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郯國的經(jīng)濟(jì)文化有多發(fā)達(dá)城池建筑又是怎樣的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5 06:15:07

      郯國的經(jīng)濟(jì)文化有多發(fā)達(dá)城池建筑又是怎樣的

      郯城縣位于臨沂市南部,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省南大門,齊魯之通衢

      ,是齊魯大地與江淮地區(qū)重要交通要道
      ,稱為魯南“咽喉”要地
      。郯城從周武王封國
      ,至公元前414年郯國被越所滅
      ,經(jīng)歷600余年。親臨神秘傳奇的郯城境地,故城猶存殘缺的城墻遺址,有關(guān)郯子的傳說引發(fā)無限遐想

      郯子

      ,春秋時(shí)郯國國君。郯子治理國家講道德
      、施仁義
      、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
      ,郯地文化燦爛
      ,民風(fēng)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繼續(xù)保持下來
      ,對于后世影響十分深遠(yuǎn)
      。郯子所植的一棵古老銀杏樹已有3000多歲高齡,樹高41.9米
      ,樹圍8米
      ,直徑2.6米,樹冠根系面積五六畝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釉鴰У茏觼碹皣菰L郯子,并虛心向其求教
      。這便是“孔子師郯子”的由來

      現(xiàn)郯國古城嚴(yán)格按照《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左祖右社”的原則進(jìn)行規(guī)劃。郯國古城復(fù)建郯國宮殿

      、郯子廟
      、社稷壇、帥軍臺
      、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な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一貫書院
      、于公祠、感恩亭
      、文昌閣
      、魁星閣等文化旅游景觀;打造民俗園、郯文化園
      、游樂園等主題樂園;可容納1500人的千古情大劇院和原生態(tài)歌舞餐廳,是郯城東夷文化
      、軍事文化、孝文化
      、名人文化
      、民俗文化等文化觀光旅游勝地。

      郯國古城集商旅、養(yǎng)生

      、休閑
      、度假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qū),打造吃
      、住
      、行、游
      、購
      、娛、商
      、養(yǎng)
      、學(xué)、閑
      、情
      ,一站式文化旅游綜合體。郯國古城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建造
      ,未來是郯城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文化名片

      郯國古城“找尋千年文明,閱游文化郯城”

      ,古往今來
      ,曾另多少文人雅士魂?duì)繅衾@。這里也是中華文明發(fā)源地之一
      ,其雄偉秀美的景色
      ,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yùn),成為魯南一顆璀璨明珠
      。這里見證了郯城曾經(jīng)的輝煌和郯文化興盛
      。郯國古城,一天閱游三千年文明
      ,追隨圣人腳步
      ,演繹無限精彩人生。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
      ,千年郯城將掀開神秘面紗
      ,必然熠熠生輝。

      孔子的資料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

      、教育家
      ,儒學(xué)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
      ,故名丘
      ,字仲尼
      。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
      、《書》
      ,定《禮》 、《樂》
      ,序《周易》
      ,作《春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拥乃枷爰皩W(xué)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


      英文譯名:Kongzi 或 Confucius.

      學(xué)術(shù)貢獻(xiàn)
      少“貧且賤”,及長
      ,曾任“委吏”(司會計(jì))和“乘田”(管畜牧)等事
      。學(xué)無常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
      ,學(xué)樂于萇弘
      ,學(xué)琴于師襄。聚徒講學(xué)
      ,從事政治活動(dòng)
      。年五十,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
      ,攝行相事
      。后又曾周游宋、衛(wèi)
      、陳
      、蔡、齊
      、楚等國
      ,自稱“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終為見用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
      、《書》等古代文獻(xiàn)
      ,并刪修魯史官所記《春秋》
      ,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相傳先后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賢人)
      。其思想以“仁”核心
      ,以為“仁”即“愛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dá)而達(dá)人”等論點(diǎn),提倡“忠恕”之道
      ,又以為推行“仁政”應(yīng)以“禮”為規(guī)范:“克己復(fù)禮為仁”
      。對于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態(tài)度
      ,以為“未知生
      ,焉知事鬼”,“不知命
      ,無以為君子也”
      。又注重“學(xué)”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學(xué)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xué)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diǎn)
      。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xué)風(fēng)氣,主張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強(qiáng)調(diào)“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
      ,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
      ,以為“君君
      、臣臣、父父
      、子子”
      ,都應(yīng)實(shí)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diǎn)
      。自西漢以后,孔子學(xué)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tǒng)
      ,影響極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存《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的問答
      ,是研究孔子學(xué)說的主要資料


      生平經(jīng)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jié).

