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
那么
,古代什么人才能當老師?現(xiàn)代要想當老師得有從業(yè)資格證
,古代“教師”從業(yè)也要通過考試嗎?古代“教師”從業(yè)也得通過考試
《登科記考》記載:“諸博士助教皆計當年講授多少以為考課等級
。”在西漢以前,教師多是推薦,并不需要從業(yè)考試。但到東漢時期,中國出現(xiàn)了教師“資格考試”———要想成為太學博士,得通過太常主持的考試(有點類似今天教育部主持的考試)。當時,經(jīng)學名流才有任職資格,而且,對教師個人的教學經(jīng)歷和年齡都有相應(yīng)的規(guī)定,要求曾教過學生50名以上,年齡不小于50歲。隋唐時期
,中國形成了完備的官學制度。官學,相當于今天的公辦學校,既有小學,也有大學;既有綜合性學校,也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唐代對包括教育行政官員和教師在內(nèi)的學官,同其他官員一樣
,均要定期“考課”,一般每年一小考,三至五年一大考古代教師稱謂很多,繼秦漢出現(xiàn)“博士”后
,到宋代教師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教授”。石介、孫復、胡瑗等宋代一批著名學者都曾被聘為太學教授。宋代是民辦學校開始興起和繁榮的時代,私立書院流行,但朝廷對官學同樣抓得很緊,要當上“公辦教師”同樣得考試。宋熙寧八年(公元1076年)實施的“教官試”制度
,大概是中國教育史上最難通過的教育主管和教師資格考試。《文獻通考·學校七》稱,由于考試過嚴,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全國州、縣的教授“只五十三員”,“蓋重師儒之官,不肯輕授濫設(shè)故也。古代教學成績也與“升學率”掛鉤
《明會典》記載:“府學教授有9名學生在鄉(xiāng)試中舉”方可升職
。在唐宋及以前,對教師業(yè)務(wù)的考核主要在“教學量”上,明代則開始與教學質(zhì)量和升學率掛鉤“學官考課法”是明太祖朱元璋推出的教師考核制度
平時對教師也有考核
如果“歲考”中
對國子監(jiān)教師的考核更加嚴厲。曾任明代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相當于大學校長)的黃佐
學生學不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30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雍齒是劉邦仇人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