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北魏孝明帝元詡簡介,他的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6 09:29:31

      北魏孝明帝元詡簡介,他的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

      北魏孝明帝元詡簡介:元詡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元詡的成就有哪些?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北魏孝明帝元詡簡介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528年)

      ,河南洛陽人
      ,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528年在位)
      ,宣武帝元恪次子,母為宣武靈皇后胡氏

      元詡幼年繼位

      ,權(quán)臣元叉、母后胡氏相繼擅權(quán)亂政
      ,大失人心
      ,北方爆發(fā)六鎮(zhèn)起義,國勢日衰
      。武泰元年(528年)
      ,元詡不滿胡太后專權(quán),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jìn)京勤王
      。密詔外泄
      ,胡氏閱后大怒,元詡遂被其毒殺
      ,時(shí)年十九歲
      ,謚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
      ,葬于定陵

      爾朱榮聞?dòng)嵑螅凡樾⒚鞯鄣乃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
      ,興兵攻入洛陽,殺死胡太后
      、小皇帝和宗室大臣
      ,史稱河陰之變,成為北魏崩潰的開端

      元詡生平經(jīng)歷

      、早年經(jīng)歷

      元詡是孝文帝元宏之孫,宣武帝元恪的第二個(gè)兒子

      ,母為宣武靈皇后胡氏
      ,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510年4月8日),元詡出生于宣光殿東北部
      ,據(jù)說元詡出生時(shí)有光照于庭中

      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十八日,年僅三歲的元詡

      ,被父親宣武帝立為皇太子

      、繼位為帝

      延昌四年正月十三日(515年2月12日),宣武帝去世

      ,當(dāng)日晚上
      ,時(shí)年六歲的皇太子元詡即皇帝位,是為孝明帝
      ,改年號為熙平

      北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關(guān)于北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1、北魏道武帝拓跋(371年8月4日[七月甲戌日]――409年11月6日[十月戊辰日])386年2月20日(正月戊申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

      。拓跋又名涉
      、什翼圭、翼圭
      、開
      ,北魏開國皇帝,鮮卑族人
      。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
      ,獻(xiàn)明帝拓跋的兒子,太武帝拓跋燾的爺爺
      。376年
      ,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長子拓跋君殺死,代國大亂
      ,前秦軍乘機(jī)進(jìn)入國都云中
      ,代國滅亡,拓跋被其母親賀蘭氏攜走出逃
      。385年
      ,15歲的拓跋趁亂重興代國,在盛樂即位為王
      。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國號“魏”
      ,是為北魏,改元“登國”
      ,398年
      ,他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并自稱皇帝
      。他即位初年
      ,積極擴(kuò)張疆土,勵(lì)精圖治
      ,將鮮卑政權(quán)推進(jìn)封建社會
      ,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剛愎自用
      ,不團(tuán)結(jié)兄弟,導(dǎo)致在409年的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
      ,終年僅三十九歲
      ,在位二十四年。

      2
      、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409年11月10日(十月壬申)―423年12月24日(十一月己巳)在位14年
      。他是道武帝拓跋的兒子,其生母劉貴人在拓跋嗣被立為太子之前
      ,即按北魏后宮舊例
      ,被道武帝賜死,拓跋嗣知道后悲傷不已
      ,因而被道武帝怒斥出宮
      。 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為其子拓跋紹所殺
      ,拓跋嗣在宮中衛(wèi)士的擁戴下殺了拓跋紹
      ,于同年即位,改年號“永興”
      。太宗泰常八年(423年)
      ,拓跋嗣進(jìn)攻宋國得勝回來,此役稱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戰(zhàn)爭
      ,北魏獲得勝利
      ,攻占虎牢關(guān),辟地三百里
      ,并進(jìn)逼劉宋領(lǐng)土
      。因攻戰(zhàn)勞頓成疾而終,享年32歲
      。太宗拓跋嗣雖英年早逝
      ,但上承開國君主拓跋武功建國,后有太武帝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和大破柔然
      ,媲美前秦符堅(jiān)統(tǒng)一北方和漢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勛
      。因此拓跋嗣在北魏開國歷史中具有承先啟后的樞紐地位。

      3
      、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燾,字佛貍
      ,鮮卑族
      ,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423年(北魏泰常八年 )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漢世家大族崔浩等為謀臣
      ,把握作戰(zhàn)時(shí)機(jī)
      。他非常善于使用騎兵,并且開創(chuàng)了騎兵閃擊戰(zhàn)的雛形
      。他從即位之初
      ,便整治吏治,勵(lì)精圖治
      ,先后攻滅北燕
      、北涼,討山胡
      ,降鄯善
      ,逐吐谷渾,取南朝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
      、滑臺(今河南滑縣東)等地
      ,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兵伐漠北高原
      ,大破柔然
      ,后者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在歷次戰(zhàn)爭中
      ,常親自率軍出征
      ,決策果斷,部署周密
      ,講究戰(zhàn)法
      ,指揮靈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蚍值啦⑦M(jìn)
      ,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
      ,設(shè)伏圍殲
      ,因而多獲勝利。427年(始光四年)
      ,魏軍攻夏都統(tǒng)萬城(今內(nèi)蒙古烏審旗西南)時(shí)
      ,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
      ,故意示弱
      ,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jiān)城
      ,當(dāng)夏軍出城追逐時(shí),又采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后之計(jì)
      ,果獲全勝
      。他率領(lǐng)北魏軍隊(duì)討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
      ,他對柔然作戰(zhàn)中取得了最輝煌的一次戰(zhàn)果
      。從此,北魏在繼漢武帝破匈奴之后
      ,中原王朝對草原部落作戰(zhàn)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他常從卒伍中選拔將才
      ,用其所長
      。治軍嚴(yán)格,賞不遺賤
      ,罰不避貴
      。他在生活中,樸素節(jié)儉
      ,威武豪邁
      ,剛毅自律,直爽坦率
      ,喜歡聽取古弼
      ,高允等忠臣們直言不諱的進(jìn)諫,但是在晚年卻刑罰過于殘酷
      ,誅戮過多
      。 452年(正平二年三月)在平城被宦官宗愛(時(shí)任中常侍)暗殺,享年44歲


