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大家不熟悉的一位——長孫順德。
,建立大唐的功臣.png" />
長孫順德的出生年月已經(jīng)不知道是哪一天
,他是長孫皇后的族叔,也就是李世民的妻子的娘家人
。長孫順德的祖父在北周的時候還擔(dān)任過刺史一職
,而且他的父親甚至還做到了開府的位置。因為長孫順德在年輕的時候擔(dān)任了一個右勛衛(wèi)的小官
,然而在隋煬帝東征的時候
,他就要去前線進行作戰(zhàn),于是他為了躲避兵役
,于是就隱姓埋名的逃到了太原
。這個時候長孫氏已經(jīng)成為了李世民的妻子,于是長孫順德就在李淵的麾下留了下來
。公元617年
,劉武周正式起兵造反,而且還和突厥達成了協(xié)議
,讓突厥進入中原
。于是李淵就開始讓李世民假借著抵抗突厥的名義來進行招兵,而且這些軍隊讓李世民等人來指揮
,這其中就有長孫順德
。
當(dāng)時隋煬帝在李淵身邊安插了人手,那些奸細發(fā)現(xiàn)這支軍隊的首領(lǐng)都是一些沒有官職或是身上有著罪名的人
,于是就懷疑李淵心里要造反
。于是這些人就想著要去告密,李淵心里一想
,干脆乘機起義
。于是就這樣,李淵就把那兩個安排到自己身邊的人喊到晉陽宮里面
,說有要事商議
,然而等著兩個人來了之后,李淵就將這兩個人殺了
。然后舉兵前去進攻長安
。在李淵點兵之后,長孫順德就被任命為統(tǒng)軍
。
在進軍長安的途中
,長孫順德還參與了進攻霍邑
、臨汾的戰(zhàn)爭,而且都立下了不小的戰(zhàn)功
。在劉文靜和屈突通進行僵持的時候
,長孫順德也每天領(lǐng)兵去屈突通的陣前進行交戰(zhàn),而且每次都能夠取得勝利
。在屈突通想要撤退
,逃到洛陽的時候,長孫順德就開始追擊屈突通
,一直到桃林的時候才將屈突通追到并且活抓送到了京城
,于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公元618年
,李淵稱帝并且建立了唐朝
,于是長孫順德就被封為薛國公。公元626年
,長孫順德參與了李世民奪得皇位的戰(zhàn)爭
。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后,就對長孫順德非常的信任
,不但給他增加了食邑
,而且還賜給長孫順德許多宮女。甚至在晚上的時候
,還讓他住在中書省
,要知道中書省可是在皇宮之中。
然而長孫順德在監(jiān)督奴仆的時候
,發(fā)現(xiàn)這些奴仆開始聯(lián)合從皇宮里面偷一些寶貝
,按照當(dāng)時的法律,應(yīng)該將這些人全部殺掉
。但是長孫順德因為收了這些人的賄賂
,并沒有殺掉這些人,而是將這些事情給隱瞞了
。然而最終這些事情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
,于是李世民就在朝會上賜給了他很多的絲絹,想讓他有所悔改
。然而后來有人舉報李孝恭想要謀反
,而長孫順德和李孝恭來往的比較密切,于是被牽連
,身上的官職全部被撤銷
。
公元628年,李世民在凌煙閣里面看到他的畫像,非常的悲傷
。于是就讓人看望長孫順德
,而這個時候的他已經(jīng)非常的頹廢了,于是李世民恢復(fù)了他的爵位
,這個時候的他辦事情就非常的認真了
。然而不久之后,又被罷官
。后來長孫順德病死,李世民就罷朝
,并且讓人前去吊唁
。
唐朝24賢臣???
