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你知道嗎,河曲之戰(zhàn),小國西夏居然擊敗大國遼帝國

      以史為鑒 2023-07-05 23:38:56

      你知道嗎,河曲之戰(zhàn),小國西夏居然擊敗大國遼帝國

      河曲之戰(zhàn)的起因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連年征戰(zhàn)

      ,西夏國國力已臻衰竭
      ,元昊就乘機派出使臣上書宋國商談和議。

      宋仁宗密詔龐籍與元昊談判

      ,“元昊聞之大喜”。關(guān)鍵問題仍然是元昊稱帝的問題
      ,宋國堅持要元昊自削“僭號”
      。元昊惱怒,大言:“(我)如日方中
      ,止可順天西行,安可逆天東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苯?jīng)過拉鋸談判
      ,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書
      ,“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
      ,更名曩霄而不稱臣”。雖不稱臣
      ,元昊以兒子自居
      ,總算給了宋國一個臺階。

      正當(dāng)宋國準(zhǔn)備答應(yīng)與西夏國的和議

      ,遼國派來使臣
      ,要宋國不要與元昊講和。兩難境地下,宋國的禮部郎中吳育發(fā)表意見
      ,頓解愁結(jié):“契丹受恩,為日已久(指宋遼兩國自澶淵以來一直關(guān)系友好)
      。不可納一叛羌(西夏國元昊)
      ,而失繼世兄弟之歡。今二番自斗(夏遼關(guān)系吃緊)
      ,斗久不懈
      ,可觀形勢
      ,乘機立功
      。萬一吾朝速納元昊,為臣恐契丹窺兵趙魏(河北)
      ,致使遼宋戰(zhàn)事又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接著

      ,吳育又出主意,宋國可派使臣到西夏國
      ,告訴西夏國要一如既往與遼國和好,宋國方許約和
      ;同時
      ,又派使臣去遼國,告訴契丹人
      ,宋國已經(jīng)命令元昊向遼國道歉,在此前提下
      ,才接受西夏國的求和
      ,否則
      ,當(dāng)再興兵征討
      。宋廷依計施行。果然
      ,此舉中規(guī)中矩
      ,西夏國
      、遼國皆無借口向宋國發(fā)威
      ,宋國總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遼國方面,早在1031年遼興宗即位之初就把遼國的興平公主(遼興宗姐姐)許配給元昊

      ,但夫妻二人關(guān)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
      ,政治婚姻帶來的冷淡與疏隔
      。后來
      ,興平公主病重
      ,元昊仍舊摟著別的美女狂歡,對公主不聞不問
      。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遼國“匯報”此事

      遼興宗聞訊大怒

      ,當(dāng)時就派人持詔“切責(zé)”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乎攻宋
      ,也低頭裝孫子,獻貢獻寶討好遼興宗
      。后來
      ,遼國從宋國又訛詐每年多二十萬“歲幣”后,很是站在宋國方面說話
      ,勸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惱怒至極
      。再往后
      ,夏遼兩國因邊境地區(qū)的黨項部落歸屬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最后發(fā)展到元昊勸誘遼國的黨項人叛逃
      ,遼國派使臣令元昊歸還,元昊不從
      ,雙方翻臉

      既然與遼國鬧僵

      ,自然要加快與宋國的和議
      。公元1043年夏天,宋仁宗派使臣到夏州
      ,答應(yīng)冊封元昊為夏國主,“歲賜絹十萬匹,茶三萬斤”
      ,雖然說是“賜”
      ,文字游戲而已,實則是花錢買平安
      。大臣蔡襄上言,“元昊自稱兀卒
      ,有時又自譯為‘吾祖’,以此侮朝廷
      ,萬萬不可許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稳首趨拺?zhàn)
      ,不聽。并下詔召韓琦
      、范仲淹還朝為官。