      4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452年在位僅八個(gè)月
      。拓跋余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子。443年(太平真君十一年)獲封為吳王
      ,后于451年(正平元年)改封南安王
      。452年(正平二年),中常待宗愛弒太武帝
      ,矯皇太后令
      ,殺東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
      ,改元承平(或作永平)
      。即位后厚待群下,但徹夜暢飲,夜夜笙歌
      ,很快即令國庫空虛
      ,又多次出獵,即使邊境有事
      ,亦不加理會
      ,百姓皆憤怒,而他不作改變
      。另外
      ,宗愛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權(quán)日久,朝野內(nèi)外皆忌憚他
      ,而拓跋余則懷疑宗愛另有所圖
      ,密謀削奪宗愛權(quán)力,宗愛於是殺拓跋余
      。452年10月丙午日夜間
      ,拓跋余在平城去東廟祭祀,宗愛暗令小黃門賈周等乘拓跋余不備
      ,用匕首將他刺死
      。葬處不明。

      5
      、北魏文成帝拓跋F(440年――465年)452年―465年在位14年
      。拓跋F,字烏雷直勤
      ,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燾)的孫子
      ,拓跋晃長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
      。452年
      ,宗愛暗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
      ,后又把他殺死
      ,殿中尚書源賀等擁立拓跋F即位為文成帝,殺宗愛
      。文成帝在位期間
      ,北魏恢復(fù)佛教,始建云岡石窟
      。465年(和平六年)文成帝病逝
      ,廟號高宗。

      6
      、北魏獻(xiàn)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465年―471年在位7年
      。拓跋弘
      ,文成帝拓跋F長子。456年被立為太子
      ,465年繼位
      。他崇文重教,興學(xué)輕賦
      ,喜玄好佛
      。469年就將襁褓中的長子立為太子。471年(皇興五年)傳位于太子拓跋宏
      ,自為太上皇
      ,專心信佛。476年
      ,由于殺了嫡母馮太后寵愛的大臣
      ,被對方毒死,時(shí)年23歲


      7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71年―499年在位29年
      。拓跋宏是北魏獻(xiàn)文帝拓跋弘的長子
      ,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歲的時(shí)候
      ,獻(xiàn)文帝就把皇位讓給了他
      。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漢武帝的老辦法,“立其子殺其母”
      ,就是在立兒子做太子的同時(shí)
      ,殺掉太子的母親,以此來防止呂后那樣的悲劇重演
      。拓跋宏的生母也是這樣被殺死的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獻(xiàn)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
      。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撫養(yǎng)
      。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間,政權(quán)一直由太皇太后馮氏把持
      。490年
      ,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jìn)行漢化改革
      。實(shí)行漢化
      ,禁胡服p胡語,改變度量衡
      ,推廣教育
      ,改變姓氏并禁止歸葬
      ,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zhǔn),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xù)進(jìn)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jié)


      8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499年―515年在位16年
      。元恪
      ,元宏次子,母高氏
      。483年(太和七年)閏四月
      ,生于平城宮。497年(二十一年)正月甲午
      ,立為皇太子
      ,499年(二十三年四月十二)即位,死于515年(延昌四年)春正月
      ,終年33歲
      。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


      9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515年2月12日―528年3月31日在位13年。元詡
      ,鮮卑族
      ,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親胡充華
      。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
      。曾有傳言說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謀害,元恪雖半信半疑
      ,但為了給元氏皇朝留下血脈
      ,所以還是格外小心,這才讓元詡長大成人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八月,殺大臣裴植等
      。免高陽王雍太傅官
      ,解除事權(quán)。但元詡的生母在元詡即位后
      ,開始擅權(quán)亂政
      ,直接導(dǎo)致北魏土崩瓦解。528年
      ,已經(jīng)19歲的元詡對胡太后的專權(quán)非常不滿
      ,于是法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
      ,不了密詔被查出,胡太后看后大怒
      ,于是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
      。廟號肅宗孝明皇帝。

      10
      、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528年在位2個(gè)月
      。元釗,鮮卑族
      ,南北朝時(shí)期北魏第10位皇帝
      ,臨珧王元寶暉之子。528年
      ,北魏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
      ,靈太后擁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震驚
      ,認(rèn)定太后害死孝明帝
      ,將領(lǐng)爾朱榮遂帶兵討伐,15日后占領(lǐng)京師洛陽
      ,元釗及靈太后被俘
      。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押送至黃河。靈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好話
      ,爾朱榮不聽
      ,下令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沉入黃河
      ,另立元子攸即位
      ,是為孝莊帝。元釗只不過是一個(gè)曇花一現(xiàn)的皇帝