      孔子3歲喪父
      ,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
      ,并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
      ,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
      。少時(shí)家境貧寒,15歲立志于學(xué)
      。及長
      ,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xué)
      ,學(xué)無常師
      ,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xué)樂于萇弘
      ,學(xué)琴于師襄
      。30歲時(shí),已博學(xué)多才
      ,成為當(dāng)?shù)剌^有名氣的一位學(xué)者
      ,并在闕里收徒授業(yè),開創(chuàng)私人辦學(xué)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
      ,“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guī)范和目的
      ,使“仁”和“禮”相互為用
      。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從而再現(xiàn)“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
      ,進(jìn)而實(shí)現(xiàn)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shí)
      ,因魯國內(nèi)亂而奔齊
      。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
      ,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
      ,孔子說:“君要象君
      ,臣要象臣
      ,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本肮珮O為贊賞,欲起用孔子
      ,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
      ,于是作罷。欲起用不久返魯
      ,繼續(xù)鉆研學(xué)問
      ,培養(yǎng)弟子。51歲時(shí)
      ,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為政有方,“一年
      ,四方皆則之” 52歲時(shí)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
      、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
      ,魯
      、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范,孔子以禮斥責(zé)景公
      ,保全了國格
      ,使齊侯不得不答應(yīng)定盟和好,并將鄆
      、龜陰三地歸還魯國
      。孔子54歲時(shí)
      ,受季桓子委托
      ,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quán)威
      ,提出“墮三都”
      、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jié)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
      ,未能成功
      。55歲時(shí)
      ,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zèng)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觿t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
      ,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
      ,另尋施展才能的機(jī)會,此間“干七十余君”
      ,終無所遇
      。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勸說
      ,才派人把他從衛(wèi)國迎接回來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
      ,但仍不得重用
      。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xù)從事教育及文獻(xiàn)整理工作
      。一生培養(yǎng)弟子三千余人
      ,身通六藝(禮、樂
      、射
      、御、書
      、數(shù))者七十二人
      。在教學(xué)實(shí)踐中,總結(jié)出一整套教育理論
      ,如因材施教
      、學(xué)思并重、舉一反三
      、啟發(fā)誘導(dǎo)等教學(xué)原則和學(xué)而不厭
      、誨人不倦的教學(xué)精神,及“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
      ,為后人所稱道。他先后刪《詩》
      、《書》
      ,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xiàn)進(jìn)行了全面整理
      。老而喜《易》
      ,曾達(dá)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shí)
      ,獨(dú)子孔鯉去世
      。71歲時(shí),得意門生顏回病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颖粗翗O
      ,哀嘆道:“天喪予
      !天喪予!”這一年
      ,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一只叫麟的怪獸
      ,不久死去。他認(rèn)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xiàn)又死去
      ,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
      ,便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撰。72歲時(shí)
      ,突然得知子仲由在衛(wèi)死于國難
      ,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歷二月
      ,孔子寢疾7日
      ,赍志而歿。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
      ,經(jīng)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
      ,成為后世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

      《論語》全文 read.net/cnread1/gdwx/k/kongzi/001/001.htm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shí)間
      ,是從事傳道
      、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創(chuàng)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
      、教學(xué)方法;總結(jié)
      、倡導(dǎo)了一整套正確的學(xué)習(xí)原則
      ;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xué)內(nèi)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yuǎn)影響的教育思想
      ;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范
      。弟子:子貢、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華 曾參 、子夏
      、子張.........

