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李善長都已經(jīng)78歲高齡,朱元璋最后為何還要殺他滿門抄斬

      眾妙之門 2023-07-06 14:07:02

      李善長都已經(jīng)78歲高齡,朱元璋最后為何還要殺他滿門抄斬

      對李善長和朱元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為何已經(jīng)78歲告老退休的明代開國功臣李善長卻被朱元璋滿門抄斬?

      李善長是明代開國的左丞相

      ,也是朱元璋平定天下時的主要參謀,朱元璋在建立明代之后曾稱李善長就是自己的蕭何
      ,對他褒獎備至
      ,在明代建立之后李善長更是被封為明代開國六公爵之首
      ,素有明代開國第一功臣之稱
      ,朱元璋還把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之子李祺
      ,與李善長結(jié)成兒女親家
      ,并賜其丹書鐵券,免其兩次死罪

      但就是被朱元璋比作漢之蕭何的大明第一開國功臣還是他的兒女親家李善長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已經(jīng)78歲的李善長被朱元璋下旨處死
      ,全家七十余口人除了朱元璋的女兒女婿外孫之外全部被殺
      ,那么李善長為何在78歲如此高齡還會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呢?

      李善長對明代的建立功勞極大

      ,乃是明代開國功臣中淮西勛貴之首

      李善長和朱元璋算是同鄉(xiāng)

      ,李善長是濠州定遠(現(xiàn)今安徽定遠)人
      ,為人非常富有謀略和機智
      ,早年投靠朱元璋之后
      ,經(jīng)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
      ,因此朱元璋在建立明代之后
      ,以李善長為左丞相,封爵韓國公
      ,并允許其家族世襲韓國公爵位,還賜給了李善長丹書鐵券,允許免其兩次死罪

      可以說在明代建國之后李善長備受朱元璋的恩賞,一時之間隆寵無比

      ,為何他最后還會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呢?

      李善長之死與他的政治出身有很大關(guān)系,那就是朱元璋在建立明代時

      ,他依靠了不少他的淮西老鄉(xiāng)幫忙打天下
      ,開國功臣中像開國六公爵中李善長
      、徐達
      、常遇春
      、馮勝
      、鄧愈、李文忠都是淮西人
      ,還有一些開國大將藍玉、湯和等人也都是淮西人

      因為這些淮西老鄉(xiāng)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為明代開國立下大功,所以朱元璋繼位之后也對這些跟隨自己的淮西老鄉(xiāng)大加封賞

      ,在明代建立后有一大半的勛貴都是淮西籍的功臣宿將
      ,朱元璋每天一上朝
      ,往下面一眼望去幾乎半個多朝堂的大臣都是他的鄉(xiāng)黨

      朱元璋最崇拜的人是漢高祖劉邦

      ,但是他卻經(jīng)常批判劉邦誅戮功臣
      ,朱元璋也在稱帝之后一再向淮西老鄉(xiāng)們保證要讓他們終生富貴

      最開始朱元璋確實也是這么做的,他把最好的封地都封賞給了淮西派的功臣宿將

      ,對他們也非常好,久而久之淮西派的功臣宿將就自以為有皇上老鄉(xiāng)給自己撐腰
      ,就開始居功自傲
      ,為所欲為起來,他們的行為也逐漸讓朱元璋反感和警惕
      ,也掀起了朱元璋后來開始瘋狂誅戮功臣的舉動

      而李善長是典型的淮西功臣宿將派系

      ,而且由于李善長在明代建立之前
      ,一直是朱元璋的首席參謀
      ,他足智多謀
      ,善于出謀劃策,因此淮西派系的功臣宿將都對他十分佩服
      ,稱其為軍師先生,對他是言聽計從
      ,所以李善長也算是明初淮西勛貴集團之首。

      淮西勛貴集團對政見不合者打壓極為厲害

      ,比如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屬于浙東人
      ,在明代建立之后
      ,由于他嫉惡如仇
      ,看不慣淮西勛貴集團仰仗朱元璋的寵愛違法亂政
      ,劉伯溫屢次敢于否決淮西勛貴集團的提議
      ,因此受到了淮西勛貴集團的集體炮轟,最終劉伯溫受到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勛貴集團排擠
      ,郁悶的辭官歸隱。

