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唯一的兒子諸葛瞻年僅8歲
對此諸葛亮是有些擔憂的
俗話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
諸葛亮心里想等諸葛瞻再長大一點
所以不能說諸葛亮不想去培養(yǎng)諸葛瞻,只是諸葛瞻年紀實在是太小了
而諸葛瞻8歲喪父
按諸葛亮培養(yǎng)諸葛喬的例子來看,他肯定要把諸葛瞻放在基層
所以諸葛瞻雖然8歲喪父,但之后的仕途卻沒有受到影響
雖然諸葛瞻升官很順利,但他才能的成長速度卻相對滯后
雖然諸葛瞻的才能和職位不匹配
,但他的忠心可鑒。綿竹之戰(zhàn)時,諸葛瞻雖然坐失戰(zhàn)機,但卻帶著兒子諸葛尚以身殉國,以死捍衛(wèi)了諸葛一門的名節(jié),報答了蜀漢對他的厚恩。下面說說司馬懿父子。
司馬懿比諸葛亮年長兩歲
,算是同齡人。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卻要比諸葛瞻年長19歲,大了快兩輪雖然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但8歲喪父的諸葛瞻顯然是推不過司馬兄弟的
所以在才能上來看他們不是一個檔次的人
司馬兄弟緊隨父親
所以后人說起他們來
,都是嗤之以鼻的,甚至連東晉皇帝都有些羞愧難當。而諸葛瞻雖然握有大權,卻一直沒有想過推翻蜀漢自立為帝,并最終以身殉國,以死明志,為后世所敬仰。從這點來看
,倒是司馬懿的后代更像是“草包”。說到三國,恐怕大家都知道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一對旗鼓相當?shù)膶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不過
,兩人在各自陣營的起點并不一樣,諸葛亮從始至終都是劉備手下至關重要的智囊,不但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的基本策略,還憑借自己的才智讓劉備具備了和曹魏、東吳三分天下的實力,因此,他的大名人盡皆知。而司馬懿最早在曹操手下并不如何顯山露水,直到他提出五路伐蜀的計策
,雖然最后被諸葛亮破解了,但是,諸葛亮也因此看出來司馬懿是個非常難纏的對手,將他視為了心腹大患。毫不夸張的說
,雖然曹魏看上去很強大,但是后期如果沒有司馬懿的出現(xiàn),以諸葛亮的能力,滅掉曹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雖然曹魏與蜀漢進行了多年的爭戰(zhàn),正是有了司馬懿與諸葛亮斗得旗鼓相當,兩國之間才形成了相對穩(wěn)固的對峙局面。不過
,雖然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但是說到他們的兒子,最后的結局卻是天差地別,那么為什么兩個三國中的絕頂人物,后代卻相差這么大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知道
,司馬懿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司馬師和二兒子司馬昭,想當初,哥倆在司馬懿還沒有發(fā)動剿滅草包大將軍曹爽的“政圌變”之前,就已經隨著父親四處征戰(zhàn),歷練多年。因此
,即便后來司馬懿不在了,司馬兄弟不管在政治上還是軍事能力上早已變得非常成熟了,甚至他們在曹魏的地位權勢比司馬懿在世的時候還要顯赫得多,可以說是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局勢。雖然司馬師死了以后
,司馬昭拜為晉王,并未改變曹魏的國號,不過,當時天下究竟是姓曹還是姓魏,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了,如果司馬懿在泉下有知接下來,咱們再反過頭來看看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直到鄧艾入川,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
當時諸葛瞻帶著張遵
最后的結局就是
,諸葛瞻帶領的全軍被司馬昭派去的鄧艾殺的片甲不留,不但綿竹失守,他本人也死于這場戰(zhàn)斗中,綿竹之失也意味著蜀漢徹底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中,而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爭斗這一次延續(xù)到了自己的兒子身上,結果司馬懿的兒子完勝。不得不說
,同為三國頂級人物的后代,諸葛瞻與司馬兄弟相差竟然如此之大,實在可悲諸葛亮,想必早已經家喻戶曉了
司馬懿
這可見
單說襲爵了武鄉(xiāng)侯的諸葛瞻
其實,造成這樣的局面也不能怪諸葛亮
那么《誡子書》講了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夫君子之行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4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