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孝平皇后為什么會(huì)變成公主全拜她的父親所賜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4 09:46:53

      孝平皇后為什么會(huì)變成公主全拜她的父親所賜

      孝平皇后與歷史上其他廢后不同,從太后變公主全拜父親所賜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歷史上有許多皇后被廢

      ,在一夫一妻多妾皇朝中
      ,因?yàn)槟承┰颍缇鲗?duì)皇后感情淡薄
      、皇后無子
      、皇后族屬起兵造反、皇后本人犯罪以及政治斗爭(zhēng)
      、丈夫被廢
      、死后被廢等等原因。有的皇后則并非在丈夫生前被廢
      ,而是在成為皇太后之后
      ,因政治斗爭(zhēng)失勢(shì)等原因被廢。而這位皇后卻是被自己的父親廢掉的

      孝平皇后名王嬿

      ,是安漢公、太傅
      、大司馬王莽的長(zhǎng)女
      ,漢平帝繼位時(shí)年僅九歲
      ,由漢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王氏的父親王莽秉持朝政

      漢平帝繼位時(shí)年僅九歲

      ,由漢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王氏的父親王莽秉持朝政
      。王莽想依照霍光以女配帝的舊例
      ,將女兒王氏嫁給漢平帝為皇后,太皇太后不愿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疤笠獠挥病CгO(shè)變?cè)p
      ,令女必入”
      ,結(jié)果順利地讓女兒當(dāng)上了皇后。

      王氏成為皇后三個(gè)月后

      ,前往太廟行告祖之禮
      。尊王莽為宰衡,位在各侯王之上
      。為了掃清他篡權(quán)當(dāng)皇帝的障礙
      ,王莽先后殺死了兩個(gè)親生兒子和十個(gè)侄子,甚至連正懷著身孕的兒媳也不放過
      ,并借口“聯(lián)接朝臣
      ,謀求不軌”,將劉衎生母衛(wèi)姬的兄弟衛(wèi)寶
      、衛(wèi)玄等人也一起殺害

      漢平帝去世,王莽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為太子

      ,王莽代攝帝位
      ,尊女兒王氏為皇太后。三年之后
      ,王莽終于按捺不住
      ,廢掉孺子,革了西漢的命
      ,建立所謂的“新朝”
      ,自己當(dāng)起了皇帝。

      孝平皇后與歷史上其他廢后不同

      ,她不是被夫皇所廢,而是被自己的父親廢掉
      。她又由漢朝的皇太后變成了“新朝”的“黃皇室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屎鬄槿送窦s,有義舉之節(jié)
      ,堪稱女中英烈
      。她既然做了劉家的兒媳和皇后,便不齒王莽的篡位勾當(dāng)
      ,眼見丈夫被父親殘害
      ,西漢王朝覆亡于父親之手,令她左右為難
      ,心中油然而生一種無可奈何的悲憤之情
      ,一邊是夫家,一邊則是老爹
      ,使她無法選擇

      要忠于漢家天下,就只能違背父親

      ,無法盡孝;而要她孝順和維護(hù)大逆不道的父親
      ,那她寧愿去死。于是
      ,史稱她“常稱疾不朝會(huì)”
      ,拒絕再看見王莽,王莽也拿她沒辦法
      。從此
      ,她在墳?zāi)挂粯屿o寂的寢宮中,默默地耗磨著青春年華

      《漢書·外戚傳下》載:公元23年

      ,“漢兵誅莽,燔燒未央宮”
      ,宮女侍從拉著孝平皇后
      ,要她趕快逃出宮去,但她嘆息一聲說道:“我還有什么臉面再見劉家人!”于是
      ,跳入火海
      ,蹈火而死。孝平皇后對(duì)愛情的忠貞
      ,對(duì)漢室的忠心讓后人敬仰和慨嘆

      漢紀(jì)二十八 起昭陽大淵獻(xiàn)
      ,盡著雍執(zhí)徐,凡六年

        ○孝平皇帝下

        元始三年癸亥,公元三年

        春

      ,太后遣長(zhǎng)樂少府夏侯藩
      、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納采見女
      。還
      ,奏言:"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
      ,宜承天序
      ,奉祭祀。"大師光
      、大司徒宮
      、大司空豐、左將軍孫建
      、執(zhí)金吾尹賞
      、行太常事、大中大夫劉秀及太卜
      、太史令服皮弁
      、素積,以禮雜卜筮
      ,皆曰:"兆遇金水王相
      ,卦遇父母得位,所謂康強(qiáng)之占
      ,逢吉之符也
      。"又以太牢策告宗廟。有司奏:"故事:聘皇后
      ,黃金二萬斤
      ,為錢二萬萬。"莽深辭讓
      ,受六千三百萬
      ,而以其四千三百萬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貧者。

        夏
      ,安漢公奏車服制度
      ,吏民養(yǎng)生、送終
      、嫁娶
      、奴婢、田宅
      、器械之品
      ,立官稷,及郡國(guó)、縣邑
      、鄉(xiāng)聚皆置學(xué)官


