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新政
慶歷新政為中國北宋仁宗慶歷(1041年—1048年)年間進行的改革
慶歷三年(1043年)
,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zhí)政,歐陽修、蔡襄、王素、余靖同為諫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仁宗采納了大部分意見
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
,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為后來的王安石變法拉開了序幕。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在宋神宗時期
,王安石發(fā)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
,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fā)展生產(chǎn)
,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
但是
,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于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zhí)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相同點:
①背景相同
,即社會危機:土地兼并嚴重;農(nóng)民反抗斗爭不斷發(fā)生;冗官、冗兵、冗費,財政困難;來自遼和西夏的威脅。②目的相同:鞏固統(tǒng)治
,挽救危機。③作用相同:都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
④結果相同:舊勢力強烈反對
,失敗。⑤性質(zhì)相同:是對封建社會內(nèi)部矛盾進行局部調(diào)整的改革。
不同點:
①中心內(nèi)容不同:慶歷新政的中心是整頓吏治
,王安石變法的中心是理財。②措施不同:慶歷新政主要在政治上,如嚴格官吏升遷考核制度
,嚴肅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王安石變法包括理財③失敗原因不同:王安石變法由于用人不當
④影響不同: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局面
⑤改革程度不同:慶歷新政-局部改革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76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