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閔子騫是什么樣的人他是什么身份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5 00:43:22

      還不知道千古孝子閔子騫實際出生地在哪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

      ,接著往下看吧~

      據史書記載

      ,閔子(公元前536~前487)名損
      ,字子騫
      ,春秋末期魯國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邮着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德與顏淵齊名——《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
      ,閔子騫
      。”同時
      ,作為孔子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
      ,他對儒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因此被列為圣門十二哲之首
      ,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里,就把閔子騫排在第三位
      ,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杰出代表

      孔子對弟子寵愛和首肯的是“四科”、“十哲”

      ,《論語》先進篇是這樣描述的
      ,子曰:“從我陳、蔡者
      ,皆不及門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
      ,冉伯牛
      ,仲弓。言語:宰我
      ,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
      ,子夏
      。”而孔子在《論語》中對閔子騫的孝道特別大加贊頌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歷朝歷代把閔子作為“孝圣”這一稱道是恰如其分的,不言而喻
      ,閔子騫是孝道的楷模
      。自古以來,孝道觀念深入人心
      ,孝文化塑造人格
      。小孝為父母,大孝為人民
      ,只有這樣
      ,才能明確每個公民在家庭、國家
      、天下關系中的地位
      ,達到天下的太平盛事。

       

      中華古典文庫中

      ,對閔子騫故里的介紹
      ,最早源于《史記》卷六十七,即《仲尼弟子傳》
      ,文中只介紹說:閔子(公元前536年一前487年)
      ,名損,字子騫
      ,春秋魯國人也
      。比孔子小十五歲。閔子騫其父閔世恭
      ,以啟蒙教書為生
      ,后逢魯國“三桓弄權”,國政日非
      ,遂舉家遷居“宋國相邑之東”
      ,也就是今天的宿州市埇橋區(qū)曹村鎮(zhèn)閔祠村。元代《說苑》里收入了《閔子騫單衣記》
      。故事述說閔子騫十歲喪母
      ,其父再娶李秀英,生兩個弟弟
      ,即閔革
      、閔蒙
      ,而后發(fā)生了“鞭打蘆花”的故事,至今蘆花湖
      、車牛返的遺跡還歷歷在目
      ,閔子騫的佳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傳頌至今。

      據元代費縣尹邵祖在《重修閔子祠記》中記載:宇內有閔子墓者

      ,一在今之宿州
      ,此處墓冢高大儼如山丘。一在濮之范縣
      ,也就是今天的費縣
      ,據考證,費縣此處基本定論為閔子騫兒子閔沃盈之墓
      ,顯然
      ,宿州市閔祠村處就是閔子騫之墓了。閔子騫在費縣干過費宰
      ,時間不足一年
      ,便辭官回鄉(xiāng),所以
      ,費縣不是閔子的出生地及墓冢地
      。按《家語》文中記載:魯人閔子騫卒葬山東省濟南市歷城東五里。此言是一段神話的夢幻傳說
      ,絕不能直信
      ,因閔子騫出生地在魯國,歷城地域在齊國
      ,當時
      ,兩地不是一個國度,況歷城閔子祠是元代濟南太守李肅之于1074年所建
      ,而曹村鎮(zhèn)閔子祠初建于漢代
      ,相差近1000年,此碑記蘇轍以夢幻傳說所撰
      ,此乃也無從查考也

      而最有說服力的,實證是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秋

      ,宿州添注判官余鍧主編的《宿州志》
      ,對閔子騫是宿州人,有明確的記載
      ,并對《家語》之說予以批駁
      。嘉靖《宿州志》第348頁中
      ,記載:閔子騫,名損
      ,宿人
      。按《家語》:“魯人,卒葬歷城東五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焙笕怂煲蚤h子非宿人也。春秋時
      ,宿屬青州,為魯地
      ,故《家語》以為“魯人”
      。今宿有閔子、閔孝兩村及閔子墓
      。而近墓又有“騫山”者(閔子騫游玩處)
      ,皆因閔子得名,其為宿人明矣
      。嘉靖《宿州志》263頁
      、264頁記載:宿州坊鄉(xiāng):即當時宿州設有閔子鄉(xiāng),轄符離集
      、褚莊集
      、夾溝集、新豐集
      、閔子集
      ,宿州還設有閔孝鄉(xiāng)、孝義鄉(xiāng)
      、仁義鄉(xiāng)
      ,看來,他們一是對孝道的遵崇
      ,二是對閔子騫以地名作紀念
      ,行孝道,樹孝風
      。歷史記載的宿魯會盟
      、吳魯會盟,現在的下魯吳村仍然存在
      ,隸屬于宿州市埇橋區(qū)解集鄉(xiāng)
      ,從而看來,均可查考曹村鎮(zhèn)閔祠村當時屬魯地
      ,閔子騫當屬魯人了

      清末明臣李鴻章在北京修建“安徽會館”

