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皇帝朱由榔流亡緬甸期間是怎么度過的
一
、國破山河丟
朱由榔,作為一個藩王的四兒子,按理說連繼承王位的機會都不大
,更何況是繼承帝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歷史偏偏給了他走上權(quán)力巔峰的機會
。

朱由榔出生時
,統(tǒng)治中國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經(jīng)走上積重難返的不歸路
。他的堂兄朱由校任由乳母客巴巴和對食太監(jiān)魏忠賢胡作非為
,自己則一門心思做他的木工活兒。魏忠賢以自己為中心
,結(jié)黨營私
,與東林黨人勢不兩立,雙方斗爭幾近白熱化
,大有魚死網(wǎng)破之勢
。本就被萬歷皇帝折騰得衰弱不堪的帝國,又經(jīng)天啟一朝七年的混亂
,徹底是難再有翻盤的機會
,帝國斜陽血光,覆滅已經(jīng)是指日可待
。
崇禎皇帝的繼位
,最初還是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可是好景不長
,他的剛愎自用與猜忌成性
,將看起來好不容易才有所起色的國勢又丟進了深淵之中。長城外邊
,女真人已經(jīng)建國稱帝
,要與明王朝分庭抗禮,中原農(nóng)民軍在大災(zāi)之年里宛若星火燎原
,一發(fā)而不可收
。
在內(nèi)憂外患中,崇禎皇帝的執(zhí)政能力和應(yīng)急能力已經(jīng)捉襟見肘
,苦苦支撐十幾年后
,李自成率軍入京,結(jié)束了朱明王朝的統(tǒng)治
。
年方二十歲朱由榔跟著父王在失去衡州這個封地后
,四處流亡。明朝滅亡后的第二年(1645)
,朱由榔的父王死了
,三哥安仁王朱由楥繼承桂王位,但幾個月后就病死了
,朱由榔繼位
,成為第三任桂王。
如果說
,亂世為朱由榔創(chuàng)造了機會
,登上了王位,是他的幸運的話,那么
,更大的幸運還在后頭
。
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軍南下渡江
,消滅了弘光政權(quán)
。
同為朱明王朝宗親的魯王和唐王分別在浙江和福建重新建立了政權(quán)。但是
,這兩小朝廷非但不能團結(jié)一致抵抗侵略
,而且還相互攻伐,打起來內(nèi)戰(zhàn)
。最后
,兩敗俱傷,隆武帝被清軍所害
。
隆武二年(1646)十月
,朱由榔在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擁戴下,在肇慶宣布就任監(jiān)國
,就是代理皇帝
。可是
,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廣州也被一幫人擁立為監(jiān)國
,十一月初五,宣布繼承皇位
,是為紹武帝
。
永歷帝見此,也忙于十一月十八日繼承皇位
。這樣一來
,南明又出現(xiàn)了倆政府。兩個小朝廷為了爭正統(tǒng)
,又打了起來
。最終,紹武帝被清軍攻破廣州城后不屈而死
,永歷帝逃到了廣西
。
二
、失勢奔國外
永歷帝即位后
,基本上是一直處于不安定的環(huán)境里,看哪個權(quán)臣有兵有地盤就去投奔
,不行的話再跑
,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塊兒自己的根據(jù)地。他雖然名為皇帝,但實為四處流浪的漢子
。
永歷帝雖然繼位時已經(jīng)二十四歲了
,但是讀書不多,也沒什么權(quán)謀和能力
,馭人之術(shù)更是兩眼一抹黑
。他的臣子相互爭斗傾軋,他管不了
,也不敢問
,任其發(fā)展。南明有幾次復(fù)國翻盤的機會
,就在永歷帝在位時期
,可是他一回也沒把握住,導致了南明最終敗亡的不可避免
。
永歷六年(1652)以后
,無家可歸的永歷皇帝被迫來到大西農(nóng)民軍孫可望的地盤上,當上了寓客
,實際上等同于傀儡
。雖然他低聲下氣的求自保,但孫可望卻依然容不下他