      政治生涯
      孔子和李白一樣
      ,有著不順暢的政治經(jīng)歷,孔子終生熱衷于從事政治
      ,有一腔報(bào)國之熱血
      ,也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最高統(tǒng)治者對于他始終是采取一種若即若離
      、敬而遠(yuǎn)之的態(tài)度
      。他真正參與政治的時(shí)間只有四年多, 在這四年多的時(shí)間里,他干了不少事
      ,職務(wù)提升也很快
      。但終究因?yàn)榕c當(dāng)權(quán)者政見不同而分道揚(yáng)鑣了。此時(shí)他已50多歲
      ,迫于形勢
      ,他離開了魯國,開始了被后人稱之為周游列國的政治游說
      ,14年中
      ,東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險(xiǎn)
      ,險(xiǎn)些喪命
      。后雖被魯國迎回,但魯終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歲起
      ,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guān)注
      ,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
      ,經(jīng)常進(jìn)行思考,也常發(fā)表一些見解
      ,到30歲時(shí)
      ,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
      ,齊景公出訪魯國時(shí)召見了孔子, 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 孔子由此結(jié)識了齊景公
      。魯昭公25年,魯國發(fā)生內(nèi)亂
      ,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
      ,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
      ,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
      ,甚至曾準(zhǔn)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
      ,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27年
      ,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聽說后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
      ,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
      。當(dāng)時(shí)的魯國
      ,政權(quán)實(shí)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zhí)國政”
      ,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jī)會
      ,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
      ,此時(shí)孔子已 51歲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又卫碇卸家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
      ,不久又升為大司寇
      ,攝相事,魯國大治
      。魯定公12年
      ,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
      、孟孫氏三家世卿
      ,因?yàn)槭囚敾腹娜齻€(gè)孫子故稱三桓,當(dāng)時(shí)的魯國政權(quán)實(shí)際掌握在他們手中
      ,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
      ,采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后來墮三都的行動(dòng)半途而廢
      ,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
      。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
      ,季桓氏接受了女樂
      ,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非常失望
      ,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后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shí)并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
      ,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
      ,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游列國的旅程
      ,這一年
      ,孔子55歲。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wèi)國
      ,衛(wèi)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
      ,按照魯國的俸祿標(biāo)準(zhǔn)發(fā)給孔子俸粟6 萬,但并沒給他什么官職
      ,沒讓他參與政事
      。孔子在衛(wèi)國住了約10個(gè)月
      ,因有人在衛(wèi)靈公面前進(jìn)讒言
      ,衛(wèi)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jiān)視孔子的行動(dòng)
      ,于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wèi)國
      ,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shí)
      ,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
      ,逃離匡城,到了蒲地
      ,又碰上衛(wèi)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dòng)叛亂
      ,再次被圍。逃脫后
      ,孔子又返回了衛(wèi)國
      ,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
      ,親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幾次離開衛(wèi)國,又幾次回到衛(wèi)國
      ,這一方面是由于衛(wèi)靈公對孔子時(shí)好時(shí)壞
      ,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wèi)國后,沒有去處
      ,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wèi)國經(jīng)曹
      、宋
      、鄭至陳國
      ,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
      ,兵荒馬亂
      ,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
      、蔡交界處
      ,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
      、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做所為有意見
      ,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
      ,于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
      ,所帶糧食吃完
      ,絕糧7日,最后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
      ,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師徒才免于一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4歲時(shí)又回到衛(wèi)國
      ,68歲時(shí)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
      ,患病
      ,不愈而卒。

      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個(gè)教育家
      、思想家
      ,也可算半個(gè)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gè)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
      。他正直
      、樂觀向上、積極進(jìn)取
      ,一生都在追求真
      、善、美
      ,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
      。他的成功與失敗
      ,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guān)。他品格中的優(yōu)點(diǎn)與缺點(diǎn)
      ,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
      ,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shí)
      ,曾這樣形容自己:“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
      。”當(dāng)時(shí)孔子已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9個(gè)年頭
      ,歷盡艱辛
      ,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xiǎn)些喪命
      ,但孔子并不灰心
      ,仍然樂觀向上,堅(jiān)持自己的理想
      ,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
      ,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jià)值,在貧富與道義發(fā)生矛盾時(shí)
      ,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
      。但他的安貧樂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hù)道
      ,這并不符合歷史事實(shí)
      。孔子也曾說:“富與貴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
      ,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
      ,雖執(zhí)鞭之士
      ,吾亦為之
      。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xué)著稱
      ,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在當(dāng)時(shí)是出了名的
      ,幾乎被當(dāng)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rèn)為
      ,孔子曰:“圣則吾不能
      ,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孔子學(xué)無常師,誰有知識
      ,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
      ,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伞薄?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
      ,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
      ,誰毀誰譽(yù)
      ?如有所譽(yù)者,其有所試矣
      。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妒酚洝份d孔子三十多歲時(shí)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shí)老子贈(zèng)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好議人者也
      。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
      ,為人臣者毋以有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
      ,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
      ,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
      ,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
      ,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xiǎn)。