      11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0年)528年―530年在位3年。年號:建義
      、永安
      。元子攸,鮮卑族
      ,彭城王拓跋勰三子
      ,生于公元507年,封為長樂王
      ,爾朱榮于公元528年4月殺胡太后和幼主后
      ,企圖稱帝,因見人心不服
      ,暫于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為帝
      ,改年號為建義
      。元子攸即位后,由于爾朱榮的大肆屠殺
      ,使京城空虛
      ,地方政權(quán)瓦解,北魏政權(quán)已經(jīng)名存實(shí)亡
      ,爾朱榮因?yàn)闅⒆谑页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民怨沸騰,不敢貿(mào)然進(jìn)駐洛陽
      ,他一面遠(yuǎn)據(jù)晉陽
      ,殘酷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一面遙控洛陽
      ,準(zhǔn)備伺機(jī)奪取政權(quán)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530年9月除掉爾朱榮
      ,同年12月
      ,爾朱榮侄爾朱兆,爾朱度律聲稱要為其叔父報(bào)仇
      ,引兵直撲洛陽
      ,洛陽城防薄弱,叛軍很快就攻入城門
      ,直奔皇宮
      ,皇宮禁衛(wèi)兵大都聞風(fēng)逃散,元子攸倉皇從云龍門逃出
      ,為爾朱榮的幾十名騎兵追及俘住
      ,鎖于永寧寺塔中,在囚禁中
      ,孝莊帝取下頭巾企圖自盡
      ,未遂,不久被送往晉陽
      ,晉州刺史高歡在半路截?fù)粑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又致書爾朱兆,說明利害
      ,勸他別殺元子攸
      ,爾朱兆大怒,將書信撕成碎片
      ,并馬上命令將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級佛寺
      ,于12月甲子日絞殺。 元子攸廟號為敬宗
      ,謚號為孝莊帝

      元氏的介紹

      元氏(528年2月12日——

      ?),女
      ,鮮卑人
      ,生于北魏首都洛陽(今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真名不詳
      ,元姓(本為拓跋姓)
      ,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宮嬪潘外憐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
      。出生后因時(shí)局危險(xiǎn)
      ,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國實(shí)際大權(quán)的皇太后胡氏對外宣稱本為女性(即皇女)的她是男性(即為皇子)
      ,并宣布大赦天下
      ,改元武泰以安人心。不久
      ,孝明帝暴崩
      ,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528年4月1日),在名義上成為了北魏皇帝
      。元氏即位當(dāng)天便被廢黜
      ,次日由幼主元釗繼位,之后史書上便沒有了對她的記載

      南北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北魏開國皇帝是誰

      1

      、南朝—宋(420—479):

      武帝劉裕(363—422)420年稱帝在位3年武帝劉裕,小名寄奴
      ,小時(shí)家貧
      。后因戰(zhàn)功逐漸成為東晉的權(quán)臣,420年
      ,他迫晉恭帝禪讓
      ,建立南朝×宋
      ,在位3年死
      ,時(shí)年60歲。

      少帝(406—424)422年即位在位3年少帝劉義符
      ,劉裕長子
      ,即位3年,被殺
      ,時(shí)年19歲


      文帝(407—453)424年即位在位30年文帝劉義隆,劉裕第三子
      ,他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
      。453年
      ,他被太子所殺,時(shí)年47歲


      孝武帝(430—464)453年即位在位12年孝武帝劉駿
      ,文帝第三子,殘暴昏君
      。死于464年
      ,時(shí)年35歲。

      前廢帝(449—465)464年即位在位6個(gè)月前廢帝劉子業(yè)
      ,孝武帝長子
      ,暴君一個(gè),嗜殺亂倫
      ,在位6個(gè)月被殺
      ,時(shí)年17歲。

      明帝(439—472)465年即位在位8年明帝劉彧
      ,文帝第十一子
      ,殘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
      ,死時(shí)34歲


      后廢帝(463—477)472年即位在位5年后廢帝劉昱,明帝長子
      ,淫暴無比
      ,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
      ,被蕭道成殺死
      ,死時(shí)15歲。歷代王朝中
      ,沒有像南北朝時(shí)宋朝的前廢帝
      ,明帝,后廢帝這三個(gè)皇帝這樣
      ,閨門無禮
      ,亂倫淫穢,手足相殘
      ,幾近禽獸


      順帝(469—480)477年即位在位3年順帝劉準(zhǔn),明帝第三子
      ,在位3年后退位
      ,480年被殺,時(shí)年12歲。

      南朝—齊(479—502):

      高帝(427—482)479年稱帝在位4年高帝蕭道成
      。南朝×宋的宰相
      ,后廢順帝自立,建立南朝×齊
      ,在位4年
      ,時(shí)年56歲。

      武帝(440—493)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武帝蕭賾
      ,高帝長子
      ,死于493年,時(shí)年54歲