      李善長年紀(jì)比較大

      ,他比朱元璋還大了14歲,因此李善長沒當(dāng)多久丞相就辭了官衣錦還鄉(xiāng)養(yǎng)病去了
      ,但是李善長雖然不當(dāng)宰相
      ,他卻極力扶持自己的姻親胡惟庸出任宰相
      ,所以李善長雖然不在宰相之位
      ,但卻一直以胡惟庸操控著朝局
      ,李善長年老之后
      ,胡惟庸也被李善長扶持成為淮西勛貴集團之首

      胡惟庸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也是因為他朱元璋才廢除了宰相的職務(wù)
      。胡惟庸其實很有才華,還很善于揣摩朱元璋的心思
      ,能討好朱元璋
      ,因此最初朱元璋十分器重胡惟庸,但是后來胡惟庸覺得自己獲得了僅次于朱元璋的大權(quán)
      ,開始驕縱跋扈
      ,結(jié)黨營私,很多淮西勛貴為了在政壇上更進一步
      ,都紛紛投靠到胡惟庸門下

      當(dāng)然,像徐達和湯和這些正直謹慎的功臣并沒有與胡惟庸結(jié)黨營私

      ,尤其是徐達還十分憎惡胡惟庸,曾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表達不可重用胡惟庸

      胡惟庸驕縱跋扈

      ,結(jié)黨營私
      ,加上徐達的提醒很快就讓朱元璋開始警覺
      ,朱元璋明白如果再不出手收拾這些淮西勛貴和胡惟庸
      ,恐怕自己就要大權(quán)旁落
      ,而且將來也不利于太子朱標(biāo)接位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謀不軌”之罪誅殺了胡惟庸

      ,并誅其九族。當(dāng)時朱元璋并沒有擴大胡惟庸案的影響
      ,只是誅殺了胡惟庸及其當(dāng)事者,但是直到后來朱元璋誅殺李善長時
      ,才徹底將胡惟庸案擴大化。

      李善長的所作所為也讓朱元璋對他越發(fā)的難以容忍

      李善長與胡惟庸是什么姻親關(guān)系呢?其實是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兩家有這么一層姻親關(guān)系
      ,起初是李存義與胡惟庸交好
      ,李善長是在李存義的引薦下才發(fā)現(xiàn)了胡惟庸的才能從而大力提拔他

      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時,胡惟庸已經(jīng)被殺五年了,李存義被人告發(fā)其與胡惟庸私交關(guān)系親密是其黨羽

      ,當(dāng)時朱元璋其實沒有對李善長起殺心,因此朱元璋以李存義為李善長之弟的緣故
      ,特意沒有追究他依附胡惟庸的罪名
      ,而是將李存義和李祐罷官
      ,將二人安置到了崇明

      按照道理

      ,朱元璋作為皇帝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赦免了他的弟弟
      ,李善長是不是應(yīng)該親自面謝朱元璋啊。

      但是李善長卻并沒有這么做

      ,他認為朱元璋赦免自己弟弟是應(yīng)該的,誰讓自己為他建國出謀劃策立下大功
      ,因此李善長在朱元璋看他面子赦免他弟弟李存義之后
      ,毫無表示
      ,就好像朱元璋就應(yīng)該這么做
      ,也不進宮和朱元璋談?wù)勛约簩识骱剖幍母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這讓朱元璋對李善長開始逐漸不滿

      其實這已經(jīng)不是李善長第一次這么做了,在明代建國之后

      ,朱元璋夸他為當(dāng)代蕭何,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時
      ,李善長就已經(jīng)開始飄飄然了,他真把自己當(dāng)成了大明第一功臣
      ,真認為沒有自己朱元璋當(dāng)不了皇帝一樣

      李善長就如同天下除了朱元璋就我李善長最厲害的氣度

      ,和胡惟庸那獨攬大權(quán)的情況很相似
      ,而且李善長為人外寬內(nèi)忌,在朝中排斥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人
      ,還喜歡縱容包庇與自己關(guān)系親近的人

