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了扎魯特部首領(lǐng)鄂爾齋圖,俘虜了扎魯特部的四十多個(gè)貝勒
,還有扎魯特部軍隊(duì)中的部分將領(lǐng)
,岳讬因在此戰(zhàn)中獲得了較大的功勞,被皇太極封為貝勒
。
公元1627年
,岳讬跟隨阿敏等人進(jìn)攻朝鮮,攻克朝鮮數(shù)座城市
。其中包括朝鮮的都城平壤
。朝鮮國(guó)王李倧派遣使者請(qǐng)求與后金議和,阿敏作為主帥自然是不同意的
,阿敏的本意是想一舉攻下朝鮮
。
但是岳讬卻有著不同的意見,岳讬主張與朝鮮結(jié)盟
,他認(rèn)為后金的兵力不能這么消耗
,這時(shí)候的大明和蒙古都是后金的敵人,一旦兩邊有戰(zhàn)事
,對(duì)于后金來說將是十分麻煩的
。最后
,岳讬終于還是說服了阿敏,最后決定與朝鮮結(jié)盟
,派遣使者入朝見朝鮮國(guó)王李倧
。
最終后金與朝鮮國(guó)王李倧結(jié)盟,朝鮮國(guó)王李倧向后金稱臣納貢
,從1628年1635年
,岳讬一直在與明朝在遼東地區(qū)征戰(zhàn),每一戰(zhàn)都取得了勝利
。
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guó)號(hào)為清
,自行稱帝,因岳讬對(duì)于清朝開國(guó)有功
,加上早前擁立之功
,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成親王,掌管兵部
。這時(shí)的岳讬
,可以說達(dá)到了人生的頂點(diǎn)。
不過
,好景不長(zhǎng)
,同年八月,因岳讬被指控包庇莽古爾泰等人
,被親貴們議為死罪
。清太宗皇太極雖然沒有定岳讬的死罪,但卻將岳讬由親王降為貝勒
,免去掌管兵部之職
。而且沒過多久,清太宗皇太極又命他重新掌管兵部
,岳托幫助清太宗皇太極制定了很多的治國(guó)方略
,尤其是禁止奢靡浪費(fèi),還有限制滿族宗室成員的胡作非為
,緩和了清朝較多的社會(huì)矛盾
。
公元1637年,岳讬因在款待蒙古使臣的宴會(huì)中
,有不尊重蒙古使臣的行為
,被清太宗皇太極從貝勒降為貝子,免去了朝中的任職
,同時(shí)停了他的俸祿
,命他在家閉門思過。
公元1638年清太宗皇太極恢復(fù)了岳讬的貝勒爵位
,掌管鑲紅旗的旗務(wù)
。這一年多爾袞與岳讬率軍攻下濟(jì)南后
,岳讬在濟(jì)南不幸染上天花而死,終年四十一歲
。
公元1639年
,多爾袞班師回朝后,見睿親王多爾袞匯報(bào)的戰(zhàn)績(jī)中沒有岳讬的名字
,于是便問睿親王多爾袞為何沒有岳讬的名字
,清太宗皇太極從睿親王口中得知岳托已經(jīng)去世的消息,大為傷心
,特地廢朝三日
,哀悼岳托。將岳托追封為多羅克勤郡王
,世襲罔替
。將岳托安葬在都城盛京不遠(yuǎn)處的萬柳塘
,岳托的后人在乾隆四十三年
,將岳讬的牌位放到盛京的賢王祠,供后人祭祀
。
雖然沒能繼承父親的親王爵位
,但是為自己的后代,求來一個(gè)世襲罔替的君王
,也算是可以了
。
岳讬一生共有兩位妻子,這兩位妻子為岳讬生了七個(gè)兒子
,六個(gè)女兒
,因岳托死后獲得世襲罔替的資格,他的后代承襲爵位不必依次遞降
,從岳讬作為第一代多羅克勤郡王開始
,自此一共傳了十七代,直到清朝滅亡
。
愛新覺羅胤_愛新覺羅胤_結(jié)局
1
、八阿哥胤_結(jié)局是什么2、老八的原名是什么
?3
、八阿哥胤祀的歷史八阿哥胤_結(jié)局是什么
八阿哥胤_結(jié)局:將胤_由宗室親王降為民王、削去其所屬住領(lǐng)
,隨即又革除王爵
、囚禁于高墻之內(nèi),并將其名字改為“阿其那”
,滿語意為“豬”或“俎上凍魚”
,后更名為“塞子黑”
,滿語意為“狗”。 雍正四年九月初八
,46歲的胤_禁不住百般的折磨
,身患嘔吐之癥,不進(jìn)飲食
,死于獄中
。
愛新覺羅·胤_(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
,生于康熙二十年
,卒于雍正四年,享年45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踝杂紫矏郏?7歲
,即被封為貝勒
,是當(dāng)時(shí)封爵皇子中最年輕者,康熙曾命其管理廣善庫
,重建東岳廟
,署理內(nèi)務(wù)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shí)被朝中重臣保舉為皇太子
。因其人望高
,被雍正深為嫉恨,雍正即位后
,為穩(wěn)定人心
,先進(jìn)封其為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wù)
;四年
,雍正打穩(wěn)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
,圈禁
,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同年,亡
。
老八的原名是什么
?
