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韓億簡介,官拜諫議大夫,累遷同知樞密院事
北宋(960年—1127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
,享國167年
。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那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韓億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韓億(972年—1044年)
,字宗魏
,祖籍真定靈壽(今屬河北),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
。北宋名臣。

咸平五年(1002年)
,韓億登進士第
,知永城縣。景德二年(1005)
,通判陳
、鄆、許諸州。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
,遷知洋州
,又知相州。入為侍御史
,除河北轉運使
。天圣二年(1024年),知青州
。次年
,判大理寺。天圣四年(1026年)
,授樞密直學士
。明道元年(1032年),拜諫議大夫
,累遷同知樞密院事
。景祐四年(1037年),授參知政事
,后罷知應天府
。慶歷二年(1042年),以太子少傅致仕
。
慶歷四年(1044年)
,韓億去世,年七十三
。獲贈太子太保
,謚號忠獻(一作忠憲)。有文集十卷
,已佚
。
人物生平
韓億的先祖是真定靈壽人,后移居開封府雍丘縣
。
咸平五年(1002年)
,韓億登進士第,授職大理評事
、知亳州永城縣
,為政有聲名。其他州邑訴訟不能決斷的案件
,郡守皇甫選就讓韓億來處理
。其后通判陳州,正好河流泛濫
,修筑堤防花費數(shù)萬
,韓億沒有向百姓征收賦稅來進行修筑
。
宋真宗曾想召試韓億,卻因他是宰相王旦的女婿
,特地召見他
,改知洋州。后經多次升遷任尚書屯田員外郎
、知相州
。河北發(fā)生旱災,轉運使不將實情上告
,韓億因而獨自上言說明發(fā)生災荒
,希望借貸給百姓租米。有人誣陷韓億的兒子韓綱接受賄賂
,韓億請求自己辦理這件官司
,事情雖然弄清楚,還是被降職任大名府通判
。不久任殿中侍御史
,升任侍御史,安撫淮
、浙
,又升為開封府判官,任河北轉運使
。
宋仁宗初年
,韓億任直史館、知青州
,以司封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判大理寺丞。吳植知臨江軍時
,派人向宰相王欽若獻金賄賂
,由于小吏來到京師,被審問
,事情敗露
,王欽若知道無法掩蓋,便捉拿小吏
。仁宗下詔令交付臺司處理
,而吳植自己說并未交納金子,反而誣陷小吏誤將自己要對親戚朋友的問候帶給王欽若
。韓億對此案追究到底
,終使吳植被除名,并按問王欽若
,仁宗下詔不過問此事
。
三司變更茶法,每年考核結果不加登記
,韓億秉承詔令進行彈劾
,從宰相以下都由于失當而受處罰。自薛奎任職以后
,韓億單獨執(zhí)掌臺務超過一年
。
再授職龍圖閣待制,奉命出使契丹
。這時的副使
,是章獻太后的姻親,向契丹妄自傳達皇太后旨意
,告訴契丹南北歡好并且子孫萬代相傳的意圖
,韓億起初不知道。契丹主問韓億說:“皇太后已經有旨
,大使為何不言說?”韓億對答說:“本朝每次派遣使者
,皇太后一定以此來告誡使者,并非想依靠北朝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逼醯ぶ鞔笙玻f:“這是兩朝老百姓的福氣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比藗冋f副使已經失辭,而韓億卻因勢利導
,將失言變成了恩惠
,十分推許贊美他。
韓億其后任亳州知州
,召知審刑院
,再升任兵部郎中、同判吏部流內銓
,以右諫議大夫
、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按以往慣例
,益州每年拿出官粟六萬石
,賑濟貧民。這年發(fā)生大旱災
,韓億拿出數(shù)倍的糧食
,先發(fā)給百姓,百姓因此不挨餓
。他又疏通九升江口
,灌溉民田數(shù)千頃
。維州、茂州與羌夷相鄰
,蕃部每年到永康官場賣馬
,韓億考慮到蕃部趁機偵察兩川情況,上奏將賣馬場遷到黎州境上
。
后獲授御史中丞
,他請求像唐朝的官制一樣,設置御史里行
。
景祐二年(1035年)
,韓億以尚書工部侍郎之職同知樞密院事。這時天下太平已久
,不修武備
,于是請求二府各自列出上等才能的人任將帥數(shù)十人,逐步試用他們
。又說武臣應該懂得軍事
,但書被禁止沒有流傳,請纂集要領進行傳授
。這樣仁宗親自纂集《神武秘略》
,來賜予守邊大臣。
唃廝啰與李元昊互相對攻
,派人傳來捷報
。朝廷議論加封唃廝啰節(jié)制。韓億說:“他們都是蕃臣
,如今不能告諭讓他們解除仇恨
,卻因而加賞,不是安綏統(tǒng)御天下的辦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臃庵h便停止。李元昊每年派人到京師
,出入民間沒有任何禁令
,韓億請求下詔替他建館舍來禮待他,官府主管貿易
,表面好像很煩擾
,實際上是約束提防他。
景祐三年(1036年)
,知開封府范仲淹獻《百官圖》
,指責宰相呂夷簡等級提拔不平均,卻暗中推薦韓億可以任用
。范仲淹被貶后
,仁宗將此事告訴韓億
。韓億說:“范仲淹以公心推舉臣下,臣下的無能陛下知道;以私心推舉臣下
,則臣下委質以來