      當(dāng)初劉伯溫為御史中丞,中書省都事李彬貪圖私利收受下屬賄賂

      ,被劉伯溫所抓住證據(jù),李善長與李彬關(guān)系親密
      ,李彬還曾攀為李善長本家親戚,因此李善長在得知劉伯溫要嚴懲李彬之后
      ,就找劉伯溫求情
      ,但是劉伯溫為人剛正不阿
      ,執(zhí)法公正
      ,嚴厲拒絕了李善長請求寬恕李彬的求情,最終將李彬的罪名和證據(jù)上報太子朱標(biāo)
      ,將其正法。

      由此李善長越發(fā)憎恨劉伯溫

      ,加之兩人本身政見不合,李善長于是經(jīng)常帶領(lǐng)淮西勛貴抨擊劉伯溫
      ,李善長更加驕縱狂妄的是在一次朝會上
      ,與劉伯溫因政見爭論起來
      ,李善長說不過劉伯溫
      ,于是毫不顧忌丞相的身份地位,對劉伯溫是破口大罵
      ,罵到興起處還要挽袖子揍劉伯溫一頓。

      劉伯溫也因這件事與李善長矛盾白熱化

      ,劉伯溫是文人
      ,勢單力孤
      ,不及李善長背后有淮西勛貴
      ,所以劉伯溫認為自己與李善長結(jié)仇
      ,此后在政壇上恐怕難以保全自身
      ,于是果斷的向朱元璋請求辭官歸隱。

      從這件事中就能看出李善長不僅為人氣量不大

      ,還十分驕橫
      ,敢在朝會上辱罵同樣是功臣的劉伯溫,這也說明了在那時候李善長就已經(jīng)開始居功自傲了
      ,不過當(dāng)時由于朱元璋還念著都是淮西老鄉(xiāng)的情分以及李善長確實在明代開國立有大功上對他可以包容

      但是永遠不要高估帝王的包容之心

      ,帝王的忍耐性遠比一般人差多了
      。洪武九年(1376年)
      ,朱元璋把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兩人結(jié)為了兒女親家
      。但是李祺與臨安公主大婚之后不久
      ,朱元璋突然患重病,作為女婿的李祺沒有入宮探望岳父病情
      ,而作為親家的李善長同樣也沒有入宮探望朱元璋
      ,因此這讓朱元璋十分心寒
      ,李善長后來為此受到御史彈劾
      ,朱元璋借此削李善長年祿一千八百石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給李善長發(fā)出的警告

      當(dāng)然,作為開國功臣的李善長根本沒把這一千八百石的俸祿放在眼里

      ,所以他也忽視了朱元璋的警告,以至于后來變得越發(fā)居功自傲

      也因此在后來朱元璋對李善長越發(fā)不滿

      ,對外也不再夸獎李善長是當(dāng)世蕭何,甚至也不再稱李善長為大明第一開國功臣
      ,而在大將徐達去世后,朱元璋則在祭文中稱徐達為大明第一開國功臣
      ,把這個榮譽稱號送給了一生謹慎的徐達
      ,這也算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又一次警告
      ,但是李善長似乎還沒察覺到
      ,他并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經(jīng)78歲的李善長還覺得自己府邸不夠規(guī)模宏大

      ,還想繼續(xù)擴建
      ,于是他找到自己的老部下信國公湯和,想找他借三百兵丁去修建府邸

      湯和是個什么人,他之前愛喝酒

      ,酒后經(jīng)常說醉話
      ,為此朱元璋曾經(jīng)敲打了他很多次
      ,在明代建國之后
      ,湯和則徹底領(lǐng)悟到了不能引起君王猜忌
      ,于是越發(fā)謙虛恭謹
      ,也讓他成為淮西勛貴中極少數(shù)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

      面對老上司李善長借兵的事

      ,湯和則覺得不管李善長出于何種目的找自己借兵,這事都必須得報告朱元璋
      ,于是他背著李善長把這事報告給了朱元璋
      ,已經(jīng)告老退休的李善長還敢如此聯(lián)絡(luò)老部下借兵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
      ,他沒直接請求朱元璋這個皇帝
      ,而是私下聯(lián)絡(luò)老部下
      ,合著李善長這是人退休了還想在幕后操控舊部,這肯定讓朱元璋大為反感