      大臣富弼上言勸宋仁宗應(yīng)留韓

      、范之中的一人守邊
      ,但當(dāng)時執(zhí)政晏殊等人“厭兵”,答應(yīng)了元昊的一切要求

      轉(zhuǎn)年,公元1044年五月

      ,遼國內(nèi)黨項族叛亂
      ,遼國派軍前去鎮(zhèn)壓,元昊派兵救援
      ,竟把遼國的招討使也殺掉。大怒之下
      ,遼興宗在國內(nèi)征調(diào)人馬
      ,準(zhǔn)備親征討戰(zhàn)西夏國。在此情況下
      ,西夏國更急于與宋國講和。最后
      ,在元昊的加碼要求下
      ,宋國把“歲賜”提至“銀、綺
      、綃
      、茶二十五萬五千”,西夏國答應(yīng)奉宋國為正朔
      ,并在高平寨與保安軍設(shè)立榷場。

      其實

      ,宋國使臣前往
      ,西夏國只是在宥州“接待”他們,從來未到過興州(銀川)
      ,未到過興州(銀川),“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
      ,當(dāng)年其父李德明還會在宋使來時把“皇宮”內(nèi)的匾額暫時撤下來一會兒
      ,元昊索性連這道手續(xù)也免了,根本不讓宋使入“首都”
      。宋夏議成。當(dāng)年十月
      ,遼夏二國開始大打出手

      河曲之戰(zhàn)的過程

      遼興宗本人怒氣沖沖,連出三路大軍

      ,共十萬精兵,渡過黃河
      ,直朝西夏國境內(nèi)殺來
      。大軍一直前進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
      。最終,遼軍在賀蘭山北麓發(fā)現(xiàn)元昊部隊
      ,遼軍縱兵進擊昊部隊
      ,把夏軍殺得大敗。元昊與宋軍打慣了勝仗
      ,初遇和自己實力差不多的遼軍,自然壓力倍增
      ,尤其是當(dāng)他看到遼國源源不斷的增援士兵
      ,心中大懼

      于是

      ,元昊又使緩兵計
      ,派使臣向遼興宗謝罪請降。遼興宗想見好就收
      ,其臣下韓國王蕭惠等人不答應(yīng),勸遼圣宗
      ,一鼓作氣
      ,掃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禍患
      。思來想去,遼興宗點頭
      。于是,遼國的韓國王蕭惠為前鋒
      ,又朝元昊西夏國軍殺去
      。元昊見勢不妙
      ,邊撤退
      ,邊堅壁清野,燒掉一路上凡有的糧草和居所
      ,連撤一百里之遙。

      這種焦土政策管用

      ,遼國十萬大軍本來要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
      ,這樣一來,后勤頓失保障
      ,人糧馬料皆成大問題。特別是遼國戰(zhàn)馬
      ,因缺草料
      ,病亡大半。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請降”
      。遼國君臣正在大營計議,元昊忽然發(fā)起猛攻
      ,直襲蕭惠大營
      。蕭惠不孬
      ,忙整軍出戰(zhàn)
      ,把元昊又打得敗退

      遼軍正待追擊,忽然天起大風(fēng)

      ,吹撲向遼軍。古人迷信
      ,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
      ,大風(fēng)一吹,兵將皆心驚肉跳
      ,一時軍中大亂
      。元昊已經(jīng)習(xí)慣了自己地盤上這種風(fēng)沙乍起的天氣
      ,立刻命夏兵反攻
      ,把遼軍打得大敗,俘獲數(shù)十遼國貴族大臣
      ,遼興宗本人只與數(shù)十騎勉強逃脫,差點成為這位妹夫的階下囚

      河曲之戰(zhàn)的結(jié)果

      此次大戰(zhàn)

      ,發(fā)生于河曲(今內(nèi)蒙伊克昭盟),故稱“河曲之戰(zhàn)”
      。據(jù)《遼史?伶官傳》所記,遼興宗敗后
      ,蒼惶逃命
      ,其身邊有個戲子名叫羅衣輕,生死關(guān)頭還挺幽默
      ,趁著遼興宗駐馬喘息時,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還在嗎
      ?”夏遼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
      ,夏人總愛把被俘的遼人鼻子割掉再放歸,羅衣輕以此為笑樂想逗遼興宗開心