        大司徒司直陳崇使張敞孫竦草奏
      ,盛稱安漢公功德
      ,以為:"宜恢公國(guó)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
      ,所賜之品亦皆如之
      ,諸子之封皆如六子。"太后以示群公
      。群公方議其事
      ,會(huì)呂寬事起。初
      ,莽長(zhǎng)子宇非莽隔絕衛(wèi)氏
      ,恐久后受禍,即私與衛(wèi)寶通書
      ,教衛(wèi)后上書謝恩
      ,因陳丁、傅舊惡
      ,冀得至京師
      。莽白太皇太后,詔有司褒賞中山孝王后
      ,益湯沐邑七千戶
      。衛(wèi)后日夜啼泣,思見帝面
      ,而但益戶邑
      。宇復(fù)教令上書求至京師,莽不聽
      。宇與師吳章及婦兄呂寬議其故
      ,章以為莽不可諫而好鬼神,可為變怪以驚懼之
      ,章因推類說令歸政衛(wèi)氏
      。宇即使寬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fā)覺之
      。莽執(zhí)宇送獄
      ,飲藥死。宇妻焉懷子
      ,系獄
      ,須產(chǎn)子已,殺之。甄邯等白太后
      ,下詔曰:"公居周公之位
      ,輔成王之主,而行管
      、蔡之誅
      ,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莽盡滅衛(wèi)氏支屬
      ,唯衛(wèi)后在
      。吳章要斬,磔尸東市門
      。初
      ,章為當(dāng)世名儒,教授尤盛
      ,弟子千馀人
      。莽以為惡人黨,皆當(dāng)禁錮不得仕宦
      ,門人盡更名他師
      。平陵云敞時(shí)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
      ,收抱章尸歸
      ,棺斂葬之,京師稱焉


        莽于是因呂寬之獄
      ,遂窮治黨與,連引素所惡者悉誅之
      。元帝女弟敬武長(zhǎng)公主素附丁
      、傅,及莽專政
      ,復(fù)非議莽;紅陽侯王立
      ,莽之尊屬;平阿侯王仁,素剛直;莽皆以太皇太后詔
      ,遣使者迫守
      ,令自殺。莽白太后
      ,主暴病薨;太后欲臨其喪
      ,莽固爭(zhēng)而止。甄豐遣使者乘傳案治衛(wèi)氏黨與
      ,郡國(guó)豪杰及漢忠直臣不附莽者
      ,皆誣以罪法而殺之
      。何武、鮑宣及王商子樂昌侯安
      ,辛慶忌三子護(hù)羌校尉通
      、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
      ,南郡太守辛伯等皆坐死
      。凡死者數(shù)百人,海內(nèi)震焉
      。北海逄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
      ,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
      ,歸,將家屬浮海
      ,客于遼東


        莽召明禮少府宗伯鳳入說為人后之誼,白令公卿
      、將軍
      、侍中、朝臣并聽
      ,欲以內(nèi)厲天子而外塞百姓之議
      。先是,秺侯金日磾子賞
      、都成侯金安上子常皆以無子國(guó)絕
      ,莽以日磾曾孫當(dāng)及安上孫京兆尹欽紹其封。欽謂"當(dāng)宜為其父
      、祖立廟
      ,而使大夫主賞祭。"甄邯時(shí)在旁
      ,廷叱欽
      ,因劾奏:"欽誣祖不孝,大不敬
      。"下獄
      ,自殺。邯以綱紀(jì)國(guó)體
      ,亡所阿私
      ,忠孝尤著,益封千戶
      。更封安上曾孫湯為都成侯
      。湯受封日
      ,不敢還歸家,以明為人后之誼


        是歲
      ,尚書令潁川鐘元為大理。潁川太守陵陽嚴(yán)詡本以孝行為官
      ,謂掾
      、史為師友,有過輒閉閣自責(zé)
      ,終不大言
      。郡中亂
      。王莽遣使征詡
      ,官屬數(shù)百人為設(shè)祖道,詡據(jù)地哭
      。掾
      、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
      。"詡曰:"吾哀潁川士
      ,身豈有憂哉!我以柔弱征,必選剛猛代;代到
      ,將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詡至
      ,拜為美俗使者
      。徙隴西太守平陵何并為潁川太守。并到郡
      ,捕鐘元弟威及陽翟輕俠趙季
      、李款,皆殺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ぶ姓鹄酢?br>
        元始四年甲子
      ,公元四年

        春
      ,正月,郊祀高祖以配天
      ,宗祀孝文以配上帝
      。改殷紹嘉公曰宋公,周承休公曰鄭公


        詔:"婦女非身犯法
      ,及男子年八十以上
      、七歲已下,家非坐不道
      、詔所名捕
      ,它皆無得系;其當(dāng)驗(yàn)者即驗(yàn)問。定著令!"