,從沒有交付托予別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谑巧秊閼舨俊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正好忻州發(fā)生大地震
,諫官韓琦上書認為宰相王隨、陳堯佐不是輔弼之才
,又說韓億的兒子韓綜擔任群牧判官
,不應自請以兄長韓綱接替自己。韓億便與宰相都被罷官
,出知應天府
,不久兼任資政殿學士、知成德軍
。改知澶州
,又知亳州,官至尚書左丞
。
慶歷二年(1042年)
,韓億以太子少傅致仕。
慶歷四年(1044年)
,韓億去世
,享年七十三歲。獲贈太子太保
,謚號忠獻(一作忠憲)
。
書馬犬事文言文閱讀答案
1. 狼子野心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狼子野心 [清]紀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與家犬雜畜
,亦與犬相安。稍長
,亦頗馴
,竟忘其為狼。
一日
,主人盡寢廳事
,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
,無一人
。再就枕
,將寐,犬又如前
。乃偽睡以俟
,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
,犬阻之
,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
。
“狼子野心”
,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
。陽為親昵
,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
。獸不足道
,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10
、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為狼: (2)將嚙其喉: (3)乃殺而取其革:答:(1)指小狼(2)主人(3)狼
11
、“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
。稍長
,亦頗馴”表現(xiàn)了狼的 的特點。(1分)
答:陰險狡詐
12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警惕像狼一樣的壞人
,這類人與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處?找出原文語句回答
。(2分)
答:陽為親昵
,而陰懷不測。
13
、文中劃線句子除了對狼表示譴責以外
,還表達了什么意思?(2分)
答:對主人不識狼的陰險本性表示嘲諷
。
2.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林聰 《林聰傳》
1.C(當:應當
,應該)
2.C(A項,“之”
,代詞
,他們/助詞
,的
。B項,“而”
,連詞,表轉折關系
,卻/連詞
,表修飾關系。C項
,“所”
,均為助詞,同動詞結合
,組成“所”字結構
。D項,“于”
, 介詞,到/介詞
,在)
3.A(④是御史黃溥等彈劾林聰?shù)膬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⑤是林聰為私的行為;⑥是說汪直庇護巡撫陳鉞
,林聰未能抗爭
,也不能表現(xiàn)他秉公論事)
4.D(不是“因林聰庇護巡撫陳鉞”人們覺得惋惜,是汪直庇護巡撫陳鉞
,林聰沒能抗爭)
5.(1)林聰揭發(fā)了他(單增)的罪行
,將他投入欽犯監(jiān)獄,后來獲得寬恕
。單增從此不敢放肆
。
(2)眾官吏畏懼林聰?shù)娘L紀法度,林聰所說的
,沒有人敢不執(zhí)行
,吏部尤其嚴重。
(3)林聰因舊有的德望被召用
,秉公論事
,不嚴厲但肅敬,當時聲望更高
。
文言文大意
林聰
,字季聰,是寧德人
。正統(tǒng)四年(1439)中進士
。景泰元年(1450),晉升為都給事中。當時正多變故
,林聰慷慨激昂地議論政事
,沒有忌諱。中官金英的家人犯了法
,都御史陳鎰
、王文治了他家人的罪,沒有治金英的罪
。林聰率領同僚彈劾陳鎰
、王文畏懼權勢縱容邪惡,兩人都被投入監(jiān)獄
。
中官單增管理京營受到寵信
,朝廷官員稍有冒犯他的就遭到侮辱。單增家中的仆人白天殺人
,搶奪民產
,侵占商稅。林聰揭發(fā)了他的罪行
,將其投入欽犯監(jiān)獄
,后來獲得寬恕。單增從此不敢放肆
。
景泰三年(1452)春天
,林聰上疏說:“臣的職責在于糾察刑罰官司。妖僧趙才興的上百口遠親
,按法律不應當治罪
,卻被逮捕帶至京城。叛賊王英
,兄長不知情
,家人按法律不應當被逮捕,卻全部被發(fā)配到流放之地
。雖然最終被赦免
,然而他們開始受到的傷害已不堪忍受。湖廣巡撫蔡錫因彈劾副使邢端
,被邢端揭發(fā)短處
,在監(jiān)獄關押多年,而邢端仍擔任原職
。侍郎劉璉管理糧餉侵占隱瞞
,不應無罪,比較沈固
、周忱侵吞數(shù)以萬計的錢財
,誰輕誰重
?劉璉被投入監(jiān)獄,追收贓款
,而對沈固
、周忱沒有問罪。犯人徐南與兒子中書舍人徐頤
,都因是王振的同黨應當斬首
,卻判定徐南斬首,徐頤只被除名
。這些都是刑罰失平的例子
。” 皇帝認為他說得對
。邢端被投入監(jiān)獄
,劉璉得到釋放,徐南也減去死刑
,被除名
。
眾官吏畏懼林聰?shù)娘L紀法度,林聰所說的
,沒有人敢不執(zhí)行
,吏部尤其嚴重。內閣及御史們都認為林聰喜好彈劾建議
,不和他友善。這年冬天