老八
愛新覺羅胤_的原名是愛新覺羅胤_。八阿哥名叫愛新覺羅胤_
愛新覺羅胤_,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
愛新覺羅胤_,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
,胤_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
,其母良妃衛(wèi)氏
,為滿洲正黃旗人、宮內(nèi)管領(lǐng)阿布鼐之女
,宮內(nèi)管領(lǐng)系正五品官
,雍正上位后,將其改名為允_
。
愛新覺羅胤_的生平
胤_自幼備受康熙喜愛
,17歲的時(shí)候即被封為貝勒
,是當(dāng)時(shí)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
,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岳廟
,署理內(nèi)務(wù)府總管等等
,一廢太子時(shí),胤_及其同黨躍躍欲試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_能入承大統(tǒng)的胤_
,見胤_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
,卻又無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將其改名為允_
,為穩(wěn)定人心
,先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其辦理工部事務(wù)
,兼理藩院尚書
。
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穩(wěn)根基后
,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
,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雍正四年九月薨
,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
,乾隆帝以胤_無悖逆之實(shí)
,下旨復(fù)原名胤_
,恢復(fù)宗室,并錄入玉牒
。
八阿哥胤祀的歷史
愛新覺羅·胤_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愛新覺羅胤_
,雍正帝異母弟
愛新覺羅胤_,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shí)
,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
,享年45歲。母良妃衛(wèi)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踝匀幌矏郏?7歲
,即被封為貝勒
。后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事
。雍正即位,為穩(wěn)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wù)
,進(jìn)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
。元年
,命辦理工部事務(wù)。四年
,雍正以其結(jié)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
,圈禁,并削宗籍
,改名為“阿其那”
,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同年
,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醵辏ㄐ劣希?二月初十(甲午)
,出生。其母衛(wèi)氏
,滿州正黃旗包衣人
、內(nèi)管領(lǐng)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歲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時(shí)出生(公歷1681年3月29日)
,在康熙皇帝諸子中排行第八
。其母衛(wèi)氏,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內(nèi)管領(lǐng)阿布鼐之女
。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歲七月
,隨康熙帝巡幸邊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歲七月
,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歲二月,隨康熙帝巡視京畿
。 八月
,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歲七月
, 隨康熙帝巡幸邊塞
。 十一月, 隨康熙帝謁暫安奉殿和孝殿
。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歲八月
,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歲正月
,康熙帝親征噶爾丹
,隨其謁暫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
,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
。 九月,隨康熙巡行北塞
,經(jīng)理軍務(wù)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歲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歲三月初二日
,康熙第一次冊(cè)封皇子,晉為多羅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歲二月
,隨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視察河工。 閏七月
,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是年, 康熙帝為成年諸皇子建府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跞拍辏?700年)19歲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十二月
,生母冊(cè)為良嬪,未幾進(jìn)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歲四月
,隨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 六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歲五月十九日 索額圖獲罪
