不能對(此前得了一個不能說話的毛病
,“感疾失音”),稽首而已
。帝為流涕
,厚賜金帛為葬費
。明年八月卒,年七十
,追封東甌王
,謚襄武
。”
沒有當上開國公
,最后卻受封異姓王
。朱元璋與湯和這對發(fā)小兄弟,可謂善始善終
。不但湯和本人善終
,就是湯家后世子孫,也一直跟朱明皇室關(guān)系不錯
,“傳爵至明亡乃絕”。
咱們且不討論朱元璋所殺掉那些功臣
,是否在大明建國之后迅速腐化墮落
,已經(jīng)變成了比元朝貴族還兇殘的虐民新貴
。單看湯和曾有異心而沒有被斬
,被反復(fù)敲打之后依然重用,可見朱元璋也未必就是想把功臣宿將都一網(wǎng)打盡
。
于是我們不能不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如果明朝開國功臣有湯和一半聰明,朱元璋還有必要大開殺戒嗎?
有朱元璋免死鐵券的人下場都是怎么樣呢?
說起免死鐵券
,很多人就能夠想起水滸中的柴進,因為他是柴氏皇族后人
,家里就有這樣的丹書鐵券
。其實柴進只不過是施耐庵杜撰出來的人物
,歷史上不見得真有其人,不過趙匡胤在取代后周的時候
,確實是給柴氏皇族頒發(fā)過免死鐵券的。有了這個東西
,在犯有死罪的時候
,拿出來就可以救上一命
。其實包括漢朝以及明朝的開國皇帝,對于為自己辛辛苦苦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們
,也是頒發(fā)過不少免死鐵券的。
在拿到這個鐵券以后
,開國功臣們自然是如獲至寶
,畢竟這可是萬金都買不來的好東西,萬一哪天犯了死罪
,拿出來就能保住性命。然而朱元璋自己也不傻
,為了防止功臣們有恃無恐,他特意加了一個附加條件
,就是犯有謀逆罪的,不在其列
。其實這就是把生殺大權(quán)重新掌握在了皇帝手里。只要皇帝看不順眼
、想要除掉的人,就會指使下面審案的人
,把罪名往謀逆的方向一靠,這官員就只能是束手待斃了
。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窮小子出身,他能夠坐得天下
,全靠身邊的一幫小伙伴
。有力氣的就為他浴血奮戰(zhàn),比如徐達
、常遇春以及湯和就是此類;長腦子的就為他出謀劃策
,這里面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劉伯溫和李善長了
。李善長就是濠州本人地,說起這個地方大家都很熟悉
,因為包括劉福通
、郭子興起事后就是把這里當成了大本營。然而李善長卻有著識人慧眼
,他認為這些人都只是草莽英雄
,用來攪亂元朝天下還馬馬虎虎,將來坐穩(wěn)天下的
,指定是另有其人,所以他選擇按兵不動
、蜇伏在家。
朱元璋后來在發(fā)小湯和的引薦下
,就一起投奔了郭子興,并且很快在義軍中打出了名堂
。這時候李善長就聽人說朱元璋如何了得,特別是他手下的部隊不光是能征善戰(zhàn)
,而且軍紀嚴明
、深得人心
,他就認為這個人胸懷大略,于是找機會去拜見了他
。朱元璋當時正是前途未卜
、一片茫然之際
,因此對于他的來訪也是并不拒絕
。然而兩個人坐下來
,就相談甚歡,使得朱元璋認為自己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可用之才
。
對于朱元璋的困惑
,李善長就為他舉出了劉邦當初的例子
,希望他能夠舉賢任能
,壯大自己的實力。朱元璋聽后自然是茅塞頓開
,從此以后就時時處處把漢高祖當作自己的榜樣,并且確定了遠大的理想
。當然從此以后,李善長就跟著朱元璋東征西討
,并為他建計建策
。朱元璋對于他也是十分信任和重用
,專門把行軍打仗所必需的軍需物資和后勤保障
,統(tǒng)統(tǒng)交由他全權(quán)掌管。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
,就把李善長推為首功
,讓他擔任了左丞相
,位居皇帝之下
、百官之上。
此后隨著大明軍隊平定天下
,朱元璋對于開國功臣也是進行了封賞
,也向李善長頒發(fā)了免死鐵券。有了這個鐵券
,李善長如果犯了死罪,就可以免死兩次
,而他的兒子則可以免死一次
。此后朱元璋還作主
,把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
,兩人還做起了兒女親家
。當時公主出嫁的時候
,朱元璋身體有恙
,就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經(jīng)過御醫(yī)的精心治療也康復(fù)了
。
這時就有人彈劾李善長
,認為他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皇帝生病也不知道前去探望,還捎帶上新晉駙馬李祺
,認為他多日不上朝,于是皇帝就削減了李善長的俸祿作為懲罰
。此后胡惟庸的事情敗露以后,朱元璋仍然沒有對舉薦胡惟庸的李善長下手
,因為一來是李善長早已因病請辭,二來是李善長藏的很深
,基本上沒有掌握有關(guān)他的罪證,同時皇帝也不想因為李善長而遭受天下非議
。
此后李存義(李善長之弟)被人揭發(fā)是胡惟庸一黨,朱元璋還是免其一死
,然而李善長竟然毫無表示,朱元璋當然心里十分不悅
。后來李善長年紀大了
,想給自己造一座府邸頤養(yǎng)天年
,就去找湯和借兵修建房子。湯和不敢應(yīng)承此事
,生怕受到株連,就把這件事報告了皇帝。朱元璋正愁找不到證據(jù)
,于是就以此為突破口,對李善長下手
。很快就有人供出李善長在胡惟庸謀逆案中犯有大罪
,朱元璋對此當然不能放過
,將他一家全部處死了
。李善長在行刑的時候捧著免死鐵券老淚縱橫,他痛哭流泣地說:"皇帝不是說只要不是謀逆之罪就可以父免二死
、子免一死嗎
?我這真的是謀逆之罪嗎
?"