,林聰?shù)耐馍惡腿谓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想調到家鄉(xiāng)附近以便于贍養(yǎng)父母,林聰為此到吏部替他說話
。御史黃溥等人于是彈劾林聰挾制吏部
;并且說他先前彈劾白仲賢是為了偏私他的同鄉(xiāng)參政方員,想剝奪白仲賢的官職給他
;林聰與吳誠有積怨
,就彈劾吳誠;福建參政許仕達囑托林聰以求升遷
,林聰推舉許仕達可以任巡撫
。奏章下達朝廷審訊,判定犯專斷選拔官吏的法規(guī)罪
,以斬首論處
。高谷、胡■盡力相救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实圩约阂擦私饬致敚毁H為國子學正。
天順四年(1460)
,曹欽造反
。錦衣官校厭惡曹欽殺死指揮逯杲,全部捕獲曹欽的親戚和朋友
。千戶龔遂榮及外舅賀三也在其中
。人們知道他們是被冤枉的,沒有誰敢直言
,林聰為他們辯解把他們放出來
。其他昭雪的人很多。成化十三年(1477)秋
,被授予刑部尚書官職
,不久加官太子少保。林聰因舊有的德望被召用
,秉公論事
,不嚴厲但肅敬,當時聲望更高
。成化十五年(1479)
,偕同中官汪直、定西侯蔣琬調查遼東失敗的情況
。汪直庇護巡撫陳鉞
,林聰未能抗爭,談及此事的人都覺得惋惜
。成化十八年(1482)
,林聰請求辭官未得許可,死在任上
,時年六十八歲
。贈予少保,謚號莊敏
。
3. 狗監(jiān)文言文閱讀答案 狗監(jiān)
,漢代內官名。
主管皇帝的獵犬
。 司馬相如因狗監(jiān)薦引而名顯
,故后常用以為典。
典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譯文資料供參考:《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者
,蜀郡成都人也
,字長卿。少時好讀書
,學擊劍
,故其親名之曰犬子
。
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
,更名相如
。以貲為郎,事孝景帝
,為武騎常侍
,非其好也。
會景帝不好辭賦
,是時梁孝王來朝
,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
、吳莊忌夫子之徒
,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
,客游梁
。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shù)歲
,乃著子虛之賦
。
……居久之,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
,侍上
。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
」上驚,乃召問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諸侯之事
,未足觀也
。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
。
」上許
,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
,虛言也
,為楚稱;「烏有先生」者
,烏有此事也
,為齊難
;「無是公」者,無是人也
,明天子之義
。
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
。其卒章歸之于節(jié)儉
,因以風諫。
奏之天子
,天子大說
。[1] 譯文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
。
他少年時喜歡讀書
,也學習劍術,所以他父母給他取名犬子
。司馬相如完成學業(yè)后
,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
。
最初
,他憑借家中富有的資財而被授予郎官之職,侍衛(wèi)孝景帝
,做了武騎常侍
,但這并非他的愛好。正趕上漢景帝不喜歡辭賦
,這時粱孝王前來京城朝見景帝
,跟他來的善于游說的人,有齊郡人鄒陽
、淮陰人枚乘
、吳縣人莊忌先生等。
相如見到這些人就喜歡上了
,因此就借生病為由辭掉官職
,旅居粱國。粱孝王讓相如這些讀書人一同居住
,相如才有機會與讀書人和游說之士相處了好幾年
,于是寫了《子虛賦》。
……過了較長一段時間
,蜀郡人楊得意擔任狗監(jiān)
,事奉漢武帝。一天
,武帝讀《子虛賦》
,認為寫得好
,說:“我偏偏不能與這個作者同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楊得意說:“我的同鄉(xiāng)人司馬相如自稱
,是他寫了這篇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蔽涞酆荏@喜
,就召來相如詢問。
相如說:“有這件事
。但是
,這賦只寫諸侯之事,不值得看
。
請讓我寫篇天子游獵賦
,賦寫成后就進獻皇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蔽涞鄞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并命令尚書給他筆和木簡。
相如用“子虛”這虛構的言辭
,是為了陳述楚國之美
;“烏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為齊國駁難楚國
;“無是公”就是沒有此人
,以闡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這三個人寫成文章