        二月
      ,丁未
      ,遣大司徒宮、大司空豐等奉乘輿法駕迎皇后于安漢公第
      ,授皇后璽紱
      ,入未央宮。大赦天下


        遣太仆王惲等八人各置副
      ,假節(jié),分行天下
      ,覽觀風(fēng)俗


        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書者八千馀人
      ,咸請(qǐng)如陳崇言,加賞于安漢公
      。章下有司
      ,有司請(qǐng)"益封公以新息、召陵二縣及黃郵聚
      、新野田;采伊尹
      、周公稱號(hào),加公為宰衡
      ,位上公
      ,三公言事稱'敢言之';賜公太夫人號(hào)曰功顯君;封公子男二人安為褒新侯,臨為賞都侯;加后聘三千七百萬
      ,合為一萬萬
      ,以明大禮;太后臨前殿親封拜,安漢公拜前
      ,二子拜后
      ,如周公故事。"莽稽首辭讓
      ,出奏封事:"愿獨(dú)受母號(hào)
      ,還安、臨印韨及號(hào)位戶邑
      。"事下
      ,太師光等皆曰:"賞未足以直功
      。謙約退讓,公之常節(jié)
      ,終不可聽
      。忠臣之節(jié)亦宜自屈,而伸主上之義
      。宜遣大司徒
      、大司空持節(jié)承制詔公亟入視事,詔尚書勿復(fù)受公之讓奏
      。"奏可
      。莽乃起視事,止減召陵
      、黃郵
      、新野之田而已。

        莽復(fù)以所益納征錢千萬遺太后左右奉共養(yǎng)者
      。莽雖專權(quán)
      ,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側(cè)長(zhǎng)御
      ,方故萬端
      ,賂遺以千萬數(shù)。白尊太后姊
      、妹號(hào)皆為君
      ,食湯沐邑。以故左右日夜共譽(yù)莽
      。莽又知太后婦人
      ,厭居深宮中
      ,莽欲虞樂以市其權(quán)
      ,乃令太后四時(shí)車駕巡狩四郊
      ,存見孤
      、寡
      、貞婦,所至屬縣
      ,輒施恩惠
      ,賜民錢帛
      、牛酒
      ,歲以為常。太后旁弄兒病
      ,在外舍
      ,莽自親候之。其欲得太后意如此


        太保舜奏言:"天下聞公不受千乘之土
      ,辭萬金之幣
      ,莫不鄉(xiāng)化
      。蜀郡男子路建等輟訟
      ,慚怍而退
      ,雖文王卻虞
      、芮,何以加!宜報(bào)告天下
      。"奏可
      。于是孔光愈恐
      ,固稱疾辭位。太后詔:"太師毋朝
      ,十日一入省中
      ,置幾杖
      ,賜餐十七物
      ,然后歸
      ,官屬按職如故
      。"

        莽奏起明堂
      、辟雍
      、靈臺(tái)
      ,為學(xué)者筑舍萬區(qū)
      ,制度甚盛
      。立《樂經(jīng)》;益博士員
      ,經(jīng)各五人
      。征天下通一藝
      、教授十一人以上
      ,及有逸禮、古書
      、天文、圖讖
      、鐘律
      、月令、兵法
      、史篇文字
      ,通知其意者
      ,皆詣公車
      。網(wǎng)羅天下異能之士
      ,至者前后千數(shù)
      ,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謬
      ,壹異說云


        又征能治河者以百數(shù)
      ,其大略異者,長(zhǎng)水校尉平陵關(guān)并言:"河決率常于平原
      、東郡左右
      ,其地形下而土疏惡。聞?dòng)碇魏訒r(shí)
      ,本空此地
      ,以為水猥盛則放溢
      ,少稍自索,雖時(shí)易處
      ,猶不能離此。上古難識(shí)
      ,近察秦
      、漢以來,河決曹
      、衛(wèi)之域
      ,其南北不過百八十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煽沾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勿以為官亭
      、民室而已。"御史臨淮韓牧以為:"可略于《禹貢》九河處穿之
      ,縱不能為九
      ,但為四
      、五,宜有益
      。"大司空掾王橫言:"河入勃海地
      ,高于韓牧所欲穿處。往者天嘗連雨
      ,東北風(fēng)
      ,海水溢西南出,浸數(shù)百里
      ,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矣
      。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吨茏V》云:'定王五年,河徙
      。'則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
      。又秦攻魏,決河灌其都
      ,決處遂大
      ,不可復(fù)補(bǔ)。宜卻徙完平處更開空
      ,使緣西山足
      ,乘高地而東北入海,乃無水災(zāi)
      。"司空掾沛國(guó)桓譚典其議
      ,為甄豐言:"凡此數(shù)者,必有一是;宜詳考驗(yàn)
      ,皆可豫見
      。計(jì)定然后舉事,費(fèi)不過數(shù)億萬
      ,亦可以事諸浮食無產(chǎn)業(yè)民
      。空居與行役
      ,同當(dāng)衣食
      ,衣食縣官而為之作,乃兩便
      ,可以上繼禹功
      ,下除民疾。"時(shí)莽但崇空語
      ,無施行者


        群臣奏言:"昔周公攝政七年
      ,制度乃定。今安漢公輔政四年
      ,營(yíng)作二旬
      ,大功畢成,宜升宰衡位在諸侯王上
      。"詔曰:"可
      。"仍令議九錫之法。

