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東漢歷史上有出名的皇帝嗎

      眾妙之門 2023-07-06 12:35:13

      東漢歷史上有出名的皇帝嗎

      東漢歷史上有出名的皇帝嗎?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作為自秦以后的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

      ,漢朝在四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不少神話
      ,對中國后期的發(fā)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提到漢朝有名的皇帝
      ,想必大家都會想到劉邦
      、劉徹
      、劉啟等人吧
      ,而這也未免讓人心生疑問: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都出自于西漢,反倒是東漢的皇帝大多都默默無聞呢?

      除了劉秀

      、劉協(xié)外
      ,其他東漢皇帝的存在感極低,而這與東漢皇帝的壽命有一定的關系
      。東漢最長壽的皇帝就是劉秀了
      ,享年62歲,他的兒子劉莊于48歲時突然染病駕崩
      ,自此之后
      ,東漢皇帝就像被詛咒了一般,不但都不長壽
      ,而且往往是意外猝死
      。據(jù)史書記載,東漢第三位皇帝劉炟身體向來不錯
      ,卻在32歲那年突然死亡
      ,劉肇僅活了27年,劉隆登基時剛滿百天
      ,去世時還不足一歲
      。據(jù)統(tǒng)計
      ,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還不足27歲,而大多數(shù)皇帝都是在壯年時去世的
      ,心智還沒有成熟就駕崩了
      ,自然無法在歷史上留下英名。

      反觀西漢皇帝

      ,除劉欣和劉弗陵等少數(shù)人外
      ,大多數(shù)皇帝的壽命都能超過40歲,這也就意味著西漢皇帝有充足的時間打理朝政
      、推行新政,而這也是西漢政治基礎比東漢牢固的重要原因
      。說到這兒
      ,想必不少朋友一定認為東漢的短命皇帝應該是死于非命吧,其實并非如此
      ,東漢皇帝大多都是年幼登基
      ,根本沒辦法親自處理朝廷大事,所以只好把權力下放
      ,直接導致外戚專權
      、宦官專權現(xiàn)象屢禁不止。

      等到這些皇帝長大

      ,想親自把持朝局時
      ,朝廷內(nèi)外早已布滿外戚和宦官的黨羽,就算他們身懷治國之才也無法把權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這也就意味著皇帝的威嚴對于他們來講只不過是水中月而已
      ,他們不過是被人利用的傀儡皇帝罷了,與手握重權的西漢皇帝根本沒法比
      。正因如此
      ,就算文學功底再深厚的史官也杜撰不出西漢皇帝偉大的形象,只好寥寥數(shù)筆待過
      ,難道是將大部分筆墨都留給了外戚和后宮
      ,而這也是我們對西漢皇帝了解甚少的原因。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

      ,東漢皇帝們無事可做卻終日酒足飯飽
      ,肯定要找些事來打發(fā)時間,于是后宮就成了他們最常去的地方
      。據(jù)說漢靈帝劉宏為了方便自己隨時隨地發(fā)泄欲望
      ,甚至命令宮女們必須穿開襠褲侍奉在他左右,真的是荒謬至極
      。終日待在后宮勢必會造成元氣大傷
      ,日子久了
      ,身體也會慢慢虧空,縱欲過度的后遺癥靠食補和藥補根本沒法根治
      ,這直接導致東漢皇帝免疫力低下
      ,甚至身患各種隱疾,所以驟然駕崩也實屬正常

      更關鍵的是

      ,劉秀建立東漢時已經(jīng)為后期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并且他還規(guī)定東漢主要沿襲西漢的舊制
      ,在制度方面沒有創(chuàng)新
      ,自然不可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更何況東漢皇帝的權力過于分散
      ,就連兵權也受多方牽制
      ,因此他們既無法像劉邦一樣統(tǒng)一天下,也無法像劉徹一般開闊疆土
      ,就連創(chuàng)造如同文景之治般的盛世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對東漢的發(fā)展起不到太大的推動作用,甚至只能止步不前
      ,這也就代表除劉秀外
      ,東漢皇帝的歷史功績幾乎約等于零,年紀輕輕的就只知道整日在后宮縱欲玩耍
      ,既斗不過宦官也斗不過外戚
      ,存在感自然要比東漢皇帝低很多。

      還有一個原因也非常重要

      ,劉秀建立東漢時
      ,鑄幣權以及鹽、鐵的專營權就已經(jīng)落到了各個世家大族的手里
      ,所以東漢皇帝在經(jīng)濟方面并沒有做到高度集權
      ,而大多數(shù)豪強世家又熱衷于把本家女子嫁入宮中,搖身一變成為外戚
      ,既能賺朝廷的錢又能干涉朝廷用人
      。按理說東漢皇帝應該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制止,可惜從小被當做傀儡的他們早就不會反抗了
      ,也早就失去了反抗的資本
      ,自然只能看著大好的山河變得支離破碎,以至于末代皇帝劉邪最終不得不被迫退位禪讓
      ,又怎能比得上西漢的諸位皇帝呢?說慘那是真的慘

      所以綜合來看,東漢皇帝比不上西漢皇帝的原因是很復雜的

      ,年少登基被人利用
      ,長大后又奪不回權利
      ,只得心甘情愿地被別人操縱,以至于整日流連于后宮
      ,比紈绔子弟還讓人無奈

      東漢除了開國之君劉秀外
      ,還有哪位皇帝名氣最大?