      郁林王(473—494)493年即位在位1年郁林王蕭昭業(yè)
      ,武帝長孫。在位1年被殺
      。時(shí)年22歲


      海陵王(480—494)494年即位在4個(gè)月海陵王蕭昭文,郁林王弟
      ,在位4個(gè)月被殺
      ,時(shí)年15歲。

      明帝(452—498)494年即位在5年明帝蕭鸞
      ,高帝侄
      ,即位后大殺手足,南齊國衰
      ,死于498年
      ,時(shí)年47歲。

      東昏侯(483—501)498年即位在3年東昏侯蕭寶卷
      ,明帝第二子
      ,他殘忍兇暴,嗜殺成性
      ,揮金如土
      ,被蕭衍殺死,時(shí)年19歲
      。和帝(488—502)501年即位在1年和帝蕭寶融
      ,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
      ,被蕭衍所殺
      ,南齊亡。

      2
      、南朝—梁(502—557):

      武帝(464—549)502年稱帝在位48年武帝蕭衍,502年廢南齊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
      ,蕭衍信奉佛教
      ,生活簡樸,但政治昏庸
      ,549年死于侯景叛亂
      ,時(shí)年86歲。

      簡文帝(503—551)549年即位在位2年簡文帝蕭綱
      ,武帝第三子
      ,在位2年死,時(shí)年49歲


      元帝(508—554)552年即位在位3年元帝蕭繹
      ,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殺
      ,時(shí)年47歲


      敬帝(543—557)555年即位在位2年敬帝蕭方智,元帝子
      ,在位2年被陳霸先廢
      ,558年被殺,時(shí)年16歲
      。梁亡


      南朝—陳(557—589):

      武帝(503—559)557年稱帝在位3年武帝陳霸先,557年廢南朝×梁的皇帝自立
      ,國號陳
      ,他為人十分簡樸,在位3年死
      ,時(shí)年57歲
      。文帝(522—566)559年即位在位7年文帝,武帝侄
      ,在位7年死
      ,時(shí)年45歲。

      廢帝(552—570)566年即位在位2年廢帝陳伯宗
      ,文帝長子
      ,在位2年被廢,570年死
      ,時(shí)年19歲


      宣帝(528—582)568年即位在位14年宣帝,文帝弟
      ,死于582年
      ,時(shí)年55歲


      后主(553—604)582年即位在位7年后主陳叔寶,宣帝長子
      。他是一個(gè)荒淫的皇帝
      ,就知道游宴玩樂,制作艷詞
      ,589年
      ,隋軍攻入建康,陳亡
      。后主被俘
      ,死于604年,時(shí)年52歲


      3
      、北朝—魏(386—556):

      道武帝(371—409)386年即位在位23年道武帝拓拔珪,鮮卑族人
      。383年
      ,前秦經(jīng)淝水之戰(zhàn)后,國力日弱
      ,386年16歲的拓拔珪復(fù)國
      ,稱代王,同年改稱“魏”
      ,史稱“北魏”
      ,死于409年,時(shí)年39歲


      明元帝(392—423)409年即位在位15年明元帝拓拔嗣
      ,道武帝長子,死于423年
      ,時(shí)年32歲


      太武帝(408—452)423年即位在位28年太武帝拓拔燾,明元帝長子
      ,即位后先后消滅大夏
      ,北燕,北涼
      ,大大增強(qiáng)北魏國力
      ,統(tǒng)一了北方。但在與南朝×宋的戰(zhàn)爭中大敗
      ,452年
      ,太武帝死,時(shí)年45歲


      南安王452年即位在位8個(gè)月南安王拓拔余
      ,太武帝子
      ,在位8個(gè)月被殺。

      文成帝(440—465)452年即位在位14年文成帝拓拔浚
      ,太武帝嫡孫
      ,他在位時(shí)北魏國力開始下降
      。死于465年
      ,時(shí)年26歲。

      獻(xiàn)文帝(454—476)465年即位在位7年獻(xiàn)文帝拓拔弘
      ,文成帝長子
      ,即位時(shí)14歲。18歲時(shí)就讓位給4歲的太子
      ,476年死
      ,時(shí)年23歲。

      孝文帝(476—499)471年即位在位29年孝文帝拓拔宏
      ,獻(xiàn)文帝子
      ,孝文帝一朝,進(jìn)行改革
      ,494年
      ,遷都洛陽,推廣漢化
      ,并帶頭將姓改為“元”
      。加速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推動(dòng)了社會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
      。死于499年
      ,時(shí)年33歲。

      宣武帝(483—515)499年即位在位16年宣武帝元恪
      ,孝文帝二子
      ,即位后政治腐敗,貪污成風(fēng)
      ,起義不斷
      ,他死于515年,時(shí)年33歲


      孝明帝(510—528)515年即位在位12年孝明帝元詡
      ,宣武帝子,政治腐敗
      ,民不聊生
      ,他死于528年,時(shí)年19歲


      孝莊帝(507—530)528年即位在位2年孝莊帝元子攸
      ,528年被擁為帝
      ,在位2年被殺,時(shí)年24歲


      長廣王(—531)530年即位在位1年長廣王元曄
      ,咸陽王元禧子,在位半年被殺


      節(jié)閔帝(498—533)531年即位在位1年節(jié)閔帝元恭
      ,廣陵王子,在位1年被廢
      ,533年死


      后廢帝(513—532)531年即位在位半年后廢帝元朗,章武王子
      ,在位半年
      ,被高歡(北齊文宣王之父)所殺。

      出帝(510—534)532年即位在位3年出帝元修
      ,廣平王子
      ,被高歡用力為帝,534年逃出洛陽
      ,投奔宇文泰
      ,被宇文泰所殺,時(shí)年25歲