      遼興宗此時剛撿得一命,聽羅衣輕如此說

      ,怒上心頭
      ,叱命旁人(衛(wèi)士無多)把羅衣輕宰了
      。時為太子的遼道宗趕緊解勸:“插科打諢的不是黃幡綽(有名的搞笑戲子)”羅衣輕順口接聲:“行兵領(lǐng)隊的也不是唐太宗”,仍舊不肯服軟
      ,繼續(xù)拿遼興宗找樂。遼興宗聞言也笑
      ,知道此次大敗全是自己該斷不斷

      1044年的河曲之戰(zhàn)以李元昊的西夏完勝而告終。在遼國北軍潰敗之前

      ,無所作為的南路軍就已經(jīng)堅持不住而先行后撤。至于漫無目的的中路軍
      ,也在得到戰(zhàn)敗消息后迅速東撤
      。遼國也因此遭遇了建國以來的重大失敗之一。

      然而

      ,西夏并未獲得決定性的勝利。除去因戰(zhàn)敗和后勤困難而死的數(shù)千士卒
      ,遼軍的主力依然健在
      。而且因為戰(zhàn)爭完全發(fā)生在西夏境內(nèi),對于遼國本身的生產(chǎn)沒有任何影響
      。西夏人卻因為大面積軍隊調(diào)動和焦土戰(zhàn)術(shù)
      ,損失了很多來之不易的建設(shè)成果
      。對于一個經(jīng)濟基礎(chǔ)薄弱的小國而言,這樣的勝利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

      遼軍雖然被暫時擊敗

      ,卻在戰(zhàn)斗中體現(xiàn)出超過西夏軍隊的戰(zhàn)斗力。就連李元昊精心培養(yǎng)的鐵鷂子具裝騎兵
      ,都無法抗衡遼國騎兵的打擊
      ,其他地方部隊就更不可能在正面交戰(zhàn)中獲勝了。人口有限的西夏根本拿不出打長期消耗戰(zhàn)的軍隊

      西夏在興慶稱皇帝的是誰
      ,他稱帝后,西夏與北宋之間的關(guān)系有何變化

        西夏在興慶稱皇帝的是李元昊


        1038年
      ,李元昊在完成一系列立國準(zhǔn)備后
      ,正式在興慶稱帝。尊號“始文英武興禮建法仁孝皇帝”
      ,國號大夏,又稱大白高國
      ,改元天授禮法延祚
      。之后即向宋朝遣使求承其帝號,但為宋所拒
      。元昊乃大舉興兵攻略宋夏邊境。并于1040年的三川口
      、1041年好水川
      、1042年定川碧三戰(zhàn)大敗宋軍。但失去了與宋的邊貿(mào)
      ,加之連年征戰(zhàn)也使西夏社會各方面陷入困境。
        慶歷四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
      ,1044)
      ,宋夏雙方簽訂了慶歷和議。規(guī)定夏去帝號
      ,宋封之為夏國主;賜金涂銀印
      ,方二寸一分
      ,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
      ,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
      ;宋夏戰(zhàn)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
      、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
      ;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舊制,下同)
      ,絹15萬匹
      ,茶3萬斤;另外
      ,每年還在各種節(jié)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
      ,絹23000匹,茶1萬斤等
      。事實上西夏取得與宋朝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其后西夏與遼朝的關(guān)系陷入緊張。終于在1044年十月爆發(fā)了第一次賀蘭山之戰(zhàn)
      。元昊揮軍大敗遼興宗親率的十萬遼軍。但戰(zhàn)后雙方講和
      ,西夏仍保持對遼朝表面上的臣屬關(guān)系
      。至此,元昊用武力形成與宋
      、遼二國事實上三分天下的格局。