,與諸皇子覬覦儲(chǔ)位有關(guān)。 六月二十六日 裕親王福全逝世
,其曾向康熙夸贊胤_
。康熙帝命諸皇子俱穿孝
。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歲六月
, 隨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歲正月初五日寅時(shí)
,長(zhǎng)子弘旺出生
,庶母張氏。 九月初四日
,康熙于行獵途中廢立皇太子胤_
。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事
。 九月二十五日
,康熙聞皇長(zhǎng)子胤_言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_后必大貴,隨命胤_將張明德拿交刑部審問
。 九月二十八日
,奉旨查原內(nèi)務(wù)府總管凌普家產(chǎn)后回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醴Q其所查未盡
,到處妄博虛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 九月二十九日
,康熙帝召眾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
、妄蓄大志
,欲著將其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
。后由皇九子胤_
、皇十四子胤_舍身相救,方才未果
。 十月初二日
,因張明德案
,被革去貝勒,降為閑散宗室
。 十月初四
,再受康熙帝責(zé),謂其自幼性奸心妄
,邀結(jié)蘇努為黨羽
,并言其妻“嫉妒行惡”。按
,胤_之妻為安親王岳樂之外孫女
。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見
。時(shí)帝病
,自南苑回官,回憶往事
,流涕傷懷
,因復(fù)召見。 十一月十四日
,康熙帝令滿漢文武舉奏皇太子
,諸大臣皆舉胤_,康熙未允
,諸大臣皆不敢再議
。 十一月十六日,廢太子胤_被釋
。 十一月二十八日
,復(fù)封為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歲正月二十一日
,康熙帝召滿漢文武大臣
,查問去年為何一致舉薦胤_為皇太子事,重責(zé)佟國(guó)維
、馬齊等人
。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將馬齊交于胤_嚴(yán)行拘禁
。 二月二十八日
,隨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
,復(fù)立胤_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
,隨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獵
,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 十二月,隨康熙帝謁陵
。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歲二月
,隨康熙帝巡游五臺(tái)山。 五月
,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十一月,隨康熙帝謁陵
。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歲一月
,隨康熙帝巡視通州河堤。 四月
,隨康熙巡幸塞外
。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
,心甚悲痛
,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歲五月
,隨康熙帝巡塞
。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_再次被廢
。 十一月
,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歲二月
,隨康熙帝巡畿甸
。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 五月初十日
,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跷迨?1714年)33歲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周年往祭
,未赴康熙熱河行在請(qǐng)安
,遣太監(jiān)送兩只將斃之鷹給康熙,康熙帝極為憤怒
,召諸皇子至
,重責(zé)于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
,以奏折訴冤
。 十一月二十八日
,再受康熙帝責(zé)。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歲正月二十九日
,被停本人及屬官俸銀俸米
、執(zhí)事人等銀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歲九月十二日
,患傷寒病不起
。 九月二十五日,因臥病處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經(jīng)之路
,帝降旨將伊移回家中
。 十月初五日,病愈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醯勖鼘⑵渌V恒y米仍照前支給。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歲二月初一日
,隨康熙帝巡視畿甸
,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
,隨康熙帝巡塞外
。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歲十二月十二日 撫遠(yuǎn)大將軍胤_率軍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頒給大將軍敕印儀式
。 本年
,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歲四月十一日
,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
,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歲四月十二日
,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
,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歲三月