      漢中元二年

      ,公元57年
      ,在位三十三年的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駕崩于都城洛陽南宮前殿,享年62歲
      。劉秀的一生是力挽狂瀾的一生
      ,也是豐功偉績的一生,本是漢朝劉氏遠支宗室的他將已經(jīng)分崩離析的大漢王朝從廢墟中挽救出來
      ,不僅重建了漢室江山,還將漢朝皇統(tǒng)又延續(xù)了將近二百年
      。劉秀在位期間輕徭薄賦
      ,與民休息,他深知自西漢滅亡后
      ,普通民眾經(jīng)過漢末以及新朝以來的長期動蕩戰(zhàn)亂已經(jīng)十分疲敝
      ,所以劉秀執(zhí)政時期的中心政策就是與民休息,恢復生產(chǎn)力
      。劉秀的皇帝生涯自始至終也很好地貫徹了這個中心思想
      ,光武帝劉秀也是漢朝最有作為的皇帝。

      劉秀統(tǒng)治時期就是封建史學家嘴中津津樂道的”建武盛世“

      。劉秀死后其子劉莊繼位
      ,是為漢明帝,明帝崩逝后漢章帝即位
      ,明
      、章二帝繼續(xù)延續(xù)了光武帝的政策,將漢朝國力推向全盛歷史上將漢明帝和漢章帝統(tǒng)治的時期稱為“明章之治”
      。東漢時期的“明章之治”和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都是漢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治世
      ,下面就對明、章兩位皇帝進行簡要的介紹:

      被世人忽略的近乎完美的漢明帝:

      漢明帝劉莊是光武帝劉秀與其皇后陰麗華的長子

      ,在廢后郭圣通之子劉疆被廢后
      ,劉莊被繼立為東漢王朝的皇太子,劉莊在做了十四年皇太子后
      ,光武帝駕崩
      ,劉莊繼位
      ,是為漢明帝,明帝即位后其內(nèi)政外交延續(xù)了光武帝時期的政策
      ,漢明帝熱心提倡儒學
      ,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
      ,為防止大權旁落
      ,明帝事必躬親,他總攬權柄
      ,權不借下
      。對于依仗權勢,鑒于西漢晚期外戚亂國的教訓
      ,漢明帝在位期間對外戚做了嚴格的限制
      ,那些倚仗權勢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都受到了懲處
      ,終明帝一代
      ,漢朝的外戚都老老實實,不甘作亂
      。漢明帝對下面的官員非常嚴厲保證了綱紀整肅
      、吏治謹嚴,行政效率提高
      、中央地方政績明顯

      如果說內(nèi)政方面顯示了漢明帝卓越的政績的話,那么明帝外交方面的政績則更顯示出了其執(zhí)政的斐然能力

      ,明帝即位后致力于解決北匈奴的威脅
      ,他派大將軍竇固帶兵征伐,同時命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
      ,設置西域都護
      ,將西漢末年失去聯(lián)系的西域各國重新納入到漢朝的統(tǒng)治中,不僅孤立了匈奴
      ,還拓展了漢朝的疆土
      ,提升了漢廷的威望。漢明帝的開明還體現(xiàn)在了他對待宗教的問題上
      ,心胸開闊
      ,兼容并蓄的漢明帝,堅持對外開放
      ,他派出了秦景
      、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
      ,將佛教引入中國
      ,他還在東漢的都城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
      ,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jīng)像等物品
      ,這座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就是今天的洛陽白馬寺。

      東漢永平十八年

      ,公元75年
      ,在位十八年的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莊駕崩于洛陽東宮前殿,年僅四十八歲
      ,東漢朝廷為其上謚號“孝明皇帝”
      。這個“明”字對劉莊的一生進行了高度的總結,漢明帝劉莊確實是以為明察秋毫的英明君主
      ,東漢王朝也在他的統(tǒng)治下出現(xiàn)了一片光明景象
      。光武帝末年,全國人口僅為2100多萬
      ,而至明帝末年
      ,人口激增至3400多萬。人口的迅速增長是東漢經(jīng)濟發(fā)展
      ,國力提升的有力佐證
      。明帝駕崩后,其子劉炟繼位
      ,是為漢章帝。

      賢君漢章帝竟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伏筆:

      漢章帝劉炟是漢明帝的庶子

      ,其母為明帝貴人賈氏
      ,永平十八年,48歲的漢明帝駕崩
      ,十八歲的劉炟在明帝靈前繼位
      ,是為漢章帝,章帝即位后
      ,繼承并發(fā)展了光武帝以及漢明帝時期的政策
      ,漢朝國力得以進一步提升,章帝不僅繼承了其祖
      、父的德政
      ,還對東漢開國以來的一些弊政做出了及時的調(diào)整,將一些已經(jīng)不再適用的政策皆盡廢黜
      ,漢章帝勵精圖治
      ,注重農(nóng)桑,興修水利
      ,減輕徭役
      ,衣食樸素
      ,繼續(xù)實行光武帝和明帝兩代近半個世紀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明帝還廢除了一些嚴酷的刑罰,主張將犯罪者減刑并遷移到偏遠的邊境地區(qū)
      ,當時的百姓對于朝廷的德政都感恩戴德
      ,漢章帝也深得百姓擁護。?但是與章帝卓越的政績相比讓人痛心的是
      ,章帝的后期的一些舉措
      ,卻直接導致了日后東漢長達一百年的動蕩不安,這也是英明的漢章帝犯下的一個致命的錯誤

      鑒于西漢時期一些外戚接連弄權禍國亂政時期的教訓

      ,東漢自從開國以來,光武帝和漢明帝兩代皇帝一直對于外企掌權做了嚴厲的限制
      ,整個光武帝和明帝的五十一年時間里
      ,東漢的外戚都沒有掌握權力。但是到了漢章帝即位之后
      ,在防止外戚掌權從政方面則未能繼承祖
      、父遺訓,性格寬厚
      ,溫文爾雅的漢章帝劉炟在對待外戚比較寬疏
      ,這使外戚勢力重新抬頭。漢章帝開啟了東漢外戚專權的先河

      章帝去世后

      ,十歲的漢和帝繼位,漢和帝之后
      ,東漢王朝接連出現(xiàn)了數(shù)位年幼的皇帝
      ,這些皇帝由于無法理政,所以皇太后便以垂簾稱制的形式統(tǒng)攬朝政
      ,這些皇太后們架空皇帝的同時還將朝政大權委以母家的親戚掌握
      ,而隨著皇帝逐漸長大,想要掌握權力的皇帝勢必要從外戚手中奪回權力
      ,因為身邊沒有可用之人
      ,所以皇帝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奪回權力,而這些宦官從外戚手中奪回權力后
      ,朝廷中又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而東漢王朝就是在這樣的外戚與宦官的相互火拼、交替執(zhí)政中走向滅亡的
      ,可以說
      ,這禍亂的緣由,就是源于漢章帝在位期間對外戚的寬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陀^地說
      ,東漢王朝杰出的皇帝漢章帝也要為東漢的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

      黃仁宇先生曾經(jīng)說過:“嚴格講來

      ,東漢或后漢只有起首的三個君主能有所作為
      。”東漢的這起首的三位皇帝便是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莊
      、漢章帝劉炟三位皇帝。章帝去世后繼位的漢和帝雖然開創(chuàng)了“永元之隆”的治世
      ,但是極盛之后的東漢王朝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體弱多病的漢和帝之后,東漢王朝直到滅亡
      ,在未出現(xiàn)過有為之主

      東漢十二位皇帝一覽表

      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

      ,字文叔
      ,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人,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
      。東漢開國皇帝
      ,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
      ,初名劉陽。東漢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


      漢章帝:劉炟(57年-88年4月9日)
      ,即漢章帝(75年—88年在位),東漢第三位皇帝
      ,在位14年


      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2月3日)
      ,即漢和帝(88年—105年在位)
      ,東漢第四位皇帝。

      漢殤帝劉: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5年—106年9月21日)
      ,即漢殤帝,漢和帝劉肇少子
      ,養(yǎng)于民間
      ,東漢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
      ,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
      ,一歲時夭折
      ,也是中國歷史上是壽命最短的皇帝,謚號孝殤皇帝


      漢安帝:劉祜(94年-125年4月30日)
      ,即漢安帝(106年—125年在位),東漢第六位皇帝
      ,在位19年


      前少帝:劉懿(?―125年)
      ,東漢前少帝
      ,(正史不單獨為其列傳,故一般不認為他是正統(tǒng)皇帝)
      ,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


      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9月20日),即漢順帝(125年—144年在位)
      ,東漢第七位皇帝


      漢沖帝: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即漢沖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
      ,字明
      ,東漢第八位皇帝。

      漢質(zhì)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
      ,即漢質(zhì)帝(145年—146年在位)
      ,一名劉續(xù),漢章帝劉炟玄孫
      ,渤海孝王劉鴻之子
      ,東漢第九位皇帝,在位時間1年

      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
      ,即漢桓帝(146~167年在位)
      ,字意,生于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
      ,東漢第十位皇帝


      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
      ,生于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
      。東漢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

      漢少帝:劉辯(176年-190年3月6日)東漢第十三位皇帝
      ,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
      ,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

      漢獻帝:劉協(xié)(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189年-220年在位)
      ,字伯和
      ,東漢最后一任皇帝。
      選自
      ,史上最全東漢12位皇帝一覽表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91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