。孫可望的地位鞏固后
,一門心思要取代永歷帝,自己做皇帝
,甚至國號都定好了
,叫后明。
雖然同為張獻忠的干兒子
,李定國和劉文秀卻對明朝忠心不二
,與孫可望不同。永歷帝就想方設(shè)法聯(lián)系到李定國
,請他出兵幫助自己解脫困境
。
永歷十年(1656),李定國帶軍來到安龍
,救出永歷帝
,帶回了昆明城。雖然永歷帝在昆明城過上了好日子
,但惹怒了心胸狹窄的孫可望
。
李定國劫走永歷帝,進入昆明城
,脫離了孫可望的控制
,這是孫可望所不能容忍的
。他認為李定國這是對他權(quán)威的公開挑釁,于是決定付諸武力
,打敗李定國
,搶回永歷帝繼續(xù)做自己的傀儡,然后讓他禪位
。
盡管永歷帝和李定國釋放出了和解的友好信號
,將在昆明城的孫可望的家屬送回貴陽,但孫可望還是咽不下這口惡氣
。于是乎
,在大西軍內(nèi)部上演了兄弟反目為仇的歷史悲劇。
永歷十一年(1657)八月
,孫可望帶領(lǐng)十四萬軍隊進攻云南
,以白文選作先鋒。雙方在曲靖相遇
,孫可望的部下不愿意同李定國互相殘殺
,就在白文選的帶領(lǐng)下反戈一擊,擊敗了孫可望
。孫可望兵敗奔回貴州
,卻已是不得人心、眾叛親離
。無奈之下
,孫可望降清。
降清后
,孫可望急于表現(xiàn)
,就自愿做向?qū)ВI(lǐng)著清軍殺向了云南
。永歷十三年(1659)正月
,永歷帝和南明軍隊被迫撤出昆明城,向西南流亡
。奸臣馬吉翔又從中作梗
,永歷帝與李定國分離,流亡緬甸
。
三
、流亡何其難
永歷皇帝在緬甸流亡了兩年多,可以說是受盡了苦難
。
當初
,緬甸一直是朱明王朝的藩屬國,朱明王朝是其宗主國
。按說
,宗主國皇帝來了,緬甸王應(yīng)該主動前來接駕的;但是
,緬甸這邊明白
,永歷帝是來逃難的,說白了就是在國內(nèi)混不下去了
,逃到緬甸乞討來了
,所以也就不會尊重他和他的臣子們了。
這邊
,永歷皇帝一進緬甸
,那邊,緬甸軍方就在他身后拉防
,遇到倉皇來追駕的明朝臣民
,男的殺害,女的留下服役
,被折磨而死的消尸滅跡
。
永歷皇帝一行如喪家之犬一般火速逃離,生怕走慢被清軍追上
。在渡河時
,由于緬甸官方提供的船少,許多大臣為了坐船竟然打起來了
。甚至提供給皇太后的船也被人搶走
,皇太后正要去質(zhì)問皇帝,卻發(fā)現(xiàn)皇帝已經(jīng)坐上船準備跑
,就將他訓了一頓
,才暫停逃奔。
到緬甸王城外
,由于永歷皇帝的玉璽與明朝歷代皇帝使用的玉璽不同(明朝歷代相傳的玉璽在北京留給了李自成)
,緬甸王拒絕與其相見。幸虧黔國公沐天波攜帶著征南將軍印
,與以往文書往來中的印跡一致
,緬甸王才允許南明君臣暫且留境居住。說白了
,緬甸王只把永歷皇帝作為政治避難的暫住者
,不將其作為宗主國皇帝看待。
這年五月
,緬甸當局將南明君臣帶到首都阿瓦城隔河相望的地方
,建造了一座竹城,里面建幾間茅草屋作為永歷帝的宮殿
。其他文武百官只有自己出力建造自己的“府邸”
。
盡管永歷皇帝和緬甸王之間僅僅一河之隔
,但是他們從沒會過面。因為
,在緬甸王看來
,永歷帝已經(jīng)是窮途末路來投,一旦會面
,用什么禮節(jié)?對待宗主國皇帝那樣
,以后怎么辦?豈不是要供著這位主子?不用吧,也不妥
,畢竟緬甸是明朝的藩屬國
,全國上下會怎么看?再者說,萬一會見的事兒被清朝政府知曉
,以后如何交代?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以后清朝取代明朝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
,還是不見的好
。
不過,緬甸王并沒把事情做的太絕
,還是為南明君臣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物資幫助
。永歷帝以宗主國皇帝的名義對緬甸王進行賞賜,緬甸官員卻說沒有得到王命
,不敢向明朝皇帝行大禮
。永歷帝只是苦笑,卻也無可奈何
。
在緬甸稍稍安定下來
,南明的一些大臣又開始了享樂。當?shù)氐囊恍┚挼榘傩涨皝砼c他們貿(mào)易
,交換一些東西
,一些大臣見了外國婦女,竟然上前調(diào)笑