      西夏和蒙古的最終之戰(zhàn)
      ,為什么會全軍覆沒?難道蒙古就這么強嗎

      蒙古人在當(dāng)時可是打下了號稱已知的半個地球

      ,一個小小的西夏又算什么?主要是金
      、夏和宋打仗像和臭棋簍子下旗越下越臭一樣
      ,自以多自己很厲害
      ,日本也吃了這虧以拿著三八槍走著走著就占了東三省樣
      ,認(rèn)為陸軍不用裝備沖鋒槍
      ,直到遇到真正的狠人被揍的找不了牙
      ,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

      西夏熬死了金國嗎

      ?西夏滅亡7年后金國才亡
      ,應(yīng)該熬死了北宋和遼國
      ,西夏的延續(xù)主要是周旋于金遼戰(zhàn)爭和宋遼戰(zhàn)爭及宋金戰(zhàn)爭之間
      。打一個小小的西夏國競用了二十多年
      ,看來蒙古兵的攻堅能力確實不咋的
      !想亞歐大陸被蒙古兵以摧枯拉朽般的打敗
      !現(xiàn)在看來只因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錯誤!跟其打?qū)サ亩妓缆N翹了
      ,只有好好防守
      ,打陣地戰(zhàn),方能耗上長時間

      西夏在嵬名元昊(李元昊)死后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蒙古崛起時

      ,如果西夏能聯(lián)合金
      、宋、西遼(耶律大石)一起抗蒙那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但事實是各國心懷鬼胎不可能齊心抗蒙
      ,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一個一個被滅掉
      !這一幕像極了當(dāng)年不肯齊心合力抗秦的“山東六國”

      到現(xiàn)在也沒完全明白成吉思汗大軍的補給和后勤是怎么搞的?最少幾萬大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医?jīng)常一圍城就是一年半載的

      ,他們又不種糧食
      ,除非燒殺搶掠,搶當(dāng)?shù)厝说目诩Z
      。而且只要反抗的城市一攻破就是屠城!

      北朝遼金蒙強強更替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反觀南朝兩宋扭曲古典儒家思想
      ,漢家精英只知愚忠,再無魏武唐宗者更替前朝以立新朝而強盛
      ,終落得舉國陪葬趙家小兒
      ,空余忠義再無漢唐
      那段中國又一300年大分裂時代南北朝對比強烈!每念及北朝張弘范吟出氣吞山河之詞
      ,南朝岳武穆直搗黃龍朝天闕沒于風(fēng)波亭,時北朝遠(yuǎn)比南朝更漢唐!

      西夏活該,本來和宋一起好好的

      ,非要自立為國,和宋打了n年
      當(dāng)年不自立宋有了西夏的騎兵說不定可以拿下燕云16州
      ,這樣遼,金困守關(guān)外
      ,在蒙古高原上各民族互相混戰(zhàn),還有沒有蒙古的崛起都未知
      。鐵木真
      ,游擊戰(zhàn)打的好,懂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圍點打援,知道以己之長
      ,攻敵之短
      ,集中兵力,消耗敵人
      ,再加上蒙古馬耐力好
      ,弓箭射得遠(yuǎn)
      ,使部隊在當(dāng)時機動性和射程無敵

      大家可以看看紀(jì)錄片 (神秘的西夏),里面說的很清楚

      ,自李元昊去世后
      ,西夏宗族紛爭不斷
      ,全面漢化
      ,崇尚孔孟,更把佛教奉為國教
      ,丟失了自身尚武的傳統(tǒng)
      ,社會矛盾尖銳動蕩
      ,最終面對蒙古大軍未能再現(xiàn)昔日風(fēng)采,最終亡國
      蒙古的對手如狗熊一般蠢也是蒙古的戰(zhàn)略成功
      ,只有會布局的人才會讓對手做出失誤的判斷
      ,而且蒙古人沒有孔孟之道好無底線才是真正叢林法則,你見過獅子老虎捕食還講什么孔孟之道嗎
      ?全是孫子兵法
      ,一個王朝的興旺始于孫子兵法確亡于孔孟之道。

