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為了讓兒子順利繼位,司馬炎都做了什么事情
對晉武帝司馬炎傳位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晉武帝司馬炎為了讓兒子順利繼位,為他掃除了哪些“障礙”?
前言

275年末
,一場大規(guī)模的瘟疫襲擊洛陽
,死了數(shù)萬人
。這個時期
,正值西北地區(qū)胡人禿發(fā)樹機能興兵叛亂。司馬炎壓力沉重
,工作繁忙,再加上失于調(diào)養(yǎng)
,病倒了
,不能臨朝理政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鄄∈虏惠p,萬駕崩
,誰來繼位當接班人?這引起了朝臣的恐慌和憂慮。
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
傻乎乎的太子司馬衷讓大家太不放心了
,而司馬炎的其他皇子都還是吃奶的小娃兒
,這可怎么辦呢?于是朝野上下,便把目光投向了齊王司馬攸
。司馬攸是誰?司馬炎的親弟弟
,因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無子,就被過繼給司馬師
。《晉書齊王攸傳》記載:司馬攸少而聰慧
,“清和平允
,親賢好施
,愛經(jīng)籍
,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
。才望出武帝左右
,宣帝每器之”。祖父司馬懿在世時對其甚為器重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后,司馬攸被封為齊王
,協(xié)助司馬炎統(tǒng)軍治國
。
司馬攸的口碑極佳
,對父母長輩孝敬有加;在皇兄面前謙虛恭順
,遇事早請示晚匯報,從不擅權(quán);對待朝臣乃至百姓都十分寬厚仁慈
。史書載,司馬攸“下至士卒
,分租賦以給之
,疾病死喪賜與之”
,遇有水災害
,體恤民情,對老百姓多加賑濟
,因而司馬攸很得人心
。更何況
,他時年二十八歲
,正值年富力強
、大有可為之時
。一個人卓越不是罪過
,但若比皇帝卓越可就成大罪了。況且
,司馬攸是司馬炎當年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此次病重
,讓司馬炎清晰地看到了弟弟司馬攸對自己
、對自己后代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威脅
。
不過
,沒幾個人真正看出他的心思。時普遍認為
,在司馬攸和司馬衷之間,司馬攸會勝出
。一天
,河南尹夏和跟賈充聊天
,說著說著隨口問了一句:“卿二女
,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
。”意思是
,您家的兩個女兒
,一個嫁了齊王,一個嫁了太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時候
,您應該以德為先
。此時
,賈充處境相當微妙
,問題棘手,表態(tài)支持誰都不合適。于是
,賈充選擇了沉默。少說多看
,靜觀其變
。張華前來看望司馬炎
。司馬炎試探地問道:“朕百年之后
,你看誰能做我的接班人?”
張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平定吳國的時候立了大功
。其人博學多才名重一時,人們都認為他德高望重
,可以為相
。但他的老對頭
、資深小人荀勖和馮
,當初在伐吳的時候就同張華意見不合,一直把張華當成眼中釘
,時常在司馬炎面前說張華的壞話
。面對司馬炎的提問
,張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齊王司馬攸眾望所歸,又是陛下的至親
,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抉R炎原想借張華在朝中的聲望
,為自己確定太子司馬衷為皇位繼承人一事找到擁護的人,卻沒料到張華也是這般看法