      ,主體三院五進,共有房舍165間
      。第三進為神樓
      ,樓上奉祀文昌,關圣神像
      。樓下正廳高懸李鴻章手書“斯文在茲”匾額
      ,奉祀孝圣閔子騫,介紹閔子騫生平時
      ,記載閔子騫為宿州閔子鄉(xiāng)人
      ,說本臣是鄉(xiāng)人(同鄉(xiāng))祀奉。以閔子孝賢之遺風
      ,砥節(jié)礪行
      ,以展鴻業(y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懊鳌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清”臣都把閔子騫記載為宿人,可見是歷史之久遠

      宿州市閔子祠

      ,現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閔子祠始建于漢
      ,興盛于唐
      、宋,元初毀于兵火
      ,明萬歷年間巨資重修
      ,清道光年間,民國元年均重修過
      。自東漢章帝劉炟章和二年三月(公元88年)始
      ,祭祀閔子,并建祠
      ,唐代宗開元八年
      ,閔子神位配于曲阜文廟,開元二十七年追稱閔子為:“篤圣”
      ,宋仁宗大中祥符二年進封“瑯琊公”
      ,南宋度宗嘉熙九年改稱:“先賢閔子”,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賜“德行之科”匾額
      ,清雍正八年賜“躬行志孝”匾額
      ,清道光年間賜建下馬牌坊一座,楹聯(lián)曰:上聯(lián)為悅親有道沐孝哉二字之褒
      ,下聯(lián)為卻聘全貞德行列四科之首
      。橫批為:先賢閔子故里
      。當地百姓對牌坊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說
      。閔子祠現存三道庭院
      ,前有影壁墻,殿宇19間
      。正堂中塑有一坐北朝南的閔子像
      ,須生文面,一派大儒風度
      。院內有一株古園柏
      ,樹齡約在2500年,高16米
      ,胸徑1.56米
      ,相傳為閔子騫親手所植。后院銀杏一棵
      ,樹齡也在2500年之多。

      閔子祠后有閔子之墓

      ,儼如山丘
      ,高6米,直徑40米
      ,近旁有兩座中型墓
      ,即兩個弟弟閔革、閔蒙墓
      ,墓高2米
      ,直徑24米,總占地面積為6400平方米
      ,整個墓地松柏藏密
      ,素有“閔墓松風”之稱,為宿州八景之一
      。祠墓東旁有一山丘
      ,名曰:騫山,祠東西一為洗硯池
      ,另一為洗須溝
      ,東南有高臺,名曰:曬書臺
      ,西有蘆花湖
      ,驗證了“鞭打蘆花”的真實性,祠外有兩座碑亭
      ,原存碑100余座

      年份最早的是宋理宗趙昀的頌閔子騫

      ,詩曰:“子騫達者,訚訚成性
      。德高四科
      ,學先百行。天經地義
      ,孝哉子騫
      。父母昆弟,莫間其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爆F存在大殿內的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宿州知州高其佩手書碑一座,詩文曰:“內外言無間
      ,詩歌誰無論
      。獨能傳圣道,一德共乾坤
      。墓樹朝常靜
      ,冢山夜不昏。匪徒瞻拜起
      ,相與勵賢孫
      。”

      現曹村鎮(zhèn)有閔祠村

      、閔賢村
      ,居住著閔子騫的后人。上述一切物證
      、實證
      ,印證了閔子騫的出生地和墓冢地就在宿州市埇橋區(qū)曹村鎮(zhèn)閔祠村。

      閔子騫重視道德修養(yǎng)

      ,淡漠仕途名利
      。季桓子想聘請他當費邑宰,管理費地
      。開始時他不同意
      ,因為他認為季氏是通過篡奪才當上國君的,如果做了他的官
      ,就違背了忠信
      ,所以就推辭說:“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
      ,則吾必在汶上矣
      。”(暗指投向齊國)后來經孔子勸說,還是任了費宰
      ,并把家遷到東蒙之陽(即現在閔家寨)
      。他治費很有成績,但看不慣季氏行為
      ,最后毅然辭職
      ,又隨孔子去列國游學,病卒于長清縣內

      閔子騫出生在宿州基本確定

      。而葬于何地尚無確址,根據《濟南時報》報道
      ,濟南的這個閔子騫墓也僅是衣冠冢
      ,同時蕭縣(江蘇)和范縣(河南)以及宿州(安徽)也有閔子騫墓(祠)。其中宿州市曹村鎮(zhèn)的閔子騫祠
      ,是安徽省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游人很多。雖然閔子騫葬于何處尚無定論
      ,但閔子騫的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現屬山東臨沂蘭山區(qū)汪溝鎮(zhèn)
      ,原屬費縣)這個基本準確。因此
      ,閔家寨閔子祠成為海內閔氏續(xù)譜處和祭祀處
      ,正陽門上懸乾隆皇帝手書“篤圣祠”三個金光大字,今尚有遺址

      在中國占統(tǒng)治地位儒家思想核心就是忠孝仁愛,因此歷代統(tǒng)治者都宣揚閔子騫孝悌忠義

      ,對他多有嘉獎追封: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封閔子為“費侯”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瑯琊公,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祠堂
      。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又稱費公
      。經過歷代皇帝賜匾封公和文人墨客賦詩題記,閔子騫的懿行美德更是千古流傳——其實閔子騫真正葬在哪里并不重要
      ,人們只要學習他美好的德行就行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4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G爻臏缤觯梢哉f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