      與人為善

      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xué)說
      ,他自己也是一個(gè)很善良的人
      ,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
      ,待人真誠
      、寬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凹核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zhǔn)則


      孔子家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
      ,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
      ,在宮廷內(nèi)亂中被殺
      ,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zāi)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
      ,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
      ,母親叫顏征在
      。叔梁紇是當(dāng)時(shí)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zhàn)功
      ,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
      ,無子
      。又娶妾,生一子
      ,取名伯尼
      ,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
      ,叔梁紇很不滿意
      ,于是又娶顏征在
      。當(dāng)時(shí)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孔子生了孔鯉
      ,字伯魚,活了50歲


      孔鯉生了孔及
      ,字子思,活了62歲
      ,著作有中庸,成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


      依次下傳是:

      孔白,字子上
      ,活了47歲


      孔求,字子家
      ,活了45歲

      孔箕
      ,字子京,活了46歲

      孔穿
      ,字子高
      ,活了51歲

      孔慎,活了57歲
      ,曾當(dāng)過魏相

      孔鮒
      ,活了57歲,曾當(dāng)過陳涉博士

      侄兒孔襄
      ,活了57歲
      ,曾當(dāng)過漢孝惠帝的博士

      孔忠,活了57歲

      孔忠生了孔武

      孔武生了孔延年和孔安國

      孔安國是漢武帝的博士

      孔安國的兒子叫孔昂

      孔昂的兒子叫孔驩

      曲阜“三孔”
      孔廟
      、孔府
      、孔林舉世聞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讖R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初建于公元前478年,當(dāng)年規(guī)模很小
      ,僅就孔子故居為廟
      ,“歲時(shí)奉祀”。西漢后
      ,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的不斷加封,孔廟規(guī)模也隨之?dāng)U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赘莻€(gè)龐大的院落
      ,其實(shí)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孫后人的居所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琢质强鬃雍退募易宓哪沟兀嫉?00公頃


      孔府:是孔子世襲“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
      ,是我國僅次于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
      ,孔府占地240多畝,有廳
      、堂
      、樓、軒等各式建筑463間
      ,分為中
      、東、西三路
      。東路為家廟
      ,西路為學(xué)院,中路為主體建筑
      。中路以內(nèi)宅為界
      ,前為官衙,設(shè)三堂六廳(大堂
      、二堂
      、三堂,管勾廳
      、百戶廳
      、知印廳、掌書廳
      、典籍廳
      、司樂廳);后為內(nèi)宅
      ,設(shè)前上房
      、前堂樓、后堂樓
      、后五間
      。最后是孔府的花園,是歷代衍圣公及其家屬游賞之所。

      孔廟:建筑規(guī)模宏大
      、雄偉壯麗
      、金碧輝煌,為我國最大的祭孔要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铀篮蟮诙?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
      。此后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
      ,擴(kuò)建廟宇,到清代
      ,雍正下令大修
      ,擴(kuò)建成現(xiàn)代規(guī)模。廟內(nèi)共有九進(jìn)院落
      ,以南北為中軸
      ,分左、中
      、右三路
      ,縱長630米,橫寬140米
      ,有殿
      、堂、壇
      、閣460多間
      ,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讖R內(nèi)的圣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
      ,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
      ,特別是這里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shù)量最多的
      ,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
      ,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
      ,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時(shí)稱文宣王殿
      ,共有五間
      。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時(shí)
      ,移今址并擴(kuò)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
      ,下詔更名為“大成殿”
      ,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
      ,黃瓦覆頂,雕梁畫棟
      ,八斗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圖
      ,雙重飛檐正中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gè)貼金大字。殿高 24.8米
      ,長45.69米
      ,寬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
      ,為全廟最高建筑
      ,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杏壇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傳為孔子講學(xué)之處
      ,壇旁有一株古檜,稱“先師手植檜”
      。杏壇周圍朱欄
      ,四面歇山,十字結(jié)脊
      ,二層黃瓦飛檐
      ,雙重半拱。亭內(nèi)細(xì)雕藻井
      ,彩繪金色盤龍
      ,其中還有清乾隆“杏壇贊”御碑。亭前的石香爐
      ,高約1米
      ,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
      ,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shí)最久
      ,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
      。孔子卒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
      ,葬魯城北泗上
      。其后代從冢而葬
      ,形成今天的孔林。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
      ,孔林內(nèi)古樹已達(dá)萬余株
      。自漢代以后,歷代統(tǒng)治者對孔林重修
      、增修過13次
      ,以至開成現(xiàn)在規(guī)模,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
      ,周圍林墻 5.6公里
      ,墻高3米多,厚1米
      。郭沫若曾說:“這是一個(gè)很好的自然博物館
      ,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