      后來李善長的外甥丁斌又因事被發(fā)配邊疆,李善長為此向朱元璋求情

      ,這事更讓朱元璋生氣了
      ,找湯和借兵的事李善長怎么不來打報告申請
      ,這回為了赦免自己的外甥來申請
      ,這徹底引爆了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不再給李善長面子

      ,決定嚴審丁斌,把他從重治罪。這個丁斌之前受李善長引薦曾替胡惟庸做事
      ,于是他為了自保,把舅舅李善長也拖下水
      ,他向朱元璋供述胡惟庸曾與李善長交往密切,并經(jīng)常賄賂李善長
      ,后來胡惟庸企圖謀反謀害朱元璋時
      ,曾派人與李善長通氣,勸其幫助自己一同謀害朱元璋
      ,并許諾事成之后封其為淮西王
      ,李善長沒有同意
      ,后來胡惟庸又親自勸說
      ,李善長還是沒有同意
      ,最后胡惟庸派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去給李存義來了一句:“我已經(jīng)老了
      ,等我死了之后
      ,你們好自為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丁斌供述出來之后

      ,朱元璋又盛怒之下抓捕了李存義,得知確實屬實
      ,后來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又檢舉揭發(fā)藍玉軍隊在捕魚兒海之戰(zhàn)時抓獲了胡惟庸私通北元的密使封績
      ,結(jié)果這個封績被李善長藏匿起來也沒有報告,因此朱元璋勃然大怒
      ,他覺得自己沒有辜負李善長
      ,但李善長卻辜負了他

      也是隨著李善長與胡惟庸的關(guān)系被深扒出來

      ,朱元璋也發(fā)現(xiàn)了胡惟庸不僅暗通北元,還與日本的倭寇暗通
      ,所以朱元璋十分震怒,也是在這一年開始了對胡惟庸案擴大影響
      ,對淮西勛貴舉起了屠刀

      但是李善長手里有朱元璋所賜的丹書鐵券

      ,可以免其死罪
      ,不過別忘了丹書鐵券可是朱元璋頒發(fā)的
      ,最終解釋權(quán)還在人家朱元璋手里

      恰好當(dāng)時有星變發(fā)生

      ,古人預(yù)示著星變會有災(zāi)禍發(fā)生,在占卜之后得出結(jié)論
      ,理應(yīng)由一位位高權(quán)重的老臣替朱元璋一死以免除國家災(zāi)禍,于是朱元璋把這個替死的光榮任務(wù)交到了李善長身上
      ,這樣丹書鐵券免其死罪也就無效了

      就這樣朱元璋以星變避禍為名賜死了李善長

      ,同時按照李善長與胡惟庸結(jié)黨營私圖謀不軌的罪名是要禍及家人
      ,而李善長有免死鐵券,但他的家人沒有
      ,所以朱元璋毫不留情的將李家七十余口人全部誅殺
      ,不過朱元璋此前曾許諾李善長的丹書鐵劵可免其一個兒子的死罪,朱元璋也提起做到
      ,因此赦免了娶了自己女兒臨安公主的李祺死罪,這樣既不用讓女兒守寡也不用禍及外孫
      ,就這樣李善長家族除了他那給朱元璋當(dāng)女婿的兒子李祺沒死之外
      ,全家都被殺了

      雖然李祺及其子沒有 被殺

      ,不過李善長生前所享有的世襲韓國公待遇則被取消了,就是朱元璋的女婿和外孫也不能再承襲李善長的爵位了

      連帶李善長在內(nèi)

      ,還有不少淮西籍開國功臣如陸仲亨、趙庸
      、唐勝宗
      、費聚等侯爵都被牽連進胡惟庸案中
      ,其家族都被誅殺
      ,至此胡惟庸一案牽扯進了三萬余人,朱元璋親自頒布了《昭示奸黨錄》
      ,把李善長列為奸黨