      魏在出帝后分為東魏
      ,西魏。

      4
      、北朝—東魏:

      孝靜皇帝(524—550)534年即位
      ,在位17年孝靜帝元善見,出帝逃后
      ,高歡擁立他為帝
      ,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5
      、北朝—西魏:

      文皇帝(507—551)535年即位,在位17年文皇帝元寶炬
      ,535年被宇文泰擁立為帝
      ,都長安,史稱西魏


      廢帝551年即位
      ,在位2年廢帝元?dú)J,文帝長子
      ,在位2年
      ,被殺


      恭帝554年即位,在位3年恭帝拓拔廓
      ,文帝第四子
      ,在位3年被殺,西魏亡


      6
      、北朝—齊(550—577):

      文宣帝(529—559)550年稱帝在位10年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歡為北魏的渤海王
      ,534年北魏分為東西魏
      ,550年
      ,高洋廢東魏皇帝自立
      ,改國號“齊”,史稱“北齊”
      ,在對突厥
      ,契丹的戰(zhàn)爭中,他屢次獲勝
      。但他晚年荒淫無度
      ,死于559年,時(shí)年31歲


      廢帝(545—560)559年即位在位1年廢帝高殷
      ,文宣帝長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殺
      ,時(shí)年17歲


      孝昭帝(535—561)560年即位在位1年孝昭帝高演,高歡第六子
      ,文宣帝之弟
      ,在位1年死,時(shí)年27歲


      武成帝(537—568)561年即位在位4年武成帝高湛
      ,高歡第九子,高演弟
      ,他是一個(gè)暴君565年
      ,禪位與其子,后死于568年
      ,時(shí)年32歲


      后主(557—577)565年即位在位12年后主高緯,武成帝長子
      ,576年周武帝大軍攻北齊
      ,他禪位給兒子高恒
      ,被俘被殺,時(shí)年20歲


      幼主(570—577)577年即位在位25天幼主高恒
      ,后主長子,在位25天被俘
      ,北齊亡
      ,高恒被殺,時(shí)年8歲


      7
      、北朝—周(556—581):

      孝閔帝(542—557)557年即位,在位8個(gè)月孝閔帝宇文覺
      ,鮮卑族宇文泰第三子
      ,557年即位,國號“周”
      ,在位8個(gè)月被殺


      明帝(534—560)557年即位在位4年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長子
      ,在位4年被殺
      ,時(shí)年27歲。

      武帝(543—578)560年即位在位18年武帝宇文邕
      ,宇文泰第四子
      ,他統(tǒng)治時(shí),北周日益強(qiáng)大
      ,開始統(tǒng)一北方
      ,消滅北齊,并攻擊南陳
      ,取得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
      ,他死于578年,時(shí)年36歲


      宣帝(559—579)578年即位在位1年宣帝宇文贇
      ,武帝長子,荒淫無度
      ,嗜酒如命
      ,在位1年就禪位于太子。死于580年
      ,時(shí)年22歲


      靜帝(573—581)579年即位在位1年靜帝宇文衍,宣帝長子,即位時(shí)才7歲
      ,由楊堅(jiān)輔政
      ,581年,楊堅(jiān)迫靜帝禪位于他
      ,建立隋朝
      ,北周亡。

      明帝的歷代明帝

      漢明帝

      ,性格剛毅嚴(yán)酷
      。父劉秀,母陰麗華
      。初名陽
      ,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
      ,立為皇太子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
      。明帝即位后
      ,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xué)
      ,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
      ,總攬權(quán)柄
      ,權(quán)不借下。他嚴(yán)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
      ,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
      。同時(shí),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
      。永平十六年
      ,命竇固征伐北匈奴。其后
      ,又以班超出使西域
      ,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
      ,復(fù)置西域都護(hù)
      。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fā)展
      ,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
      。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nèi)安定

      漢明帝(公元28年十一月二十七—75年八月初六)
      ,姓劉,名莊
      ,字子麗
      ,廟號漢顯宗,東漢第二任皇帝
      。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
      ,母為陰麗華。初名劉陽
      ,封東海王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繼皇帝位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陽歷9月5日)
      ,死于洛陽東宮前殿。在位十九年
      ,死時(shí)四十八歲
      。葬于顯節(jié)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廟號漢顯宗
      ,謚號孝明皇帝

      明帝在位時(shí),吏治非常清明
      ,境內(nèi)安定
      。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
      、貸種食
      ,并興修水利。所以
      ,當(dāng)時(shí)民安其業(yè)
      ,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
      ,全國載于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
      ,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shí)間里激增至3400多萬
      。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間
      ,出現(xiàn)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明章之治”
      。 曹睿(204--239)字元仲
      ,即魏明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
      ,曹操之孫
      。能詩文,與曹操
      、曹丕并稱魏之“三祖”
      ,文學(xué)成就不及曹操、曹丕
      。原有集
      ,已散佚,后人輯有其散文二卷
      、樂府詩十余首
      。曹丕去世后,曹睿繼位為帝
      ,指揮曹真
      、司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吳、蜀的多次攻伐
      ,并且平定鮮卑
      ,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
      。然而統(tǒng)治后期
      ,大興土木,臨終前托孤不當(dāng)
      ,導(dǎo)致后來朝政動(dòng)蕩