      曲阜孔廟
      、孔林
      、孔府(英文名稱: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于1994年12月根據(jù)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遴選標(biāo)準(zhǔn)C(I)(IV)(VI)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編號: 200-012)。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jià):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jì)到公元前5世紀(jì)中國春秋時(shí)期偉大的哲學(xué)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
      。孔夫子的廟宇
      、墓地和府邸位于山東的曲阜
      。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jì)念孔夫子而興建的
      ,千百年來屢毀屢建
      ,到今天已經(jīng)發(fā)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筑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琢掷锊粌H容納了孔夫子的墳?zāi)?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里
      。當(dāng)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jīng)擴(kuò)建成一個(gè)龐大顯赫的府邸
      ,整個(gè)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獨(dú)特的藝術(shù)和歷史特色
      ,應(yīng)歸功于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廟, 孔府, 孔林,世界遺產(chǎn)

      孔子年譜
      1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曲阜城東南)
      。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

      于尼丘山
      ,故名丘,字仲尼


      關(guān)于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
      ,相差一年
      ,今從《史記·孔子世家》說。

      3歲:公元前549年(魯襄公二十四年)

      其父叔梁紇卒
      ,葬于防山(今曲阜東25里處)
      。孔母顏征在攜子移居曲阜

      闕里
      ,生活艱難


      5歲:公元前547年(魯襄公二十六年)

      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
      ,魯國人


      6歲:公元前546年(魯襄公二十七年)

      弟子曾點(diǎn)生,點(diǎn)字皙
      ,曾參之父。

      7歲:公元前545年(魯襄公二十八年)

      弟子顏繇生
      ,繇又名無繇
      ,字季路,顏淵之父


      8歲:公元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

      弟子冉耕生
      ,字伯牛,魯國人


      10歲:公元前542年(魯襄公三十一年〕

      弟子仲由生
      ,字子路,卞人


      是年魯襄公死
      ,其子躌繼位,是為昭公


      12歲:公元前540年(魯昭公二年)

      弟子漆雕開生
      ,字子若,蔡人


      15歲:公元前537年(魯昭公五年〕

      孔子日見其長
      ,已意識到要努力學(xué)習(xí)做人與生活之本領(lǐng),故曰:“吾十

      有五而志于學(xué)”
      。(《論語·為政》)

      16歲
      ,公元前536年(魯昭公六年)

      鄭鑄刑鼎。

      弟子閩損生
      ,字子騫
      ,魯國人。

      17歲:公元前535年(魯昭公六年〕

      孔母顏征在卒


      是年
      。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
      ,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19歲: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


      20歲:公元前532年(魯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據(jù)傳此時(shí)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
      ,故給其子起名為

      ,字伯魚。

      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
      ,管理倉庫


      21歲:公元前531年(魯昭公十一年)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诱f:“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論語·子罕》) 此“鄙事”當(dāng)包括“委吏”、”乘田”


      27歲
      ,公元前525年(魯昭公十七年〕

      郯子朝魯,孔子向郯子詢問郯國古代官制


      孔子開辦私人學(xué)校
      ,當(dāng)在此前后。

      30歲: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

      自十五歲有志于學(xué)至此時(shí)已逾15年
      ,孔子經(jīng)過努力在社會上已站住腳


      故云”三十而立”。(《論語·為政》)