        莽奏尊孝宣廟為中宗
      ,孝元廟為高宗;又奏毀孝宣皇考廟勿修;罷南陵
      、云陵為縣。奏可


        莽自以北化匈奴
      ,東致海外,南懷黃支
      ,唯西方未有加
      ,乃遣中郎將平憲等多持金幣誘塞外羌,使獻(xiàn)地愿內(nèi)屬
      。憲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種可萬二千人
      ,愿為內(nèi)臣,獻(xiàn)鮮水海
      、允谷
      、鹽池、平地美草
      ,皆予漢民;自居險(xiǎn)阻處為藩蔽
      。問良愿降意,對(duì)曰:'太皇太后圣明
      ,安漢公至仁
      ,天下太平,五谷成熟
      ,或禾長(zhǎng)丈馀
      ,或一粟三米,或不種自生
      ,或繭不蠶自成;甘露從天下
      ,醴泉自地出;鳳皇來儀,神爵降集
      。從四歲以來
      ,羌人無所疾苦,故思樂內(nèi)屬
      。'宜以時(shí)處業(yè)
      ,置屬國(guó)領(lǐng)護(hù)
      。"事下莽,莽復(fù)奏:"今已有東海
      、南海
      、北海郡
      ,請(qǐng)受良愿等所獻(xiàn)地為西海郡
      。分天下為十二州
      ,應(yīng)古制。"奏可
      。冬
      ,置西海郡
      。又增法五十條
      ,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萬數(shù)
      ,民始怨矣


        梁王立坐與衛(wèi)氏交通,廢
      ,徙南鄭;自殺


        分京師置前輝光、后丞烈二郡
      。更公卿
      、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
      、位次及十二州名
      、分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guó)所屬
      ,罷置改易,天下多事
      ,吏不能紀(jì)矣


        元始五年乙丑,公元五年

        春
      ,正月
      ,祫祭明堂;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
      ,宗室子九百馀人
      ,征助祭
      。禮畢,皆益戶
      、賜爵及金帛
      、增秩、補(bǔ)吏各有差


        安漢公又奏復(fù)長(zhǎng)安南
      、北郊。三十馀年間
      ,天地之祠凡五徙焉


        詔曰:"宗室子自漢元至今十有馀萬人,其令郡國(guó)各置宗師以糾之
      ,致教訓(xùn)焉
      。"

        夏,四月
      ,乙未
      ,博山簡(jiǎn)列侯孔光薨,贈(zèng)賜
      、葬送甚盛
      ,車萬馀兩。以馬宮為太師
      。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及諸侯王公、列侯
      、宗室見者皆叩頭言:"宜亟加賞于安漢公
      。"于是莽上書言:"諸臣民所上章下議者,愿皆寢勿上
      ,使臣莽得盡力畢制禮作樂;事成
      ,愿賜骸骨歸家,避賢者路
      。"甄邯等白太后
      ,詔曰:"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
      ,愿不受賞;賞即加
      ,不敢當(dāng)位。方制作未定
      ,事須公而決
      ,故且聽公制作;畢成,群公以聞
      ,究于前議
      。其九錫禮儀亟奏!"

        五月
      ,策命安漢公莽以九錫,莽稽首再拜
      ,受綠韨
      ,袞冕、衣裳
      、玚琫
      、玚珌,句履
      ,鸞路
      、乘馬,龍旂九旒
      ,皮弁、素積
      ,戎路
      、乘馬,彤弓矢
      、盧弓矢
      ,左建朱鉞,右建金戚
      ,甲
      、胄一具,秬鬯二卣
      ,圭瓚二
      ,九命青玉珪二,朱戶
      ,納陛
      ,署宗官、祝官
      、卜官
      、史官,虎賁三百人


        王惲等八人使行風(fēng)俗還
      ,言天下風(fēng)俗齊同,詐為郡國(guó)造歌謠頌功德
      ,凡三萬言
      。閏月,丁酉
      ,詔以羲和劉秀等四人使治明堂
      、辟雍
      ,令漢與文王靈臺(tái)、周公作洛同符
      。太仆王惲等八人使行風(fēng)俗
      ,宣明德化,萬國(guó)齊同
      ,皆封為列侯
      。時(shí)廣平相班穉獨(dú)不上嘉瑞及歌謠;瑯邪太守公孫閎言災(zāi)害于公府。甄豐遣屬馳至兩郡
      ,諷吏民
      ,而劾"閎空造不祥,穉絕嘉應(yīng)
      ,嫉害圣政
      ,皆不道。"穉
      ,班婕妤弟也
      。太后曰:"不宣德美,宜與言災(zāi)者異罰
      。且班穉后宮賢家
      ,我所哀也。"閎獨(dú)下獄
      ,誅
      。穉懼,上書陳恩謝罪
      ,愿歸相印
      ,入補(bǔ)延陵園郎;太后許焉。