      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年少的太子曹睿在洛陽即位
      ,是為魏明帝。在曹真
      、曹休
      、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輔佐下,開始了他十二年的執(zhí)政生涯

      魏明帝曹睿處事沉著
      、剛毅,明識善斷
      ,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
      ,使幾個(gè)輔政大臣形同虛設(shè)。魏明帝登基后
      ,首先必須對抗內(nèi)外敵人的攻擊
      ,226年八月孫權(quán)攻江夏、襄陽,227年孟達(dá)反
      ,231年
      ,鮮卑與蜀漢聯(lián)手進(jìn)犯,到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jìn)攻曹魏
      ,234年孫權(quán)攻合肥
      。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這些內(nèi)外戰(zhàn)爭。他重用曹真
      、張郃
      、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zhàn)。235年諸葛亮死后
      ,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
      。同年,軻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殺
      ,鮮卑“種落離散
      ,互相侵伐,強(qiáng)者遠(yuǎn)遁
      ,弱者請服”
      ,北疆也得以安定。
      之后
      ,魏明帝開始在京都洛陽大建宮殿
      ,常用人力物力。235年
      ,他將曹芳封為齊王
      。237年,遼東公孫淵反魏
      ,自立為燕王
      。此年,魏明帝令司馬懿攻遼東
      ,司馬懿遂帶兵四萬
      ,和夏侯霸等人出征遼東,大破燕軍
      ,殺公孫淵
      ,成功收復(fù)遼東。
      238年冬開始
      ,魏明帝的健康開始惡化
      。239年初,魏明帝病重
      ,召司馬懿和曹爽托孤
      ,讓他們輔佐年幼的曹芳
      ,當(dāng)日即逝世,年僅三十五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度龂尽份d魏明帝逝世于嘉福殿,《魏書》載他逝世于九龍前殿
      。正月廿七癸丑日(2月17日)葬高平陵
      。 晉明帝司馬紹(298年—325年),字道畿
      ,東晉的第二代皇帝
      ,晉元帝之子,廟號肅宗
      。母親為代郡出身
      。生來像鮮卑人,為人豪爽
      ,在位期間曾經(jīng)中興
      ,可惜在位僅四年早死.在位期間曾平定王敦叛亂。
      晉明帝自小聰慧
      ,按照《世說新語》記載
      ,晉明帝小時(shí)候便曾經(jīng)與父親就“太陽與長安孰近”的問題作出爭辯,以及運(yùn)用東宮衛(wèi)士一夜興建太子西池的逸聞
      。司馬紹不但工于書法
      、禮賢下士而且孝順,并且司馬紹也相當(dāng)勇猛
      ,王敦以“鮮卑兒”稱之
      。王敦一度想要要求晉元帝廢除太子,但因?yàn)榇蟪挤磳Χ髁T

      晉明帝于322年
      ,在晉元帝司馬睿死后即位,大赦天下
      。晉明帝曾經(jīng)微服乘馬密探王敦營壘
      ,并且于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于王敦黨羽的追究
      ,為安定皇帝的權(quán)威全力重用王導(dǎo),并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tài)度
      ,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后
      。晚年有寵妃宋袆,國色天香
      ,善吹笛
      ,乃石崇妾綠珠之女弟子
      ,不久帝病篤,群臣進(jìn)諫
      ,請出宋袆
      。最后送給吏部尚書阮遙集。325年閏八月戊子(二十四)日(10月18日)
      ,晉明帝病死
      ,年僅二十七歲,在位4年
      ,葬于武平陵
      。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528年;在位515年-528年)是南北朝時(shí)期北魏的皇帝
      。廟號肅宗孝明皇帝
      。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親胡充華

      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
      。曾有傳言說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謀害,元恪雖半信半疑
      ,但為了給元氏皇朝留下血脈
      ,所以還是格外小心,這才讓元詡長大成人
      。但元詡的生母在元詡即位后
      ,開始擅權(quán)亂政,直接導(dǎo)致北魏土崩瓦解