      是年齊景公與晏嬰來魯國訪問
      。齊景公會見孔子
      ,與孔子討論秦穆公

      何以稱霸的問題。

      弟子顏回
      、冉雍
      、冉求、商瞿
      、梁鴷生
      。回字淵
      ,雍字仲弓
      ,求字子有,

      瞿字子木
      ,皆魯國人
      ;鴷字叔魚
      ,齊國人。

      31歲:公元前521年(魯昭公二十一年)

      弟子巫馬施
      、高柴
      、宓不齊生。施字子期
      ,陳國人
      ;柴字子高,齊國人


      不齊字子賤
      ,魯國人。

      32歲:公元前520年(魯昭公二十二年)

      弟子端木賜生
      ,賜字子貢
      ,衛(wèi)國人。

      34歲:公元前518年(魯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學(xué)禮于孔子


      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于老聘
      ,問樂于萇弘。

      35歲: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

      魯國發(fā)生內(nèi)亂
      。《史記·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師擊(季)平子
      ,平子

      與孟孫氏
      、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
      ,奔齊
      。”孔子在這一年也到

      了齊國


      36歲
      ,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
      、臣臣
      、父父、子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拥玫?br>
      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
      ,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癡
      ,三月不知肉味


      37歲:公元前515年(魯昭公二十七年)

      齊大夫欲害孔子
      ,孔子由齊返魯。

      吳公子季札聘齊
      ,其子死
      ,葬于瀛、博之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油^其葬禮


      弟于樊須
      、原憲生。須字子遲
      ,魯國入
      ;憲字子思,宋國人


      38歲:公元前514年(魯昭公二十八年)

      晉魏獻(xiàn)子(名舒)執(zhí)政
      ,舉賢才不論親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诱J(rèn)為這是義舉


      云:“近不失親,遠(yuǎn)不失舉
      ,可謂義矣
      。”

      39歲
      ,公元前513年(魯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晉鑄刑鼎
      ,孔子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40歲:公元前512年(魯昭公三十年)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rèn)識
      ,故自云

      “四十而不惑”


      弟子澹臺滅明生。滅明字子羽
      ,魯國人


      41歲:公元前511年(魯昭公三十一年)

      弟子陳亢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鹤肿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陳國人。

      42歲: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

      昭公卒,定公立


      43歲:公元前509年(魯定公元年)

      弟公西赤生
      。赤字華,魯國人


      45歲:公元前507年(魯定公三年)

      弟子卜商生
      。商字子夏,衛(wèi)國人


      46歲:公元前506年(魯定公四年)

      弟子言偃生
      。偃字子游,吳國人


      47歲:公元前505年(魯定公五年)

      弟子曾參
      、顏幸生。參字子輿
      ,魯國人
      。幸字子柳,魯國人


      48歲:公元前504年(魯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陽虎擅權(quán)日重
      。孔子稱之為“陪臣執(zhí)國命”
      。(《論語·季氏》)

      《史記·孔子世家》云:“陪臣執(zhí)國政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

      《詩》
      、《書》
      、《禮》、《樂》
      ,弟子彌眾,至自遠(yuǎn)方
      ,莫不受業(yè)焉
      。”

      陽虎欲見孔子
      ,孔子不想見陽虎
      、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陽虎勸孔子出仕


      孔子沒有明確表態(tài)
      。此事當(dāng)在魯定公五年或魯定公六年。

      49歲:公元前503年(魯定公七年)

      弟子顓孫師生
      。師字子張
      ,陳國人。

      50歲:公元前502年(魯定公八年)

      自謂”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

      公山不狃以費(fèi)叛季氏
      ,使人召孔子
      ,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攔


      51歲: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

      孔子為中都宰
      ,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
      ,四方則之


      弟子冉魯、曹坅
      、伯虔
      、顏高,叔仲會生
      。魯字子魯
      ,魯國人:坅字子循,

      蔡國人:虔字子析
      ,魯國人
      ;高字子驕,魯國人:會字子期
      。魯國人


      52歲: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
      ,攝相事
      。夏天隨定公與齊侯相會于

      夾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邮孪葘R國邀魯君會于夾谷有所警惕和準(zhǔn)備
      ,故不僅使齊國劫

      持定公的陰謀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齊國答應(yīng)歸還侵占魯國的鄆
      、鄵
      、龜陰