朱元璋真是濫殺功臣之人?
在歷史上
,一直都說朱元璋是一個“暴君”
,殺起開國功臣來毫不手軟,典型的就是“藍玉案”和“胡惟庸案”
,其中“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一萬五千人
,而“胡惟庸案”前后共誅殺三萬余人
,很多開國功臣都牽連其中;但朱元璋真的是濫殺功臣之人嗎
?不一定
,以下六大開國名將之死
,就與朱元璋無關(guān)。
TOP、6 沐英
沐英出身貧苦
,自幼顛沛流離
,八歲時被農(nóng)民義軍將領(lǐng)朱元璋收為義子
。十二歲時就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zhàn),開始軍旅生涯
。十八歲時,被授帳前都尉
,參與守鎮(zhèn)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
。三十三歲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
,因軍功被封西平侯
,賜丹書鐵券。三十八歲時與傅友德
、藍玉率兵三十萬征云南
。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鎮(zhèn)守
。
此后沐英就一直鎮(zhèn)守云南
,這沐英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與朱元璋一家關(guān)系極好;在朱元璋的夫人馬皇后病逝時
,沐英因悲傷過度而咳血
;后來又因太子朱標的去世
,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后病逝
,年僅四十八歲
;對此
,朱元璋也是倍感痛惜,此后
,沐氏子孫世代鎮(zhèn)守云南
,直至明末
。
TOP、5 鄧愈
鄧愈天生魁梧,勇武過人
;16歲領(lǐng)兵抗元,后率所部萬余人投奔朱元璋
,任管軍總管;后跟隨朱元璋渡過長江
,攻克太平、集慶
,直取鎮(zhèn)江,屢立戰(zhàn)功
,升為廣興翼元帥。又轉(zhuǎn)戰(zhàn)浙西
,屢敗元軍
。累積軍功屢次升官
,歷任僉行樞密院事、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江西行省右丞、湖廣行省平章
、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諭德
。
鄧愈為人簡重慎密
,智勇兼?zhè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嚴于治軍
,善撫降者,功著一時
。公元1370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
,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
。因功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
,封衛(wèi)國公
。公元1377年
,鄧愈病逝于壽春,朱元璋聞訊大哭
,停止上朝三天
,親迎靈柩祭奠
,并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謚號武順
,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
,并命人將鄧愈的功績寫入《洪武功臣錄》
。
TOP、4 湯和
湯和出生于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
,和朱元璋不僅是同鄉(xiāng)
,而且在一條小街上長大
;成年之后的湯和身高七尺
,舉止灑脫,沉穩(wěn)敏捷
,善于謀略
。后參加郭子興起義軍
,擔任千戶之職
;最關(guān)鍵的是,湯和是朱元璋的引路人
,是湯和邀請朱元璋參加農(nóng)民起義軍的
;這可是引路之功啊
!
而湯和本人也是極有才能
,在隨朱元璋渡長江
、占集慶
、取鎮(zhèn)江諸戰(zhàn)中
,屢破元軍
,累功升統(tǒng)軍元帥
。公元1357年
,鎮(zhèn)守常州
,多次擊敗張士誠部
。公元1367年
,為征南將軍
,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
。爾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
,俘獲占據(jù)延平的陳友定
。又隨徐達率軍征今山西
、甘肅
、寧夏等地
。在晚年時期奉命巡視海防,先后設(shè)衛(wèi)所城59處﹐使倭寇不得輕入
,在湯和七十歲時病逝
。
TOP、3 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歲時
,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
,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zhuǎn)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
。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
,十分喜愛
,便將他收為養(yǎng)子,跟隨自己姓朱
。十九歲時
,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lǐng)親軍
,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
,驍勇善戰(zhàn)為諸將之首。
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
,常派他監(jiān)軍隨將領(lǐng)出征
。文忠轉(zhuǎn)戰(zhàn)沙場,官至榮祿大夫
、浙江行省平章事,復(fù)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領(lǐng)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
,戰(zhàn)功顯赫
,獲封曹國公。公元1379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
,兼主管國子監(jiān)
。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
。后朱元璋建功臣廟
,李文忠名列第三
。
TOP、2 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于貧苦農(nóng)民之家。青少年時期
,不甘心于老死田間
,因而隨人習(xí)練武術(shù)
;到長大成人之后,常遇春體貌奇?zhè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身高臂長
,力大過人,學(xué)武有成,精于騎射
,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后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
,力戰(zhàn)克敵
,嘗自言能將十萬眾
,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
,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
,兼太子少保
,封鄂國公
。
常遇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論傳奇程度,還在排名第一的徐達之上
;一生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而且多次以弱勝強
,身先士卒,拔得頭功
;但是在公元1369年
,常遇春在率兵北伐中原時
,暴卒軍中
,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
,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
、太保
、中書右丞相
,追封開平王,謚號忠武
,配享太廟
。
TOP 、1 徐達
徐達農(nóng)家出身,土里刨食
,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由于自幼習(xí)武,故而練得一身好功夫
。后應(yīng)邀參加了朱元璋領(lǐng)導(dǎo)的起義軍
,之后屢立戰(zhàn)功
;公元1363年大敗陳友諒,公元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jù)勢力
。同年,任征虜大將軍
,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