      實際上

      ,少數(shù)民族為中華民族的國土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宋朝不是穆桂英征西夏
      ,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誰都沒有征服了西夏。包括當(dāng)時的金國
      ,也不敢對西夏采取什么措施
      。這就讓蒙古族人把夏國滅了
      。最后還是漢族人統(tǒng)一了天下
      。實際上西夏是一支黨項族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區(qū)的人
      。青海地區(qū)的人
      。唐朝時期被大唐安置在了寧夏
      。改姓李
      。后來和宋朝沒完沒了的爭斗。虛弱的宋朝也沒有征服了西夏
      。最后讓蒙古族給滅了
      。實際上蒙古族幫助了漢族人

      鐵木真生時趕上了大好時機

      ,世界無英雄。狗熊一般的蘇丹莫克莫都能稱雄西域
      ,可見那事都是無人。區(qū)區(qū)一個曹阿瞞要是生在那時都能輕易暴揍鐵木真
      。西夏在元昊之后基本國力在蒸蒸日上
      ,但是軍力在逐漸下降,而此時的北宋西軍卻屢屢在對夏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
      南宋后西夏繼續(xù)保持高效的外交政策左右逢源
      ,但是軍事早已不堪
      ,任得敬差點就分了西夏
      ,可見西夏此時的內(nèi)部矛盾多大。

      成吉思汗是蒙古英雄,岳飛是宋朝英雄

      只要國君是明君,又有許多像成吉思汗和岳飛軍事人才
      ,好好利用他們的軍事思想
      ,軍事實力不強才奇怪!我們要換位思考?xì)v史人物
      ,不要啥事扯到民族關(guān)系上
      。西夏開始很厲害
      ,主要是后來過于漢化
      !自廢武功!當(dāng)然作為一個小國西夏的抵抗還是很悲壯的
      ,為什么要屠城
      ?就是西夏的抵抗非常激烈
      !不是你講的那么不堪

      竟然有人覺得三國時期的人可以對抗蒙古,真是可笑

      。如果把當(dāng)時的戰(zhàn)略集團
      ,看做是今天的企業(yè)
      ,三國時期
      ,曹操提出唯才事舉,已經(jīng)是最先進的理念
      ,但這只是原始公司選拔任用干部的理念
      而鐵木真的善于總結(jié)
      、保留有生力量
      、善用投降力量,已經(jīng)是一個優(yōu)秀集團公司運營體系
      、運營機制
      、資源整合的范疇
      ,比三國時期不知高了多少個緯度

      冷兵器時代游牧民族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農(nóng)耕文明,主要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交通工具先天優(yōu)勢
      ,騎馬打仗尤其蒙古人人均三匹戰(zhàn)馬,極大提升機動性
      ,漢武帝傾國之力買戰(zhàn)馬養(yǎng)戰(zhàn)馬
      ,所以才把蒙古人老祖宗的匈奴趕出東亞
      。第二就是政治制度
      ,農(nóng)耕文明往往發(fā)展一段時間就是任人唯親,腐敗叢生
      ,導(dǎo)致內(nèi)耗非常大。游牧民族往往任人唯賢
      ,類似秦國商鞅變法那套唯軍工封賞
      。這點也是為啥西夏金國等游牧民族國家依然兵敗如山倒的原因,沒有合理的法律和政治制度
      ,事倍功半。南宋一個道理
      ,腐敗太嚴(yán)重
      。成吉思汗最大的武器就是改革了一套先進的政治制度,投降的人都可以在戰(zhàn)爭中獲封得到極大的難于想象的利益
      ,所以投降蒙古人也是對中下層老百姓一種機會

      看歷史

      ,無論是秦一統(tǒng)六國
      ,蒙古踏遍歐亞還是二戰(zhàn),都說明一個問題:惡魔都是靠大家養(yǎng)大的
      ,之所以惡魔能做大離不開一群昏庸之徒送人頭
      。這就是今天世界上絕不允許再有以占有他國領(lǐng)土為目的的滅國行為的原因
      ,也是中俄跟美國互懟的原因
      。絕不能岀現(xiàn)一家獨大。