        莽又奏為市無二賈
      ,官無獄訟
      ,邑?zé)o盜賊,野無饑民
      ,道不拾遺
      ,男女異路之制;犯者象刑。

        莽復(fù)奏言:"共王母
      、丁姬
      ,前不臣妾,冢高與元帝山齊
      ,懷帝太后
      、皇太太后璽綬以葬。請(qǐng)發(fā)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璽綬;徙共王母歸定陶
      ,葬共王冢次
      。"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fù)發(fā)
      。莽固爭(zhēng)之
      ,太后詔因故棺改葬之。莽奏:"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宮
      ,珠玉之衣
      ,非藩妾服。請(qǐng)更以木棺代
      ,去珠玉衣
      ,葬丁姬媵妾之次。"奏可
      。公卿在位皆阿莽指
      ,入錢帛,遣子弟及諸生
      、四夷凡十馀萬人
      ,操持作具,助將作掘平共王母
      、丁姬故冢;二旬間,皆平
      。莽又周棘其處
      ,以為世戒云。又隳壞共皇廟
      ,諸造議者泠褒
      、段猶等皆徙合浦。征師丹詣公車
      ,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食故邑。數(shù)月,更封丹為義陽侯;月馀,薨


        初
      ,哀帝時(shí),馬宮為光祿勛
      ,與丞相、御史雜議傅太后謚曰孝元傅皇后。及莽追誅前議者
      ,宮為莽所厚,獨(dú)不及。宮內(nèi)慚懼
      ,上書言:"臣前議定陶共王母謚
      ,希指雷同,詭經(jīng)僻說
      ,以惑誤主上
      ,為臣不忠。幸蒙灑心自新
      ,誠(chéng)無顏復(fù)望闕廷
      ,無心復(fù)居官府,無宜復(fù)食國(guó)邑
      。愿上太師
      、大司徒、扶德侯印綬
      ,避賢者路
      。"秋,八月
      ,壬午
      ,莽以太后詔賜宮策曰:"四輔之職,為國(guó)維綱;三公之任
      ,鼎足承君;不有鮮明固守
      ,無以居位。君言至誠(chéng)
      ,不敢文過
      ,朕甚多之。不奪君之爵邑
      ,其上太師
      、大司徒印綬使者,以侯就第
      。"

        莽以皇后有子孫瑞
      ,通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
      ,徑漢中


        泉陵侯劉慶上書言:"周成王幼少,稱孺子
      ,周公居攝
      。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
      ,如周公
      。"群臣皆曰:"宜如慶言
      。"

        時(shí)帝春秋益壯,以衛(wèi)后故
      ,怨不悅
      。冬,十二月
      ,莽因臘日上椒酒
      ,置毒酒中。帝有疾
      ,莽作策
      ,請(qǐng)命于泰畤,愿以身代
      ,藏策金滕
      ,置于前殿,敕諸公勿敢言
      。丙午
      ,帝崩于未央宮。大赦天下
      。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
      。奏尊孝成廟曰統(tǒng)宗;孝平廟曰元宗。斂孝平
      ,加元服
      ,葬康陵。

        班固贊曰:孝平之世
      ,政自莽出
      ,褒善顯功,以自尊盛
      。觀其文辭,方外百蠻
      ,無思不服
      ,休征嘉應(yīng),頌聲并作;至乎變異見于上
      ,民怨于下
      ,莽亦不能文也。

        以長(zhǎng)樂少府平晏為大司徒


        太后與群臣議立嗣
      。時(shí)元帝世絕,而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
      ,列侯四十八人
      。莽惡其長(zhǎng)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后。"乃悉征宣帝玄孫
      ,選立之


        是月,前輝光謝囂奏武功長(zhǎng)孟通浚井得白石
      ,上圓下方
      ,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符命之起
      ,自此始矣。

        莽使群公以白太后
      ,太后曰:"此誣罔天下
      ,不可施行!"太保舜謂太后曰:"事已如此,無可奈何
      。沮之
      ,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
      ,但欲稱攝以重其權(quán)
      ,填服天下耳"太后心不以為可,然力不能制
      ,乃聽許
      。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詔曰:"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
      ,差度宜者
      ,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孫年在襁褓
      ,不得至德君子
      ,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
      ,與周公異世同符
      。今前輝光囂、武功長(zhǎng)通上言丹石之符
      ,朕深思厥意
      ,云'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
      。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
      ,如周公故事,具禮儀奏
      。"于是群臣奏言:"太后圣德昭然
      ,深見天意
      ,詔令安漢公居攝。臣請(qǐng)安漢公踐祚
      ,服天子韨冕
      ,背斧依立于戶牖之間,南面朝群臣
      ,聽政事;車服出入警蹕
      ,民臣稱臣妾,皆如天子之制
      。郊祀天地
      ,宗祀明堂,共祀宗廟
      ,享祭群神
      ,贊曰'假皇帝',民臣謂之'攝皇帝'
      ,自稱曰'予'
      。平?jīng)Q朝事,常以皇帝之詔稱'制'
      。以奉順皇天之心
      ,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
      ,遂寄托之義
      ,隆治平之化。其朝見太皇太后
      、帝皇后皆復(fù)臣節(jié)
      。自施政教于其宮家國(guó)采,如諸侯禮儀故事
      。"太后詔曰:"可
      。"