,由康熙帝朱筆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 四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七月
,隨康熙帝行圍。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歲二月
,隨康熙帝巡畿甸
。 五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
,本日戊刻
,康熙帝逝,終年六十九歲
。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與皇十三子胤祥
、大學(xué)士馬齊
、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wù)。受封為親王
。 十一月二十日
,胤_即皇帝位,是為雍正帝
。 十二月十一日
,受封為和碩廉親王。 十二月十三日
,受命為理藩院尚書
。 雍正元年(1723年)42歲二月十七日,受命辦理工部事務(wù)
。 九月初四日
,因奉圣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廟事,于端門前設(shè)更衣帳房
,因新制
,油氣薰蒸,雍正帝怒
,命其跪太廟前一晝夜
。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yàn)槠淠噶煎聠适律菝沂率苡赫?zé)
。雍正二年(1724年)43歲四月初七日
,雍正帝責(zé)其“奏事并不親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 四月初八日
,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張家口事,受雍正責(zé)
。 五月二十日
,并七十、馬爾齊哈
、常明等人雍正帝責(zé)為“夤緣妄亂之人”
。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責(zé)其與允_
、允_等人于康熙年間“結(jié)為朋黨”
。 十一月初二日
,因凡事減省,出門時(shí)不用引觀受雍正責(zé)
。 十一月十三日
,受雍正責(zé),言其阻撓政事
。 十一月十四日
,因議陵寢所用紅土折銀發(fā)往當(dāng)?shù)夭少I以省運(yùn)費(fèi)事受雍正責(zé)。 雍正三年 (1725年)44歲二月十四日
,因減省夫役
、畜馬等事受雍正帝責(zé)。 二月二十九日
,并允_
、允_、允[礻我]
、阿靈阿
、鄂倫岱等人受雍正責(zé)。 三月十三日
,于工部行文時(shí)被抬寫
,被果親王允禮等參奏。 三月二十三日
,宗人府議將其革退王爵
。雍正帝諭“尚望其回心歸正”。 三月二十七日
,議總理事務(wù)王大臣功過
,雍正帝言其無功有罪,寬免
。 三月
,退總理事務(wù)。 四月十六日
,因工部所制阿爾泰軍用之兵器粗陋事
,受雍正責(zé)。 十一月初二日
,因內(nèi)務(wù)府增減披甲人數(shù)事
,受雍正責(zé)。 十一月初五日
,宗人府議其應(yīng)革去王爵
,撤出佐領(lǐng)。有旨寬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
,護(hù)軍九十六被斃事
,遭宗人府參奏。雍正命每旗派馬兵若干于其府周圍防守
。又于上三旗侍衛(wèi)內(nèi)每日派出四員
,隨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歲正月初五日
,與允_
、蘇努、吳爾占等人被革去黃帶子
,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 正月二十五日
,受雍正命與允_共議奏皇九弟允_以密語與其子通信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時(shí)
,長(zhǎng)孫永類出生
,嫡母舒穆祿氏。 一月二十八日
,將其妻革去“福晉”
,休回外家,給房屋數(shù)間居住
,嚴(yán)加看守
。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 三月初四日
,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
,自改其名為“阿其那”
,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 五月十七日
,雍正帝召見諸王大臣,以長(zhǎng)篇諭旨
,歷數(shù)其與允_等罪惡
。 六月初一日,雍正將其于康熙
、雍正兩朝諸罪共四十款頒示全國(guó)
。 七月二十二日亥時(shí),孫肅英額出生,庶母茂怡氏
。 九月初五日
,其時(shí)已患嘔病,病甚重
。 九月初八日
,因病身亡。按
,《世宗實(shí)錄》記為九月初十日歿
,此處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錄》載:“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九月二十九日
,諸王大臣議奏應(yīng)戮尸示眾。雍正帝諭“既伏冥誅
,其戮尸之罪著寬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
,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 十月初八日
,乾隆帝命議其與允_子孫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
,乾隆帝將其與允_子孫均給出予紅帶
,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的上諭:“圣祖第八子允_
、第九子允礻唐結(jié)黨妄行
,罪皆自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士純H令削籍更名
,以示愧辱。就兩人心術(shù)而論
,覬便窺竊
,誠(chéng)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
,怨尤誹謗
,蠻事所有,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士纪砟陮蚁螂拗I及,愁然不樂
,意頗悔之
,若將有待。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
,朕若不言
,后世子孫無敢言者。允_
、允礻唐仍復(fù)原名
,收入玉牒,子孫一并敘入
。此實(shí)仰體皇考仁心
,申未竟之緒,想在天之靈亦當(dāng)愉慰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時(shí)胤_之子弘旺已卒,弘旺第二子肅英額
,第三子永明額在世
。肅英額無子,永明額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卒
,享年八十四歲。其子綿森曾任馬蘭鎮(zhèn)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