      雖然李善長與胡惟庸關(guān)系親密,但實際上他未必會參與胡惟庸想謀害朱元璋的事情

      ,而且就連胡惟庸案都有很多可疑之處,胡惟庸是不是真想謀害朱元璋謀朝篡位都很難證明
      ,在明末時期學(xué)者錢謙益等人就都對胡惟庸案提出過疑問

      因此李善長被賜死之后

      ,當(dāng)時就有人上書朱元璋替其鳴冤
      ,御史解縉和虞部郎中王國用在李善長被賜死一年后就曾冒死上書朱元璋為其鳴冤
      ,解縉和王國用認為李善長已經(jīng)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位極人臣,而且還與朱元璋是兒女親家
      ,他已經(jīng)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極高地位
      ,何必還冒險去幫胡惟庸
      ,即便胡惟庸將來事成之后,李善長不過依然還是第一功臣
      ,所獲得的地位與他現(xiàn)有的地位差不多,因此李善長沒有必要與胡惟庸同謀
      ,如果朱元璋是認為天象告變
      ,為了順應(yīng)天象才賜死李善長
      ,那就屬于濫殺功臣了
      ,恐朱元璋所為會讓天下人心寒,因此希望朱元璋以李善長為教訓(xùn)
      ,以后不要再濫殺功臣。

      解縉和王國用其實一是為李善長鳴冤

      ,二也是為了阻止朱元璋再繼續(xù)濫殺功臣,二人本以為會觸怒朱元璋
      ,結(jié)果豈料朱元璋看了二人的奏折之后
      ,只是沉默不語,然后也沒對奏折做出評價
      ,當(dāng)然也就沒有怪罪二人
      ,由此也可看出朱元璋內(nèi)心中可能都認為自己殺李善長確實是冤殺了。

      雖然解縉和王國用的話對朱元璋觸動很大

      ,但是朱元璋也并沒有收手,他最終還是在晚年又炮制了大將藍玉案
      ,繼續(xù)殺戮勛貴功臣

      寫在最后

      從李善長被賜死之后

      ,也說明了朱元璋對相權(quán)的猜忌
      ,朱元璋時期共有五位宰相,分別是李善長
      、徐達、汪廣洋
      、楊憲
      、胡惟庸
      ,五人中除了為人謹慎的徐達之外
      ,四人皆被朱元璋所殺,即便謹慎謙恭如徐達
      ,民間還有傳聞他的死朱元璋也難逃干系。

      因此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權(quán)力欲極強

      ,對宰相是十分猜忌
      ,這也是自古以來君權(quán)與相權(quán)相矛盾的地方
      ,因此朱元璋在殺死胡惟庸之后才會廢宰相分散相權(quán)

      而李善長之死是與朱元璋好猜忌的性格有關(guān),但是也和他個人作死有很大關(guān)系

      ,李善長為人外寬內(nèi)忌,喜好結(jié)黨營私
      ,淮西勛貴都以他為首,這如何能不讓朱元璋猜忌他
      ,再者李善長成為大明開國功臣之后日益居功自傲
      ,尤其是與朱元璋結(jié)成兒女親家之后
      ,更自認為自己家族的地位更加牢固
      ,他越發(fā)的不知收斂
      ,最終徹底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把屠刀揮向了他

      朱元璋把李善長比喻成蕭何,其實李善長比蕭何可差遠了

      ,能力上李善長或許能和蕭何有的一比
      ,但是在情商和為人處世方面李善長則遠不及蕭何
      ,如果把李善長換成蕭何
      ,他定能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得以生存。

      76歲的李善長回家養(yǎng)老種田,為何被朱元璋下令滿門抄斬?

      朱元璋雖然身為帝王

      ,但并不是隨意的下令滿門抄斬的
      ,只是因為李善長自身的原因的
      ,一個原因是因為李善長雖然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但又有些持寵自傲
      。另一個原因是李善長與胡惟庸造反牽連朱元璋就下令滿門抄斬,伴君如伴虎
      ,李善長并沒有真正的意識到這一點,認為朱元璋對待自己還是會像之前的一樣的
      ,但朱元璋的身份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

