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字伯淵,小名桃簡
清河崔氏家族的顯赫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
清河崔氏真正受到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的重用,始于崔浩的父親崔宏
。崔宏從小就很有才華,是當時公認的冀州神童。冀州被前秦占領(lǐng)以后將堅派弟弟苻融出鎮(zhèn)此地。苻融仰教崔宏名聲,請他出任自己的幕僚。前秦滅亡以后,崔宏輾轉(zhuǎn)流離于東晉、翟遼之間,最后在后燕任職。但是,命運似平故意與崔宏為難,沒過多久,后燕又被北魏吞并,崔宏東逃海濱。北魏第一位君主道武帝拓跋珪早就聽說這個冀州神童的名字,很想與這位漢族士人共創(chuàng)大業(yè),于是派騎兵追趕,最終在東部海邊將其抓獲。經(jīng)過交談崔宏受拓跋理的賞識
,從確立國號這件事上可以反映出來。公元398年6月.北魏與東晉通使。拓跋珪令百官議定國號。群臣都認為,拓跋鮮卑在代北創(chuàng)業(yè),而且最早使用的國號為“代” ,毫無疑問,現(xiàn)在應(yīng) 該繼續(xù)使用“代”作為國號。但是崔宏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現(xiàn)在拓跋鮮卑占領(lǐng)的鄴城固然是魏地的重心.而河東地區(qū),也是魏國的舊地。所以,以“魏”為國號,所涵蓋的地理范圍比“代“要廣泛得多,同時,也給拓跋政權(quán)涂上了濃厚的漢文化色影。拓拔珪認為很有道理,便接受了崔宏的建議,此時他仕于北魏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后來,崔宏的官位扶搖直上
,很快擔任了吏部尚書,主管官吏選拔任命的工作。拓跋珪去世后,作為前朝老臣,崔宏繼續(xù)受到新君明元帝的重用,被拜為八部大人之一的天部大人, 其爵位也由白馬侯進為白馬公。泰常三年
,北魏政權(quán)中的這位漢族重臣逝世,明元帝追贈他為司空,這已經(jīng)是當時級別最高的官職了,而且命令除親王以外的所有人,都要為崔宏送行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61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