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演義臉譜化的三國人物們真實的是怎么樣的?竟然和想象中差異這么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說起三國很多人都會對里面人物都略知一二,那么《三國演義》所弘揚的價值觀是什么呢?是褒揚蜀漢貶低曹魏
,同時要宣揚忠義,因此很多人會有意丑化,有些人則有意淡化話本是需要給老百姓演繹的,如果人物不能夠臉譜化
真實的劉備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道德高尚,他一直想匡扶漢室
我們看《三國演義》上面這一段的時候
,都為劉備感到惋惜,我們不禁要反思,劉備剛剛建立了蜀漢政權,卻在很短時間內接連受到兩次慘敗。其實被冠以道德楷模的劉備不得人心,而是工于心計。那么我們看劉備是如何奪取益州的,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前只占有荊州的五個郡劉璋想請劉備過來,趕在曹操之前
劉備在益州道義上受到譴責
,必須通過對漢中的用兵才能轉移內部矛盾。劉備為了奪取漢中,讓關羽從荊州北上奪取樊城,這也是直接導致荊州空虛,呂蒙偷襲得手。如果關羽不配合劉備牽制曹操,劉備很難奪取漢中,所以說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負有直接責任。后來我們看到《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了替關羽復仇
,攻打吳國。如果從時間上來看,此時關羽已經死了一年半了,復仇的士氣早已低落。其實往北方攻打曹魏,他沒有足夠的實力的,但是要把荊州給奪回來,認為還是有可能的。因為隨劉備來益州的士兵大都是來自荊州,荊州是劉備的根據地,而且荊州是戰(zhàn)略重地,北靠漢水,東連揚州,西通巴蜀,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劉備低估了孫權的實力,夷陵之戰(zhàn)后死于白帝城。低調的孫權
三國中每次重要的戰(zhàn)役都有孫權的影子,比如官渡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以及夷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中孫權一直是坐鎮(zhèn)后方,周瑜在前線沖鋒陷陣
。而我們要了解到當時的孫吳是一個聯盟,而不是一個集權的軍事組織,要形成統一戰(zhàn)線,除了領袖的個人魅力以外,還要給大家足夠的信心。當時曹操雖然號稱百萬大軍,實際軍力大概在二十萬左右,這也是孫劉聯軍的四倍之多,而且曹操剛剛拿下劉表的荊州,可謂士氣正盛。此時江東士族一邊倒要求投降,要不是孫權的魄力與勇氣,很難形成統一戰(zhàn)線。而我們看到《三國演義》中把功勞全都算在諸葛亮身上,諸葛亮舌戰(zhàn)群雄,激怒周瑜,最后周瑜向孫權表達決心,讓大家同仇敵愾。如果孫權沒有稱帝的雄心
,此時魯肅和周瑜是說服不了他的。我們看《三國演義》中周瑜和魯肅是如何說服孫權的,先是周瑜介紹敵我真實實力對比,曹操立足未穩(wěn),不善長水戰(zhàn),大家都不傻,真實的戰(zhàn)力情況大家都是了解到的,所以這個理由是說服不了江東士族的。而魯肅如何說服的呢?他認為自己即使投降曹操依然可以做一個官吏,而孫權呢?如果投降曹操,最多配一匹馬,一輛車,還有幾個隨從,從此稱霸天下的夢想就沒有了。就像我們看現在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被兼并一樣而且孫權是一個城府極深之人
真實的曹操
曹操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奸雄,是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是我們看同時期的袁術、孫權、劉備,袁術早早就稱帝了,孫權呢,魯肅一早就對孫權說漢室不可光復。劉備則不經驗證謊稱漢獻帝已死,自己立即稱帝。我們反觀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可見曹操心底還是受到傳統禮教的束縛,在那個亂世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美德了。漢獻帝在逃出西安的時候,可以說一路無人收留,差點餓死,要不是曹操的收留,不會獲得善終曹操與袁紹的戰(zhàn)爭
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取得勝利之后
評價歷史人物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34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那么古代皇帝想吃的“甘露”究竟是什么" rel="prev">
古代“甘露”堪稱神物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