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卑微的她從一介平民
、宮女到帝后,經(jīng)歷了很多人生巧合
,頗受上天眷顧
,歷經(jīng)四朝2個盛世,享盡尊榮
,華麗麗的是從一個灰姑娘逆襲成為母儀天下的帝后
,可謂人生贏家。那么
,竇太后由灰姑娘逆襲為帝后
,真的是獨得“天幸”嗎?一個“天幸”的定論就可以解釋其華麗逆襲的一生嗎?設(shè)想一下
,如果竇后沒有被列入賜予諸侯王的名單中
,如果管事宦官應(yīng)其要求列入“趙伍”,如果代王沒有“獨幸竇姬”
,如果代王沒有繼承大統(tǒng)
,如果嫡系王后兒子沒有早死……但這些假設(shè),都仍有可推敲之處
,一些不經(jīng)意的人
、事、物甚至細枝末節(jié)串在一起的時候
,都會影響歷史的走向
,并有其必然邏輯。解決問題
,必須回到問題中
。竇后凄苦的青少年時期我們不說,說說她從入宮到成為王妃皇后母儀天下
,或更長一點的時間段竇后一些看似巧合的事情
,是否真的就是巧合和“天幸”。
第一
,為什么竇姬要求去趙國卻最終去了代國?根據(jù)《史記·外戚世家》記載該事成了這樣是因為主事宦官“宦官忘之”
。單單“忘之”一詞似乎有掩飾之嫌
,是否真的“忘之”,因沒有更詳細的史料不敢下斷言
,但卻給我們?yōu)闅v史這位姑娘“描摹”真實的歷史多了幾種可能與猜想:一是主事宦官真的忘了
,因為主事宦官根本不把一個宮女之請求放在眼內(nèi)。畢竟命里有時終須有
,命里無時莫強求
。大概用司馬遷在該世家中開篇引言所講,即“天命”(天命觀古代盛行)
。二是宦官有意為之而“忘了”
。竇后出身低微,沒錢賄賂宦官幫忙
,即使宦官記得其要求
,但不會幫她(誰會想到她以后成為帝后呢?),因而以“忘之”隱晦帶過(史記有很多隱晦的筆法
,熟悉史記的小伙伴應(yīng)知)
。類似的事在西漢末也發(fā)生過,如王昭君故事:因沒錢賄賂畫師而被畫丑(古代四大美女呢!)
,被和親遠嫁匈奴
,雖在民族關(guān)系處理上功績卓著,但命運多舛
。
第二
,為何代王“獨幸竇姬”?如果把呂后出宮人以賜諸侯王事件看作一件富含政治意味的事件,那么
,從政治角度看
,代王獨幸竇姬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出宮人以賜諸侯王是漢建以來第一次
,為呂后首創(chuàng)
,政治意義非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仡檯魏笾髡h初階段
,殺異姓諸侯王、制造“人彘”事件
、嫁女籠絡(luò)同姓諸侯王而又相繼逼死事件等
,都充滿殘忍血腥的政治斗爭性,而出宮人到代國之前
,呂后一度要把代王劉恒遷封趙國為王
,好在代王不嫌代地貧乏而以“愿守代邊”婉言謝絕“封趙”故事,否則可能會釀一慘禍,文景之治則是否會改寫?竇姬作為早期侍奉呂后的貼身宮女而出宮至代國
,大有監(jiān)督代王之嫌
,其身份有特殊性,代王獨幸竇姬是向呂后傳達忠心之意
,以減輕呂后對其的政治注意(若為政治事件和有意拉攏諸侯王
,呂后不可能隨便選人,必要樣貌
、品行
、才藝符合其要求方可)。
如果從竇姬出身及文帝母子早期人生經(jīng)歷相似而言
,文帝獨幸竇姬應(yīng)是兩者情投意合和性格相仿有關(guān)
。文帝獨幸竇姬絕非“色與藝”,按年齡
,竇姬長于文帝
,且文帝母薄太后乃是在收容犯罪的織錦室被劉邦寵幸一次而生代王的,后長期被冷落
,宮中并無地位
,劉恒少時也長受譏諷傷害,她們母子倆得意存活仍是因為不受寵之故
,否則“戚夫人故事”仍在身側(cè)
。而竇姬“少也賤”,沒有一般富家小姐的脾氣和不良生活習(xí)慣
,節(jié)儉樸素
,謙謹、勤敏
,善于體貼年輕的代王
。文帝一生清平節(jié)儉
,登基后亦崇尚節(jié)儉
,反對勞民傷財,且竇姬在文帝在位的20多年里從未過問朝政
,只管后宮和相夫教子
。兩者出身相似,性格和生活習(xí)慣相當(dāng)
,可謂與代王同病相憐又同氣連枝
,這樣賢良淑德、通情達理和安分守己的人格魅力
,怎么會不受文帝喜歡?獨幸就顯得合情合理
。