一、長孫無忌
。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
,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
。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
,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
,多是此人之力”。
二
、李孝恭
。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后
,他負責(zé)經(jīng)略巴蜀
。得李靖之助,滅蕭銑
、輔公佑
,長江以南均受其統(tǒng)領(lǐng),戰(zhàn)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
。
三
、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
,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
,為十八學(xué)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
。玄武門之變主謀
。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
四
、魏征
。原為李密謀士,后隨李密降唐
,為唐朝招降徐世績
。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后重回唐朝
,隸太子建成麾下
。玄武門之變后,歸順李世民
。因感知遇之恩
,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
。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后以魏征第一
。
五
、房玄齡。李世民主要幕僚
,善于謀略
。李淵起兵后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
,被委以心腹
,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主謀
。李世民登基后論功行賞
,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zé)行政
,為相近二十年
,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
。
六
、申公高士廉。李世民長孫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
,二人之父早死
,實際由高士廉撫養(yǎng)。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
,以至主動將長孫后許配給李世民
。因得罪楊廣,被發(fā)配嶺南
,隨后中原大亂
,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
。其人善行政
、文學(xué),為李世民心腹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七
、尉遲敬德
。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
。起初不被眾將信任
,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
。唐鄭決戰(zhàn)時有單騎救主之功
,得以穩(wěn)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
。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
,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
,擁立之功第一
。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chǔ)
。
八
、李靖。曾試圖揭發(fā)李淵謀反
,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
,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后來戴罪立功
,協(xié)助李孝恭經(jīng)營巴蜀
、滅蕭銑、輔公佑,被李淵評價為“蕭
、輔之膏肓”
。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負責(zé)抵御突厥
,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quán),戰(zhàn)功無人可及
。后來又掛帥出征
,消滅吐谷渾勢力。
九
、蕭禹
。隋煬帝蕭后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
。因反對出征高麗
,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舉進攻
,奮力抵御
。李淵起兵后,歸附唐朝
,善行政
,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后
,因與房玄齡
、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
,仕途沉浮
,但從不“改過自新”。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fēng)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
十、段志玄
。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
,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zhàn)役
,以勇武著名
。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
、元吉的拉攏
,忠于李世民
,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
,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
。
十一、劉弘基
。隋煬帝征高麗時
,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
,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zé)招募勇士
,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于霍邑之戰(zhàn)陣斬隋主將宋老生
,攻克長安后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
。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
,李世民滅薛氏后獲救
。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zhàn)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
,隨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
。因唐朝與突厥關(guān)系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御突厥
。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
。
十二
、屈突通
。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
、楊廣
,戰(zhàn)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
,委以鎮(zhèn)守都城長安的重任
。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zhàn)
,力盡后自殺未遂
,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
。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
,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后被委派鎮(zhèn)守洛陽
。
十三
、殷開山
。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
,參與進攻長安
。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
,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zé)任
,貶為庶民。后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
,得以重被任用
。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在進攻劉黑闥時
,得病身亡
,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十四
、柴紹
。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
。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
,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
、滅薛舉
、劉武周、王世充
、竇建德等重要戰(zhàn)役
。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后一位反王梁師都。
十五
、長孫順德
。李世民長孫后之叔。隋煬帝出兵高麗時
,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
,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
,與劉弘基一同負責(zé)招募勇士
,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
,擒隋主將屈突通
。此后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dāng)打手角色
。
十六
、張亮
。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
,隨李一同降唐
。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
。李世民兄弟相爭時
,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fā)而下獄
,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
,因而有功。貞觀年間
,因善于行政而頗得信任
,又揭發(fā)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
。
十七
、侯君集。李世民心腹
,常年擔(dān)任其幕僚
。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
,擔(dān)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
,又任主將擊滅高昌。
十八
、張公謹
。原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
,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
。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
,又在事變時充當(dāng)主要打手
,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后
,以其為李靖副將抵御突厥
,協(xié)助李靖滅亡突厥。
十九
、程知節(jié)
。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
,李密失敗后降王世充
,因不滿王的為人
,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
。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
。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
二十
、虞世南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xué)著稱
。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后被裹脅北返
,宇文被滅后歸竇建德,竇死后入李世民幕府
。此后盡心輔佐李世民
,被評價為德行、忠直
、博學(xué)
、文辭、書翰五絕
。
二十一
、劉政會。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
,隨李淵起兵
,首義功臣。此后負責(zé)留守太原
,劉武周進攻時被俘
。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
。劉武周滅亡后獲救
。曾擔(dān)任刑部尚書。
二十二
、唐儉
。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
,唐儉亦與李淵為友
。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
。最大功勞是揭發(fā)獨孤懷恩謀反
,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zé)與突厥外交事宜
,被李靖“謀害”
,竟奇跡般逃生
。后來任民部尚書,因怠于政事貶官
。
二十三
、李績。本名徐世績
。原為瓦崗軍大將
,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后跟隨李密
。李密降唐后成為獨立勢力
,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
。遭竇建德進攻后
,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zhì)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
,但未能成功
,僥幸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
、竇建德
、劉黑闥,又擔(dān)任主將滅徐圓朗
,隨李孝恭滅輔公佑
。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
,此后十六年負責(zé)唐朝北邊防御,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
,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
。李世民死后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
,擔(dān)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
,終于將高麗滅亡。
二十四
、秦叔寶
。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
,張死后歸裴仁基部下
,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
。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
。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
,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jié)一同降唐
,分配到李世民帳下
。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每戰(zhàn)必沖鋒在先
。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
。
大唐凌煙閣開國元勛中的二十四位分別是誰 ?
