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孔明的“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三國演義》這一本小說
空城計是諸葛亮在幾乎沒有士兵可以打仗的情況下
01
善謀計多的司馬懿
司馬懿在三國時期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與謀略家,他的智慧與謀略
,絕不在諸葛亮之下,司馬懿在小的時候就展現(xiàn)出來了他聰明好學的一面,他的祖父是河南省禹州市的太守司馬懿的一家可以說是世代為官
在少年時期
早在曹操還是司空的時候,就已經邀請過司馬懿擔任官職
所以在曹操后來當上丞相以后
在曹操去世以后
在為了應對此事而作部署的時候,魏國的大臣們都認為
,此時他們缺乏糧食,沒有足夠的精力能夠抵抗得住孫權大軍,所以要將大部分的兵力都調回來,駐守在宛城,放棄襄陽與樊城兩個城市。而司馬懿則表示
,此時的孫權才剛剛打敗了關羽,一定不想和魏國再結仇,所以不需要放棄這兩個城市,可是當時的魏王曹丕并沒有聽取司馬懿的建議,居然命人放火燒毀了襄陽與樊城,果不其然,孫權并沒有來入侵魏國,但是這兩個城市卻被燒毀了,對于魏國來說,損失極大。所以從這個故事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司馬懿是一個十分懂得分析形式,善于謀略的人02
面對空城竟選擇撤軍
但是在《三國演義》之中當時,魏國派司馬懿去進攻蜀國的西城
但是諸葛亮又豈是一個坐以待斃之人呢?即使現(xiàn)在他面臨著無兵可調的情況
,但是諸葛亮也仍然不愿意就這樣放棄他們蜀國的領地,于是諸葛亮在極為危險的時刻,竟然想出了空城計這樣一個絕無僅有的妙計。他命令西城之中所剩下的少數(shù)士兵們,全部都打開城門
,隱藏起來,而諸葛亮自己則坐在城樓之上,仿若無人地彈琴唱歌,率領著大部隊前來的司馬懿看到空無一人的西城,以及坐在城樓之上非常淡定的諸葛亮,居然不敢踏進蜀國的城門之中,在思考了許久之后,司馬懿竟然選擇了撤軍返回。03
是不敢還是不愿
看到這里
,我們很有可能會覺得司馬懿這人膽子真的是太小了,他一定是看到了一臉淡定的諸葛亮之后,覺得城門大開,一定是暗藏著什么埋伏,所以在臨門一腳的時候,竟然選擇了撤軍。但是實際上
,我們通過前面的故事也知道,司馬懿在謀略與智慧方面其實是一個可以與諸葛亮相媲美的人,面對著蜀國那空無一人的西城,司馬懿身后又有著眾多的部隊,他有足夠的實力與魄力去攻城。即使懷疑諸葛亮此番行為一定有詐
,但是也不可能如此干脆利落地選擇撤軍,不再攻打西城,所以其實司馬懿很有可能也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是他為什么會選擇撤軍呢?其實在后來也有專家分析過,司馬懿如果不選擇撤軍的話,那么很有可能在后來也會輸,因為在當時能夠與司馬懿的謀略相媲美的人,也只有諸葛亮04
而司馬懿所效忠的魏王曹丕對于司馬懿又始終是一種不信任、不放心的態(tài)度
最終還是選擇了撤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8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