        王莽上

        △居攝元年丙寅,公元六年

        春
      ,正月
      ,王莽祀上帝于南郊,又行迎春
      、大射
      、養(yǎng)老之禮


        三月
      ,己丑,立宣帝玄孫嬰為皇太子
      ,號(hào)曰孺子
      。嬰
      ,廣戚侯顯之子也。年二歲;托以卜相最吉
      ,立之
      。尊皇后曰皇太后。

        以王舜為太傅
      、左輔
      ,甄豐為太阿、右拂
      ,甄邯為太保
      、后承;又置四少,秩皆二千石


        四月
      ,安眾侯劉崇與相張紹謀曰:"安漢公莽必危劉氏,天下非之
      ,莫敢先舉
      ,此乃宗室之恥也。吾帥宗族為先
      ,海內(nèi)必和
      。"紹等從者百馀人遂進(jìn)攻宛;不得入而敗。紹從弟竦與崇族父嘉詣闕自歸;莽赦弗罪
      。竦因?yàn)榧巫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稱莽德美,罪狀劉崇:"愿為宗室倡始
      ,父子兄弟負(fù)籠荷鍤
      ,馳之南陽,豬崇宮室
      ,令如古制;及崇社宜如亳社
      ,以賜諸侯,用永監(jiān)戒!"于是莽大說
      ,封嘉為率禮侯
      ,嘉子七人皆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后又封竦為淑德侯。長(zhǎng)安為之語曰:"欲求封
      ,過張伯松
      。力戰(zhàn)斗,不如巧為奏
      。"自后謀反者皆污池云
      。群臣復(fù)白劉崇等謀逆者,以莽權(quán)輕也;宜尊重以填海內(nèi)
      。五月
      ,甲辰
      ,太后詔莽朝見太后稱"假皇帝"。

        冬
      ,十月
      ,丙辰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
      ,群臣奏請(qǐng)以安漢公廬為攝省,府為攝殿
      ,第為攝宮
      。奏可。

        是歲
      ,西羌龐怙
      、傅幡等怨莽奪其地,反攻西海太守程永;永奔走
      。莽誅永
      ,遣護(hù)羌校尉竇況擊之。

        居攝二年丁卯
      ,公元七年

        春
      ,竇況等擊破西羌。

        五月
      ,更造貨:錯(cuò)刀
      ,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錢
      ,一直五十
      。與五銖錢并行,民多盜鑄者
      。禁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
      ,輸御府受直;然卒不與直。

        東郡太守翟義
      ,方進(jìn)之子也
      ,與姊子上蔡陳豐謀曰:"新都侯攝天子位,號(hào)令天下
      ,故擇宗室幼稚者以為孺子
      ,依托周公輔成王之義,且以觀望
      ,必代漢家
      ,其漸可見。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強(qiáng)蕃
      ,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捍國(guó)難
      。吾幸得備宰相子
      ,身守大郡,父子受漢厚恩
      ,義當(dāng)為國(guó)討賊
      ,以安社稷。欲舉兵西
      ,誅不當(dāng)攝者
      ,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shè)令時(shí)命不成
      ,死國(guó)埋名
      ,猶可以不慚于先帝。今欲發(fā)之
      ,汝肯從我乎?"豐年十八
      ,勇壯,許諾
      。義遂與東郡都尉劉宇
      、嚴(yán)鄉(xiāng)侯劉信、信弟武平侯劉璜結(jié)謀
      ,以九月都試日斬觀令
      ,因勒其車騎、材官士
      ,募郡中勇敢
      ,部署將帥。信子匡時(shí)為東平王
      ,乃并東平兵
      ,立信為天子;義自號(hào)大司馬、柱天大將軍
      。移檄郡國(guó)
      ,言:"莽鴆殺孝平皇帝,攝天子位
      ,欲絕漢室
      。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郡國(guó)皆震
      。比至山陽
      ,眾十馀萬。

        莽聞之,惶懼不能食
      。太皇太后謂左右曰:"人心不相遠(yuǎn)也
      。我雖婦人,亦知莽必以是自危
      。"莽乃拜其黨
      、親:輕車將軍、成武侯孫建為奮武將軍
      ,光祿勛
      、成都侯王邑為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為強(qiáng)弩將軍
      ,春王城門校尉王況為震威將軍
      ,宗伯、忠孝侯劉宏為奮沖將軍
      ,中少府
      、建威侯王昌為中堅(jiān)將軍,中郎將
      、震羌侯竇況為奮威將軍
      ,凡七人,自擇除關(guān)西人為校尉
      、軍吏
      ,將關(guān)東甲卒,發(fā)奔命以擊義焉
      。復(fù)以太仆武讓為積弩將軍
      ,屯函谷關(guān);將作大匠蒙鄉(xiāng)侯逯并為橫懋將軍,屯武關(guān);羲和
      、紅休侯劉秀為揚(yáng)武將軍
      ,屯宛。