      只不過是金國皇帝是個豬頭而已

      ,自己的小弟西夏被打
      ,居然不幫忙去打蒙古這個刺頭
      。金國前幾任皇帝都認(rèn)為蒙古是個威脅自己統(tǒng)治的不穩(wěn)定因素
      ,隔斷時間就去蒙古草原減丁,金國后期皇帝應(yīng)該趁蒙古征西夏的時候
      ,派軍隊偷襲蒙古老巢
      ,燒草原,殺人口搶牲畜
      ,帶不走的通通毀掉
      ,參考漢朝打匈奴
      把戰(zhàn)火引導(dǎo)在蒙古境內(nèi)

      滅夏一戰(zhàn)伏擊增援西平的西夏軍是真的。但絕對達不到蓄意射傷大量西夏軍的程度

      ,想著射傷幾萬敵人又不能射死
      ,作者真當(dāng)蒙古人個個都是哲別?實際也就一場伏擊戰(zhàn)
      ,被打崩的西夏軍(撐死也就幾千到萬把人)突圍進入西平城罷了。至于更夸張的蒙古弓堵門
      別說蒙古弓
      ,就是宋軍用的那些以神臂弓為首的步弓們都達不到這樣的射程。堵門
      ?你無視城頭的步弓呢
      ?蒙古弓射程本身就很短
      ,怎么堵門
      ?要脫離城頭步弓射程堵,那還有什么用
      ?西夏軍完全可以從容出門延城墻布陣迎敵

      野外曼古歹戰(zhàn)術(shù)適應(yīng)性極強,基本可以保證八成勝算

      。特別是不會打仗還特愛集結(jié)野戰(zhàn)的對手,格外有效
      。攻堅能力不強所以圍點打援戰(zhàn)術(shù)為主
      。戰(zhàn)略上說就是調(diào)動敵方主力機動部隊,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實力
      ,瓦解敵人意志
      。另外就是蒙古軍隊后勤的情況特殊
      ,真正做到了極限的就糧于敵
      這是非常殘忍的草原戰(zhàn)爭規(guī)則,極度具有破壞力
      ,對雙方都一樣
      。因此蒙古人的征服戰(zhàn)爭更像是毀滅戰(zhàn)爭。

      論兵力

      ,蒙古軍隊數(shù)量少于西夏
      ,論裝備,成吉思汗剛統(tǒng)一蒙古各部
      ,也只有輕騎兵
      ,而西夏有強大的重騎兵“鐵鷂子”
      ,其他各部隊也是著甲率很高
      ,可是最終幾次大決戰(zhàn)下來
      ,都是以西夏慘敗而告終
      ,并不是說西夏將一手好牌打臭,而根本是以成吉思汗鐵木真等蒙古高層深入研究了西夏的各種資源(軍事資源和政治資源)的優(yōu)缺點
      ,并抓住西夏的劣勢之處往死里打,堅決貫徹用自己的優(yōu)勢打西夏的不足
      ,用自己的強勢打西夏的弱勢
      ,再輔以政治上的分化瓦解,采取先易后難的策略
      ,最終才使得蒙古完勝西夏。

      哪位告訴我西夏戰(zhàn)爭著名的詩句可以告訴我一下嗎

        西夏 元昊 [和 賀蘭山下的傅說 西夏王 元昊]
        i.
        夏王陵墓千秋雨

      ,元昊鷹揚數(shù)風(fēng)流
      。堪笑孟德稱兵霸
      ,空談豪杰短歌行

        百戰(zhàn)旌旗軍略志
      ,兀卒刀頭萬將寒
      。大地孤行王有我,萬關(guān)一任獨縱橫

        殺氣凜冽賀蘭卷
      ,西風(fēng)白馬嘯天沖。今宵月上懷雄主
      ,淚灑林間斷劍吟。

        ii. 賀蘭山下的傅說 –西夏王 元昊
        鷹狼之子號元昊
      ,鐵卷傳承黨項驕
      ,文韜武略追漢武
      ,鐵騎縱橫沙海間。
        西取回鵑滅青唐
      ,南擊宋土東敵遼,河谷獨據(jù)鎖絲路
      ,天山化冰澆稻秧