,動手動腳
。他們喝醉后,臟話不絕
,還在永歷帝居住的房外賭博
,吆五喝六的,毫不顧忌
。馬吉翔等人在永歷帝生病期間
,強迫一個廣東女子唱歌助興,遭到拒絕后
,將該女子打傷
。
緬甸年節(jié)
,緬甸當局強迫南明大臣脫掉官服,光著腳去向緬甸王行禮
。這是對宗主國莫大的不敬和諷刺
。許多大臣回來后痛哭流涕。
到九月后
,許多大臣糧食不濟,已經(jīng)揭不開鍋
,求永歷帝拿出錢財去買稻谷
。時至今日,永歷帝哪還有什么錢
,一怒之下
,把玉璽扔下,讓他們拿去換錢買糧食
。一些大臣見此跪下請罪
,而馬吉翔卻真將國璽鑿碎,與幾個人分得些許碎金
。
不久
,緬甸軍方將稻谷送來,永歷帝讓分給大臣們
,馬吉翔卻據(jù)為己有
,引起公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偙噭P怒斥馬吉翔是賊人
,被馬吉翔讓手下人當著皇帝的面兒打傷,永歷帝竟無法阻止
。
對于馬吉翔
、王坤、龐天壽等人
,永歷帝雖然知道他們是奸臣
,卻不能用忠臣良將鋤奸,導致這些奸賊一再禍害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小朝廷
,南明日薄西山的趨勢誰又能逆轉(zhuǎn)?
永歷帝流亡緬甸的兩年多時間里
,李定國、白文選等抗清人士多次率軍深入緬甸境內(nèi)
,尋找皇帝行蹤
,希望能將其解救出來。永歷帝身邊的奸臣馬吉翔等人唯恐皇帝回到中國后重用原大西軍部大臣
,自己不能繼續(xù)為所欲為
,就多方阻撓
。一邊,李定國等人火急火燎的要迎接永歷帝回國
,一邊
,馬吉翔等人千方百計破壞皇帝與大西軍聯(lián)系,造成的結(jié)果是:抗清復(fù)明事業(yè)逐漸沒了指望
,最終只能付諸東流
。
其實,當時四川
、湖北
、福建、云南
、貴州
、臺灣、浙江等地仍有許多人在堅持抗清斗爭
,若是永歷帝能順利返回國內(nèi)
,重新舉起抗清復(fù)明的旗幟,明清雙方的對峙肯定會再延長一段時間
。這期間
,若真的發(fā)生什么轉(zhuǎn)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
可惜
,永歷帝朱由榔絕非能擔當起中興國家大任的皇帝,他的懦弱無能
、優(yōu)柔寡斷
,一步步將中興大業(yè)推向深淵。別說與東漢光武帝劉秀相比
,就是同晉元帝司馬睿
、宋高宗趙構(gòu)比起來,朱由榔的能力還是要略遜一籌的
。歷史把他推上政治角逐的舞臺
,上演的只能是一出悲劇。
永歷帝的不爭氣
,導致留在國內(nèi)的南明文武大臣無所瞻依
,心灰意冷之際,也只有紛紛降清了
。甚至到最后
,白文選也在部將的勸說下,向清王朝屈膝投降。在中緬邊境地區(qū)仍然帶領(lǐng)大部人馬堅持抗清的只剩下李定國了
。
而在緬甸國內(nèi)的永歷帝處境越來越不妙
。清朝政府軍逐步平定西南后,加大了對緬甸的政治攻勢
,命令他們交出永歷帝等人
。
緬甸當局也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經(jīng)是既成事實
,對永歷帝也不再客氣
。為了掃清障礙,緬甸當局首先將矛頭對準了永歷帝身邊的文武大臣
。
永歷十五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
,緬甸國內(nèi)發(fā)生了軍事政變,國王的弟弟殺了哥哥一家
,成為新的國王
。新國王希望得到永歷帝的祝賀
,但是永歷帝卻不想向一個殺死哥哥篡位的非法君主朝賀
,使緬甸新國王大怒。七月中旬
,緬甸當局讓永歷帝渡河去議事
,說是吃咒水盟誓。在沐天波的帶領(lǐng)下
,馬吉翔與眾臣一同前往
,卻被緬甸軍隊屠殺殆盡。
隨后
,緬甸軍隊進入永歷帝所住的“寢宮”里肆意妄為
,將隨他流亡的大臣們家屬任意凌辱,搶走許多婦女
,就連他身邊的宮女也未能幸免
。情急之下,永歷皇帝決定與王皇后一同上吊自殺
,被侍衛(wèi)總兵鄧凱苦苦攔下
,勸阻道:“皇上失去社稷江山,已經(jīng)對列祖列宗不忠
,現(xiàn)太后尚健在
,若拋棄母親而自裁,又將不孝
,泉下如何面對太祖高皇帝?”