,因而心中不悅
。
也許司馬炎命不該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醫(yī)治
,居然痊愈了
。但他的心病加重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茧y見真情
,這一次,他算看清了聲山真面目,朝中的這幫人都是白眼狼啊!哪個才是全心全意效忠我司馬炎的呢?荀勖
、馮兩個小人捕捉到這一時機
,馬上鼓動司馬炎貶放張華。任命他都督幽州諸軍事一一相當于流放到了西伯利亞
。荀
、馮二人接著給司馬炎獻計,把齊王司馬攸調(diào)回自己的封地
,看看哪些官員會跳出來阻攔,一塊兒收拾
,以確保太子繼位
。282年農(nóng)歷十ニ月十三日,司馬炎下令:升侍中
、齊王司馬攸為大司馬。
都督青州諸軍事
,速擇日起程
,到青州赴任
。果不出荀
、馮所料,詔書發(fā)出之后
,滿朝一片嘩然。征東大將軍王渾上書勸諫司馬炎
,求他收回成命
。王渾奏議道:“齊王司馬攸品行學問
,并不弱于輔佐周成王的周公
,理應留在京城,參贊萬機
,與聞政事。如今卻讓齊王回到封國去
,假以都督諸軍事之虛名
,此非用人唯在忠良之原則。接著
,扶風王司馬駿
、光祿大夫李憙、中護軍羊琇
,還有兩個駙馬王濟和甄德,都上書勸諫
,請司馬炎收回成命
,這無疑是火上澆油。
王濟和甄德為了使司馬炎回心轉(zhuǎn)意
,還讓自己的夫人兩位公主去跟老爸說情。司馬炎心想
,真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啊,你們胳膊肘往外拐
,不向著自己的親弟弟
,倒向著叔叔司馬攸了。他氣不打一處來
,把兩位公主臭罵一頓,轟了出去
。接著詔令將二位駙馬的侍中一職給撤了
,貶王濟為國子祭酒
,把甄德貶為大鴻臚
。將軍楊珧是皇后的叔叔
,他站在司馬炎一邊,司馬衷是他的外甥啊
,當然得護著
。中護軍羊琇和北軍中候成粲等幾個武將暴脾氣,揣著刀子在楊珧家門口示威
,說等他出來就來個白刀見紅。
這個羊琇
,就是冬天讓人輪流抱著酒壇子
,用人的體溫釀酒的家伙。別看他那事混蛋
,但在這涉及國家政權(quán)鞏固的事上
,還算有男子漢的氣概。司馬炎聽說羊琇這么囂張
,便把他的官貶了,奪了其兵權(quán)
,氣得羊琇病重而亡
。光祿大夫李憙見司馬炎不接納忠言,便以年老體弱為由
,請求辭職了事。奇人河南尹向雄直言不諱:“陛下之子雖多
,但有名望者少
。讓齊王留在京城
,好處實多
,還請您深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毕蛐垡辉俟虉?zhí)地勸諫,惹得司馬炎很不高興
。
朋黨之爭
向雄深感絕望
,爬起身來,拜都不拜
,不辭而別,不久就憤恨而死
。在封建時代
,敢于直諫的人雖能青史留名
,但多沒有好下場
。向雄曾是王經(jīng)的屬下,當年魏帝曹髦討伐司馬昭
,王經(jīng)沒給司馬昭報信,事后被處死
,向雄冒著被殺頭的危險為其收
。后來
,太守劉毅無緣無故打了向雄
,并把他關(guān)入大牢
。鐘會惜其為人,任命在獄中的向雄為自己的掾?q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救了向雄。伐蜀時鐘會被殺
,向雄不顧一切迎喪埋葬
。對此,司馬昭大為不快
,責問道:“過去你收殮王經(jīng)也就罷了,現(xiàn)在鐘會乃叛臣賊子
,你還如此嗎?”
向雄回答:“過去仁君埋葬尸骨
,怎么會先看孰好孰壞才埋?現(xiàn)在國法已施
,我有感于大義而收殮之
,從教化的角度而言沒什么過錯。如若您對枯骨也痛恨不已
,任由拋撒在荒野之中,這種行為將為后世仁者所不齒
,影響您的形象
,太不值得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抉R昭聽后,轉(zhuǎn)怒為喜
。后來
,向雄和劉毅同為司馬炎的侍中
,但二人從來不說一句話
。司馬炎了解后
,讓向雄去跟劉毅和好
,向雄找到劉毅說:“剛才皇上叫我來
,咱倆從此義絕怎么樣?”司馬炎聽說后大怒:“我讓你去和好
,你怎么去絕交呢?”