        兵法如神勝周郎,奇謀巧計戰(zhàn)煌煌
      ,三川狼煙泣戰(zhàn)魂
      ,好水川口悼宋軍

        詐降河曲懈戰(zhàn)意
      ,焦土賀蘭虜遼王,定都慶洲成三國
      ,宋遼西夏各一方

        若占草原早稱汗,蒙古霸業(yè)不復(fù)生
      ,雄主若在中華顯,宋室山河不飄零

        野利去后字不傳
      ,千載誰識夏王陵,王圖霸業(yè)今何在
      ,大漠風(fēng)沙斷征人。

        元昊吟
        1. 英雄生當(dāng)王霸耳
      ,圖影曹帥識真雄
      。蓄蓄大輦騰帝象,紛紛溫泉飛鳳龍

        掠卻吐蕃備戰(zhàn)馬
      ,收降回鶻養(yǎng)精兵。禿發(fā)令是重名嵬
      ,河西匝地起腥風(fēng)。

        2. 兀卒開運諱石重
      ,蕃書院里用仁榮
      。 曾將名駝結(jié)漢使,好迎圣經(jīng)到羌城。
        無端腥風(fēng)漫地卷
      ,有怨噩訊貫天沖。 千載誰識李王墓
      ,編史只記黑水功


        3. 胸羅大略王霸志,敢向刀頭系心思
      。 三擂羌鼓千軍起
      ,一動旌旗萬馬嘶

        漢家兵強不厭詐
      ,胡兒精騎弄玄機。 惱人最是宋張元
      ,上寺壁上調(diào)侃詩


        4.夏國劍氣沖斗牛,褫魄一縷震九洲
      。 黑云暗暗連胡闕
      ,陰風(fēng)陣陣浸羌裘
      。 曾羅兵逐中原鹿,再刮民富外幫酋
      。 英雄淫佚忠臣去
      ,可憐魂喪父子仇


        5. 三川口之戰(zhàn)
        三川羌鼓動地喧
      ,百里邊城起狼煙。 狄青銅面劍錚錚
      ,兀卒鐵血氣軒軒

        一戰(zhàn)再戰(zhàn)不得力,文官武官皆失顏
      。 惶惶噩訊驚帝闕,此時將士戰(zhàn)猶酣


        6. 好水川之戰(zhàn)
        早窺中原鹿
      ,久蓄南牧心。 鎧甲窮黷武
      ,黑云暗政勤

        好水列偃月
      ,漢家哭將軍
      。 一戰(zhàn)萬民慟
      ,哀哀泣英魂。

        7. 河曲之戰(zhàn)
        聯(lián)遼反宋終戚戚
      ,玩火敢笑漢赤壁
      。興平嗚呼興宗怒
      ,河西哀哉河曲凄

        百里煙絕裸褐土,千軍糧斷餓生蛆
      。底事黃沙漫地卷
      ,反目郎舅追莫急。

        8. 記張元 1
        累舉不盡意
      ,世事兩茫然。 劍語憑誰寄
      ,笛音兀自傳

        徒倚七星笑,賴聽五鼓喧
      。 若言棄家國
      ,誰于勒石頑


        記張元 2
        曾經(jīng)豪氣振中原
      ,卻來崆峒參狂禪。何事廣陵曲意冷
      ,只緣梅花落猶寒

        鐵笛瀟灑強客走,銀劍崢嶸頑石鐫
      。輕將肝膽付夏域,張郎夢里抱春眠


        9. 野利仁榮頌
        1. 野利去后字不傳
      ,空有兀卒淚滔天。文海要集今何在
      ?黑水城里睡千年。
        2. 文章要臣古所稀
      ,星明斗煥至公極
      。三才雜志十二國,仿佛鴻爪印雪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74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想來大家都不陌生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曾被父親拓跋珪懲罰過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