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人
,又名處月,以朱邪為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準(zhǔn)噶爾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帶,隸屬輪臺(tái),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唐末沙陀朱邪部首領(lǐng)朱邪赤心平叛有功被賜姓為李
。人種特征為深目多須的歐羅巴人種,五代時(shí)期沙陀集團(tuán)中許多武將的姓氏得到佐證:康、安、曹、石、米、何、史等等,都是典型的從前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姓氏古代
633年(唐貞觀七年)
642年(貞觀十六年)乙毗咄陸可汗攻唐伊州(今新疆哈密市),又遣處月、處密(亦作"蜜")二部圍天山軍(治所在今新疆托克遜縣東北)
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四月
651年(唐永徽二年)賀魯反
652年(唐永徽三年)春正月
653或654年(唐永徽四年或五年)﹐唐在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叛亂過程中﹐于處月地置金滿﹑沙陀二羈縻州。
657年(唐顯慶二年)
,唐安撫大使阿史那彌射至伊麗水(今新疆及其迤西伊犁河)662年(唐龍朔二年),漠北鐵勒九姓反叛
702年(唐長安二年)
714年(唐開元二年)
742年(唐天寶元年)
785-804年
(唐元和三年),沙陀部3萬人東遷
沙陀
702年(武周長安二年)處月酋長沙陀金山因從征鐵勒有功﹐被授予金滿州都督
。后因吐蕃所逼﹐金山之子輔國率部徙于北庭。安史之亂后﹐北庭與內(nèi)地隔絕﹐該地沙陀取道回紇來長安者備受回紇暴斂之苦。789~790年﹐沙陀七千帳附吐蕃﹐攻陷北庭
。后吐蕃遷沙陀于甘州(今甘肅張掖)﹐以輔國孫朱邪盡忠為統(tǒng)軍大論。吐蕃攻擾唐邊﹐常以沙陀為前鋒。9世紀(jì)上半期回鶻取涼州(今甘肅武威)
,吐蕃疑沙陀與回鶻相勾結(jié)﹐擬再遷其部于黃河以西。朱邪盡忠和長子朱邪執(zhí)宜乃于808年率部眾三萬落投歸唐朝﹐途中盡忠為吐蕃追兵所殺﹐執(zhí)宜率殘部到靈州(今寧夏吳忠東北)塞。唐將沙陀部安置在鹽州(今陜西定邊)﹐設(shè)陰山都督府﹐以執(zhí)宜為兵馬使﹐流散各處的沙陀相繼還部﹐勢力增強(qiáng)。唐朝以沙陀鄰近吐蕃﹐慮其反復(fù)﹐又以其部眾多﹐將使邊境糧食價(jià)漲﹐故當(dāng)靈鹽節(jié)度使范希朝遷河?xùn)|節(jié)度時(shí)﹐詔沙陀舉軍從徙河?xùn)|。范希朝選其驍勇一千二百騎﹐號(hào)為"沙陀軍"﹐其余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牧馬河一帶)﹔執(zhí)宜部則居神武川的黃花堆(今山西山陰東北)﹐更號(hào)"陰山(陰山當(dāng)作陘山)北沙陀"876年其子李克用襲據(jù)云州(今山西大同)
880年﹐國昌父子敗后逃入韃靼部
883年﹐李克用率軍擊敗起義軍于梁田陂﹐黃巢退出長安﹐唐擢克用為河?xùn)|節(jié)度使。唐用李克用鎮(zhèn)壓黃巢起義軍后﹐朱溫得汴﹐克用得太原﹐形成朱李紛爭的局面﹐經(jīng)過長期攻戰(zhàn)﹐朱溫削弱李克用
907年朱溫顛覆了唐朝﹐建立后梁
923年﹐克用子李存勖滅后梁﹐建后唐(見后唐莊宗李存勖)。以后建立后晉的石敬瑭(見后晉高祖石敬瑭)和后漢的劉知遠(yuǎn)(見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亦均為沙陀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59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