,用以推演天子和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
。
賦的最后一章主旨歸結到節(jié)儉上去,借以規(guī)勸皇帝
。把賦進獻天子后
,天子特別高興[2] 釋義“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侍上
。
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主獵犬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司馬相如因狗監(jiān)薦引而名顯
,故后常用以為典。漢代內官名
。
主管皇帝的獵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咀ⅰ竣倏姡╩iù):假裝。
②裈(kūn):褲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拘☆}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使從者謝吉謝:拒絕 B.臨邛令前奏琴曰奏:彈奏 C.長卿第俱如臨邛第:只要 D.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更:輪番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①以貲為郎②倚柱而笑
,箕踞以罵曰 B.①因病免
,客游梁②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 C.①相如與俱之臨邛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D.①卓王孫聞而恥之②冰
,水為之
,而寒于水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司馬相如在朝廷做武騎常侍期間
,孝景帝不喜歡辭賦
,批評他愛好文學,于是司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辭了官職
,旅居梁國
。
B.卓家的宴會司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臨邛縣令的殷勤
,不得已而勉強前往
,而這次宴會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 C.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
,卓王孫十分生氣
,不愿在經濟上給以資助,后兩人買了一間酒店來維持生計
,生活倒也平靜
。
D.卓王孫聽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開酒店謀生,感到恥辱
,后由于兄弟及長者們的勸說
,還是資助了他們,使女兒女婿成了富人
。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10分)(1)會梁孝王卒,相如歸
,而家貧
,無以自業(yè)。(3分)譯文: (2)文君夜亡奔相如
,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
(3分)譯文: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4分)譯文: 答案答案:【小題1】B【小題1】C【小題1】A【小題1】(1)正趕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
。然而家境貧寒
,又沒有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yè)。
(會
,無以
,自業(yè))(2)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
,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亡,馳)(3)大王您不怪罪年成
,那么天下的百姓就會歸順您啊
。
(罪、歲
、斯
、至)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 B項“奏”應為“獻上”之意。下文有“相如辭謝
,為鼓一再行”
,可見是獻上琴,請相如奏
。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
,能力層級為B級。點評:本題所選詞不錯
,充分考慮到了語境的重要性
。
【小題1】試題分析: A、介詞
,因/連詞
,表修飾;B
、介詞
,由于/連詞,于是
;C
、動詞,去
;D
、連詞,表承接/連詞
,表轉折
。
4. 《宋史 周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人。
生而豐下
,父意其,因言日:“此兒必自吾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
!?/p>
遂鳴
。幼聰明如成人。
意為衛(wèi)州
,坐事削官
,起乃十三,至訟父冤
,父得復官
。考中進士
,以將作監(jiān)丞
、通判齊州。
擢為著作佐郎
、直史館
,累遷戶部、度支判官
。真宗北征
,領隨軍糧草事。
以右正言知制誥
,權判吏部流內銓
。尋為東京留守判官,判登聞鼓院
。
泰山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