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望之為什么會自殺他的死跟漢元帝有什么關系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4 12:26:52
蕭望之為什么會自殺他的死跟漢元帝有什么關系
大家好
,這里是小編
,今天給大家說說聽聞蕭望之自殺,漢元帝這才知道
,自己的決定“玩”死了老師的故事
,歡迎關注哦
。
老師不好當,被頑劣學生氣的事
,不僅當下有
,古代也有。但無論古今
,老師被自己的學生活活“玩”死的
,卻是少之又少。不過
,少不等于沒有
,西漢名臣蕭望之就是被自己的乖學生漢元帝給活活玩死的。

蕭望之是山東蘭陵人
,博學多才
,精通儒學,很有名望
。當時
,霍光秉政,因此丙吉便向霍光推薦了蕭望之
。蕭望之也由此開啟了官宦生涯
。
蕭望之為官能堅持儒家思想原則,對權臣霍光飛揚跋扈的做法頗為不滿
,甚至還曾當面批評霍光無“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
,所以不受霍光重用。跟霍光混了三年
,與他同期被推薦的王仲翁都已當了光祿大夫
、給事中,而蕭望之仍然只是一個看守小苑東門的看門人
,不得升遷
。
霍光死后,蕭望之的官運這才得以亨通
。地節(jié)三年一年間
,蕭望之“累遷諫大夫,丞相司直
,歲中三遷
,官至二千石”,霍氏謀反伏誅
,蕭望之更得漢宣帝重用
,多次被當作重點考察對象,派往地方歷練
。神爵三年
,蕭望之當上御史大夫
,位居三公,可謂位高權重
。
按正常邏輯和西漢任命官員的慣例
,當了御史大夫之后,蕭望之下一步就希望擔任丞相了
。但遺憾的是
,就在這時,蕭望之卻干了兩件蠢事
,徹底把自己的上升道路給斷了
。
其一、大司農(nóng)耿壽昌上奏書提議設常平倉
,得到漢宣帝的贊同
,“善之”,而蕭望之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其二
、丞相丙吉年老
,漢宣帝十分敬重他,而蕭望之卻上書批評丙吉才不堪任
、尸位素餐
,說:“百姓或乏困,盜賊未止
,二千石多才下不任職
。三公非其人,則三光為之不明
,今首歲日月少光
,咎在臣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關于該不該設常平倉的問題
,皇帝贊同,蕭望之反對
, 說明他與皇帝的政見不合
。這種情況下,除非漢宣帝腦子進水了
,否則他怎么可能任命一個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人來當丞相?
而蕭望之批評丙吉這事
,辦得既缺乏政治眼光也不夠厚道。丙吉雖老
,但德高望重,是漢宣帝樹立起來的一方面旗幟
,漢宣帝讓丙吉當丞相
,看重得不是才能而是名望
。而蕭望之卻以缺乏才能去批評丙吉,這就缺乏政治眼光了;再者
,當初蕭望之能夠進入官場
,還是丙吉推薦的,現(xiàn)在蕭望之反過來批評丙吉
,也有失厚道
。
總之,蕭望之干了這兩件事
,惹得漢宣帝很不高興
,所以被免去御史大夫之職,被任命為太子太傅
,成為太子劉奭的老師
。在太子老師的任上,蕭望之一當就當了好幾年
,直到漢宣帝去世
。
公元前49年,漢宣帝病重
,任命外戚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勛,周堪為光祿大夫
,受遺詔輔政
。之后,漢宣帝駕崩
,太子劉奭即位
,是為漢元帝。
因為蕭望之和周堪是漢元帝的老師
,所以很受尊重
,屢次在閑暇時入見天子,討論治國方略
。此外
,蕭望之還推薦宗室成員劉更生為給事中,同侍中金敞一起
,輔助漢元帝處理政務
。于是,蕭望之
、周堪
、劉更生、金敞四人便在漢元帝周圍形成了一個政治小團體,左右著
,甚至是操控著漢元帝
。
、
這樣問題就來了
,史高也是顧命大臣
,蕭望之等這么搞,豈不是把史高排擠在權力中心之外?史高肯定很生氣
、很不高興
,于是便與中書令弘恭、仆射石顯勾搭上了
。
弘恭
、石顯是宦官,漢元帝即位后
,天真地認為他們“久典樞機
,明習文法”,而且是太監(jiān)
,沒有外黨
,可放心讓他們參與政治。
于是
,在漢元帝身邊就形成了兩個政治集團
,一個是以蕭望之為首的士大夫集團,一個是以石顯
、史高為首的宦官與外戚集團
。這兩個集團彼此爭權奪利,水火不容
,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在所難免
。
公元前47年,蕭望之等首先發(fā)難
,上書漢元帝請求剝奪石顯
、弘恭等宦官染指國家機要中書之權,但漢元帝卻猶豫不決
。
石顯等挨了一記悶棍
,便聯(lián)名控告蕭望之等結黨營私,離間漢元帝與外戚許家
、史家的關系
,欲專擅權勢,把持朝政
。石顯與弘恭最后說:蕭望之等“為臣不忠
,誣上不道
,請謁者召致廷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請謁者召致廷尉”是要把蕭望之等打入牢獄的意思
,但可笑的是,漢元帝居然不知道
,他以為,“請謁者召致廷尉”只是讓蕭望之等人去廷尉府喝喝茶
,順便接受一下調查就沒事了
。
于是,漢元帝答應了石顯等人的要求
,將蕭望之一干人“召致廷尉”
。不久,漢元帝想要召見周堪
、劉更生
,這才知道蕭望之、周堪
、劉更生都已被自己打入牢獄
,大驚曰:“非但廷尉問邪!”趕緊準備叫人把他們都放出來。
這時