        三輔聞翟義起
      ,自茂陵以西至汧二十三縣
      ,盜賊并發(f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锬凶于w明
      、霍鴻等自稱將軍,攻燒官寺
      ,殺右輔都尉及斄令
      ,相與謀曰:"諸將精兵悉東,京師空
      ,可攻長(zhǎng)安
      。"眾稍多,至十馀萬,火見未央宮前殿
      。莽復(fù)拜衛(wèi)尉王級(jí)為虎賁將軍
      ,大鴻臚、望鄉(xiāng)侯閻遷為折沖將軍
      ,西擊明等
      。以常鄉(xiāng)侯王惲為車騎將軍,屯平樂館;騎都尉王晏為建威將軍
      ,屯城北;城門校尉趙恢為城門將軍;皆勒兵自備。以太保
      、后備
      、承陽侯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
      ,領(lǐng)天下兵
      ,左杖節(jié),右把鉞
      ,屯城外
      。王舜、甄豐晝夜循行殿中
      。莽日抱孺子禱郊廟
      ,會(huì)群臣,而稱曰:"昔成王幼
      ,周公攝政
      ,而管、蔡挾祿父以畔
      。今翟義亦挾劉信而作亂
      。自古大圣猶懼此,況臣莽之斗筲!"群臣皆曰:"不遭此變
      ,不章圣德!"

        冬
      ,十月,甲子
      ,莽依《周書》作《大誥》曰:"粵其聞日
      ,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獻(xiàn)儀九萬夫
      ,予敬以終于此謀繼嗣圖功
      。"遣大夫桓譚等班行諭告天下,以當(dāng)反位孺子之意


        諸將東至陳留
      、菑,與翟義會(huì)戰(zhàn),破之
      ,斬劉璜首
      。莽大喜,復(fù)下詔先封車騎都尉孫賢等五十五人皆為列侯
      ,即軍中拜授
      。因大赦天下。于是吏士精銳遂攻圍義于圉城
      ,十二月
      ,大破之,義與劉信棄軍亡
      ,至固始界中
      ,捕得義,尸磔陳都市;卒不得信


        初始元年戊辰
      ,公元八年

        春,地震
      。大赦天下


        王邑等還京師,西與王級(jí)等合擊趙明
      、霍鴻
      。二月,明等殄滅
      ,諸縣息平
      。還師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
      ,勞饗將帥
      。詔陳崇治校軍功,第其高下
      ,依周制爵五等
      ,以封功臣為侯、伯
      、子
      、男,凡三百九十五人
      ,曰"皆以奮怒
      ,東指西擊,羌寇
      、蠻盜
      ,反虜
      、逆賊,不得旋踵
      ,應(yīng)時(shí)殄滅
      ,天下咸服"之功封云。其當(dāng)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者
      ,更名曰附城
      ,又?jǐn)?shù)百人。莽發(fā)翟義父方進(jìn)及先祖冢在汝南者
      ,燒其棺柩;夷滅三族
      ,誅及種嗣,至皆同坑
      ,以棘五毒并葬之
      。又取義及趙明、霍鴻黨眾之尸
      ,聚之通路之旁
      ,濮陽
      、無鹽
      、圉、槐里
      、盩厔凡五所
      ,建表木于其上,書曰:"反虜逆賊鳣鯢
      。"義等既敗
      ,莽于是自謂威德日盛,大獲天人之助
      ,遂謀即真之事矣


        群臣復(fù)奏進(jìn)攝皇帝子安、臨爵為公
      ,封兄子光為衍功侯;是時(shí)莽還歸新都國(guó)
      ,群臣復(fù)白以封莽孫宗為新都侯。

        九月
      ,莽母功顯君死
      。莽自以居攝踐阼,奉漢大宗之后
      ,為功顯君緦縗弁而加麻環(huán)绖
      ,如天子吊諸侯服。凡壹吊再會(huì);而令新都侯宗為主
      ,服喪三年云


        司威陳崇奏莽兄子衍功侯光私報(bào)執(zhí)金吾竇況
      ,令殺人;況為收系,致其法
      。莽大怒
      ,切責(zé)光。光母曰:"汝自視孰與長(zhǎng)孫
      、中孫!"長(zhǎng)孫
      、中孫者,宇及獲之字也
      。遂母子自殺
      ,及況皆死。初
      ,莽以事母
      、養(yǎng)嫂、撫兄子為名
      ,及后悖虐
      ,復(fù)以示公義焉。令光子嘉嗣爵為侯