向雄說:“古人要好之時遵循禮節(jié)
,反之亦如此
。此人好時恨不得把對方抱在懷里
,厭惡對方時恨不得將其推下深淵,我成不了劉毅之敵就已萬幸
,怎么可能和好?”向雄就是這樣一個偏強剛烈而疾惡如仇的人。性格決定命運
,像向雄這樣的人
,人格可敬,但不能為官
。為官若遇上開明豁達的上司,能大有作為;如若遇到一個昏府的上司
,也只能被活活氣死
。司馬炎怒氣未消
,賈充作為其倚重的大臣
,在太子廢立的問題上保持了沉默。沉默也是一種錯誤
,不表態(tài)就意味著態(tài)度昧,立場不明
。
因此
,司馬炎也解除了賈充的兵權(quán),外放做官
,但時間不長又調(diào)回。嗣君之爭是國本之爭
,非同小可
。中國歷史漫漫數(shù)千年
,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fā)生嗣位之爭
,而每一次爭嗣都必定引起朝堂分裂。黨爭的后果殘酷
,輕則傷筋動骨朝堂大換血,重則刀光劍影爆發(fā)內(nèi)亂
,導致亡國
。這次也不例外
,朋黨之爭再次披上嗣位之爭的外衣
,愈演愈烈
。齊王黨全線崩潰
,不過司馬炎在過年之前,驅(qū)逐齊王司馬攸的計劃仍未得逞
。紛紛擾擾,到了年末
,大家都準備過年
。皇族公卿
、尋常百姓,都在除舊迎新
,灑掃門
,去塵穢
,凈庭戶
,釘桃符,徹夜守歲
。
平常百姓祭祀祖宗;皇家設(shè)壇拜社稷,擺上豬
、牛
、羊三牲去太廟祭祀先帝。到了大年初一
,百姓紛走出家門,個個冠帶整齊鮮艷
,達人道喜道賀
,相互敬著泡以桃湯柏葉的椒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始遗e辦朝會,熱鬧非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始页瘯x式繁
,一搞就是一天
,朝會結(jié)束后還要用膳。用膳完畢
,往往已是夜晚
,華燈初上
,君臣一起賞識歌舞
。如果有雅興,還要吟詩唱和一番
。那年的朝會照常舉行,皇帝神情歡娛;正月初七日
、正月十五日皆有朝宴
,君臣共樂,盡興而歸;正月晦日
,皇帝領(lǐng)著眾臣到洛水泛舟,綠波徐徐
,小鳥歡歌
,令人心曠神怡
。
處處熱熱鬧鬧
,喜氣洋洋,呈現(xiàn)出一派太平景象
。只是從臣中不見齊王司馬攸,聽說是病了
。就在大家認為齊王這事不了了之的時候
,司馬炎突然招來太常鄭默,問道:“齊王回藩國
,依禮賜予他什么才好?”鄭默這才了解,原來皇帝還惦記著這事呢
。他是兩朝老臣
、政治老油條,當即說自己拿不準主意
,要回去和手下那幫太常博士們商議
。這一商議炸了鍋,言官大多是敢于犯上直諫的
。博士庾、太叔廣
、劉
、繆蔚、郭
、秦秀、傅珍七人
,一聽皇帝竟然不聽勸諫
,一意孤行,當即決定聯(lián)名上書
。
勸諫皇上留下齊王司馬攸參與朝政。庚洋洋酒
,文不加點起了草表
,寫完了給他父親庾純過目,庚純點頭同意
。博士們的諫表由太常轉(zhuǎn)呈皇帝,鄭默讓助手
、博士祭酒曹志一起品讀這份奏章
,沒想到引起了曹志的自傷自憐
。曹志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會感到陌生
,但曹志的父親可謂家喻戶曉,他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兒子
,高八斗卻命運多舛的曹植
。曹志愴然嘆息道:“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親
,不得樹木助化
,而遠出海隅!”此言與其說是同情齊王,不如說是替自己父親曹植鳴不平
。
曹志覺得有必要勸皇帝迷途知返
,于是他也寫了一份諫章湊熱鬧
。兩份諫章一起送到司馬炎跟前。司馬炎與曹志相交數(shù)十年
,一直引以為知己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位老朋友也倒向了自己的對立面,異常生氣地說道:“曹志尚不明吾心
,況四海乎!”