,史高給漢元帝出主意:“上新即位
,未以德化聞于天下,而先驗師傅
。即下九卿
、大夫獄,宜因決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辈恢攵至駸o主的漢元帝聽從了史高的意見,把周堪
、劉更生免為平民
,蕭望之雖然被無罪釋放,卻也失去了前將軍
、光祿勛的印信
。
也就是說,這一回合
,由于漢元帝的無知
,蕭望之等輸?shù)煤軕K。不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蕭望之等相信,雖然之前 “吐血數(shù)升”,但只要自己不死
,就還有扳回來的希望
。
果然,漢元帝不久后便復征周堪
、劉更生
,欲以為諫大夫;賜蕭望之爵關內侯,準備任命他為丞相
。然而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蕭望之的兒子卻上書漢元帝
,替父親在之前無辜蒙受牢獄之災申冤
。
這真是正想睡覺就有人送來了枕頭,找都沒辦法找到這么好的機會
。石顯等馬上指使相關審理部門給漢元帝上書說:蕭望之的案子罪證確鑿
,沒有誣告之事,如今蕭望之竟然自稱無辜
,教唆兒子重新提起申訴
,有失大臣體統(tǒng),對陛下很不恭敬
,請允許逮捕他
。
弘恭、石顯等也從旁慫恿漢元帝應該批準逮捕蕭望之
,說:“望之前為將軍輔政
,欲排退許、史
,專權擅朝
。幸得不坐,復賜爵邑
,與聞政事
,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
,教子上書
,歸非于上,自以托師傅
,懷終不坐
。非頗詘望之于牢獄,塞其怏怏心
,則圣朝亡以施恩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石顯等人之所以一心慫恿漢元帝應該逮捕蕭望之,是因為他們清楚
,蕭望之有名望
,有氣節(jié),很清高
,肯定無法承受被逮捕的屈辱
。然而,無知的漢元帝竟然無法了解當了自己多年老師的秉性
,再次落入石顯等人的圈套
,批準逮捕蕭望之。
蕭望之收到自己學生親手簽署的逮捕令
,不禁仰天嘆曰:“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老入牢獄
,茍求生活,不亦鄙乎!”于是飲鴆自殺
。
聽聞蕭望之自殺
,漢元帝這才知道,自己的決定“玩”死了老師
,悲痛欲絕
,嚎啕痛哭。不可思議的是
,漢元帝哭過之后
,對石顯等只是譴責了一番,竟沒有任何懲罰的舉動
。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
,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么簡單
,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
,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chuàng)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在高曉松的歌詞里,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
,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
。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xiàn)實
,我們不僅要活在現(xiàn)在
,更要活在未來
。跟著這些經(jīng)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
,一點點掀開面紗
,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
,追逐著哲人的思想
,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
漢元帝劉?]生平簡介 他是怎么死的?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中
,出現(xiàn)過很多多才多藝的皇帝
,但是作為皇帝來說,多才多藝似乎并沒有多大的作用
,有時候反而是要命的催命符
。
漢元帝劉]就多才多藝,班固在《漢書》里狠狠地夸了一頓
,夸他讀了很多書
,精通音律,會很多樂器
,尊崇儒術
,重用儒生,性格特別好相處
,吧啦吧啦
。可話說回來
,這個皇帝真心不怎么樣
,比起他老爸漢宣帝來說實在是弱爆了。
當年許平君嫁給并不顯貴的劉詢
,夫妻倆恩愛非常
,劉詢一朝登基為帝,上演了一出故劍情深的戲碼
,硬是抗住了權臣霍光的壓力
,把許平君封為皇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霍光之妻霍顯想將小女兒霍成君送上后位,便收買醫(yī)女淳于衍
,毒害了許平君
。
漢元帝是漢宣帝和皇后許平君的長子
,出于對發(fā)妻的深情和思念,就算精明如漢宣帝
,明知道漢元帝不是當皇帝的料子
,也依然沒有廢掉他和許平君唯一的兒子的太子之位,而是把國家交到了他的手里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他提前知道這個兒子會斷送大漢的天下,他還會這樣做嗎
?