        是歲
      ,廣饒侯劉京言齊郡新井,車騎將軍千人扈云言巴郡石牛
      ,太保屬臧鴻言扶風(fēng)雍石;莽皆迎受
      。十一月,甲子
      ,莽奏太后曰:"陛下遇漢十二世三七之厄
      ,承天威命,詔臣莽居攝
      。廣饒侯劉京上書言:'七月中
      ,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zhǎng)辛當(dāng)一暮數(shù)夢(mèng),曰:"吾
      ,天公使也
      。天公使我告亭長(zhǎng)曰:'攝皇帝當(dāng)為真。'即不信我
      ,此亭中當(dāng)有新井
      。"亭長(zhǎng)晨起視亭中,誠(chéng)有新井
      ,入地且百尺
      。'十一月,壬子
      ,直建冬至
      ,巴郡石牛
      ,戊午,雍石文
      ,皆到于未央宮之前殿
      。臣與太保安陽侯舜等視,天風(fēng)起
      ,塵冥
      ,風(fēng)止,得銅符帛圖于石前
      ,文曰:'天告帝符
      ,獻(xiàn)者封侯,'騎都尉崔發(fā)等視說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釉唬?畏天命,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臣莽敢不承用!臣請(qǐng)共事神祗、宗廟
      ,奏言太皇太后
      、孝平皇后,皆稱'假皇帝';其號(hào)令天下
      ,天下奏言事
      ,毋言'攝';以居攝三年為始初;漏刻以百二十為度;用應(yīng)天命
      。臣莽夙夜養(yǎng)育隆就孺子
      ,令與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萬方
      ,期于富而教之
      。孺子加元服,復(fù)子明辟
      ,如周公故事
      。"奏可。眾庶知其奉符命
      ,指意群臣博議別奏
      ,以示即真之漸矣。

        期門郎張充等六人謀共劫莽
      ,立楚王
      。發(fā)覺,誅死


        梓潼人哀章學(xué)問長(zhǎng)安
      ,素?zé)o行
      ,好為大言,見莽居攝
      ,即作銅匱
      ,為兩檢,署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
      ,其一署曰"赤帝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
      。某者,高皇帝名也
      。書言王莽為真天子
      ,皇太后如天命。圖書皆書莽大臣八人
      ,又取令名王興
      、王盛,章因自竄姓名
      ,凡十一人
      ,皆署官爵,為輔佐
      。章聞齊井
      、石牛事下,即日昏時(shí)
      ,衣黃衣
      ,持匱至高廟,以付仆射
      。仆射以聞
      。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禪
      ,御王冠
      ,謁太后,還坐未央宮前殿
      ,下書曰:"予以不德
      ,托于皇初祖考黃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
      ,而太皇太后之末屬
      。皇天上帝隆顯大佑
      ,成命統(tǒng)序
      ,符契、圖文
      、金匱策書
      ,神明詔告
      ,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
      ,承天命
      ,傳國(guó)金策之書,予甚祗畏
      ,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
      ,御王冠,即真天子位
      ,定有天下之號(hào)曰新
      。其改正朔,易服色
      ,變犧牲
      ,殊徽幟,異器制
      。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始建國(guó)元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shí)
      。服色配德上黃,犧牲應(yīng)正用白
      ,使節(jié)之旄幡皆純黃
      ,其署曰'新使五威節(jié)',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

        莽將即真
      ,先奉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驚
      。是時(shí)以孺子未立
      ,璽臧長(zhǎng)樂宮。及莽即位
      ,請(qǐng)璽
      ,太后不肯授莽
      。莽使安陽侯舜諭指
      ,舜素謹(jǐn)敕,太后雅愛信之
      。舜既見太后
      ,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
      ,蒙漢家力
      ,富貴累世,既無以報(bào)
      ,受人孤寄
      ,乘便利時(shí)奪取其國(guó)
      ,不復(fù)顧恩義。人如此者
      ,狗豬不食其馀
      ,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
      、服制
      ,亦當(dāng)自更作璽,傳之萬世
      ,何用此亡國(guó)不祥璽為
      ,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
      ,欲與此璽俱葬
      ,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cè)長(zhǎng)御以下皆垂涕
      。舜亦悲不能自止
      ,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
      。莽必欲得傳國(guó)璽
      ,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
      ,乃出漢傳國(guó)璽投之地
      ,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guó)璽
      ,奏之;莽大說
      ,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tái),大縱眾樂
      。莽又欲改太后漢家舊號(hào)
      ,易其璽綬,恐不見聽;而莽疏屬王諫欲諂莽
      ,上書言:"皇天廢去漢而命立新室
      ,太皇太后不宜稱尊號(hào),當(dāng)隨漢廢
      ,以奉天命
      。"莽以其書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也!"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
      ,罪當(dāng)誅!"于是冠軍張永獻(xiàn)符命銅璧文
      ,言太皇太后當(dāng)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詔從之。于是鴆殺王諫而封張永為貢符子。

        班彪贊曰:三代以來
      ,王公失世
      ,稀不以女寵。及王莽之興
      ,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饗國(guó)六十馀載,群弟世權(quán)
      ,更持國(guó)柄;五將
      、十侯,卒成新都
      。位號(hào)已移于天下
      ,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
      ,婦人之仁
      ,悲矣!

        《資治通鑒》 宋?司馬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26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jiǎn)介閔損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guó)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gè)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dòng)畫電影。對(duì)這個(gè)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⒛旮蚍噶擞赫男┙?/div>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jìn)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撫遠(yuǎn)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