司馬攸病逝
天子大發(fā)雷霆,觸龍鱗的臣子就倒霉了
。太常鄭默
,領(lǐng)導無方
,罷免;博土祭酒曹志
,妄言朝政
,罷免;上書的七位博士
,不僅除名,而且全部送廷尉治罪
。落井下石是小人們的專利。就在庾等人將判罪之際
,廷尉劉頌奏報庾等大不敬
,應當拉到菜市砍頭。幸虧有尚書夏侯駿
、右仆射魏舒和下邳王司馬晃一起幫著求情,才免了七人死罪
,除名了事
。大家一看皇上鐵了心,都不敢再勸
。283年農(nóng)歷二月,司馬炎再次增加濟南郡為齊王封地
,立齊王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寔為北海王
,給齊王設(shè)軒懸之樂
,六佾之舞
。
軒懸之樂,六佾之舞
,黃鋮朝車
,這些都是受命出征的諸侯才能享用的。司馬炎恩威并施
,意在提醒齊王盡快上路
。齊王司馬攸是聰明人,他了解自己不為哥哥所愛
,自己是被人在背后捅了一刀,“憤怨發(fā)疾”
,病倒了
。他唯一的反抗就是請求去給父母守陵,對此司馬炎的態(tài)度就兩個字
,“不準”。對司馬攸生病的消息
,司馬炎半信半疑
,派御醫(yī)去探視
,御醫(yī)了解齊王現(xiàn)在不得勢
,便見風使舵,根本不好好給他看病
,還回來匯報說齊王裝病
。
司馬攸得不到好的治療
,病情加重
,而司馬炎又不斷地催促他早日啟程。司馬攸好面子
,一貫注重個人儀表,雖然病得不輕
,還非要硬撐著勉強起床向皇兄辭行
。司馬炎看他還挺有精神,更覺得他是裝病
,更加氣憤,于是嚴令齊王趕快走人
。司馬攸沒有辦法
,辭別后回到家就大口吐血,兩天后死了
,死時不過三十六歲
。噩耗傳到宮中,無疑是給處于偏執(zhí)狀態(tài)的司馬炎一記耳光
。他突然明白
,原來弟弟并非在使詭計耍小聰明
,是真的有病!司馬炎不禁大哭
。
在外人看來,他對弟弟真心實意
,也許這時他才想起弟弟的好處,想到弟弟幼年時的乖巧可愛
、成年后的恭謹謙讓
,想到父母臨終前的叮嚀囑咐,想到弟弟這十幾年來對兒子司馬衷的精心教導
,尤其弟弟是自硬逼死的
,內(nèi)心更感愧疚
。而在一旁的侍中馮冷言道:“齊王名過其實,天下歸心
,對皇太子不利,如今他自己病死
,這乃社稷之福
,陛下何必如此哀傷?”司馬炎聽了淚水戛然而止。馮統(tǒng)是一個無德無能的小人
,為何能一直得到司馬炎的寵愛?因為他太了解司馬炎了。
他的言行能與司馬炎的想法高度一統(tǒng)
,兩人的唱和天衣無縫
。其實,司馬炎在心底一直妒忌著齊王司馬攸
。在家中,司馬攸從小就得到祖父和父親的寵愛;在朝廷
,他獲得很高的贊譽
。這一切都令司馬炎自慚形穢。早在文帝司馬昭去世的時候
,司馬炎作為嫡長子
,也不過服喪三日,而齊王司馬攸卻哀毀骨立
,讓人一看就了解誰孝誰不孝
。后來王太后患病
,痊愈之后
,兄弟倆擺宴給母親慶賀,席間司馬攸因母親到了“鬼門關(guān)”又返回
,不禁喜極而泣。
司馬炎也想陪著一起哭
,卻偏偏擠不出一滴眼淚
。司馬炎的殺心早已萌生,他對司馬攸威脅到自己和兒子的皇位而耿耿于懷
。之所以一直沒動手,不是善仁厚
,而是因為他害怕承擔殺弟不義的罪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老天幫他,為何不順水推舟?表面上看是馮統(tǒng)等人在離間兄弟手足骨肉
,承擔著惡名。實則
,司馬炎中有魔鬼
,這個魔鬼就是他本人。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囧不干了
,到司馬炎跟前大哭大鬧,但他不敢得罪荀勖
、馮二人
,只是罵御醫(yī)是庸醫(yī),害死了父親
。找替罪羊是歷代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段。
結(jié)語
司馬炎為了自下臺階
,給活人一個臉面
,下令處死那幾個御醫(yī),又贊揚司馬囧為父申冤
,讓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
。就這樣,司馬炎把一場驚天的政治斗爭
,變成了醫(yī)患之間的民事糾紛
,基本上為兒子繼位掃平了障礙
。但也為日后社會動蕩和“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
司馬炎稱帝的故事是怎樣的 ?