答案我們已經(jīng)無法知曉了
,但是我們卻可以看看劉]到底是怎么斷送大漢江山的,認識到某些人性的弱點
,例如耳根子軟
。
漢宣帝在臨終前做了最后一番部署,他盡可能地為大漢的將來考慮
,以彌補兒子在政治能力上的不足
,讓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
、少傅周堪一起輔佐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蓜耳根子軟
,加上他素來親近儒生,所以特別親近蕭望之
,令史高心生嫉妒
,與蕭望之爭奪權力。
史高聯(lián)合宦官
,只用了兩個回合就消滅了蕭望之
,得知老師飲鴆自殺的消息,漢元帝非常生氣
,但是他又不忍心殺掉陪伴自己多年的弘恭
、石顯等人,只是口頭上責怪了他們幾句
,這件事就這么結束了
!這件事過后,他依然寵信這些人
,絲毫不記得他們曾害死了他的恩師
。單單從這件事上看,劉]就不適合當皇帝
,他連自己的老師都保護不了
,又哪里來的能力保護萬千子民
。
弘恭病死后,漢元帝專寵石顯
,甚至將皇權拱手讓給了石顯
,給石顯全權處理朝廷政事的特權。在封建帝制的時代
,皇權旁落是大忌
,漢元帝尤不自知,簡直是自取滅亡
!石顯有了特權以后
,權傾朝野,他拉幫結派拉的還不止宮里的太監(jiān)
,更有朝堂上呼風喚雨的外戚
,地位固若金湯
。
后來發(fā)生了王昭君和親匈奴的事
,漢元帝才感覺到漢朝的政治原來已經(jīng)這么腐敗了呀
,但是他卻絲毫沒有認識到這一切都是他縱容石顯等人的結果
。王昭君是后宮眾多佳麗中的一位
,僅僅因為沒有賄賂畫師
,畫師便故意將她畫得很丑
,斷絕她得到圣寵的機會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漢元帝懂得以小見大
,他就足以想象到,在更重大的事情上
,還有無數(shù)被掩蓋的丑惡
。
無奈,漢元帝天性如此
,他真的是太好糊弄了
,所以才會被石顯等人玩弄于鼓掌,好好的兒子他也能養(yǎng)廢了
。性格懦弱
,沒有主見的漢元帝啊,該拿他怎么辦呢
?
