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來國是淮河流域的一個小國
,鑲嵌在星羅棋布的淮夷群國之中,下轄之地大概在今安徽淮南市鳳臺縣春秋初期以來
《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吳滅州來
然而州來國的命運還沒有就此安定
,公元前506年,晉國教唆蔡國去攻打親楚的姬姓沈國,蔡國本來與楚國有滅國之仇,便仗著晉國為后盾一舉滅亡了姬姓沈國(見姬姓沈國篇)。之后楚國因為此事討伐蔡國,蔡國于是投靠了吳國,與吳國一起參與伐楚,攻破郢都,楚昭王愴惶出逃云夢澤。楚國在秦國干預下復國后,到了公元前493年,國力恢復后的楚昭王首先出兵討伐蔡國。當時的蔡昭侯又跑去吳國搬救兵,吳王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將蔡國整體遷入州來故地,即歷史上的“下蔡”越國
一
,其興開始于人才,其敗也開始于人才春秋后期
,楚國和晉國長期對峙,兩國疲憊不堪。為了減少自身的壓力,晉國選擇扶持吳國來擾亂楚國后方,而楚國也選擇扶持越國已拖住吳國,春秋的爭霸局勢開始由晉楚對峙轉(zhuǎn)為吳越相攻。本來以越國的實力是無法和吳國抗衡的,但是先進人才的流入給越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越王勾踐時期最重要的兩位賢才是范蠡和文種
,兩人均是楚國人。范蠡是宛城人,文種是楚國郢都人。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在夫椒之戰(zhàn)中被吳國夫差擊敗,勾踐退守會稽山。在越國危難之際,范蠡建議勾踐?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zhuǎn)機
范蠡和文種等賢才為越國的復興和稱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然而越國稱霸后,勾踐就開始疑殺功臣,導致越國人才流失。公元前468年,勾踐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霸業(yè),然而范蠡卻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危機,認為越?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于是急流勇退,泛舟五湖,浮海入齊,離開了危機四伏的政壇。范蠡還對文種提醒道?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范蠡隱退
二,稱霸后政策的失誤
越國滅吳后
越王又在國內(nèi)大封子弟功臣為王為君,據(jù)《越絕書?記吳地傳》記載
封國并立,導致國內(nèi)局勢動蕩
三
越國地處于江南之地,在上古時代經(jīng)濟水平落后于北方
勾踐時期為了富國強兵
不過越國的經(jīng)濟制度總體上來說還是十分的落后。越國的生產(chǎn)資料總體上還是處于國有制階段
公元前467年,越國遷都瑯琊
結(jié)語:
公元前306年
公元前306年
,越王姒無疆興兵伐齊,意圖振興越國霸業(yè),齊威王派說客說服姒無疆西進擊楚。當時楚國國勢正盛,兵鋒無敵,于是楚威王發(fā)兵擊滅越國,越王姒無疆戰(zhàn)死沙場,越國諸王子紛紛自立,且臣服于楚國,越國正式滅亡。越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他的首任國君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余,大禹的直系后裔,成立越國的目的就是守護大禹陵。從公元前公元前2032年立國,至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攻滅百越,越國存在的歷史長達1810年。
在漫長的歷史中
,越國一直是默默無名的,到了春秋晚期,越國突然爆發(fā)成一流強國,然后又迅速衰弱成三流弱國。越國能成長為一流強國,離不開勾踐的臥薪嘗膽,更離不開楚國的大力支持。晉國強大
越國滅吳后
《史記.越世家》于是越遂釋齊而伐楚
。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楚威王是一代雄主,在他治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63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上一篇:
程咬金是怎么當上皇帝的他的老婆是誰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