      等土地。

      53歲:公元前499年(魯定公十一年)

      孔子為魯司寇
      ,魯國大治


      54歲:公元前498年(魯定公十二年)

      孔子為魯司寇。為削弱三桓
      ,采取墮三都的措施
      。叔孫氏與季孫氏為削弱家

      臣的勢力,支持孔子的這一主張
      ,但此一行動(dòng)受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的抵制


      孟孫氏暗中支持公斂處父。墮三都的行動(dòng)半途而廢。

      弟子公孫龍生
      。龍字子石
      ,楚國人。

      55歲: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

      ,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
      。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
      ,多日不

      理朝政
      。孔子與季氏出現(xiàn)不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与x開魯國到了衛(wèi)國。

      十月
      ,孔子受讒言之害
      ,離開衛(wèi)國前往陳國。路經(jīng)匡地
      ,被圍困
      。后經(jīng)蒲

      地,遇公叔氏叛衛(wèi), 孔子與弟子又被圍困
      。后又返回衛(wèi)都


      56歲,公元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

      孔子在衛(wèi)國被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召見


      子路對孔子見南子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


      鄭國子產(chǎn)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后,十分難過
      ,稱贊子產(chǎn)是“古之遺愛”


      57歲:公元前495年(魯定公十五年)

      孔子去衛(wèi)居魯。夏五月魯定公卒
      ,魯哀公立


      58歲: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

      孔子居魯,吳國使人聘魯
      ,就“骨節(jié)專車”一事問于孔子。

      59歲: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

      孔子由魯至衛(wèi)
      。衛(wèi)靈公問陳(陣)于孔子
      ,孔子婉言拒絕了衛(wèi)靈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br>
      在衛(wèi)國住不下去
      ,去衛(wèi)西行。經(jīng)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桓?(左鬼右隹)

      討厭孔子
      ,揚(yáng)言要加害孔子
      ,孔子微服而行。

      60歲:公元前492年(魯哀公三年)

      孔子自謂”六十而耳順”


      孔子過鄭到陳國
      ,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dú)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

      被人嘲笑,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有廊恍υ唬骸叭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然哉!”

      61歲:公元前491年(魯哀公四年〕

      孔子離陳往蔡


      62歲:公元前490年(魯哀公五年)

      孔子自蔡到葉
      。葉公問政于孔子,并與孔子討論有關(guān)正直的道德問題


      在去葉返蔡的途中
      ,孔子遇隱者。

      63歲:公元前489年(魯哀公六年〕

      孔子與弟子在陳蔡之間被困絕糧
      ,許多弟子因困餓而病
      ,后被楚人相救。

      由楚返衛(wèi)
      ,途中又遇隱者


      64歲:公元前488年(魯哀公七年)

      孔子在衛(wèi)。主張?jiān)谛l(wèi)國為政先要正名


      65歲:公元前487年(魯哀公八年)

      孔子在衛(wèi)
      。是年吳伐魯,戰(zhàn)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拥牡茏佑腥魠?zhàn)有功。

      66歲:公元前486年(魯哀公九年)

      孔子在衛(wèi)


      67歲:公元前485年(魯哀公十年)

      孔子在衛(wèi)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歲: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

      是年齊師伐魯
      ,孔子弟子冉有帥魯師與齊戰(zhàn)
      ,獲勝。季康子問冉有指揮

      才能從何而來
      ?冉有答曰“學(xué)之于孔子”
      。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于歸魯。

      孔于周游列國14年
      ,至此結(jié)束


      季康子欲行“田賦”
      ,孔子反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訉θ接姓f:“君子之行也
      ,度于禮。

      施取其厚
      ,事舉其中
      ,斂從其薄。如是則丘亦足矣”


      69歲:公元前483年(魯哀公十二年)

      孔子仍有心從政
      ,然不被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永^續(xù)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xiàn)工作


      孔子的兒子孔鯉卒。

      70歲:公元前482年(魯哀公十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5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子鸞十歲被親哥殺死" rel="prev"> 最不想生在帝王家的皇子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kuò)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shí)達(dá)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gè)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dòng)畫電影
      。對這個(gè)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shí)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gè)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gè)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gè)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shí)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⒛旮蚍噶擞赫男┙?/div>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