西漢朝政混亂不堪
,當了16年的皇帝以后,漢元帝終于解放了
,病逝于未央宮
,享年42歲。
漢昭帝劉弗陵的妃嬪不多
,雖然他繼位很早
,但是他真正掌權的時間卻并不多
,所以他的終身大事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夠決定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催^《云中歌》的小伙伴可能會知道
,劉弗陵的皇后是上官小妹,但是他們一生都沒有孩子
,上官小妹還總是夾在外祖父和祖父兩人中間
,難做人。
歷史上
,漢昭帝的皇后只說是上官氏
,并沒有留下名字,所以我們暫且稱她為上官皇后吧
。由于父親和祖父的運作
,上官皇后6歲就進宮了,她被封為了僅次于皇后的婕妤
,沒過多久就被升為皇后
。
這是一場政治婚姻,雙方都還是小孩子呢
,就已經(jīng)成為了夫妻
。
漢昭帝繼位的時候年齡很小,只有8歲
,漢武帝臨終前封霍光為輔政大臣
,同時封車騎將軍金日、左將軍上官桀為副手
,這樣一來,幾位大臣互相牽制
,漢昭帝的地位才能穩(wěn)固
。上官桀不滿足副手的位置,他想獨占輔政大權
,所以和兒子上官安一起討好鄂邑長公主
。
鄂邑長公主是漢昭帝唯一在世的皇姐,而且漢昭帝一繼位
,這位長公主就進宮陪伴皇帝去了
,所以他們姐弟的感情很好。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兒
,生的女兒就是后來的上官皇后
。為了討好鄂邑長公主,上官桀將主意打到了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身上
。
漢朝有規(guī)定
,公主只能嫁給侯爵
,于是上官桀就請求封丁外人一個侯爵之位。當時霍光把持朝政
,幾乎所有命令都取決于霍光
。霍光當即就否定了這個提議
,言語之中的意思就是丁外人沒有功勞
,不能封侯,讓鄂邑長公主很沒有面子
,于是鄂邑長公主開始處處針對霍光
。
上官桀為了牢牢靠在鄂邑長公主這條船上,當然還有后招
,那就是直接拿錢賄賂丁外人
。丁外人沒有得到侯爵之位,所以常常說霍光的壞話
,加上他又收了上官桀這么多好處
,自然更加賣力的慫恿鄂邑長公主對付霍光了。
之所以會想到把上官皇后送進宮
,也是出于政治考量
,上官氏的人認為上官皇后進宮以后,漢昭帝就會更加親近上官氏而不是霍光
。
可惜
,漢昭帝對霍光的信任簡直是無可撼動,所以就算上官桀等人聯(lián)合起來誣陷霍光謀反
,漢昭帝也沒有相信
。上官桀等人又預謀殺害霍光,事發(fā)后被滅族
,上官皇后才9歲
,又常年待在宮里,所以并未在受罰之列
。
其實
,應該是霍光保下了上官皇后,畢竟是他的外孫女
,又沒做錯什么
,還什么都不懂呢!上官皇后依然是皇后
,如果沒有霍光
,你覺得她還可能繼續(xù)做皇后嗎?
漢昭帝經(jīng)過這件事情以后,開始不喜歡上官皇后了
,但是霍光又不能眼睜睜看著小孫女受苦
,所以只能暗中插手漢昭帝的后宮之事。為了保證上官皇后的地位
,霍光下令
,讓所有宮女都穿“窮绔”(有前后襠、系帶很多的一種 ***
,不方便解開)
,就是怕漢昭帝寵幸宮女。
漢昭帝身體不好
,有記載的后妃也不過兩位而已
,一個是上官皇后,另一個是周陽氏
。這兩位后妃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所以直到漢昭帝21歲死的那一年,他都沒有孩子
。
很多人都認為
,霍光是權臣,而且時刻有逼漢昭帝退位的意思
,因此他們認為漢昭帝和霍光的關系并不好
。但是,如果他們的關系真的不好
,那漢昭帝完全可以借助那次機會扳倒霍光
,但他最后卻幫了霍光,還無比信任他
,這至少也說明了霍光對他沒有那么大的威脅吧
。或許霍光的權勢真的很大
,但是霍光卻從不會有逼位的想法
,所以漢昭帝就算不喜霍光,也不會站在霍光的對立面
。
劉在歷史上被稱為南漢后主
,和南唐后主李煜不同的是
,同為亡國皇帝的劉無才更無德
,連亡國也亡得非常戲劇性。
劉是南漢中宗劉晟的長子
,原名叫劉繼興
,他登基帝位時只有十七歲,國號為大寶。史書記載
,劉長相俊俏
,看起來很像一位明君,實際上卻是一位荒淫無度的昏君
。
劉非常寵愛一名波斯美女
,他專門給她取了一個昵稱,稱作“媚豬”
,天天都與她廝混
,不問朝政,還自稱“蕭閑大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实鄄还苁拢梢詾樗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但是國家依然要運作
,朝政大事都是誰在打理呢?