      公元528年
      ,已經(jīng)19歲的元詡對胡太后的專權(quán)非常不滿,于是法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
      。不了密詔被查出
      ,胡太后看后大怒,于是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
      。 宋明帝(439-472)即劉彧
      ,漢族。小字榮期
      。廟號太宗
      。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陽王
      ,改封湘東王
      。前廢帝時(shí)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殺前廢帝
      ,自立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為藩王時(shí)好讀書
      ,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xù)衛(wèi)瓘所注《論語》二卷
      。即位初任賢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亂
      ,末年好鬼神
      ,多忌諱,奢侈無度
      ,民不堪命
      ,宋王朝自此而衰。
      宋太宗明皇帝(439-472)即劉彧(拼音:Liú Yù)
      。南朝宋皇帝
      ,公元466~472年在位。字休炳
      ,小字榮期
      。廟號太宗。景和元年(465年)十二月
      ,前廢帝被殺
      ,立為帝,年號泰始
      。在位期間
      ,寵臣阮佃夫等專擅威權(quán),貨賂公行
      ;府庫為空
      ,百官并斷祿俸,而奢靡益甚
      。晚年多緯
      ,忍虐好殺,慮太子稚弱
      ,遂翦除諸弟殆盡
      。泰豫元年(472年)病卒。為藩王時(shí)好讀書
      ,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
      、續(xù)衛(wèi)瓘所注《論語》二卷。即位初任賢用能
      ,故能平定四方叛亂
      ,末年好鬼神,多忌諱
      ,奢侈無度
      ,民不堪命,大宋王朝自此而衰
      。 齊高宗明皇帝蕭鸞(公元452~公元498年9月1日)
      ,字景棲,小名玄度
      ,南朝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人
      ,南齊的第五任皇帝(公元494年12月5日~公元498年9月1日期間在位),高宗
      。為始安王蕭道生之子
      、齊高帝蕭道成之侄。
      高宗蕭鸞少年喪父
      ,由叔父齊太祖蕭道成撫養(yǎng)
      ,蕭道成對其視若己出。劉宋泰豫元年(472年)
      ,蕭鸞擔(dān)任安吉令
      ,以嚴(yán)格而聞名。補(bǔ)武陵王左常侍
      ,不拜
      。元徽二年(公元474年),為永世令
      。升明二年(478年)
      ,為邵陵王安南記室參軍,未拜
      ,后遷寧朔將軍
      、淮南、宣城太守
      。不久進(jìn)號輔國將軍
      。齊高帝蕭道成即位,遷侍中
      ,封西昌侯
      。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為持節(jié)
      、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
      、冠軍將軍、郢州刺史
      ,進(jìn)號征虜將軍
      。齊武帝蕭賾即位,轉(zhuǎn)度支尚書
      ,領(lǐng)右軍將軍
      。永明元年(公元483年)
      ,遷侍中,領(lǐng)驍騎將軍
      。轉(zhuǎn)為散騎常侍
      、左衛(wèi)將軍。二年(公元484年)
      ,出為征虜將軍
      、吳興太守。四年(公元486年)
      ,遷中領(lǐng)軍
      ,常侍并如故。五年(公元487年)
      ,為持節(jié)
      、監(jiān)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右將軍
      、豫州刺史
      。七年(公元489年),為尚書右仆射
      。八年(公元490年)
      ,加領(lǐng)衛(wèi)尉。十年(公元492年)
      ,轉(zhuǎn)左仆射
      。十一年(公元493年),領(lǐng)右衛(wèi)將軍

      蕭賾臨終時(shí)以蕭鸞為侍中
      、尚書令,輔佐皇太孫蕭昭業(yè)
      。尋加鎮(zhèn)軍將軍
      ,給班劍二十人。隆昌元年(494年)
      ,即本號為大將軍
      。自從文惠太子蕭長懋于永明十一年(493年)死后,蕭鸞便有爭奪帝位的野心
      。蕭鸞于隆昌元年(494年)廢殺蕭昭業(yè)
      ,改立其弟蕭昭文。不久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
      ,自立為帝

      蕭鸞即位后,猜忌宗室,信用典簽
      ,監(jiān)視諸王
      ;并且在任期間屠殺宗室,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
      。蕭鸞任內(nèi)長期深居簡出
      ,要求節(jié)儉,停止邊地向中央的進(jìn)獻(xiàn)
      ,并且停止不少工程。蕭鸞晚年病重
      ,相當(dāng)崇信道教與厭勝之術(shù)
      ,將所有的服裝都改為紅色;蕭鸞還特地下詔向官府徵求銀魚以為藥劑
      ,外界才知道蕭鸞患病
      。永泰元年七月己酉(三十)日(498年9月1日),蕭鸞病死
      ,年四十七歲
      ,謚為明皇帝,廟號高宗
      ,葬于興平陵
      。 宇文毓,突代郡武川人
      ,生于魏孝武帝永熙三年
      ,卒于武成二年,年二十七歲
      。大統(tǒng)十四年
      ,(公元五四八年)封寧都郡公。累授大將軍
      ,鎮(zhèn)隴右
      。周孝閔帝踐阼,進(jìn)位柱國
      。轉(zhuǎn)岐州諸軍事
      ,歧州刺史。治有美政
      ,黎民懷之
      。及宇文護(hù)廢孝閎帝,乃迎立毓
      。武成初
      ,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稱皇帝,建年號
      。毓明敏有識量
      ,護(hù)頗畏憚,遂進(jìn)毒弒之
      。在位三年
      ,560年被宇文護(hù)毒死,謚明帝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
      ,累授大將軍,鎮(zhèn)隴右
      。周孝閔帝踐阼
      ,進(jìn)位柱國。轉(zhuǎn)岐州諸軍事
      ,歧州刺史
      。治有美政,黎民懷之

      宇文護(hù)廢孝閔帝
      ,羽翼尚未豐滿,他不敢不按有諸多大臣和各自擁兵一方的六大柱國監(jiān)視下的老規(guī)矩辦事:“立嗣以嫡不以長
      ,以長不以賢”
      。于是,扶立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為新帝
      。武成初
      ,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稱皇帝
      ,建年號

