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
李善長(1314年—1390年)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國公
,奉命監(jiān)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洪武三年(1370年)
,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人物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李善長
朱元璋曾經(jīng)神情從容地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么時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說:“秦末戰(zhàn)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
。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y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智勇雙全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攻占滁州
,成為朱元璋的參謀,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并參與重大事務(wù)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威名日益顯著,諸將前來投靠的,李善長考察他們的才能,稟告給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對投誠者表達誠摯情意,使他們能夠安心。有人因為某些事情相互意見不合,產(chǎn)生矛盾,李善長便想方設(shè)法從中調(diào)解。郭子興因聽信流言而懷疑朱元璋
,逐漸剝奪他的兵權(quán)。又想從朱元璋身邊把李善長奪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堅決謝絕。朱元璋對他十分倚重。朱元璋在和陽駐軍時,親自率軍前去進攻雞籠山寨
朱元璋獲得巢湖水師后,李善長極力贊成渡江
朱元璋為太平興國翼大元帥時
,以李善長為帥府都事。不久隨軍攻克集慶路。在將要攻取鎮(zhèn)江時,朱元璋擔心諸將約束不了部下,便佯裝發(fā)怒,要懲罰他們,經(jīng)李善長力救,此事才得以解決。鎮(zhèn)江攻下之后,百姓都不知道有兵到來。朱元璋為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李善長為參議。當時宋思顏、李夢庚、郭景祥等都為幕僚,而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李善長決定。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命李善長兼領(lǐng)府司馬,晉升為行省參知政事。建功立業(yè)
朱元璋稱吳王時
洪武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論平吳之功
開國元勛
朱元璋即帝位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
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nèi)心卻愛嫉妒
洪武四年(1371年)
洪武七年(1374年)
洪武九年(1376年),太祖以臨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
免于株連
丞相胡惟庸初任寧國知縣
,是因李善長的推薦,又被提升為太常少卿,后升任左丞相,兩人因此互相往來。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御史臺缺中丞,李善長暫理御史臺事務(wù),多次向太祖提出建議。洪武十八年(1385年)
,有人告發(fā)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凄慘結(jié)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李善長已經(jīng)七十七歲,因為年老約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從信國公湯和那里借衛(wèi)士三百人,湯和悄悄告訴他所聽到的事。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fā)配到邊疆,李善長屢次請求赦免其親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將丁斌治罪。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義等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于是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他們的供詞牽連到李善長,供詞上說:“胡惟庸企圖謀反,派李存義暗地里勸說李善長。李善長驚叱道‘:你這么說到底為了什么?你們一定要慎重,否則九族都要被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
、平?jīng)龊钯M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人,都同時受胡惟庸牽連而死。不久,被牽連的還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若干人。太祖親自下詔羅列他們的罪狀,加在獄辭里面,纂成《昭示奸黨三錄》李善長死后第二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謚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82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