趙公長孫無忌
趙公長孫無忌第一。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為友
,李淵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
。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導(dǎo)作用
。終身為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后
,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
,后來被誣陷謀反
,自殺。
趙郡王李孝恭
趙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為李淵堂弟
,李淵起兵后,他負責(zé)經(jīng)略巴蜀
。得李靖之助
,滅蕭銑、輔公祏
,長江以南均受其統(tǒng)領(lǐng)
,戰(zhàn)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后
,退出權(quán)力中心
,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
,暴病身亡
。
萊公杜如晦
萊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
,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
,為十八學(xué)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及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
,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
。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
,死后極盡哀榮。
鄭公魏征
鄭公魏征第四
。原為李密謀士
,后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
。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
,竇滅亡后重回唐朝,隸太子李建成麾下
。玄武門之變后
,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
,凡事知無不言
,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
,貞觀之后以魏征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
梁公房玄齡
梁公房玄齡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謀略
。李淵起兵后派李世民進攻渭北
,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
,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及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登基后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
。貞觀年間負責(zé)行政
,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
。貞觀二十二年病故
。
申公高士廉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長孫后
、長孫無忌的親舅舅
,二人之父早死
,實際由高士廉撫養(yǎng)
。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后許配給李世民
。因得罪楊廣
,被發(fā)配嶺南,隨后中原大亂
,被隔絕在外
,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
、文學(xué)
,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
鄂公尉遲敬德
鄂公尉遲敬德第七
。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
。起初不被眾將信任
,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
。唐鄭決戰(zhàn)時有單騎救主之功
,得以穩(wěn)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
。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
,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擁立之功第一
。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
。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
,最終得享天年
。
衛(wèi)公李靖
衛(wèi)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
,曾試圖揭發(fā)李淵謀反
,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
。后來戴罪立功
,協(xié)助李孝恭經(jīng)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
,被李淵評價為“蕭
、輔之膏肓”。未參加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負責(zé)抵御突厥
,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quán),戰(zhàn)功無人可及
。后來又掛帥出征
,消滅吐谷渾勢力。屢次被誣告謀反
,為免嫌疑
,主動退休閉門不出。
宋公蕭禹
宋公蕭禹第九
。隋煬帝蕭后之弟
,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
,被貶為河池郡守
,到任后受薛舉進攻,奮力抵御
。李淵起兵后
,歸附唐朝,善行政
,終生為李淵重用
。李世民即位后,因與房玄齡
、杜如晦不和
,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
,但從不“改過自新”
。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
褒公段志玄
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
。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zhàn)役
,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
,拒絕建成
、元吉的拉攏
,忠于李世民,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
。其人治軍嚴謹
,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
夔公劉弘基
夔公劉弘基第十一
。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
。太原起兵時
,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zé)招募勇士
,有大功
。進攻長安途中于霍邑之戰(zhàn)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后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
。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
,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后獲救
。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zhàn)敗被俘
,僥幸自己逃回,隨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
。因唐朝與突厥關(guān)系惡化
,常年駐守北邊抵御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
。唐高宗時病故
。
蔣公屈突通
蔣公屈突通第十二。原為隋朝大將
,歷仕楊堅
、楊廣,戰(zhàn)功赫赫
。楊廣南巡江都
,委以鎮(zhèn)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
,屈突通率部下死戰(zhàn)
,力盡后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
,被封為兵部尚書
。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