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孫權最喜愛的長子孫登被立為太子寄予厚望
,吳赤烏四年(241年),太子孫登逝世,這讓東吳政權的接班人一位空虛接下來孫和
孫霸字子威,孫和成為太子后孫霸被封為魯王
,孫權聽到兩人開始傳出不和的聲音后便禁止他二人的往來,督軍使者羊衟看出深層次問題,于是向孫權指出二宮需要立刻以身份為依據(jù)“區(qū)別對待”,擁護孫和的大臣顧譚和吾粲也認為禮制有別,建議讓魯王去地方任職,大臣們也就由此站隊。很多人認為孫登早死導致孫權立儲不堅定,以至于引發(fā)了“二宮之爭”,事實上就是孫登還活著的時候二宮之爭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非常注重于長子培養(yǎng)的孫權,大力培養(yǎng)孫登,立孫登為太子、挑選優(yōu)質(zhì)師傅、培養(yǎng)東宮班子、讓陸遜輔佐孫登,這些都是最好的說明。孫登受儒家思想影響,而孫權偏向于法治,這兩種治國理念嚴重沖突,所以導致孫權晚年的時候開始注重對孫和的培養(yǎng)兩黨之爭并不能以地域區(qū)分,魯王黨全家揭發(fā)在芍陂之役中顧承虛構戰(zhàn)功
江東士族遭到嚴重打壓
,終究是外來戶的淮泗集團,他們的權力只能依賴皇帝授予。孫權還立了兩個宗親為輔政大臣,這個安排一點都不像老年昏聵的樣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二宮之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年幼的孫亮無法駕馭權臣
,以至于諸葛恪、孫峻兩人為了權力發(fā)起內(nèi)斗。內(nèi)斗導致東吳政權嚴重衰敗,但是孫休上位還是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東吳的疲敝之態(tài),之后孫皓初期治國還是很不錯的,但后續(xù)孫皓殘暴無能,徹底斷送了東吳政權。而且如果沒有“二宮之爭”,那么江東士族也一樣會爭權,我們不能拿后邊發(fā)生的悲劇去判斷事件本身的對錯“為報傾城隨太守
無論是同時代的曹操、劉備
有這個評價一點都不意外
,從孫堅、孫策開始,老孫家就都是猛人,猛人基因順著傳到孫權手里,一點都不奇怪。江東這塊地盤,也正是在他手里,發(fā)揚光大,三分天下,從而成就帝王霸業(yè)。而曹操、劉備
、孫權三人中,又是孫權活的最長:曹操死于220年,劉備死于223年,孫權則活到了252年,比他兩個老對手足足多活了30年之久。但是
一
赤壁之戰(zhàn)打敗曹操,夷陵之戰(zhàn)打敗劉備
他想找點新鮮事來刺激一下
公元233年
這讓孫權興奮壞了:什么叫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連遠隔幾千里的遼東都來稱臣了,這就是威加海內(nèi)
孫權的小算盤打得是噼里啪啦亂響
可是孫權卻堅持要和公孫淵結成“一被子”的好基友
為這事
張彌
可惜他們遇到了腦回路不太正常的公孫淵:誒呀,我就隨口一說
忸怩來忸怩去,最后公孫淵一咬牙
消息傳回東吳
打了一輩子鷹,孫權這回是被鷹結結實實的給啄了一口
到此時
眼瞅著張昭閉門不出
公孫淵反復這事,可能是孫權這輩子吃到的最憋屈的一個悶虧
二
喜歡看宮斗劇的朋友
眼瞅著一幕幕爭儲鬧劇
孫登先后師從程秉
孫登自己也是聰明睿智
孫登眼瞅就是最合適的東吳二代接班人,如果真是這樣
可這樣的孫登,偏偏就有人看不慣他——老天爺看不慣他
此時的孫權已經(jīng)59歲了,老來喪子
三
孫登死后
孫權有七個兒子:孫登
這其中孫登
可偏偏孫權又公然宣稱:四兒子孫霸和自己最像(霸兒有乃父之風)
那既然老爹都這么說了,魯王孫霸要是不出來爭一下太子位
于是,大東吳的朝堂立刻就分裂成了兩派:太子派、魯王派。
太子派有: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
魯王派則有:驃騎將軍步騭
這下好玩了,今天是太子派攻擊魯王派
“和霸之爭”越演越烈
翻譯一下:兄弟倆打架
先不管孫權這話的邏輯
公元250年
同時
凡是參與站隊的
咱再來說說孫權的邏輯:倆兒子鬧事
小編我就想問:老孫
此時的孫權已經(jīng)年近70了,在即將與下一代權力交接的時候, 老孫不是設法穩(wěn)定朝局
一般人
咳,其實這就是帝王術
總導演:孫權
為了演好這出戲
而孫權血祭的目標
四、廢長立幼
處理完了老三和老四的爭斗
公元252年,當孫權找上帝報到的時候
這孫亮的確是個聰明的娃娃,可是再聰明
而孫亮的下場還不如柴宗訓,等到他終于成年親政的時候
東吳從此走向衰亡
結語
縱觀孫權的一生
至于孫權為什么突然就昏聵了
孫家不是江東本土出品
可是后來
孫權的邏輯就是:外部不折騰
他的擔心是,一旦他沒了
于是
可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4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孫綝是如何掌握大權的他的下場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