永歷帝的兩位貴人和十幾個王公貴族的女眷為了避免被緬甸人欺辱
,一同自縊而死。
正在此時,李定國等人再次率軍深入緬甸國內(nèi)
,希望能將永歷帝迎接回去
,繼續(xù)堅持抗清斗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У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緬甸官方已經(jīng)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成定局,只想以永歷帝作為見面禮
,取悅清王朝
,又怎么會讓李定國與永歷帝相見呢?李定國督軍苦戰(zhàn)數(shù)月,終不得與永歷帝互通聲訊
,又怕后路被堵死
,只好退回云南。
永歷十五年
,即清朝順治十八年
,十一月,吳三桂帶軍進入緬甸
。永歷帝得知后
,寫了一封信,派人交給吳三桂
,搖尾乞憐
,希望能饒自己不死,甚至異想天開:“倘能轉(zhuǎn)禍為福
,反危就安
,以南方片席,俾朕備位共主
,惟將軍命
。是將軍雖臣清朝,亦可謂不忘故主之血食
,不負先帝之厚恩矣
。”
抗清復(fù)明的志士們?nèi)羰且姷竭@封信
,估計也會絕望吧
。
四、葉落終歸根
十二月初二
,吳三桂安排提前降清的原明朝武功伯王會去見永歷帝
,騙他說是李定國來接永歷帝回國。永歷帝高高興興地隨他走了
。到了清軍營中
,朱由榔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了,大罵王會。王會心里有愧
,偷偷溜走了
。
吳三桂覲見永歷帝,遭到永歷帝的訓斥
,長跪不起
。最后他被人扶著出來,大汗淋漓
、面如死灰
。畢竟自己愧對明朝在先,此后
,吳三桂再也不敢去見永歷帝了
。
康熙元年(1662)三月,身為階下之囚的朱由榔回到了闊別三年之久的云南昆明城
。三年前
,他是以南明皇帝身份在昆明城享受著萬民的瞻仰和崇敬,三年后
,卻是一位亡國之君了
。作為明朝的君主,永歷帝被原來的明朝大臣吳三桂給俘虜帶回
,這又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氐嚼ッ鞒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永歷帝不知作何感想,對于當初放任奸臣胡作非為
,是否會有些許的悔恨之淚從心中流出呢?