      宇文毓表面看來溫弱,其實(shí)內(nèi)里極是明敏有主見
      。他不肯處處聽命宇文護(hù), 宇文護(hù)假意歸政后
      ,宇文毓開始行使一部分的權(quán)力處理國事、進(jìn)行改革
      ,但是兵權(quán)還是牢牢掌握在宇文護(hù)的手里
      ,宇文護(hù)見宇文毓不好控制便設(shè)法暗害宇文毓。在一次國宴上
      ,宇文護(hù)指使一個(gè)叫李安的宮人,在進(jìn)獻(xiàn)世宗宇文毓的糖餅中下了毒
      ,宇文毓因食遇毒,臨終前
      ,當(dāng)著群臣的面
      ,用最后的力氣
      ,大聲口傳遺詔:傳位于自己的四弟宇文邕為嗣帝。北周第二個(gè)皇帝宇文毓死后
      ,因先帝口傳遺詔
      ,宇文護(hù)沒辦法即刻改變,于是
      ,只得遵宇文邕為第三位傀儡皇帝
      ,史稱武帝。辛丑
      ,崩于延壽殿
      ,時(shí)年二十七,謚曰明皇帝
      ,廟稱世宗
      。五月辛未,葬于昭陵
      。 蕭巋(542年-585年),字仁遠(yuǎn)
      ,是南北朝時(shí)代西梁的第二位君主
      。西梁是南梁的一個(gè)分裂王朝,它的地盤主要在今天湖北襄陽
      、荊州地區(qū)
      ,首都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蕭巋在位二十三年
      ,為人孝悌慈仁
      、節(jié)儉,有君子的雅量
      ,是個(gè)亂世賢君
      ,且御下有方,境內(nèi)稱治
      ,去世之時(shí)
      ,臣民盡皆悲慕流涕。
      蕭巋的父親蕭察與梁元帝蕭繹不和
      ,蕭繹繼梁帝位后
      ,蕭察就投靠西魏,被西魏皇帝封為梁王
      ,在他的統(tǒng)治地區(qū)內(nèi)他自稱皇帝
      ,但實(shí)際上后梁的“皇帝”在他們的疆域上并沒有真正的主權(quán),很長時(shí)間里北朝在后梁設(shè)有江陵總管
      ,一方面用來監(jiān)督后梁的君主
      ,另一方面這些總管擁有兵權(quán)來保護(hù)后梁不被南朝攻擊。蕭察死后他的兒子蕭巋于562年以太子繼帝位。
      蕭巋的年號是天保
      ,他繼續(xù)他父親的政策
      ,聯(lián)合北朝(北周)來抵抗南朝(南朝陳)的威脅。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后蕭巋親自赴長安祝賀
      ,因此深得宇文邕的信任
      。隋文帝楊堅(jiān)登基后再次親自赴長安祝賀,又贏得了楊堅(jiān)的信任
      。后來蕭
      、楊兩家又通婚,蕭巋的一個(gè)女兒還嫁給了楊廣
      ,后來成為隋煬帝的皇后
      。由于蕭、楊兩家的關(guān)系如此親密
      ,因此后來隋將它駐扎在后梁的江陵總管撤回
      ,使得后梁獲得了自主權(quán)。
      蕭巋是一個(gè)相當(dāng)有學(xué)問的皇帝
      ,他曾著《孝經(jīng)》
      、《周易義記》、《大小乘幽微》等十四部書

      蕭巋死后被謚為孝明帝
      ,廟號世宗。 隋明帝楊廣(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
      ,唐時(shí)謚煬皇帝
      ,其孫皇泰帝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夏主竇建德謚閔皇帝
      。一名英
      ,小字阿?。隋文帝楊堅(jiān)次子
      ,母文獻(xiàn)獨(dú)孤皇后
      。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
      。即位之后
      ,對于國政有恢宏的抱負(fù),并且戮力付諸實(shí)現(xiàn)
      。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yùn)河
      ,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xí)惩ńz綢之路
      ,推動(dòng)大建設(shè)
      ,開創(chuàng)科舉
      ,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

      隋明帝楊廣(569年~618年)
      ,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618年在位),漢族
      。少敏慧
      ,好學(xué)善詩文,儀容俊美
      。開皇元年(581年)
      ,立為晉王。六年
      ,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
      ,閏八月之后,進(jìn)位雍州牧
      、內(nèi)史令(就是宰相)
      。八年冬,任行軍元帥統(tǒng)兵伐陳
      。滅陳后
      ,封太尉。開皇二十年(600年)
      ,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于仁壽宮大寶殿
      ,太子廣即皇帝位
      ,次年改元大業(yè),拉開了其波瀾壯闊而又毀譽(yù)難定的一生
      。楊廣即皇帝位
      ,假造文帝遺詔縊殺前太子楊勇。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
      ,在并州起兵
      ,明帝派楊素鎮(zhèn)壓,楊諒降后被幽禁至死
      。此后不久
      ,明帝聽從云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
      。618年三月
      ,宇文化及等煽動(dòng)軍士兵變謀反,明帝死于江都之變

      “修建洛陽”
      、“遷都洛陽”
      、“修通運(yùn)河”、“西巡張掖”
      、“開創(chuàng)科舉”
      、“開發(fā)西域”等可以概括隋明帝楊廣一生所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87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kuò)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shí)達(dá)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gè)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dòng)畫電影
      。對這個(gè)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shí)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gè)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gè)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gè)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但是在古時(shí)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⒛旮蚍噶擞赫男┙?/div>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