第三,為何文帝代王時期嫡后及其子嗣相繼病死
,然后竇姬及其子毫無競爭壓力相繼當(dāng)了皇后和太子?史載
,“及代王立為帝
,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shù)月
,公卿請立太子
,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
。立竇姬為皇后
,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
,立少子武為代王
,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段記載令筆者頗為咀嚼,新登帝位的代王劉恒本在朝廷中央無甚根基
,“常戰(zhàn)戰(zhàn)慄慄
,恐事之不終”,而恰登基數(shù)月群臣即請立太子
,后數(shù)月群臣又請立竇姬為皇后
,其長女和幼子又迅速被定高爵。這種情況已經(jīng)不能用“平步青云”來形容
,應(yīng)該是坐了火箭吧
。而在竇姬被立為皇后過程中,還有一件事頗令人尋味:立太子畢后(正月)
,僅過了2個月
,有司上書文帝請立皇后時,薄太后(文帝生母)對文帝說“諸侯皆同姓
,立太子母為皇后”
,直接為竇姬發(fā)話美言。對于孝子文帝而言
,母上大人的話極具權(quán)威和震懾
,這說明竇姬和婆婆關(guān)系極為好,甚至很會討婆婆歡心
,因而史料上我們看到薄太后直接下令追尊竇后父親為安成侯
,母親為安成夫人。
分析上述兩件事的目的在于說明竇后必定是一個頗具手段的人
,盡管有關(guān)她稱皇后前的許多資料匱乏
,但是從其稱后之后的幾件小事中我們?nèi)钥梢钥闯觯镁訉m中的她必定深知宮斗之殘酷,她得獨寵后絕非一個甘于平庸
、安于現(xiàn)狀的人
。且在文帝后期得病失明處于人生黑暗期的竇后仍然能穩(wěn)坐后宮之主數(shù)十年,這是為何?有一件事表明竇后登上帝后位置后是極其有政治手腕的
,也是一個不好惹的主:竇后失明后
,在一次上林皇家宴會中,上林官把正得文帝寵幸的慎夫人坐席安排與皇后同(古代登基森嚴
,與皇后同席位大有取代六宮之主的意思
,政治意味很深),中郎將袁盎見狀命內(nèi)侍把座位下撤
,慎夫人和文帝都極為不高興
,文帝更是一氣之下直接拉慎夫人打道回府。結(jié)果袁盎對文帝的解釋是“不記得呂后人彘事件了嗎?”
,一句話懟得文帝無所答而不了了之
。還有一件事就是竇后好黃老之學(xué),導(dǎo)致景帝及諸竇氏不得不讀《老子》尊其術(sh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安坏貌弧比齻€字的史料書寫也令人尋味。
因此
,以這些事件反觀代王后及其四子早逝
,是否意味著并非巧合而是另有蹊蹺?看多宮斗劇的小伙伴,大概是可以想象一下情景的
,歷朝歷代后宮爭寵奪位不擇手段之案例史多有記載
。而武帝時期朝堂發(fā)生的太尉田蚡(王太后弟弟)挾裹丞相竇嬰(竇后侄子)策劃的“尊儒活動”,“請無奏事東宮”
,結(jié)果竇后大怒
,太尉和御史大夫被罷免,趙綰和九卿之一的王臧被下獄處死
,最終以這場以朝堂為斗爭舞臺
,實則為后宮權(quán)力斗爭的事件以竇后完勝結(jié)束。
縱觀竇后一生
,她少遭難
,入宮后因宦官“誤置代伍中”而發(fā)生命運變化,這一“誤”
,竇后“誤”出了許多人生巧合,還誤出了一個“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
。司馬遷曾感嘆竇姬之得“天幸”
,但縱橫國史通過短少的分析,卻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令人驚嘆的“不誤”,而所有“誤”的事中卻機緣巧合地為竇漪房這個西漢三大帝后之一的女人入主東宮
、穩(wěn)坐六宮之主的后半生鋪平了道路
,平步青云而又享盡人生榮華富貴,青史留名
。70多年的人生里
,竇太后見證了西漢從蕭條到文景之治的興盛再到漢武帝的鼎盛,歷盡人生跌宕起伏和繁華尊榮
,個人從灰姑娘逆襲成女強人(帝后)
,從卑微到尊榮,何其傳奇又令人唏噓!