回到昆明城后
,永歷帝父子被軟禁了一個多月。清朝政府考慮到
,若是將永歷帝從云南押回北京獻俘的話
,路途遙遠,中間難保不會被堅持抗清的人士劫走;于是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就地處決。
在如何處決永歷帝這事兒上
,吳三桂與清朝滿洲族官員發(fā)生了分歧:吳三桂主張直接拉出去砍頭
,滿洲族官員愛星阿、卓羅等人認為砍頭太慘了
,畢竟永歷帝曾經(jīng)是南明的皇帝
,要留一個全尸為好。
四月二十五日,昆明知縣聶聯(lián)甲帶人將永歷帝父子和國舅王維恭的兒子用小轎抬出
,到城外篦子坡用弓弦勒死
,翌日放火焚尸。從此
,篦子坡被改稱為逼死坡
。永歷帝的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南明的歷史宣布結(jié)束了
。
清朝借吳三桂的手處死永歷帝,手段是極其高明的
。一是告訴天下人
,特別是不忘明室的遺民,永歷帝是他吳三桂親手殺掉的
。導致明朝遺民恨透了吳三桂
,吳三桂此后只有死心塌地追隨清王朝,一條道走到黑了
。二是若以后吳三桂敢反叛清朝
,至少明朝遺民將不會支持他,減少了清王朝平叛的阻力和壓力
。
事實上
,永歷帝被殺十二年后的康熙十三年(1673),吳三桂發(fā)動三藩之亂時
,原明朝遺民確實沒有群起響應(yīng)支持他
,盡管他最初打出的旗幟是反清復(fù)明。吳三桂當年處死永歷帝時
,已經(jīng)把自己的后路給堵死了
,這也正是清王朝統(tǒng)治者最愿意看到的。
永歷帝朱由榔流亡國外二年多
,雖然回國后不久便被殺害了
,但畢竟還是了卻了一樁夙愿:葉落歸根。他沒有客死他鄉(xiāng)
,成為孤魂野鬼
。這也許是他臨終前唯一可以稍感欣慰的吧。
明末 南明永歷皇帝(桂王)朱由郎 怎么死的?
1661年,清軍攻入云南
,永歷政權(quán)滅亡
。永歷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
,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后吳三桂攻入緬甸
,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fā)動政變
,殺死其兄后繼位。1661年8月12日
,莽白發(fā)動咒水之難
,殺盡永歷帝侍從近衛(wèi),次年將永歷帝獻給吳三桂
。永歷十六年(1662年
,清康熙元年)1月,永歷帝在昆明遭絞死
,終年39歲
。
南明永歷皇帝被殺前,為何竟然有滿八旗清軍企圖營救永歷皇帝?
南明永歷帝朱由榔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漢人皇帝
,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清軍攻入中原之后,朱由榔依靠李定國和孫可望等逃亡到南部的明朝將領(lǐng)和軍隊
,一直蝸居中國西南于清軍抗衡
。1661年吳三桂率領(lǐng)大軍攻入云南,朱由榔被迫逃跑到緬甸
,被緬甸的國王收留
,后來吳三桂又率領(lǐng)大軍攻入緬甸,緬甸國王只好交出朱由榔
,1662年6月
,朱由榔在昆明被吳三桂絞死
。
永歷帝的最后人生
永歷帝和他的母親
、妻子既已成了吳三桂的階下囚,是生
,是死
,他們無法知道,他們等待著最后的結(jié)果
。在度日如年的日子里
,只有悲哀和眼淚伴隨著他們。然而
,最后的命運很快就降臨到他們的面前
!
據(jù)與明史專家彭勇教授交談得知
,清軍中有一甲喇章京軍官,暗中聯(lián)絡(luò)一些滿人
,準備劫持永歷帝
,逃往陜西,奉為君主
,“以成不世之功”
。但由于處事不慎,走漏了消息
。吳三桂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只牛杆俅读嗣苤\起事的11名首犯
,以最殘酷的磔刑處死
。為防止夜長夢多,再生變故
,吳三桂加速了對永歷的處置決定
。
吳三桂上書清廷,直言如將永歷帝押送北京
,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
。經(jīng)清廷批準,就地正法
。
吳三桂遂于4月14日
,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執(zhí)行絞刑。王皇后就在被清軍押解的途中
,想著一代皇后
,就這樣屈辱而死,心實不甘
,與其受辱而死
,不如悲壯而死。于是她與馬太后互相勉勵
,在檻車中自相扼喉而死
。壯哉!烈女皇后
。就在她們斷氣的那一刻
,天降大雨,山川也為之同悲
!
滿族人為何不愿意殺這個漢人皇帝呢
?