劉為了能放心的當自己的“蕭閑大夫”
,早就把朝政交給了他非常信任的幾個人
,他們分別是宦官龔澄樞、陳延壽
、女侍中盧瓊仙以及女巫樊胡子
。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劉的心腹居然不是女人就是宦官
,而沒有一位元老級別的朝廷大臣
。實際上,當時南漢的高官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太監(jiān)
,這都是因為劉的某一特殊癖好
。
劉的疑心病很重,比起朝臣來說
,他更信任宦官
,南漢的大臣想要高官進爵,就必須自宮
。許多沒有真本事的人就會覺得
,只要舍棄一樣東西便能獲得終身的榮華富貴,那還等什么
,以致于南漢宦官一度高達二萬人之多
。南漢劉在位時期應該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宦官最多的朝代了。
宦官當政
,皇帝無道
,這樣的南漢和趙匡胤統(tǒng)治的北宋對上
,分分鐘被被秒殺了。劉嚇得一把火燒掉宮殿以后就帶著妃嬪和金銀財寶打算乘船逃走
,誰知道劉無道
,他所信任的那些宦官和南漢的士兵們根本不愿意再替他賣命,趁著劉不備
,他們偷了船自己逃走了
,把劉留在原地只能干瞪眼。
北宋大軍追趕上來
,劉能怎么辦
,還不是只能乖乖投降。南漢滅亡以后
,劉被押往汴京
,當宋太祖追究責任的時候,劉為了自保
,立刻便將龔澄樞推了出去
,最后宋太祖赦免了劉,殺掉了龔澄樞
。
劉根本不像一個亡國皇帝
,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后還傷春悲秋,劉卻沒有一點這樣的感情
,他受到宋太祖
、宋太宗兩任宋皇的厚待,也都是因為他“臉皮厚”
。
歸降北宋以后
,劉依然過著富貴的生活,為了討好宋太祖
,他專門命人用珠子將馬鞍結成戲龍的形狀
,并將它獻給了宋太祖,令宋太祖龍顏大悅
。宋太祖深有感觸的說:“劉如果能把這份技藝用到國政上
,南漢怎么會亡?”
還有一次
,宋太祖賜酒給劉
,劉下意識的便覺得宋太祖這是要毒死自己,因為他曾經(jīng)就經(jīng)常賜毒酒給臣子
,結果把宋太祖逗得哈哈大笑
。
宋太宗在位時期,北宋和北漢即將開戰(zhàn)
,宋太宗就在長春殿宴請潘美等將領
,當時參加宴會的除了劉,還有前吳越王錢m以及前清源節(jié)度使陳洪進
,劉為了取悅宋太宗
,就說:“我們朝廷這么厲害,今日四方投降的君主都在這里
,等到平定太原以后
,北漢劉繼元也要來了。我是第一個歸降朝廷的
,到時候希望可以手持棍棒
,成為投降君主中的老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翁诼犕陿返貌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劉就是這樣一個皇帝,不愛朝政愛玩樂
,為了活下去他也能對自己的滅國仇人笑臉相迎
,他的結局就是平平淡淡的過完這輩子。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秦王春秋司馬相如卓文君韓信經(jīng)典
西漢宣帝的名臣蕭望之如何評價?
蕭望之,“漢初三杰”之一蕭何的七世孫
,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排在倒數(shù)第二
,一生為宣帝、元帝兩朝重臣
,數(shù)次距丞相之位一步之遙
,都擦肩而過。
既像是他本人時運不濟
,又像是漢宣帝識人不準
,更像是被霍光壓制了最盛年的時光,細細品來
,也許從他第一次見到霍光時的表現(xiàn)
,就已經(jīng)注定了他一生的起起伏伏。
一
、初遇霍光
雖然貴為蕭何的七世孫
,實際上蕭望之的祖上早已不在朝為官了。只不過家底尚且豐厚
,蕭望之也從小就非常好學
,早已名聲在外。不過
,蕭望之要走入官場
,已經(jīng)三十開外的年華了
,可即便如此,依然遭遇了波折
。
蕭望之的引薦人是大將軍霍光的長史丙吉
。可是非常不巧的是
,在這之前
,霍光遇到的一次險情讓他變得過于謹慎。
漢昭帝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
、燕王劉旦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等人因為不滿霍光專權
,曾聯(lián)合在一起意圖謀殺
,雖然最后結果是霍光贏了,但是從那以后
,再有人來見他
,他都有一個要求,即脫光了接受衛(wèi)兵的檢查
。
蕭望之自然也不例外
,可是,多年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蕭望之也養(yǎng)成了一身傲骨
,聽到這個要求以后
,當即轉身就要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撬€沒走出大將軍府呢
,就被衛(wèi)兵拿下,帶到了霍光面前了
。
蕭望之見了霍光
,倒是毫不客氣地給霍光上了一課,說一些“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您既然想成為周公,召天下有才之士
,還要搞如此檢查
,太過了”之類的言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艄饴犕晔捓蠋煹恼n
,二話不說就把蕭望之放走了,只不過蕭老師課講得太好
,大將軍府容不下罷了
,其他幾個被引薦倒是都被留下了
。
蕭望之的第一次官場之旅就這樣,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