你們說
,竇后真的是獨得“天幸”?非也
。曾有一段話說:“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
,折了一匹戰(zhàn)馬;折了一匹戰(zhàn)馬
,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zhàn)斗;輸了一場戰(zhàn)斗
,亡了一個帝國
。”“丟失釘子”和“亡國”看似完全不相干
,但通過許多偶然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
,最終聯(lián)結(jié)在了一起。竇太后傳奇的一生也是由這樣一個個看似偶然的獨得“天幸”聯(lián)結(jié)起來才達成的
。如果少了其中一環(huán)
,竇漪房一生或許就不會是如此富于戲劇性與傳奇性了!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個怎樣的人?漢文帝劉恒真的很寵她嗎?
竇漪房
,名字出自《史記索隱》
,真實名字不詳,正確的稱呼是孝文竇皇后
、竇太后
,是漢文帝劉恒的皇后,漢景帝劉啟的母親
,漢武帝劉徹的祖母
。竇皇后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第一位灰姑娘,被命運之神眷顧之人
。
竇漪房
,清河觀津人(今河北武邑人)
。小時候的竇漪房同父母,哥哥和弟弟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
,由于秦末的動亂
,社會生產(chǎn)力遭到了極大的被壞,漢初建國時
,皇帝劉邦想為自己的馬車找四匹同色的馬來拉都找不出來
,皇帝都這樣窘迫成這樣,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日子雖然清苦
,但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溫暖的。此時的竇漪房的理想大概是每天有口飽吃
,冬天有棉衣棉被
,長大了嫁個老實可靠的男人踏實的過一輩子。不久命運的轉(zhuǎn)折來了
,竇漪房以良家子身份入宮侍奉呂后
,能被選中入宮說明竇漪房容顏出眾,性格溫柔
。在宮中呆了幾年后
,呂后挑選宮人賜給各個諸侯王,竇漪房被選中
,竇漪房想去趙國(因為趙國離家近)
,就去找管事的宦官,宦官先是答應(yīng)了
,事到臨頭又忘了
,竇漪房不得不前往代國。命運就是這么奇妙
,竇漪房就是她百般不情愿去的代國
,開啟了她開掛的人生。竇漪房和其他四名宮女到了代國之后
,自然受到了代王劉恒的親切接見
,一番審視之后,代王獨獨寵幸了竇漪房
,不久竇漪房就懷孕了生下了長女劉嫖
,接著又生下了兒子劉啟、劉武
,此時的竇漪房兒女雙全
,倍受代王寵愛,人生已經(jīng)完美了
。不過命運對竇漪房的眷顧遠不止這些
,沒幾年代王的王后就病死了
,王后的幾個兒子也相繼去世
,竇漪房成了實際意義上的代國王后
,又過幾年呂后去世,大臣發(fā)動政變鏟除呂氏家族
,廢除少帝
,迎立代王為皇帝,代王長子劉啟立為太子
,竇漪房母以子貴
,被立為皇后。短短七
、八年竇漪房從宮女到寵妃再到皇后
,竇漪房的經(jīng)歷可謂是非常傳奇,夢幻了
。
竇漪房做了皇后后依然很受寵愛
,直到漢文帝后期竇漪房年老色衰再加上因病失明后,漢文帝才寵幸了慎夫人
、尹姬
,對竇漪房的寵愛有所減少,但并沒有動搖她的皇后之位
。竇皇后在文帝死后還活了二三十年
,直到其孫漢武帝繼位第五年才去世。
竇皇后在后宮幾十年
,沒有任何迫害后宮妃嬪和宮女的記載
,其竇氏族人也是謙讓君子,沒有因為是外戚而飛揚跋扈
,仗勢欺人
,這自然少不了竇皇后的約束,可見竇皇后是個賢良的皇后
。竇皇后尊黃老之術(shù)
,要求太子和其族人讀黃老,尊黃老之術(shù)
,在文帝去世后
,繼續(xù)執(zhí)行休養(yǎng)生息的國策,為漢朝“文景之治”的盛世做出了重要貢獻
。
皇后(222)宮女(19)生下(3)
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
竇漪房的一生太順?biāo)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從平民到皇后又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