? ? ? ?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
,當時太子曹芳只有八歲
。他派人去請大將軍司馬懿和武衛(wèi)將軍曹爽,準備托孤
。司馬懿、曹爽見皇帝向他們托孤
,連忙跪下
,齊聲說道:“臣蒙陛下重愛,感激不盡
,一定不負陛下的重托
,死而后已
。”曹睿囑托完畢
,兩人懷著復雜的心情退出皇宮
。魏明帝病逝后
,宗室皇親曹爽和太尉司馬懿遵照遺詔共輔朝政
。曹爽其實并無軍政才干,但由于是皇親國戚
,自小出入宮廷,很得明帝寵愛
。他與何晏
、李勝、鄧飏
、丁謐等人結(jié)成所謂的“浮華派”
,終日清談玄理,而且還要專斷朝政
。這當然就與三朝元老
、年高望重的司馬懿產(chǎn)生了齟齬。于是
,曹爽奏請皇帝調(diào)任司馬懿為太傅,而按當時的制度
,太傅雖然位居三公之列
,但卻是掌管文官的,而太尉則掌領(lǐng)軍隊
、手握兵權(quán)。
? ? ? ?曹爽用此計是想將司馬懿明升暗降
,借此奪了他的兵權(quán)
。司馬懿見此情形豈能不知曹爽心里打的什么如意算盤?因而上書稱自己年老多病
,乞望退職閑居。得到批準后
,遂閑居在家
,從此也不再過問朝政,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
、司馬昭也終日無所事事。曹爽擔心司馬懿是表面上裝病
,其實暗里隨時準備反撲
,便趁黨羽李勝調(diào)任荊州刺史之機,暗遣他去向司馬懿辭行
,以便察看其虛實。司馬懿聽說李勝來了
,馬上裝出大病在身的樣子
,叫侍婢攙扶著出來會客。李勝拜見過后
,說:“我就要去荊州任刺史,特地前來向太傅辭行
,不料太傅您舊病復發(fā)
,且如此嚴重
。”司馬懿故作糊涂地答道:“我年老枕疾
,朝不保夕,恐怕以后相見的機會微乎其微了
。
? ? ? ?君此去并州
,那里臨近胡人,要注意守備?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李勝聞言趕忙糾正道:“我此行是前往荊州
,而非并州
。”司馬懿佯答道:“噢
,君是到并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崩顒僭僖淮渭m正道:“是去荊州
。”這時司馬懿這才像明白了一些的樣子
,答道:“我年老意荒
,不解君言。如今君為荊州刺史
,盛德壯烈
,好建功業(y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闭f著指口言渴
,當侍婢端湯喂他喝時,又因顫抖弄得滿身都是湯漬
,哽咽了一番才說道:“我怕活不了幾天了,兩個孩子又不成才
,望先生訓導他們
,如若見了曹大將軍,千萬請他幫忙照顧照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闭f罷便示意侍婢扶他進屋,而且倒在床上大聲地喘息起來
。李勝見司馬懿神智不清
,語言錯亂,仿佛行將就木
,便向曹爽報告說:“司馬公形神已經(jīng)離散
,只是一具茍延殘喘的尸體
,不足為慮了
。”曹爽聞之大喜
,放下了對司馬懿的戒備之心
。當即把李勝留在府中
,飲酒慶祝
。從此以后,曹爽根本就不把司馬懿放在心上了
,更加獨斷專行
。
? ? ? 248年春
,按照慣例
,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掃高平陵,曹芳起駕
,曹爽、曹羲等兄弟全部隨駕同行
,一行人耀武揚威
,浩浩蕩蕩開出了洛陽城。等曹爽他們出城不久
,司馬懿就精神抖擻地帶領(lǐng)著司馬昭
、司馬師披掛上馬
,率領(lǐng)著精銳士兵占領(lǐng)了洛陽各城門與皇宮
,把洛陽城四門緊閉,不準人隨便出入
。然后假傳皇太后的詔令,廢曹爽為平民
,并派人把詔令送到皇帝曹芳那里
。曹爽得到了司馬懿兵變的消息,大吃一驚,不知所措
,就把皇帝的車駕留在伊水南岸,命令士兵修筑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