其一,皇帝在古代被譽為是天子
,上天的兒子
,秉承上天的旨意來帶領(lǐng)人間的人去尋求更好的生活
,所以皇帝在古代人心目的中地位非常重,幾乎和神是相比肩的
,殺了這個漢人皇帝
,也就是殺了普通漢人百姓心中的精神支柱。
其二
,朱由榔是漢人皇帝
,而吳三桂也是清朝初期最有勢力的“漢人第一異性王”,所以漢人絞死了自己的皇帝
,這在民間很容易引起百姓的怨恨
,吳三桂在清朝是“第一異性王”,而在當時漢人眼中那可是“第一叛國賊”
。
其三
,如果邊境的禍亂全部清理干凈了,朝廷還需要這些手握重兵的異性王嗎
?所以有些將領(lǐng)考慮到“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建議吳三桂不要殺朱由榔
,甚至直接放走他
,讓他繼續(xù)慢慢發(fā)展,繼續(xù)對抗清朝
,這才有吳三桂等藩王繼續(xù)存在的必要
。
為何竟然有滿八旗清軍企圖營救永歷皇帝?
主要是因為滿清內(nèi)部的斗爭才導致的
,企圖用明朝的君王來反對當時努爾哈赤在滿清當中的地位的
,畢竟當時滿清的政權(quán)并不會讓接受漢族文化的人們所接受。而滿清在前進的路上在內(nèi)部當中也并不是很和平的
,努爾哈赤的對手并不想讓他順順利利的當上清朝的君王
,所以就有了想營救永歷的想法。
對于滿八旗軍企圖營救永歷有的說法是因為看到永歷君王的面相不凡是一個成大器的人
,所以才去營救的
,這種說法并不是十分的準確的,一是因為滿清接受的文化和漢族的文化是不一樣的
,既然決定要奪取明朝的統(tǒng)治就不會在半路上來擁立永歷的
,再者永歷所做的事情實在不是一個君王該做的事情,在滅國的時候放棄了國家去逃亡了
,所以這種說法并不對。
最準確的就是因為滿清內(nèi)部當中是有很大的矛盾的
,企圖營救永歷的人應(yīng)該是希望用永歷的性命來從努爾哈赤手中換取些什么
,所以才想去營救永歷的
。畢竟當時反清的勢力是比較大的,如果明朝的君王還存在于世上只怕會掀起很大的波浪的
,所以想要急切的除掉永歷
,與努爾哈赤有矛盾的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營救永歷的想法的。
滿八旗軍想營救永歷只是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的
,是希望通過永歷是明朝君王的身份來和努爾哈赤的勢力作對的
,并不是出于對于永歷的欣賞的。永歷的滅國的君王除了有利用價值別人是不會去救他的
,不過最后他們還是以滿清的未來為主并沒有沖動行事的
,最后清朝也是在眾人反對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
。
結(jié)語
綜上所述
,吳三桂執(zhí)意殺害永歷帝,既有現(xiàn)實考量的需要
;也有幫助清軍鞏固統(tǒng)治的意圖
,更有他向“新主子”表忠心的現(xiàn)實需求,歸根結(jié)底
,吳三桂的人品堪稱齷齪至極
。
清朝滅亡明朝的最后一仗在什么地方
南明永歷皇帝朱由榔是朱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是當時全國各地以反清復(fù)明為目標的各支武裝都奉為正朔的統(tǒng)帥
。他的敗亡標志著滿清掃除了最后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朱明遺脈
,從某種意義上也標志著朱明王朝的滅亡,雖然他死后仍然有李定國,鄭成功等武裝堅持抗清
,但已經(jīng)沒有了朱明正朔的指揮
,更像是地方割據(jù)自雄。本文介紹了朱由榔兵敗進入緬甸的前前后后
,只為向大家再現(xiàn)這位末代皇帝的最后時光
。
?一、南明西南兵敗
1657年8月
,明永歷朝庭秦王孫可望自恃兵多將廣
,率部14萬,,可見當時南明朝庭仍具有相當軍事實力,,在貴陽誓師,公然內(nèi)犯昆明
,妄圖取永歷帝而代之
。永歷帝急派晉王李定國,蜀王劉文秀統(tǒng)兵三萬御之
。8月19日
,雙方交戰(zhàn)于曲靖交水三岔口,孫可望由于其反叛行為不得軍心
,部將白文選等臨陣倒戈相擊
,可望軍大亂
,兵將大呼”迎晉王!迎晉王!”,十數(shù)萬大軍頃刻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