,基本沒有出現(xiàn)波折
。如果非要在她的生命中找尋一些不足的話
,那就是不知何時出現(xiàn)的眼疾了。
竇漪房原本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家女
,關(guān)于她的出生日期
,可以大體推測一下,應(yīng)該是比漢文帝劉恒要大一點
,大約是在公元前211年~公元前204年
。
她是在漢惠帝初期,也就是呂后執(zhí)政的時候
,被選入宮中服侍呂后的
,竇姬聰明伶俐又溫柔端莊。不久之后
,呂后為了更好的控制劉氏皇族
,而選擇出宮人,每個分封出去的諸侯王都送去五個宮女
。
竇姬也在被送的名單上
,本來竇姬是想去趙國的,那里離她的家鄉(xiāng)比較近
,她還專門找了負責(zé)的宦官
,但到最后,竇姬的名字卻出現(xiàn)在了去代國的名單上
。竇姬哭哭啼啼的離開
,原本心里是萬般不愿意的,沒想到這一去改變了她的一生
。
她要服侍的代王就是未來的漢文帝劉恒
,而她原本想要服侍的趙王劉友在公元前181年就被呂后囚禁以至于活活餓死了。
竇姬的聰明伶俐很快就讓代王另眼相看
,然后生下了館陶公主
、漢景帝和梁孝王。雖然劉恒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
,屬于劉恒的嫡子
,但這并沒有成為竇姬的阻礙,因為代王后很快就死了
,而她的四個兒子也在劉恒登基前后全部死了
,這成為西漢的一樁奇案,我們很難從蛛絲馬跡中探知他們死亡的真正原因
,不過代王后應(yīng)該是姓呂的
,而四個兒子的死似乎也和諸呂之亂有關(guān),只是兇手是誰
,很難推測
。
周勃
、陳平等平定諸呂之亂后,將劉恒迎入京城
,即漢文帝
,而竇姬生的長子劉啟毫無爭議的被立為太子,竇姬也成為無可爭議的皇后
。
竇皇后是六宮之主
,雖然上面有薄太后
,但薄太后溫柔不爭不搶
。而且在立后問題上,薄太后說?諸侯皆同姓
,立太子母為皇后
。?是支持竇皇后的。而且薄太后考慮到竇皇后的父母已經(jīng)過世
,下令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
,母親為安成夫人。所以說薄太后這個婆婆還是相當(dāng)和善的
。
竇皇后有漢文帝的寵愛
,有母慈子孝,上有和善的婆婆
,這樣的生活真的太完美了
,但是太完美的生活也容易失去,竇漪房成為皇后才過了幾年就失明了
,漢文帝對她的恩寵也漸漸少了很多
,這個時候,慎夫人成為漢文帝的寵妃
,甚至有時候慎夫人的禮儀規(guī)制會齊平竇皇后
,好在她并沒有生下兒子,要不未來的一切還真的很難說
。
漢文帝去世之后
,竇皇后的兒子劉啟繼位,即漢景帝
,而竇皇后搖身一變成為竇太后
。竇氏家族興盛起來,就在這個時候
,新的矛盾出現(xiàn)了
,竇太后很寵愛幼子,劉武仗著竇太后的寵愛
,在梁國恣意行事
,出行儀仗甚至超過天子的規(guī)格
。
竇太后不僅沒有制止劉武的逾距,反而想讓漢景帝立劉武為皇太弟
,將來繼承皇位
,只是她的想法總是得不到實現(xiàn),但兄弟倆的感情卻因此日漸淡薄
,漢景帝對自己這個母親生了忌憚之心
,母子倆生分了很多。
公元前144年
,漢景帝逼著劉武離開京城
,結(jié)果他回到梁國不久就去世了,竇太后將劉武的死怪在漢景帝的頭上
,也真的是醉了
。
不過,三年后
,漢景帝也死了
,其子劉徹繼位,即漢武帝
,竇太后成為太皇太后
。漢武帝繼位之初,朝政把持在竇太后手中
,她因為自己的特殊經(jīng)歷
,非常喜歡黃老學(xué)說,主張無為而治
,這確實有利于國家的發(fā)展
,可以說?文景之治?的出現(xiàn)有竇太后在背后的推動作用。
在竇太后的要求下
,漢景帝和諸竇子弟都要讀
黃帝、老子的書,轅固生因為質(zhì)疑《老子》
,竇太后將其投入獸圈刺殺野豬
,好在漢景帝出手相助,轅固生才沒有死
,這件事讓世人看到了竇太后的果決
,還真就立了威,儒學(xué)一派的人都得不到重用
。
漢武帝繼位后
,試圖推行新政,尊崇儒學(xué),一度遭到了竇太后的壓制
,新政全部廢除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
,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竇漪房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美人心計》中的竇漪房機智果敢,歷史上的她是一個怎樣的女人?