      在沒有發(fā)生胡惟庸造反事件之前

      ,朱元璋對于李善長有了一定的不滿心理,但因為李善長在自己打江山的時候就跟隨自己
      ;為自己出謀劃策
      ,有很大的功勞的
      ,所以朱元璋只是有些不滿
      ,但在李善長晚年的時候十分的奢侈,為自己建豪宅向軍隊借了三百個衛(wèi)卒
      ,朱元璋知道后雖不滿
      ,但并未阻止,李善長以為帝王對自己十分的喜愛
      ,在自己的親戚犯事的時候又去懇請朱元璋放掉自己的親戚,朱元璋十分的不滿

      朱元璋雖然對晚年的李善長十分不滿

      ,但一直沒有理由去懲治他
      ,在有人告密李善長和胡惟庸造反有關(guān)聯(lián)的時候
      ,朱元璋決定重新審查胡惟庸的案件,結(jié)果查出李善長雖然沒有參與胡惟庸造反
      ,但是卻是知道胡惟庸造反的事情的,不過并沒有上報給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
      ,就把之前對于李善長的怨恨都算到這件事情上面來。

      總體來說李善長的結(jié)局是因為沒有分清楚與君王之間的距離問題

      ,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都是不允許別人的地位和權(quán)力超過自己的;也不允許別人對自己的背叛的
      ,而李善長自以為是朱元璋對自己的喜愛
      ,就隨意的跨越君臣之間的界限的
      ,這是君臣交往的大忌
      ,但李善長是沒有合理的把握住這個交往的界限的,最終引火上身

      76歲李善長告老還鄉(xiāng)耕田種地
      ,為何被朱元璋滿門抄斬

      公元1380年

      ,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殺御史大夫陳寧
      、中丞涂節(jié)等數(shù)人。 公元1390年
      ,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
      ,以同謀罪處死了韓國公李善長及其黨羽,前后十年
      ,一共殺了3萬多人
      ,時稱?胡獄?。

      本來

      ,當(dāng)年胡惟庸案之后
      ,朱元璋是打算放李善長一馬的
      ,奈何
      ,李善長自己作死,害了自己
      。 胡惟庸案后,李善長退休回家
      ,每天過的也是平穩(wěn)日子
      。一天,李善長突然想修房子了
      ,于是就向自己的親信湯和借了300士兵來修房屋

      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

      ,有人特意把這件事告訴朱元璋說?李善長要謀反?
      。朱元璋一聽,也是不信
      ,畢竟300士兵能干嘛

      當(dāng)然,雖然朱元璋嘴上沒說什么

      ,但是這事還是讓朱元璋留了一個心眼。 后來
      ,一次
      ,李善長外甥丁斌被朱元璋抓了
      。在嚴刑拷打之下,丁斌說了一通對李善長不利的話
      。其中
      ,最嚴重的是說?當(dāng)年胡惟庸謀反時
      ,曾和李善長商議?
      ,李善長面對這樣情況
      ,說了一句話?吾老矣
      ,吾死
      ,汝等自為之。?意思是?我老了
      ,我現(xiàn)在不參與這些事情,我死了后
      ,你們想干嘛都行?

      朱元璋一聽,勃然大怒

      。心想,你李善長原來是知道他們要謀反的
      ,竟然不告訴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磥砟阋蚕胫\反呀
      !直接一個欺君之罪。 俗話說?樹大招風(fēng)?
      ,李善長一出事,就出現(xiàn)了大批人彈劾他
      。據(jù)記載
      ,李善長罪狀如下:

      一:李善長同胡維庸有錢財以及密信上的往來

      二:楊憲謀反

      ,置若罔聞;胡(維庸)陳(寧)不軌
      ,又為謀主;今抓得封績來往通敵
      ,實乃大逆不道
      ,昭然若揭。?

      三:李善長借兵300修建房屋

      ,私自調(diào)動軍隊。 而這一彈劾
      ,更是火上澆油
      。直接給了朱元璋一個滿門抄斬李善長全家的一個理由。?

      最后

      ,在朱元璋授意下
      ,李善長被殺,同時被殺的還有其家人和子女等70余人
      。李善長一家,除了兒子李茂
      ,李芳之外
      ,全部死于非命。真的是應(yīng)了那句話?是你的
      ,怎么躲都躲不掉的?。

      文:唯戀無名 圖:來源網(wǎng)絡(luò)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93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往往只能是一些達官貴人或者說是皇族才可以使用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