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時代后期的日本,天皇退位之后成為上皇
,或稱為“院”,這位“院”又有一個稱號叫“治天之君”,是真正意義上的天皇家的大家長,也是國家的領(lǐng)導(dǎo)者。鐮倉時代后期的后嵯峨天皇以后,他的兩個兒子后深草天皇、龜山天皇相繼執(zhí)政,于是皇統(tǒng)也就發(fā)生分裂,后深草天皇一支為持明院統(tǒng),龜山天皇一支為大覺寺統(tǒng)花園天皇
文保元年(1317年)
,天皇是持明院統(tǒng)的花園天皇,他的父親伏見上皇健在,但實(shí)際上的“治天之君”是花園天皇的哥哥,已經(jīng)退位的后伏見上皇。與此同時,還有一位來自另一支皇統(tǒng)大覺寺統(tǒng)的后宇多上皇健在。這位后宇多上皇在愛子后二條天皇早逝之后,仍然一直窺伺著“治天之君”的位置,并想把自己的兒孫送上皇位。這一年年初
,花園天皇已經(jīng)在皇位上待了十年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后宇多上皇的愿望是讓他的愛子后二條天皇年幼的孩子
,即邦省親王繼承皇位。但是邦省親王過于年幼,又體弱多病,因此折中的方案是把后二條天皇的弟弟尊治親王推上皇位,做一個過渡,再把皇位傳給邦省親王。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過渡者”總不會只安于做一個過渡者。1317年的四月七日
,鐮倉幕府的使節(jié)上京后宇多天皇
后宇多上皇一方的方案是先把皇位交給尊治親王,然后邦省親王即位
,最后再看時機(jī)把皇位傳給后伏見天皇的兒子量仁親王(也就是花園天皇的侄子)。這一方案迅速遭到了持明院統(tǒng)(伏見上皇、后伏見上皇、花園天皇)一方的反對。最后無果而終,幕府的使節(jié)僅僅待了一個多月就回了鐮倉,事情算是擱置了。后宇多上皇再次上臺
然而事情最終又起了變化。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持明院統(tǒng)一方的支柱
,花園天皇與后伏見上皇的父親,53歲的伏見天皇在九月三日突然撒手人寰。于是后宇多上皇當(dāng)即抓住了這一機(jī)會,第二年初,他就給花園天皇施加壓力。這時花園天皇22歲,哥哥后伏見上皇31歲,而后宇多上皇52歲,在政治經(jīng)驗和閱歷方面二月十五日
二十一日以后,后宇多上皇與諸多重臣
后伏見天皇
在皇位交接的過程中,后宇多上皇一方與花園天皇
奪權(quán)開啟的南北朝時代
兩年之后,自覺年事已高的后宇多上皇主動交出了權(quán)力
正中三年(1326年)
后醍醐天皇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事件了。后醍醐天皇最終選擇了打倒鐮倉幕府
之后的歷史如疾風(fēng)驟雨一般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60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