竇漪房本名杜云汐
,出生于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父母早逝后
,她與哥哥弟弟相依為命生活
。
劉邦成為漢高祖后,派人四處搜尋美女充實后宮
。豆蔻之年的竇漪房去挑水,被尋美的官員一眼相中
,不由分說
,立馬強行帶走了她。
沒過多久
,劉邦駕崩
。竇漪房以良家子身份伺候呂太后,稱為竇姬
。后來
,呂太后欲釋放一批宮人出宮,并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
,竇漪房也在其中
。
竇漪房和其她四名良家子一起被遣送到了離家遙遠的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本意
,但她很快就接受了現(xiàn)實
。
因為品性溫良,竇漪房引起了代王的注意
,并成為專寵
。
同去的良家子并不止竇漪房一個,但竇漪房能得專寵
,一定有她的聰明機警和獨特魅力
。
灰姑娘的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吧,縱使出身平凡
,但只要有機會
,一定會把那個機會變成改變命運的籌碼。
一直深受寵愛的竇漪房
,在代國期間先后與代王生下了長女劉嫖(館陶長公主)
,長子劉啟(漢景帝),次子劉武
。
在遠離權(quán)利紛爭的代國
,子女雙全,丈夫仁厚
,竇漪房的生活簡單而美滿
。
但作為皇室之人,到處充滿了刀光劍影
,原本生活在偏遠地區(qū)與世無爭的王子劉恒
,突然成為皇位的最佳繼承人,帶著家眷前往長安繼位
,成了漢文帝
。
文帝登基之前,原配的代王后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先后去世
,文帝于是立長子劉啟為太子
,他最尊敬的母親薄太后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態(tài)度鮮明:?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后為皇后
。?于是
,竇漪房成為了皇后。
竇漪房看似被命運眷顧
,其實這都是她平時懂得退讓
、經(jīng)營,而踩對了點子
。
竇漪房對薄王太后和王后甚至于嫡出的王子們
,都十分恭敬,她的貧苦出身坎坷經(jīng)歷以及克己守禮被代王劉恒和薄太后
、王后看在眼里
,更是憑添了幾分好感和憐惜,在這個小王國里贏得了內(nèi)外一致的好名聲
。
同為漢高祖劉邦專寵的戚夫人
,就遠沒有她明智,依寵得勢
,最后落得?人彘?的下場
。
竇漪房登上皇后之位后,大女兒被封為?館陶長公主?,早逝的父母被封為安成侯
、安成夫人
,連幼年失散的哥哥、弟弟也被找了回來
。
本是人生至盛的時刻
,可是,29歲的竇漪房卻在一場大病中雙目失明
。
一個瞎了眼的皇后
,意味著什么?
對文帝來說
,他身邊從不缺少善解人意的新鮮女子
,他很快有了新寵慎夫人和尹姬。
而竇漪房卻從此與黑暗為伍
,這對女人來說是致命的
。
但她卻沒有就此頹廢,讓自己在隕落在后宮之中
。
她重視子女的教育
,將兒子和女兒都培養(yǎng)成了優(yōu)秀的人才,太子劉啟更是才華出眾
,是文帝最欣賞的兒子
;她尊敬婆婆,順從太后把侄孫女嫁給兒子劉啟
,鞏固婆媳關(guān)系;她妥善駕馭后宮嬪妃
,借他人之手處置肆寵而嬌的慎夫人
,讓后宮嬪妃從此不敢心存非分;她限制外戚干政
,維護朝堂穩(wěn)定
,贏得滿朝文武贊譽
所以,縱使眼睛失明
,但她地位一直穩(wěn)固
。
竇漪房在皇后位23年,一直深得民心
,即使失了丈夫的愛情
,她的人生也同樣精彩。
看慣了宮斗劇中女人為了爭寵處心積慮的樣子
,真心覺得竇漪房是股清流
。
她不是天生強大的女人,但她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
,硬是靠一己之力
,贏得了一片天下。
歷史上傳奇的女子有很多
,像呂后
、蕭后、慈禧太后
,但她們大多生性強硬
、心性殘忍。
而竇漪房卻以?溫良?著稱
。
出生于民間的竇漪房
,深知民間疾苦。
在她的提議下
,漢文帝廣施天下
,賞賜鰥寡孤獨貧窮困苦,以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九歲以下的孤兒
,布匹絹帛
、糧食和肉類。
這種憐憫天下的情懷
,不僅讓她深受臣民擁戴
,也備受文帝敬重。
《美人心計》里的竇漪房,歷史原型是誰?
《美人心計》里的竇漪房
,歷史原型就是大漢的孝文竇皇后,字漪房
,清河觀津(今河北武邑)人
。漢文帝皇后。
一、竇后簡介
出身名家
,賢良淑德。漢惠帝時
,被選為家人子
,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
。后被賜予代王劉恒
,隨行代國
,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恒即位后
,冊立為皇后
,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
、少子梁孝王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