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
劉承規(guī)(949年—1012年)
生平
劉承規(guī),本名承珪
,字大方,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的父親延稻,曾任內班都知,是一位高級宦官。建隆年間
,劉承規(guī)補為高班,官不過從九品,相當于中下縣的縣尉或主簿。由于他勤奮好學,做事認真.又很精干,因而探受主子倚信。宋太宗即位后,他—舉超拜北作坊副使,其宮品從原先的從九品,一下子躍升為正八品。此后、他多次奉命出京,代表朝廷處理有關事宜。太平興國四年 (公元979年)秋,契丹進犯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
雍熙年間
,劉承規(guī)受命勾當內藏庫兼皇城司,出為鄜延路陣都監(jiān),繼而又改任祟儀使,遷洛苑使。淳化三年 (公元992年)三月三日,宋太宗下詔有司詳定秤法
,時任司監(jiān)內藏庫祟儀使的劉承規(guī)接受了這一重任。咸平三年 (1000年),宋廷議修天雄軍(治所今河北大名縣)城壘
,劉承規(guī)奉命前往傳授經(jīng)畫,對于環(huán)州兵力部署問題,他主張增加環(huán)州(甘肅環(huán)縣)木波鎮(zhèn)之戍兵,以便應援諸路。真宗接受了他的建議。咸平六年契丹興師攻打定州之望都
,宋軍從高陽關趕赴望都援助時,與契丹軍發(fā)生遭遇戰(zhàn),結果慘敗。劉承規(guī)奉旨前往按問。朝廷根據(jù)劉承規(guī)所調查的情況,懲處了一些嚴重失職的將領。景德二年 (1005年)
,當時宋軍于瀛洲大敗蕃部。劉承規(guī)奉旨前往核實情況,朝廷根據(jù)實情嘉獎了有功人員。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
,在宋真宗封泰山過程中,劉承規(guī)掌發(fā)運使、遷昭宣使、長州防御使。大中祥符二年 五月,曾受命更定茶法的劉承規(guī)
,他把有關茶法匯編一起,給真宗呈上《茶法條貫》二十三份。大中祥符五年 為了加強內藏庫的管理
大中樣符五年 劉承規(guī)以身體有病為由,要求致仕
大中祥符六年 由王欽若
大中祥符六年 真宗見劉承規(guī)久病瘦弱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
,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宦官專權的朝代主要集中在東漢、唐朝
、明朝;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宦官掌管朝政這一怪局面呢?難道真的是所有的宦官都充滿野心嗎?很顯然這個推測是不成立的,中國歷代中都存在宦官,而宦官專權偏偏集中在這三個時代,說明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很重大的關聯(lián)
一直以來,漢唐都存在著宦官的問題
稍微了解唐朝歷史的都知道,中后期的大唐簡直太亂了
,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集團隨便立皇帝,雙手大權全握,遠超東漢十常侍以及明朝宦官劉瑾、魏忠賢等人,是一手遮天的宦官專權頂峰。中國歷史永恒不變的主題就是皇權與官僚階級的斗爭以及農民與地主的斗爭
,他們都是天然對立的;宦官本質是皇帝的眼線和心腹,用來監(jiān)察朝中上下事物的工具而已,可物極必反,一旦賦予的權力多了,他們的野心就會得不到控制,正所謂成也因他,敗也因他!縱觀來看,而宦官其實也只是皇權的延伸!
說到古代太監(jiān),第一印象就是作惡多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18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